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修1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同步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120201102165.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2840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2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大气
运动
课件
习题
测评
打包
10
套湘教版
选修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修1,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大气,运动,课件,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修
- 内容简介:
-
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风带风向的是()a.b.c.d.解析第1题,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南半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e气压带位于南纬30附近,故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d位于南纬4060,为中纬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读图分析可知,为西北风,b正确。答案1.b2.b读图,完成34题。3.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q地位于信风带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b.q地盛行东北风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解析第3题,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判断,b为赤道低气压带,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正确。结合指向标,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a错误,选a。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b正确。q地位于东南信风带,d正确。第4题,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b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a错误。q地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错误。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正确。结合指向标,图示环流应为中纬度环流,d错误。答案3.a4.c下图为某月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图示为()a.北半球夏季b.南半球冬季c.1月d.7月6.此季节m市()a.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b.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c.地表径流量一年中较大d.蒸发量一年中较小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则亚欧大陆上应为高压中心(亚洲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因此题图为1月的等压线分布图,c正确。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此时为冬季,盛行西北风,温和少雨;地表径流量一年中较小;1月气温低,蒸发量一年中较小,d正确。答案5.c6.d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示甲、乙盛行风中()a.甲风7月最为盛行b.乙风1月最为盛行c.甲为西北季风,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8.在甲风盛行的季节()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解析第7题,读图,甲位于澳大利亚北部,为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到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可能是1月,a、c错误,d正确。乙是东南信风,乙处1月盛行西北季风,b错误。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甲风盛行季节,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冬季,北方严寒,驯鹿向南迁徙,a错误。新疆位于北半球,冬季草木一片枯黄,b错误。阿尔卑斯山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气温低,雪线降低,c错误。冬季亚欧大陆为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此时势力强盛,d正确。答案7.d8.d9.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气压带c是,e是。(2)若上图表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风带b为,d为。(3)各气压带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有、。(填字母)(4)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图中d的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正南风(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太阳辐射使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a.b.c.d.解析第(1)题,图中c位于纬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位于纬度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若示意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则a是赤道低气压带,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e是副极地低气压带,g是极地高气压带,b是东北信风带(低纬信风带),d是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第(3)题,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气流的运动形成的,属动力原因。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d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气流运动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因此图中d的风向是西北风。c正确。第(5)题,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故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是,b正确。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东北信风带(或低纬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或中纬西风带)(3)ce(4)c(5)b素养提升图1表示气压帯、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1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b.处的盛行风是东南风c.处的盛行风是西南风d.受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2.图2中甲、乙反映的时间与北半球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风向向右偏,所以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a错误。处为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北风,b错误。处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南风,c正确。为赤道低气压带,受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图2中甲对应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为北半球的夏季,表示7月份;乙对应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表示1月份。d正确。答案1.c2.d下图为某月沿90e经线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3.“某月”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该月甲地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5.该月()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b.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c.我国东部盛行偏南风d.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赤道附近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根据图中的气压状况,图示气压带南移,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图表示北半球的冬季,a正确。第4题,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甲地位于南半球印度洋海域,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为西北风,b正确。第5题,北半球冬季,陆地形成高气压,海洋形成低气压,a错误。1月北半球同纬度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所以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南)凸出;南半球大陆气温高于海洋,所以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度(南)凸出,b正确。冬季我国东部盛行偏北风,c错误。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d错误。答案3.a4.b5.b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大气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百帕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的是()a.中国b.中亚c.日本群岛d.东西伯利亚7.与亚洲高压1 025百帕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a.海陆位置b.洋流性质c.海陆温差d.地形地势差异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1025百帕等压线是亚洲高压分布范围的标注线。读图可知,图中东西伯利亚地区该线位置最不稳定,说明东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d正确。第7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纬度海陆之间气温产生差异,海陆温差越大,陆地上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1025百帕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c正确。答案6.d7.c8.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区域等压线图判断,此时北半球属于(填“夏”或“冬”)季,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并描述我国南方地区此时的气候特征。(2)分析地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3)说出四地中,风力最大、最小的地点,并分别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区域等压线图判断,地出现高气压中心。根据海陆轮廓判断,地大气活动中心为亚洲高压,由此判断,此时北半球属于冬季。此时,我国南方地区低温少雨。第(2)题,地大气活动中心为亚洲高压。亚洲高压的形成过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强大的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第(3)题,图中显示,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地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