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中图版必修2202101212195.ppt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件+习题+课时作业+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件+习题+课时作业+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2,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乡村,城镇,课件,习题,课时,作业,测评,打包,图版,必修
编号:15743438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4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二 乡村 城镇 课件 习题 课时 作业 测评 打包 图版 必修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件+习题+课时作业+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2,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乡村,城镇,课件,习题,课时,作业,测评,打包,图版,必修
内容简介:
第二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是河北雄安新区城乡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雄安新区构建“一主、五辅、多节点”空间布局,按每平方千米1万人控制人口密度。未来,雄安新区将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据此完成13题。1.雄安新区的空间布局()a.有效控制城市占地规模b.利于各城区之间沟通联系c.缓解主城区的过度拥堵d.彻底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2.白洋淀广阔的水域和新区林带的合理布局将()a.使旅游业成为主导产业b.大幅增加区域降水总量c.有效杜绝雾霾现象发生d.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3.雄安新区发展中要想始终保持良好环境,应该()a.吸引高能耗、高产值企业落户b.提高绿色、公共交通出行比例c.预留土地,进行垃圾露天堆放d.调入水资源以满足绿化的需求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雄安新区构建“一主、五辅、多节点”空间布局,而且按每平方千米1万人控制人口密度,避免大量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于主城区,能够缓解主城区的过度拥堵,故c项正确。第2题,白洋淀广阔的水域和新区林带的合理布局能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从而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故d项正确。第3题,雄安新区发展中要想始终保持良好环境,需要保持合理的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绿色、公共交通出行比例,b项正确。答案1.c2.d3.b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影响下列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区行政因素b.商业区经济因素c.住宅区环境因素d.科教区历史因素5.自来水厂应建在图中的()a.处b.处c.处d.处解析第4题,商业区位于地价最高的市中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住宅区位于商业区的外围,也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科教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工业区的形成受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第5题,河流大致自西北流向东南,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适宜建自来水厂。答案4.b5.d“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该发展模式的推广,将在我国大地上涌现众多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67题。6.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有利于()a.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7.以下地区最适合优先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是()a.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b.浙江舟山渔村c.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d.新疆天山牧区解析第6题,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该模式不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可以推动乡村城镇化进程,该产业属于特色农业,不会促进工业化进程;不会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故选a项。第7题,由材料可知,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需要区域具有多种特色农业资源并且人口较多。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是商品粮基地,地广人稀;浙江舟山渔村主要以渔业为主,景观比较单调;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景观多样,人口密集,可以利用景观优势推广该模式;新疆天山牧区地广人稀。故选c项。答案6.a7.c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据此完成89题。8.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9.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和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有利于用地合理化,同时有助于保护耕地。因此“小规模”要求体现了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故b项正确。第9题,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故c项正确。答案8.b9.c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完成1011题。10.下列关于各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a.b.c.d.11.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西安的古朴b.桂林的灵秀c.苏杭的神秘d.拉萨的奇逸解析第10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第11题,西安的风格是古朴,苏杭的风格是灵秀,桂林的风格是奇逸,拉萨的风格是神秘。答案10.c11.a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西北角,是宁夏现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万历年间,是一座把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寺门朝北,有一砖砌照壁,照壁中心有大幅雕“月桂松柏”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城市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a.市民的服饰b.当地的饮食c.城市的建筑d.当地的习俗13.中国传统民居中“四合院”“照壁”“屏风”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a.内向性和封闭性b.外向性和开放性c.严谨性和逻辑性d.含蓄性和冲动性解析第12题,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其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格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故c项正确。第13题,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四面房屋各自独立而对外只有一个街门,临街房屋不开后窗或仅开很小的高窗,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封闭性。进门有照壁,内外院间有垂花门,厅堂内有屏风等,这些都满足了封建家庭对封闭性的要求,以及内向的心理状态,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内向性和封闭性。故a项正确。答案12.c13.a“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c.规模经营,集约生产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15.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c.限制开发,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解析第14题,由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水源较充足,水网密布,有利于灌溉,a项正确。第15题,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a项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b项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建设,留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应限制开发,c项错误;农旅融合,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d项正确。答案14.a15.d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两者在规模、布局、风格、色彩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据此完成1617题。16.下列关于我国园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b.我国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c.北方皇家园林显示了皇权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而江南私家园林追求雍容华贵d.皇家园林讲究人与自然协调,江南私家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17.我国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a.地理环境不同b.风俗习惯不同c.传统文化不同d.欣赏角度不同解析第16题,北方皇家园林以红、黄为主色调,追求雍容华贵;江南私家园林以黑、白为主色调,显示了追求宁静、闲适的心理需要。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第17题,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由于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我国北方皇家园林气势宏伟、颜色艳丽,江南私家园林小巧秀丽、幽静的不同建筑风格。答案16.a17.a20世纪6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政府将天然气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即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10年过去,当天然气资源开始趋向枯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据此完成1819题。18.下列城市会出现“荷兰病”的是()a.株洲b.桂林c.拉萨d.大庆19.如果这类城市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下列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关停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b.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c.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d.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解析第18题,材料显示,“荷兰病”是指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四个选项中属于资源型城市的只有大庆,故大庆可能出现“荷兰病”。故选d项。第19题,关停资源型产业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a项。答案18.d19.a“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探索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下图为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a.公园绿地b.园艺苗圃c.商贸中心d.交通枢纽21.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b.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解析第20题,由材料“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可知,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公园绿地和园艺苗圃,公园绿地不是产业活动,故选b项。第21题,结合材料可知,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改变原有地貌形态,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故选d项。答案20.b21.d“空中菜园”是指利用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起到降温防暑的作用。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读图,完成2223题。22.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a.铺煤渣节约土壤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23.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解析第22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d项正确。煤渣不是土壤,不能替代土壤,a项错误。煤渣位于土壤下部,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b项错误。煤渣不能增加土壤肥力,c项错误。故选d项。第23题,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需求,c项正确。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a项错误。“空中菜园”受城市蔬菜价格高影响,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b项错误。将花园改变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22.d23.c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城市内涝,合理排放雨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新模式。据此完成2425题。24.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地下水位上升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25.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新模式的优点包括()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缩短径流汇集时间a.b.c.d.解析第24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加。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不大。故选c项。第25题,读图可知,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新模式,使用了渗水道路,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量,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正确;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汇集的时间,错误;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错误。故选a项。答案24.c25.a二、综合题(共50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城市地域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类型有集中式(团块状)、组团式、条带式、放射状。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1)该城镇欲规划采取组团式发展模式,简述与集中式相比,该发展模式的优点。(4分)(2)指出甲功能区类型,并说明该功能区规划布局在此地的原因。(4分)(3)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是什么?(2分)(4)简述为加强城镇各个组团之间的联系可采取的措施。(4分)答案(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小;发展空间大;亲近自然,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有利于环境保护。(2)工业区。地形平坦,占地面积广大,有足够的扩展空间;位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镇河流下游沿岸,对环境污染影响小;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3)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4)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镇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镇用地,加强各组团之间的分工合作。(答出两点即可)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材料二客家先民从西晋永嘉之乱起,开始陆续从中原向南方迁徙,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永定境内崇山峻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意为永远平定。(1)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因素有关。(3分)(2)结合材料,说明客家人迁入永定后建筑土楼的原因。(4分)(3)这种居住方式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3分)(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当地建筑传统的土楼?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3分)解析第(1)题,客家人修建土楼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安全防御的需要。第(2)题,客家人迁入永定后建筑土楼的原因可以根据图示和材料,分析土楼建筑的特征,然后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分析即可。第(3)题,楼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说明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赞同: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节能环保。或不赞同: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答案(1)安全防御自然环境技术水平(2)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永定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当时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3)说明了客家人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4)赞同。理由: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节能环保。或不赞同。理由: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28.(11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甲图为某城市小区平面图,乙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甲乙(1)甲图所示居民小区中荷花池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哪些?(4分)(2)乙图曲线中,曲线表示工业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那么和曲线代表的主要功能区分别是什么?请说明理由。(4分)(3)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该城市在距市中心15.5千米的郊区(如乙图中所示)规划设计了一座新的卫星城,说明该卫星城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3分)解析第(1)题,荷花池的生态功能应从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体分析。第(2)题,图乙所示的曲线在市中心附近所占面积最大,应为商业区;曲线在城市各主要功能区中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第(3)题,卫星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等方面。答案(1)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轻城市“热岛效应”。(2)曲线表示商业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理由是该曲线所表示的功能区在市中心附近面积最大。曲线表示住宅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理由是该功能区在城市各主要功能区中面积最大,且离市中心较近。(3)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答出三点即可)29.(12分)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图1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2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4分)(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5分)(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缓解内涝、促进水循环、减轻“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西欧的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沿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表径流污染。(3)西欧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14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阅读材料,完成12题。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傈僳族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式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1.“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2.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聚落形态与规模多为()a.密集型较大b.分散型较小c.半聚集型较大d.密集型较小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描述的傈僳族的居住环境,可判断其居住在横断山区的江边,“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是“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发明的,即因当地地势起伏大而建造。故a项正确。第2题,傈僳族的乡村由于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的江边,人口少,以散居为主,聚落形态多为分散型;当地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狭小,因此聚落规模较小。故b项正确。答案1.a2.b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位于西安城东六千米,呈南北略长、东西较窄的不规则圆形。读图,完成34题。3.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主要分布在()a.平原及河流两岸b.山前冲积扇及山坡上c.山麓地带的河流两岸d.河流沿岸及山麓地带4.影响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交通地形经济气候水源土壤a.b.c.d.解析第3题,黄河流域位于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水源和地势是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山麓地带,故选d项。第4题,该聚落形成于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自然因素成为影响聚落布局的主要因素,因此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对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分布的影响较大,故选c项。答案3.d4.c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5.该功能区最可能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6.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配套设施是()a.养老院b.医院c.商场d.中小学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功能区吸引大量2544岁青壮年劳动力迁入,说明该功能区对劳动力需求最大,故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第6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该地,并使514岁少年儿童数量增加,为了解决514岁少年儿童上学的问题,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配套设施是中小学。答案5.c6.d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伴随tod发展硬件基础的不断增强,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493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里程超过26100千米。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a.住宅区、办公区、商业区b.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c.商业区、住宅区、办公区d.办公区、商业区、住宅区8.tod开发模式可以()a.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b.降低土地利用密度c.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d.降低区域人口密度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a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b功能区靠近公交站点,交通便捷,应为商业区;c功能区应为办公区。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tod开发模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不能替代公共交通;对土地利用密度影响不大;可以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对区域人口密度影响不大。答案7.b8.c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纽约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个多族裔聚居的多元化城市,其中,曼哈顿的唐人街是西半球最为密集的华人集中地。材料二“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材料三下图为美国纽约城市功能分区图。(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美国纽约城市内部各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因素。(2)世界很多大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形成纽约的总部经济,请分析其形成总部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3)据图分析纽约商业区的分布特点。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美国纽约城市内部各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港口(交通)、地价、历史、种族、收入水平、社会知名度等。第(2)题,纽约经济发达,原有基础好;海空交通便利,与世界各地可以便捷往来;相关服务行业完善,服务水平高;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畅通,可以与世界便捷地交流,收集相关信息,因此世界很多大公司总部就设置在纽约。第(3)题,据图可知纽约商业区以曼哈顿为主要分布区,规模大;其他零星分布于各区,规模小。答案(1)因素:港口(交通)、地价、历史、种族、收入水平、社会知名度等。(2)纽约经济发达,原有基础好;海空交通便利,与世界各地可以便捷往来;相关服务行业完善,服务水平高;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畅通,可以与世界便捷地交流,收集相关信息。(3)分布特点:以曼哈顿为主要分布区,规模大;其他零星分布于各区,规模小。素养提升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单位:千米)比较表,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12题。项目现状圈层增长模式双城增长模式新城增长模式市级3.403.503.316.17区级1.811.951.841.87综合2.212.332.212.941.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a.现状b.圈层增长模式c.双城增长模式d.新城增长模式2.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b.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解析第1题,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双城增长模式出行距离最短,所以消耗的能源最少,排放的碳最少,故c项正确。第2题,最优模式是双城增长模式,双城增长模式中两个城市范围相当,中心城市均为高级服务中心,说明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故b项正确。答案1.c2.b藏族传统的乡村聚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现了封闭性、内向性和节俭性的高原地域文化。下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某乡村聚落水系空间形态图。据此完成34题。3.图示区域为()a.地形平坦的高原区b.周高中低的盆地区c.山河相间的峡谷区d.北高南低的平原区4.图中村寨多建在()a.安全性好的山顶b.隐蔽性好的峡谷c.适宜耕作的河谷d.背风向阳的缓坡解析第3题,据图中河道海拔和村寨分布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中间地势低,周围地势高,是盆地。第4题,据题意和图中河道海拔数值分析可知,甘南藏族自治州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图示区域河道海拔数值显示北部较高,村寨建在背风向阳坡上,且村寨偏向西侧,坡度较缓。答案3.b4.d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早进行空中连廊建设并形成网络系统的城市。下图示意城市空中连廊的内外实景。据此完成57题。5.城市空中连廊适宜布局在()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6.建设城市空中连廊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城市功能分区b.充分利用城市空间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7.与在路面行走相比,城市空中连廊最突出优点是()a.省时b.安全c.方便d.舒适解析第5题,据材料“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可知,城市空中连廊是建在行人多、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所以城市空中连廊适宜布局在商业区,c项正确。第6题,城市空中连廊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利于行人行走,还能发展商业活动,b项正确;不能改变城市功能分区,a项错误;没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排除c项;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d项错误。第7题,行人在城市空中连廊行走,不受车辆干扰,安全性较高,b项正确。答案5.c6.b7.b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斯德哥尔摩市。据图1,描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2)据图2和图3,分析卫星城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住宅区分布在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作出评价。(4)图中卫星城是以高新技术著称的西斯塔科学城,科学园区有700余家公司,就业人口中移民约占50%,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以色列,通信、交通设施完善。请说明该卫星城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条件。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卫星城均分布在斯德哥尔摩市的主要交通线沿线,城市空间形态呈多核心模式,围绕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呈放射状分布。第(2)题,从就业地分布来看,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就业比重大于卫星城;从居住地来看,卫星城内部居住人口比重大于斯德哥尔摩市区。这样布局是为了缓解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分散了中心城市的部分职能。第(3)题,土地利用方式的评价主要从住宅区与交通车站的距离来看,住宅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而轨道交通车站设在中心区且靠近商店、学校等方便购物、上学,减少了出行次数,节约时间。第(4)题,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条件主要从交通、科技等方面考虑。答案(1)围绕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沿轨道交通线,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的城市空间形态。(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原因:卫星城分散中心城市的部分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3)评价: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4)条件:靠近大学城,科技人才多;靠近国际机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舒适;通信联系便捷;等等。- 8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情况(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1.2007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2.据图可知()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的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解析第1题,20072050年城市人口预计比世界人口多增加的6亿人,主要是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第2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镇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将超过其农村人口。答案1.b2.d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34题。3.图中代表中国城镇化过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丁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解析第3题,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发展快,故丙表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世界城镇化水平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故乙表示世界城镇化过程;我国城镇化起步晚,但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故丁表示我国城镇化过程。第4题,2000年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减少,环境得到改善。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的比重相对减小。答案3.d4.a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漫画某城市“体检”,完成56题。5.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6.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解析第5题,从漫画中城市和谐指数来看,城市经济增长指数高,其他指数较低,由此可推断,图中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第6题,和谐城市主要看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答案5.a6.a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即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模式。材料二见下图。(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提示“入托难”“房价高”“堵车”“就医难”“幸福感”,可分析得出答案。第(2)题,“城市病”的产生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第(3)题,抓住材料一中“生态城市”的含义即可正确作答。答案(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等。(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素养提升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完成12题。1.推测m最可能是()a.辽宁b.上海c.湖南d.安徽2.图示时间段内,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读图可知,m的镇化贡献率在20002005年为负值,说明镇区人口增长为负值,小于城区人口增长速度,应为我国的大城市周边地区,随着大城市经济发展,周边镇区人口向城区迁入;图中m的镇化贡献率在20102015年为正值,说明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使得周边地区的镇区人口增长速度增快。综上所述,m最可能是上海。第2题,结合材料读图可知,20002005年重庆的城镇人口城化贡献率低于陕西;20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件+习题+课时作业+测评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3438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