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9古代诗歌阅读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含解析202011141237.docx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含解析打包27套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373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含解析打包27套,文本
- 内容简介:
-
专题突破练19古代诗歌阅读(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送朴山人归新罗注尚颜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离心寄何处,目击曙霞东。注朴山人:朝鲜旅华隐士,生平事迹不详。新罗为朝鲜的古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是唐朝荆门僧人尚颜所写的一首赠别诗。诗歌语言精练,用词工整,意境优美,借眼前之景抒发万里离别之情。b.首联是作者预想的一幅恢宏的海景画卷。广阔无垠的大海没有尽头,既然扬起了帆就要相信风能把船送到目的地。c.颔联和颈联寓情于景,描写友人的航程。船只渐行渐远,随着友人离自己家乡越来越近,与送别之人便越来越远。d.尾联写离别后的怀想。山长水阔,别时不易相见亦难。浩渺的大海既是对友人征程的实写,也是对离愁的形象表达。(2)诗歌尾联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抒情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注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户钩:开门的工具。(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叶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b.次句写诗人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c.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似乎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d.纵观全诗,前面的壮美秋色,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2)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比较异同。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互文见义,极有气势,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b.颈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转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极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c.作为一首送别诗,该诗前两联描绘巴蜀山川风光的雄奇秀美,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以及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d.同大部分赠别之作一样,王维此诗开头便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2)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进行比较。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唐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渔家傲寄仲高南宋陆游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注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仲高:陆升之,字仲高,与陆游同曾祖。山阴:浙江绍兴古县名,陆游的家乡。(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诗本为送朋友入京,起笔却写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墨不多而内涵丰富,很自然地引出二、三联对安西景色的具体描写。b.两首诗歌数量词的运用耐人寻味。岑诗中“一身”“万里”的悬殊,表现诗人的胆魄和勇气;陆词中“一万三千里”极言离家之遥远,归家之难。c.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岑诗除最后一联叙眼前之状外,其余都是回忆,属虚写。而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d.两首诗歌用典不着痕迹。如“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出杜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诗人以杜牧自况来抒发情感。(2)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苏轼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余薰。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清光与子分。次韵子瞻夜坐苏辙月入虚窗疑欲旦,香凝幽室久犹薰。清风巧为吹余瘴,疏雨时来报断云。南海炎凉身已惯,北方毁誉耳谁闻。遥知挂壁瓢无酒,归舶还将一酌分。注宋绍圣四年,苏轼被贬儋州(今海南),当时苏辙被贬雷州(今属广东),隔海相望。(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诗颔联写了清风将要吹起,乌鸦躁动;而弯月初升,云朵移动引起犬吠,此联写出了夜晚的宁静。b.苏辙诗颈联通过描写苏轼已经过惯了南海的生活,隔绝了北方的毁誉,称赞苏轼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c.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苏辙按照苏轼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写出自己夜坐的独特感受。d.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夜坐观月的情景,虽然具体情形有所不同,但是两人均是孤灯独坐,直至天明。(2)这两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进行赏析。6.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三)姜夔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五)姜夔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已拼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注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倩:请。(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d.两首诗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专题突破练19古代诗歌阅读(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1.(1)b解析b项,“既然扬起了帆就要相信风能把船送到目的地”错误,“扬帆但信风”中“但”是“只”的意思,“信”是“听凭”“任由”的意思。(2)同: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两首诗分别用“离心”“愁心”直接点明离愁。异:尚诗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当友人归去,天各一方,只有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遥望祝福,使人借眼前之景抒发万里不尽之情。李诗借物抒怀(或移情于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伴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怀、同情、担忧。2.(1)aa项,“诗人进入红楼院后”错,结合诗题看,李益来到红楼院,适值广宣外出,未能入内,但又不想离去,遂于门外观赏。(2)相同点:a.都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的品格。李诗写出广宣所居的红楼院的清新雅静,烘托出广宣的高雅洒脱;贾诗写出隐者采药的山之高,以白云显其高洁,以青松赞其风骨,烘托出隐者的超然脱俗。b.都从不遇入手,巧妙进入侧面描写。不同点:a.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红叶、碧天、红楼、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的描写纯用白描,用笔简省。b.李诗在环境烘托之外,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觅户钩”之举,体现出其为人的洒脱不羁;贾诗则通过与童子问答的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的渴慕,也写出了隐者的飘逸绝尘。3.(1)d解析d项“同大部分赠别之作一样”错,古代诗歌中大部分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2)李诗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寄托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而本诗尾联运用典故,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真诚、殷切的期望。4.(1)c解析c项,“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分析不当,陆词上下片均有虚有实。(2)相同点:借“家书”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不同点:岑诗中京城与边疆相隔“万里”之遥,“费马蹄”“愁地尽”“觉天低”可见旅途艰辛,既表达了诗人不畏艰辛、远戍边疆的报国之情,又暗含希望朋友多珍重之意;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陆词表达了离家万里、浪迹天涯的羁旅之愁,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伤感和内心的愤懑不平。5.(1)d解析苏轼诗题目中有“夜坐达晓”,可见是“独坐,直至天明”;苏辙诗则无法判断,“欲旦”是由于“月入虚窗”产生的怀疑,并未真到天明。(2)两首诗都从写对方落笔。苏轼想象雷州的苏辙也在深夜端坐,希望与弟弟隔海共同分享月亮的幽光;苏辙想象苏轼在儋州生活困难,应无酒可饮,欲托送信的船只将自己的酒带去一些与兄长分享。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深切思念和关爱之情,同时也借分享月光和饮酒流露出乐观旷达的情怀。6.(1)c解析c项,“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错误。选项曲解了“征衣”的意思,根据注释及诗歌可知,应是“旅途中的衣服”。(2)悠然之情。“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