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20201204181.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练习+基础练+单元检测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练习基础练单元检测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1.zip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2370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7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单元 常见 自然灾害 成因 练习 基础 检测 打包 图版 必修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练习+基础练+单元检测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1,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常见,自然灾害,成因,练习,基础,检测,打包,图版,必修
内容简介:
单元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回答12题。1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中南地区更频繁多发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更强烈降水强度更大地形更复杂崎岖植被覆盖率更低abc d2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中,比较可行的有()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a bc d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也是洪水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 b台风影响c夏季风不稳定 d河流季节变化大4图中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a河流径流量小 b受高气压带控制c地下水位下降 d工业用水增大下表代表寒潮、台风、干旱、洪涝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56题。地区甲乙丙丁粤川新内蒙古5.丙代表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c洪涝 d干旱6乙对广东省危害小的原因是广东省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势平坦c降水丰沛 d纬度位置低2017年7月20日9时11分,日本福岛县及宫城县发生里氏5.6级地震,此次地震震源位于日本福岛县近海,震源深度40千米,未引发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破坏性海浪。据此完成78题。7此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少,主要原因是()a震级较小 b震中距离陆地远c防震水平高 d人口密度小8假如地震发生后发生海啸,位于福岛县太平洋沿岸甲地的3名游客听到海啸预警后立即撤离。下图所示四条紧急撤离路线中,最安全的是()a沿路线驾车快速撤离b沿路线撤往该区域最高点c沿路线顺河谷而上d沿路线撤往高处历史上曾有“飞蝗蔽日”的描述,蝗灾是最主要的虫害。据此回答910题。9与蝗虫灾害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 b干旱c滑坡 d台风10关于蝗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蝗灾危害植物的根系,使农业减产b是危害最大的虫害c我国北方地区不易发生蝗灾d蝗灾是外来病原体入侵造成的中央气象台2017年11月17日0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山东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有1012 ,局部可达14 。据此完成1112题。1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c山东、台湾、海南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12对于华北南部地区来说,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a冬半年 b春末夏初c秋季 d秋末冬初读下图,完成1314题。1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地势低洼,曲流多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 bc d1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读“某年5月各省区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统计表”,回答1516题。省区广西广东湖南四川湖北江西浙江数量914421201697省区甘肃山东辽宁云南重庆福建青海数量6555433省区山西新疆黑龙江贵州西藏其他省份为0数量2211115.按发生数量看,广西多于广东。但是从造成经济损失看,广东远大于广西,其主要原因是()a广东地势低洼,受灾严重b广东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侵袭,受灾严重c广东经济发达,人口密集d喀斯特地貌可以减缓地质灾害的影响16地质灾害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台风干旱泥石流b泥石流地震c地震滑坡d水土流失洪涝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1)”及“灾害链图(图2)”,回答1719题。17在图2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d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18图1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如果人们急功近利,大肆采伐本区林木,则夏季暴雨后最可能出现的地质地貌灾害中,组合正确的是()地震泥石流滑坡沙尘暴a b c d19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最有可能是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202011年受强降雨影响成昆铁路北端沿线出现地质灾害,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aa bbcc dd21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a救生圈 b外伤用药 c破拆工具 d棉衣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 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 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据此回答2223题。22上述材料中的损失主要是由_造成的()a家栖鼠 b田鼠c草原鼠 d林鼠23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下图示意“19491959年日本(北海道除外)各个月份出现崩塌灾害的百分率”。据此完成2425题。24影响图中各月崩塌百分率高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地质 c降水 d气温258月崩塌低谷(低于6月、7月和9月)的原因是()a受寒潮的影响 b受低气压的影响c受台风的影响 d受高气压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0分)西南地区指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三省一市,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区。从西南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来看,该地区干旱占主导地位,粮食因旱灾减产占总产量的4.7%以上,干旱灾害的影响比其他任何自然灾害都要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影响西南地区80年代以来成灾面积变化的原因。(4分)(2)针对西南地区的旱灾,请你为当地农耕业发展提出至少三种相应的对策措施。(6分)2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材料二截至28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 463人遇难,失踪302人,受伤住院人数72人,舟曲县内三分之二被水淹,300余户村庄被掩埋,周边多处路段交通阻断。材料三图为涌进县城的泥浆(1)根据材料一、二、三的描述,此次泥石流是否为自然灾害?为什么?(6分)(2)材料二、三中分别体现了此次泥石流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其还有可能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6分)(3)我们可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降低其影响?(4分)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当地时间2019年3月17日下午3时7分和3时9分,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下图)东北部分别发生里氏5.8级和5.2级地震,震源10千米左右,巴厘岛等地震感明显。地震引发该岛林贾尼火山山体滑坡,造成3名游客(2名马来西亚公民,1名印尼公民)遇难,182人受伤,525户房屋受损。截至3月18日11时,龙目岛共发生余震42次。(1)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工作人员上班的时间,他们应如何自救?(4分)(2)如何减少山体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4分)(3)针对地震灾害,请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2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已记录的外来入侵生物达560余种,严重危害我国的生态安全。巴西龟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喜静怕噪,喜暖怕冷,生性好动,是一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杂食性龟类,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现已被引入欧洲、非洲、亚洲、美洲等,成为世界性的入侵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入侵物种之一。巴西龟3年左右性成熟,比中国本地龟早35年。市场上一只巴西龟价格在520元。下图是巴西龟在我国的分布图。(1)分析巴西龟在广东野外广泛分布的原因。(3分)(2)分析巴西龟的大量繁殖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2分)(3)与巴西龟的自然扩散相比,人为扩散影响更大,请分析原因。(2分)(4)为减少巴西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单元检测卷(三)1答案:c解析: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形崎岖是其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故选c。2答案:c解析: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会破坏地表结构,加剧灾害的发生,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不切实际,故选c。3答案:c解析: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波动大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故选c。4答案:b解析:地旱灾多发生在7、8月份,主要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形成伏旱,故选b。5答案:d解析:甲自然灾害在广东危害程度最高,而其他省区则不受其危害,可知甲应为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乙在内蒙古危害最大,四川和广东不受其影响,应为寒潮;丙在新疆危害最大,应为干旱;丁在南方地区危害较大,应为洪涝。6答案:d解析:由上题知,乙为寒潮,发源于高纬度内陆地区,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而广东纬度位置较低,所以对广东危害小。7答案:c解析:此次地震震级5.6级,是破坏性地震,a错误;此次地震震源位于日本福岛县近海,地震震中距离陆地近,b错误;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防震减灾意识强,建筑物抗震强度大,c正确;日本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大,d错误。8答案:d解析:路线距海较近且海拔较低,最有可能遭遇海啸袭击,a错误;路线途中有一难以攀越的陡崖,b错误;路线所经地区地势较低,下泄的河水最易在海啸顶托下泛滥,c错误;路线所经地区坡度较缓,方便撤离,且撤往地势高处,d正确。9答案:b解析:干旱的环境,特别是干旱导致的退水位处,有利于蝗虫产卵、繁殖,这说明蝗灾与干旱关联性强,故选b。10答案:b解析:蝗灾蔓延迅猛,杀伤力大,是危害最大的虫害。蝗灾主要危害植物的叶,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虫害,故选b。11答案:d解析: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的急剧降温,对我国北部地区影响大,南方受其影响则较小,故选d。12答案:d解析:华北南部地区以旱作农作物种植为主,秋末冬初突然爆发的强冷空气对晚秋作物影响极大,故选d。13答案:a解析:图示地区是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变率大。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故选a。14答案:b解析: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故选b。15答案:c解析:广东遭受的经济损失大于广西,原因在于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一旦遭灾损失比广西严重,故选c。16答案:c解析:题干要求的是“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泥石流不会在干旱的自然条件下发生,a错误;泥石流一般不会引发地震,b错误;“地震诱发滑坡”表述正确,c正确;洪涝灾害引发水土流失,d错误。17答案:d解析:从图示灾害链分析,地震能引起其他自然灾害,而其他自然灾害不能引起地震,所以为地震;崩塌、滑坡能引发泥石流,但泥石流不能引发滑坡和崩塌,所以表示滑坡、崩塌,表示泥石流。故选d。18答案:b解析:植被被砍伐后,其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岩体不稳,所以可能出现的地质地貌灾害是泥石流和滑坡;而地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沙尘暴是天气现象,雨后空气中尘埃物质少,不易发生沙尘暴。故选b。19答案:d解析:甲、乙、丙都处在缓坡处,而丁村临近陡崖易发生滑坡。故选d。20答案:a解析:成昆铁路北端位于成都附近,经纬度接近(104e,30n),由图中经纬度可知,离a最近,故选a。21答案:a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b为长沙,c为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救生圈,故选a。22答案:b解析:读材料可知,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 500多万吨,因鼠害导致农作物减产,应该是由田鼠造成的,故选项b正确。23答案:d解析:投放毒鼠强会对老鼠的天敌等有益动物造成危害;人人参与,捕捉老鼠,成效低下;灭鼠保粮主要针对田鼠,田鼠主要栖息在农田等地,地面硬化不可取;利用食物链等采取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是最科学的方法,故选项d正确。24答案:c解析:地形、地质在一年的各个月份没有变化,故a、b错误。降水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日本为季风气候,读图可知,崩塌百分率高的月份为降水多的月份,c正确。气温与崩塌关系不大,d错误。25答案:d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崩塌主要与降水有关,8月日本受高气压的影响,降水少。26答案:(1)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同时农耕业发展导致种植业面积变大,受灾面积也相应变大。(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农业用水需求)提高科技水平,研发相应耐旱的作物品种(或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种植耐旱作物);(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修建、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降水趋势线呈下降趋势,气温趋势线呈上升趋势,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加剧干旱;从图中看出受灾面积在增加,说明种植面积增大,加剧干旱。第(2)题,从节流、开源两方面分析解决干旱的措施。27答案:(1)是其具备了自然异变(诱因)和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承灾体)两个条件。(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3)提前预报,及时做好防范措施,提高抗灾能力,加强灾害管理。解析:第(1)题,泥石流是自然灾害。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具备了自然异变(诱因)和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承灾体)两个条件。第(2)题,材料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失踪,舟曲县内三分之二被水淹,交通阻断。材料三体现了县城被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第(3)题,对自然灾害的防治,首先要做好提前预报,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其次是提高抗灾能力,加强灾害管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28答案:(1)迅速在课桌、办公桌下躲避;影院及操场比赛应立即停止,躲在桌椅下、舞台脚下;工人关机器、断电源,躲在安全可靠的地方。(2)保护植被,加强植树造林;在灾害多发区实施护坡工程;减轻山区人口压力等。(3)加强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地震的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广泛开展地震互救、自救等宣传培训活动,提高民众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加强对地震灾害的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救助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国际救援与救助;加强灾后的恢复与重建等。(三点即可)29答案:(1)巴西龟作为廉价的宠物,受众面广,因放生或养殖意外逃逸进入野外环境;巴西龟属杂食性龟类,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广东气候温暖,水域广阔,生态环境优越,生物繁多,适宜巴西龟生存和扩散。(任答3点得满分)(2)巴西龟属杂食性动物,威胁其他物种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侵占本地龟的生存空间;与本地龟繁殖,带来新的物种。(3)人为扩散具有速度快、范围广、不受水系或水网空间分布影响、可以跨越自然屏障等特点。(4)加大公众教育与参与力度,增强民众防治意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外来物种的管控力度;加强口岸检疫监管;建立隔离制度;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手段灭杀;利用巴西龟,制作相应药材,实现资源利用,减少巴西龟数量。(任答3点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巴西龟在广东野外广泛分布的原因,物种入侵对侵入地环境的影响,影响物种扩散的原因,防治物种入侵的措施。第(1)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巴西龟具有观赏价值,且价格低廉,说明巴西龟作为宠物的市场广阔,受众面广,因放生或逃逸进入野外环境中;由于巴西龟是一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杂食性龟类,会大量地繁殖,迅速生长,数量会迅速增加;且广东纬度低,热量充足,位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过渡地区,湿热气候适合巴西龟喜暖怕冷的生长习性;广东位于珠三角地区,地域广阔,生态环境优越,生物繁多,为巴西龟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为巴西龟生存和扩散提供良好的条件。第(2)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巴西龟是一种入侵生物,属于杂食性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一方面巴西龟在生长繁殖中会吃掉一部分本地的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巴西龟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会侵占本地龟的栖息地,导致本地龟的数量减少;同时,巴西龟在野外可能与本地龟繁殖,产生新的物种等。第(3)题,巴西龟的自然扩散会受到地域的阻挡(比如大洲与大洲之间将会成为其扩散的天然屏障),而巴西龟作为廉价的宠物,受众面广,人为扩散中一是有些人把巴西龟作为宠物,但是一段时间厌恶后就自然放生,使它流落到野外;二是有人买来出于爱护小动物就把它放归野外了。因此人为扩散具有速度快、范围广、不受水系或水网空间分布影响、可以跨越自然屏障等特点。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巴西龟是入侵物种,适应能力强,在自然界天敌少,繁殖能力强,因此减少巴西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采取措施控制其数量,一是加强巴西龟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放生;二是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严格防控外来物种;三是鼓励人们不要养殖巴西龟;四是根据巴西龟的药用价值,加强巴西龟药用价值的开发,进而减少其数量;五是鼓励去食用巴西龟或者制作成食品出口,减少本国巴西龟的数量等。- 15 -单元检测(第三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年12月18日8时14分四川资中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4 km。距震中64 km的宜宾大观镇牟亭小学提前13秒预警,师生有序疏散。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四川省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有400余次。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部分圈层示意图。完成13题。1关于地震预警的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着地震可以准确预报了b报警装置感受到纵波后报警c报警装置感受到横波后报警d警报鸣响时大地左右晃动2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3四川省地震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亚洲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处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处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处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下表完成45题。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沟谷编号集水面积(km2)平均坡度()流域落差(m)植被覆盖率(%)5.324.3537.215.72.730.1670.319.620.040.81 353.713.24.526.1384.720.54.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a bc d5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市气象台2019年11月23日16时45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4日北京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将下降10 左右,24日白天有4、5级偏北风,阵风7级,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 左右,请注意防范。据此,完成68题。6市气象台界定寒潮的标准主要有()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以下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 以上最低气温下降到4 以下a bc d7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深秋到初春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夏秋季节a bc d8影响我国的寒潮()a自东向西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b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c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d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剧烈影响美国是世界龙卷风多发地区之一。当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会产生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为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影响美国龙卷风多发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10美国龙卷风和飓风相比()a形成源地不同b旋转方向相反c移动路径相同d上升气团性质不同11美国龙卷风高发的季节及其原因是()a秋季地面降温快,暖湿气团势力增强b冬季南北温差大,锋面活动频繁c夏季南北温差小,大气较稳定d春季南北温差大,冷暖气团交汇频繁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某时间段,影响我国农业的某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等值线(单位:次)图,完成1213题。12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洪涝灾害 b霜冻灾害c生物灾害 d台风灾害13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此类灾害加剧的是()兴修水库围湖造田乱砍滥伐开垦草原a bc d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在全球范围发生,据此完成1415题。14近年来,美洲的一枝黄花(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其最大危害是()a破坏了生物多样性b污染了土壤c危害农作物,使农业成本提高d排放了有毒物质15入侵生物能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a繁殖能力强 b适应自然能力强c缺少天敌 d自然条件好1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改进耕作制度营造防护林整治河道巩固堤防a bc d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材料,完成1718题。17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在行驶的汽车内,不要停车,也不要下车在野外,要赶紧往山上跑a bc d18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d不停地祷告19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发生7级以上强震并引发海啸,据官方统计数据,共有2 256人在灾难中丧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09亿美元。据此完成2021题。20海啸来临前常出现的现象是()a海水突然后退 b海水掀起巨浪c海上刮起狂风 d海上突降暴雨21我国发生海啸可能性小的原因有()沿海大陆架宽广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东部海区无海沟外围岛弧形成天然屏障a bc d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回答2223题。22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a抱紧电杆b躲在巨石之下c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23下列有关室内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室内“伏而待定”避震法只适用于城市,不适用于农村b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c门、窗、阳台、厕所、走廊都属于“死亡线”,应该避开d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据图完成2425题。24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山洪a bc d25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a加速径流 b保持水土c促进蒸发 d美化环境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淮河流域进行了有效治理,洪涝灾害得以减轻。下图是淮河流域示意图。(1)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7分)(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8分)27(1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千米)和5.6级(震源深度10千米)的地震。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5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9分)(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8分)2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地貌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全国地质地貌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预防地质地貌灾害十分重要。下图为福建省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分布示意图。(1)说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空间分布的特点。(10分)(2)说明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8分)单元检测(第三章)1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地震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道难题,但地震预警是完全可行的,地震预警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到达地面的时间差发出警报,故选b。2答案:a解析: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4 km,陆地地壳平均深度为33千米,故该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故选a。3答案:c解析:据课本知识可知,四川省西南部靠近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缝合线,因此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多地震,故选c。点睛: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4答案:c解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集水面积、坡度、落差、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集水面积越大,河流水量(径流量)越大;坡度、落差越大,径流速度越快,侵蚀能力越强,携带泥沙能力越强;植被覆盖率越低,越易被侵蚀,易发生泥石流。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地集水面积大、水量丰富,且坡度陡、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低,最易发生泥石流,故选c。5答案:d解析:泥石流的形成和坡度、植被覆盖率等有关,还和流域内降水量大小有关。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降雨量直接影响集水量大小,d正确;气温高低、风力强弱、光照强度与泥石流发生无关,a、b、c错误。点睛: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有:陡峭,能够集水集物;很多松散的固体物质在上游堆积;短期内有大量降水。6答案:d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市气象台界定寒潮的标准主要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 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 以下”,可知正确,错误,故选d。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潮主要发生在深秋到初春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可知正确,错误,故选a。8答案:b解析:影响我国的寒潮是自北向南或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a、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b正确;影响我国的寒潮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影响是不明显的,d错误。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潮多发生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时间多出现在深秋和初春时节,发生寒潮时,多伴有大风、降温甚至雨雪和冻害等现象。9答案:d解析:据图可以看出,美国龙卷风多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而且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容易形成龙卷风,d正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对龙卷风多发区分布影响不大,abc错误。10答案:a解析:美国龙卷风和飓风相比,形成源地不同,飓风形成源地是大西洋,龙卷风形成源地在美国中部平原,a正确;都是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旋转方向相同,b错误;移动路径不同,龙卷风没有固定的移动路径,c错误;上升气团性质相同,都是暖湿气团,d错误。11答案:d解析:美国中部平原面积广大,在春季时,中低纬度由于太阳辐射强,升温快,而中高纬度升温慢,因此导致了南北温差加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导致冷暖气团的交汇比较频繁,导致龙卷风多发,故选d。12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与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相一致,与夏季风的影响特征一致,所以可能是旱涝灾害,霜冻灾害出现频率应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台风灾害影响不到内陆和北方地区。生物灾害种类较多,有些南方多,有些北方多,其中森林虫害东北多,故选a。13答案:b解析:兴修水库可起到蓄洪作用,可减轻洪涝;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乱砍滥伐、开垦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床抬高,加重洪涝灾害,故选b。14答案:a解析:美洲的“一枝黄花”(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使本地物种减少,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故选a。15答案:c解析:入侵生物能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故选c。点睛: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1.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2.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3.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4.外来物种入侵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6答案:d解析: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这些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全部实现由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做法过于极端,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律,错误;整治河道巩固堤防是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与题意不符,错误,故选d。17答案:a解析: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这种方法可以;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可以避免屋顶坠物砸伤头部,这个方法也可以;在行驶的汽车内,需要停车,并且要下车去空旷的地方等待地震过去,不停车是不对的;在野外,不能往山上跑,会有(可能有)石块滚落,很不安全,往山上跑是不对的。综上所述,故选a。18答案:c解析: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不能一直大声喊,会消耗体力,当听到有人救援的声音再出声,a错误;睡觉会导致错过救援人员,b错误;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是正确的,c正确;不停地祷告什么作用都没有还消耗体力,d错误。故选c。19答案:b解析:谷底是泥石流易发区,应该远离。滑坡或泥石流发生时正确做法应该是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故选b。20答案:a解析:海啸来临前常出现的现象是海水突然后退,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这个时候才会有巨浪,a正确、b错误;海啸来临前并不会有大风和暴雨天气,cd错误。21答案:c解析:我国发生海啸可能性小的原因有东部沿海大陆架宽广,外围存在诸多岛弧形成天然屏障进行削弱和阻挡,正确;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中,会发生地震,错误;东部海区存在着海沟,错误,依据题意选c。22答案:c解析: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被巨石砸伤;洪水汹涌时,游泳危险系数高。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是正确的,故选c。23答案:d解析:“伏而待定”是震中避震的主要方法,即地震发生时来不及逃出室内,选择较为安全处躲避,该方法适用于城市,也适用于农村;选择室内空间小的房间躲避;门、厕所、走廊位于墙角,空间小,较为安全。室内避震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故选d。2425.答案:24.c25.b解析:第24题,挖方边坡、护栏、碎落台可以防止滑坡、崩塌;排水边沟可减轻泥石流和山洪灾害危害。第25题,挖方边坡上网格状装置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拦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26答案:(1)夏季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支流众多,导致干流涨水过快;流域的湖泊较少,分洪蓄洪能力弱。(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及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解析:第(1)题,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水系特征、排水条件、蓄洪能力等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图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要功能是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主要功能是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7答案:(1)震源浅,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建筑物抗震强度低;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2)加强监测预警及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解析:第(1)题,地震的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地震震级的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即离震中的距离大小;离地表破裂带的距离;当地的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依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震源深度只有十几千米,比较浅,故破坏性大;而且是连续发生,当两次地震叠加时,破坏性会增大。材料中提到“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5人。”说明人口密集区离震中较近,即震中距较小,且人口密度较大,破坏性大。根据图中提到地震发生在横断山区附近,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差,故破坏性大。因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故建筑物质量较差,破坏性大。材料中还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地震引发了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救援,还会增大地震所产生的危害。第(2)题,针对地震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和所产生的危害,加上地震的不可抗性,故在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时要注意做到:加强监测预报,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做到应急物资的准备,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进入救援状态;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在地震发生的短时间里做好自我应对;依靠科技,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28答案:(1)滑坡、泥石流多在山区,地震多在沿海地区。(2)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应急处置机制);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宣传教育。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内地山区,地震主要位于沿海地带。第(2)题,从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植树造林,保护水土、建立护坡工程、提高建筑物质量、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及宣传等方面作答。- 13 -第1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知识点一自然灾害1.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知识点二地震灾害当地时间2019年9月27日,新西兰附近海域发生了6.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完成第2题。2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 b岩石圈c下地幔 d软流层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是地震。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规模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b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省是地震的多发区c我国地震灾害灾情东重西轻,与东、西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方面的差异有关d地震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4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a东多西少,东重西轻 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c东多西少,东轻西重 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知识点三滑坡灾害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泥石流 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 d滑坡6下图是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a bc d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探究题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降水集中,多暴雨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2018年1月23日,印度尼西亚西南部海域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43.9千米。据此完成34题。3从成因上看,此次地震属于()a火山地震 b水库地震c构造地震 d陷落地震4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d印度尼西亚领土组成主要以岛屿为主读“醉林示意图”,完成第5题。5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发生泥石流时逃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题。6从泥石流示意图推测云南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正确的有()地质构造复杂,岩层松软破碎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且暴雨日数多山高坡陡,地表崎岖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a bc d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78题。7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8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包括 ()a冲毁铁路 b阻塞河道c冲毁城镇 d损坏林木9图a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图b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随后引发1.5米至2米高的海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甲为本次地震位置示意图,图乙为本次海啸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1此次地震造成重大损失主要原因是()震级大、震源深熟睡时间,防范意识薄弱建筑物抗震性能差道路崎岖,救援不力a bc d下图示意某高中学校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景观。据此完成第2题。2该类型灾害()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天山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多集中在春夏季,其北坡受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海拔1 6003 500米,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25%40%。下图为天山北坡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对天山北坡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叙述正确的是()海拔约2 500米以下,以塌方、暴雨型泥石流和冬季雪崩为主海拔约2 5003 500米,以融雪型洪灾、冰川融雪型泥石流、冬季雪崩为主海拔约3 500米以上,以夏季雪崩为主天山北坡洪灾主要分布在2 000米以下a bc d4影响天山北坡2 500米以下、2 5003 500米自然灾害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地形降水 b地形气温c降水气温 d气温降水5推测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发生 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据现场调查,皮山县多处老旧土坯房屋倒塌,皮西那乡受灾严重,倒塌房屋5 000余间。下图为该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据此完成第6题。6此次地震造成皮西那乡灾情严重的原因有()距离震中较近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房屋抗震能力差位于烈度区域范围内a bc d2018年10月18日,中国地震局监测到在我国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据此完成78题。7此次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8地震发生时,最初感受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破坏力更大的横向震动,期间间隔大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横波与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称为泥石流扇。如图为云南境内怒江北段地区泥石流扇分布示意图。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地区泥石流扇广布的物质条件是()a岩体破碎b地形险峻c河流众多d降水集中10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缓 b降水丰沛c河网稠密 d土壤肥沃读“2016年9月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a滑坡和泥石流 b地震和滑坡c火山和泥石流 d地震和火山12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c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d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势起伏大13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原因。(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14(10分)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两大地震带的名称。_;_。(2)纵观全球性的火山带和地震带,其地理分布基本吻合,这反映出地震和火山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特点,原因是什么?(3)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_。(4)图中a城处于_板块和_板块交界处。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地点地震时间震级震源深度地形状况植被状况人员财产损失甲8月6日16:306.5级12 km高山峡谷稀疏大乙10月17日21:496.6级5 km丘陵为主茂密小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避防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1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必备知识基础练1答案:d解析: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a正确;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b正确;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c正确;自然灾害能够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d错误,依据题意选d。2答案:b解析: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面。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 km,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厚度约60120 km,此次地震发生在30 km处,为岩石圈,故选b。34.答案:3.c4.b解析:我国地震的分布与灾情分布是不一致的。以105e为界,东部地区地震相对少一些,但由于人口密度大,建筑物以及城市密集,灾情严重;西部地区由于人口稀少,虽然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灾情却轻。5答案:d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故选d。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分布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中岩层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故不容易发生滑坡,a错误;图为沉积岩,但岩层完整未受破坏,也不易发生滑坡,b错误;图中为沉积岩,且岩层不完整,上层岩层倾向于公路面,若遇暴雨,岩层易滑落错位,发生滑坡,c正确;虽然图岩层不完整,但上层岩层倾斜方向与公路面相反,不易发生滑坡,d错误。关键能力综合练1答案:d解析:气温日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2答案:b解析: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3答案:c解析:此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此次地震是由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为构造地震,故选c。4答案:a解析:印度尼西亚西南部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故选a。5答案:d解析: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地形区是云贵高原,其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量大,易发生滑坡灾害,d正确;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森林少,出现的可能性较小,a、b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滑坡较少,c错误。6答案:d解析:泥石流的发生与云南的地形、地质、岩石、降水、植被破坏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等有关。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西部属横断山区,高山深壑很多,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该地区的土石来源丰富,滇北高山高原地震活动频繁而且烈度大,使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提供大量松散的泥土石块,一些地区处于褶皱带上,岩石受挤压变形程度高,破碎得厉害,也提供了大量的泥土石块;该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尤其是夏秋两季,受湿润多雨的西南季风控制,很多地区一般日降水量就能满足泥石流形成的条件;除了这些自然条件以外,人类的活动如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也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崩滑加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故选d。7答案:d解析:图中丁地区等高线稀疏,距河流较远,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d正确;图中甲、乙、丙三地都位于河流谷地,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出现泥石流灾害。8答案:c解析:图中丙地位于河流谷地,附近有河流和铁路经过,若丙地发生泥石流可能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和损坏林木,因丙地峡谷面积小,坡度较陡,没有城镇分布,故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包括冲毁城镇,c正确。9答案:(1)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总趋势是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2)68月份。暴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一个动力条件、诱发因素;6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云南省多暴雨;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地势起伏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解析:第(1)题,根据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可知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西部多、东部少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练习+基础练+单元检测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2370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