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课件+练习+测评打包14套湘教版选修2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220201013197.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课件+练习+测评打包14套湘教版选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2477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3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区域合作
课件
练习
测评
打包
14
套湘教版
选修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课件+练习+测评打包14套湘教版选修2,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区域合作,课件,练习,测评,打包,14,套湘教版,选修
- 内容简介:
-
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基础巩固1.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他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下列关于今后长江的发展重点,错误的是()a.实施长江防护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b.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c.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行大开发d.自觉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解析若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行大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态不平衡等问题,故c项错误;实施长江防护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自觉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均是今后长江的发展重点。答案c2.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长江沿岸的排污量增大,水质恶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b.三峡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影响了鱼类洄游c.流域内的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武汉、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解析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含量高,消耗资源、能源少,产生废弃物少,一般不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污染,也就不会使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d201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气候变化”。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34题。3.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森林破坏滥捕乱杀兴修水利环境污染a.b.c.d.4.杭州西湖景区的“西溪湿地”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防洪b.抗旱c.调节气候d.控制污染解析第3题,围湖造田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正确;森林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正确;滥捕乱杀影响生物多样性,对湿地影响小,错误;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若对环境破坏严重是不允许实施的,错误;环境污染会造成湿地破坏严重,正确。故选c项。第4题,杭州西湖景区的“西溪湿地”位于城市内,防洪和抗旱的作用小,可调节城市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c项正确。答案3.c4.c5.读长江与黄河干流分布示意图,长江、黄河两流域下游地区共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沙尘暴b.石漠化c.土地盐碱化d.水体污染解析长江、黄河两流域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共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沙尘暴和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石漠化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故d项正确。答案d岷江是长江重要的一级支流,相较于长江其他支流,岷江开发时间略晚,开发程度较低。近年来,岷江流域的水库数量不断增多,其累计库容也在不断变化。下图示意19502017年岷江流域水库建设情况。据此完成67题。6.岷江流域水库建设在()a.19501969年水库数量增长快,总库容大b.19701979年水库数量增长快,总库容增速小c.19802004年水库数量增长缓,总库容增速快d.20052017年水库数量增长缓,以大型水库为主7.岷江流域水库增多,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有()a.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河流含沙量减小d.水能资源蕴藏量增加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19501969年水库数量增长快,但多是小型水库,总库容小,a项错误;19701979年水库数量增长快,1979年的库容大约是1970年的数倍,所以在此期间总库容增速大,b项错误;19802004年水库数量增长缓慢,总库容变化不大,增速慢,c项错误;20052017年水库数量增长缓慢,增速小,但是库容大幅度增加,说明在这期间修建的多是大型水库,故d项正确。第7题,岷江流域水库增多后,库区及附近地区的地质灾害出现频率会增加,但对下游地区影响较小,a项错误;修建水库后,调蓄作用增强,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减小,b项错误;水库会拦截一部分泥沙,下游含沙量会减小,故c项正确;水能资源蕴藏量受自然因素制约,和水库的修建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6.d7.c8.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是我国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此外还有、航运、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2)长江上游的开发重点是,此外还必须搞好建设,为此国家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3)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形成该威胁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4)长江下游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题图中a位于湖北省,是我国著名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洪,此外还有发电、航运、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第(2)题,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因此开发重点是水能开发,此外还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第(3)题,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洪涝灾害,形成该威胁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来水量大而排水不畅方面考虑。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陡坡开荒等,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萎缩,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洪峰的调蓄作用。第(4)题,长江下游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可从优化产业结构、对污染物做无害处理、清洁生产、加强宣传和监管等方面分析。答案(1)三峡防洪发电(2)水能开发生态环境(3)洪涝灾害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排水不畅、降水集中围湖造田、乱砍滥伐、陡坡开荒等,造成水土流失(4)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严格监管流域内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治理;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素养提升读图,完成12题。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1.上图变化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a.资源短缺b.生态破坏c.环境污染d.全球气候变化2.引起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a.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b.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c.环境污染导致富营养化加剧d.长江上游水库的修建导致水量减少解析第1题,该图变化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湖泊面积缩小而导致的生态破坏,b项正确。第2题,引起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减小,a项正确;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环境污染导致富营养化加剧,均不会导致湖泊面积缩小,b、c两项错;长江上游水库修建,会调节径流季节变化,径流量更稳定,d项错。答案1.b2.a长江流域面积广、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针对水体污染治理,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是有效手段之一。下图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完成34题。3.甲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及其形成的人为原因分别是()a.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不合理排放b.洪涝灾害围湖造田c.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化d.水土流失毁林开荒4.关于加强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b.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c.推行环境负责制,只管好自己家的环境d.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区域位于长江下游,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在夏季洪涝灾害多发,但洪涝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属于自然灾害,b项错;当地生物多样性虽有减少,但并不突出,c项错;下游地形平坦,河流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水土流失少,不是突出问题,d项错;甲区域人口多、工农业发达,污水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故选a项。第4题,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一方面,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另一方面,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答案3.a4.c下图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完成56题。5.从图中分析,长江流域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正确的是()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体污染a.b.c.d.6.长江近十几年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之一是()a.长江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b.中游河道截弯取直c.中下游湖泊沿岸围湖造田d.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会引发水土流失;中游出现酸雨地区面积较大,即大气污染严重;下游河段水体污染严重。故a项正确。第6题,长江近十几年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径流能力下降。治理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中游截弯取直;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故c项正确。答案5.a6.c2007年4月14日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是长江的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报告中提到,长江流域正面临着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大水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水质呈整体恶化趋势以及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等方面。据此完成78题。7.造成长江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原因是()a.流域内科技发达,水资源利用少b.国家的宣传力度大,人们的节水意识强c.长江水量充足,供远大于求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8.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合理规划沿江产业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大力开发耕地,围湖造田a.b.c.d.解析第7题,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不易利用;流域内上中下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利用程度差别很大,因而造成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状况。故选d项。第8题,长江下游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排放生产、生活污水有关,因此要合理规划沿江产业、减少污水排放。故选d项。答案7.d8.a9.(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0年3月开工的“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的大型输水工程,主要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但该工程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江济汉”本身亦是对长江水量的又一次人工分流。材料二“引江济汉”工程示意图。材料三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表特征。(2)荆江河段是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多发区,试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分析该河段容易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3)说出修建“引江济汉”工程的主要原因。(4)针对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落实,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地表特征可以结合长江上、中、下游特点进行描述。图示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典型的水乡,地势低平,河湖众多。第(2)题,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南北支流汇入多,且河道弯曲,淤积严重,水流不畅。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湖泊淤积,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所以荆江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第(3)题,“引江济汉”可以增加汉江下游水量,满足沿岸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调水导致汉江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淤积及水生态环境变化,生态破坏问题加剧,“引江济汉”可以改善汉江下游因水量减少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引江济汉”可以分流长江水量,缓解荆江河段的洪涝灾害。第(4)题,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上游地区应保持水土。中游地区应针对围湖造田导致的蓄洪能力不足,进行退耕还湖、还河;严禁河湖沿途采石、采沙。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应该治理河湖污染,保护水质。沿河流、湖泊种植防护林,缓解水土流失,减轻河湖淤积;全流域综合管理,统一调度,实行河(湖)长制,上下游联动,加大政策力度和法律制度等。答案(1)地势低平,河湖众多。(2)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