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新题型__文言文阅读专练二含解析20201226129.doc
2021高考语文新题型__文言文阅读专练含解析打包6套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4253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10.64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1高考语文新题型__文言文阅读专练含解析打包6套,文本
- 内容简介:
-
文言文阅读专练(二)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所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果以干理闻。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与高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掎摭疵病,甚亲昵之。从(高祖)平京城,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于是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之后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十五年,太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为封禅使,参考其仪,多从师古之说。其所注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 (选自旧唐书颜籀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b.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c.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d.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军,中国古代官职,官品不高,陶渊明、杜甫、白居易都曾担任过此职。b.东宫,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因方位而得名,也借指太子本人。又称“储宫”。c.践祚:即“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祚指皇帝登临帝位。d.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帝王在太平盛世或止乱复治时举行的大型祭祀典礼。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师古少承家风,广读书善作文。襄州总管薛道衡喜欢他的文才,曾经请他修正文章,因为写作和颜师古交往甚密。b.颜师古精通治理,于己才干自信。尚书左仆射杨素质疑其治理能力,他轻松奏对,到任后才能出色并且治理得很好。c.颜师古学识出众,深得太宗爱惜。师古遭众人非议说他收受贿赂,被贬出京,太宗惜其才,将他重新调回任秘书少监。d.颜师古勤于治学,学术成就斐然。太宗让读书人学习他考定的五经,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章,广为流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2)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5.颜师古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黄宗明,字诚甫,鄞人。正德九年进士。除南京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尝从王守仁论学。宁王宸濠反,上江防三策。武宗南征,抗疏谏,寻请告归。嘉靖二年,起南京刑部郎中。张璁、桂萼与朝臣争论“大礼”,从南京应召入都,尚未上路。三年四月,璁、萼、黄绾及宗明联疏奏曰:“今日尊崇之议,以陛下与为人后者,礼官附和之私也。以陛下为入继大统者,臣等考经之论也。陛下何不亲御朝堂,进百官而询之曰:朕以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侄兴献帝之子遵太祖兄终弟及之文奉武宗伦序当立之诏入承大统非与为人后者也前者未及详稽,遽诏天下,尊孝宗皇帝为皇考,昭圣太后为圣母,而兴献帝后别加本生之称,朕深用悔艾。今当明父子大伦,继统大义,改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为皇伯母,而去本生之称,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章圣皇太后,此万世通礼。”奏入,帝大悦,卒如其言。明年出为吉安知府,迁福建盐运使。六年召修明伦大典,以母忧归。服阕,征拜光禄卿。十一年擢兵部右侍郎。其冬,编修杨名以劾汪鋐下诏狱,词连同官程文德,亦坐系。诏书责主谋者益急。宗明抗疏救,且曰:“连坐非善政。今以一人妄言,必究主使,廷臣孰不惧?况名搒掠已极,当严冬或困毙,将为仁明累。”帝大怒,谓宗明即其主使,并下诏狱,谪福建右参政。帝终念宗明议礼功,明年召拜礼部右侍郎。辽东兵变,捶辱巡抚吕经。而帝务姑息,纳镇守中官王纯等言,将逮经。宗明言:“前者辽阳之变,生于有激。今重赋苛徭悉已厘正,广宁复变,又谁激之?法不宜复赦。请令新抚臣韩邦奇勒兵压境,扬声讨罪,取其首恶,用振国威,不得专事姑息。”帝不从,经卒被逮。宗明寻转左侍郎,卒于官。(节选自明史黄宗明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朕以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侄兴献帝之子/遵太祖/兄终弟及之文/奉武宗伦序/当立之诏/入承大统/非与为人后者也/b.朕以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侄/兴献帝之子/遵太祖/兄终弟及之文/奉武宗/伦序当立之诏/入承大统/非与为人后者也/c.朕以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侄兴献帝之子/遵太祖兄终弟及之文/奉武宗伦序当立之/诏入/承大统/非与为人后者也/d.朕以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侄/兴献帝之子/遵太祖兄终弟及之文/奉武宗伦序当立之诏/入承大统/非与为人后者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告归”意思是指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也可以理解为告辞,告别回家。b.“刑部”是中国古代隋以后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c.“皇考”在古代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文中先尊孝宗皇帝为皇考后改为皇伯考。d.“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的意思,文中黄宗明曾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后服阙,再任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宗明,进士出身,在兵部、刑部都任过官职,为人有学问,曾递交过关于长江防务的三篇策论,为人正直,曾抗言上书劝阻武宗亲自南征。b.嘉靖三年四月,张璁、桂萼、黄绾和宗明四人联名上书,他们的意见与礼官、权臣的意见相反,这篇奏疏递进去,世宗非常高兴,结果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办了。c.嘉靖四年宗明就出任吉安知府,后又升为福建盐运使,六年因母亲死了,他回家守丧,三年后除下孝服,又担任光禄卿,可见皇上对他很关心。d.面对变乱,黄宗明态度强硬,他下令新任巡抚韩邦奇领兵压境,扬言讨伐,捕捉那些首犯,用以弘扬国家的威严,对变乱者决不能一味姑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冬,编修杨名以劾汪鋐下诏狱,词连同官程文德,亦坐系。(2)今重赋苛徭悉已厘正,广宁复变,又谁激之?法不宜复赦。5.“帝终念宗明议礼功,明年召拜礼部右侍郎”中的“议礼功”是怎么一回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时庐江太守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忐继甚实得之可以富围请出兵为外援。”動信之,晔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瞰,遂奔太祖。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咸云:“山峻高而溪谷深隘,守易攻难;又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逐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渍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廷康元年,蜀将盂达率众降。达有容止才观,文帝甚器爱之,使达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晔以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文帝竟不易,后达终于叛败。晔在朝,略不交接时人。或问其故,晔答曰:“魏宣即阼尚新,智者知命,俗或未咸。仆在汉为支叶,于魏备腹心,寡偶少徒,于宜未失也。”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有闲,为大鸿胪,在位二年逊位,复为太中大夫,薨。谥曰景侯。(节选自三国志)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b.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c.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d.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竖”,晋词,也称“竖子”,即小子,没出息的东西。鸿门宴中有“竖子不足与谋”。b.“阼”本义是大堂前东面的台阶指主阶借指帝位。天子即位时践阼升殿,因此称帝位为“昨”。c.“逊位”指让出帝位。“逊”,退避,退让。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唐尧逊位,虞舜不台”。d.“薨”指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晔是皇族后裔,很有才能。汝南郡人许劭以善于知人闻名,当时在扬州避难,称赞刘晔有辅佐天下的才能。b.刘晔有军事才能,识破孙策诡计。他认为出兵灾祸就会到来,但刘勋坚持发兵攻伐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刘勋后方。c.刘晔能识人辨性,有先见之明。他认为孟达有苟且求得的心思,好用手段,不能感恩图报,后孟达叛乱败亡。d.刘晔能审时度势,聪明贤达。他认为在汉朝不被重用,但在魏却是心腹大臣,少一些朋友下属,还是出较适宜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2)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5.文中对刘晔的刻画使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都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庄宗入汴,晏球以兵追之,行至封丘,闻末帝已崩,即解甲降唐。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晏球立高冈,号令诸将皆橐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余里。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是时大雨,晏球出师逆战,惕隐复败,追至易州,河水暴涨,所在陷没,俘获二千骑而还。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自晏球击败禿馁,又走惕隐,其余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曰:“晏球怯耳!”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余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余人,数与秃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而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节选自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有删改)【注】马让能:人名。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梁遣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人/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b.梁遣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人/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未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c.梁遣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d.梁遣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迟明是黎明、天快亮的时候的意思,和“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平明”的意思相似。b.拜在文中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与“辟”“授”“转”“除”“谪”“黜”意思相似。c.中国指中原地区,上古时代,我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d.偏将指偏将军,偏将军官名始于春秋,在将军中的地位较低,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晏球作战立功,封官授职。梁末帝时他率军平定李霸叛乱,控制危局,立下战功。被授予澶州刺史;后因打败王都立功,被授予天平军节度使。b.王妟球统兵有方,军纪严明。平定王都叛乱,他站在高冈上,亲自指挥,警告军士退却者处死,督促诸将奋勇杀敌,最终使得敌军惨败。c.王妟球英勇善战,爱护士兵。他大败秃馁。击溃惕隐,使契丹余众四处溃逃;他和将士同甘共苦,让士卒休养,拿出他的俸禄与将士同享。d.王妟球颇有智谋,指挥若定。攻打定州时,明宗多次催促,部下也以言相激,但他认为不能急攻,坚持围而不打,终使对方自乱阵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晏球攻定州,久不克。(2)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5.王晏球“果断”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事例中?请简要概括。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 2.d; 3.c; 4.(1)就对他说:“安养是个难以治理的县,你凭借什么能担当此任?”师古说:“割(杀)鸡哪里(何必)用牛刀。” (2)不久又奉诏令与博士等撰定五礼,贞观十一年,五礼修成,师古晋升为子爵。5.(1)家庭环境的熏陶,博览群书,勤于写作。(2)严谨缜密、追根溯源的治学态度。(3)太宗皇帝的重视和支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当时军国政务繁多,凡是诏令,都经他亲手完成。他明于政务事理,所草拟的册奏工整美好,是当时他人所不及的。“军国”是句子主语,“多务”是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项;“凡有制诰”“皆成其手”一句中,“制诰”是主语,“皆成其手”是“皆成(于)其手”的省略,“其手”是后置状语,不能跟前面断开,且“师古”是下句主语,其前必须断开;排除b项。故选c。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封为祭地,禅为祭天”错,应当是“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被贬出京,太宗惜其才,将他重新调回任秘书少监”错。原文是“之后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注意是“未出京”,未出京就重新任命。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题关键词有:(1)“因”,于是、就;“剧县”,难以治理的县;“何以”,宾语前置句,“以何”,凭什么;“克”,能够;“焉”,哪里。(2)“俄”,不久;“十一年”,贞观十一年;“进”,晋升。参考翻译: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是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孙子。他的父亲颜思鲁,因学识文才受到人们的称许,武德初年曾任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从小受到家学的熏陶,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训诂之学,擅长写文章。隋文帝仁寿年间,由尚书左丞李纲推荐,被任命为安养县的县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轻体弱,就对他说:“安养是个难以治理的县,凭什么能担当此任?”师古回答说:“割鸡焉用牛刀。”杨素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师古到任后果然以办事能干,把地方治理得好而闻名。当时薛道衡是襄州总管,与其祖有交情,又喜欢师古的文才,有所著作,曾让他指摘文章中的毛病,与他非常亲昵。跟随(高祖)平定京城,两次升迁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当时军国政务繁多,凡是诏令,都经他亲手完成。他明于政务事理,所草拟的册奏工整美好,是当时他人所不及的。太宗即位,提拔他为中书侍郎,封爵琅邪县男。师古因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满,恢复中书侍郎之职。太宗认为经书典籍距离古圣人初创之时已经久远,在长期的辗转传抄过程中文字谬误很多,命令师古在秘书省考定五经文字,师古做了很多订正,五经定本撰成后,上奏皇上。太宗又召集诸儒重新进行详细的评议,当时诸儒对承袭的师说相习已久,都一起非议五经定本。师古总是根据晋、宋以来的各种古今版本,对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做了清楚明白的回答,广征博引论据详明,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诸儒没有不叹服的。于是太宗把他考定的书颁布于天下,令读书人学习。贞观七年(633),师古被任命为秘书少监,专管校订古书的工作。所有大家都疑惑不解的奇文难字,他都能一一辨析清楚,说明其深隐的本源。后来众人议论说师古收受贿赂,因此出京任郴州刺史。师古还未走,太宗惜其才,对他说:“卿的学识,可称是优良的不忍远弃,卿应当深刻地告诫自勉。”于是重又授师古任秘书少监。不久又奉诏令与博士等撰定五礼,贞观十一年(637),五礼修成,师古晋升为子爵。当时承乾为皇太子,命师古注释班固的汉书,师古对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看重。贞观十五年,太宗下诏,准备去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任封禅使,考证相关礼仪,多依从师古的说法。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章,在当时广为流传。5.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颜师古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主观方面,与他的性格有关。文中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颜师古有严谨缜密、追根溯源的治学态度。客观方面。从家庭来看,“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可见他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博览群书,勤于写作。从治学时的外部环境看,“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于是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十五年,太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参考其仪,多从师古之说”,可见他的成就离不开太宗皇帝的重视和支持。2.答案:1.d; 2.c; 3.d; 4.(1)这年冬天,编修杨名因为弹劾汪鋐被关进诏狱,供词牵涉到同事程文德,文德也因此获罪被逮捕。5.尊崇之议时,宗明他们考证经典,认为陛下是入继王位,理所当然获得天子之位,不是给别人过继当儿子,获得天子之位,因而使陛下能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章圣皇太后。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基础上进行断句的能力。“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侄,兴献帝之子”,三个为并列短语; “遵之文”“奉之诏”两个动宾结构, “者也”,句末,所以排除abc三项。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能力。c项,皇考,对亡父、亡祖的尊称。3.张冠李戴。由原文“请令新抚臣韩邦奇勒兵压境”可知选项中“他下令”与原文不符合,应为“请求皇上下令”。4.如第(1)句中,“以”,因为;“以劾汪鋐下诏狱”被动句;“词”,供词;“连”是“连累”的意思;“坐”,因为获罪;“系”翻译为“被逮捕”,被动句。 第(2)句中,“厘正”为纠正; “变”,兵变;“激”,激发,引发;“法”按照法律,按理。【参考译文】黄宗明,字诚甫,浙江鄞县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升员外郎。他曾经跟着王守仁研究学问。宁王宸濠造反时,他曾递交过关于长江防务的三篇策论。武宗要亲自南征,他抗言上书劝阻,不久请假回乡去了。嘉靖二年(1523),朝廷又起用他为南京刑部郎中。张璁、桂萼与朝臣争论“大礼”,从南京应召入都,尚未上路。三年四月,张璁、桂萼、黄绾和宗明四人联名上书说:“现在关于尊崇献帝的讨论,以为陛下是给别人过继当儿子的意见,是礼官附和权臣的私意;以为陛下是入继王位的天子,这是我们考证经典而得出的结论。陛下为什么不亲临朝堂,召见百官问话说:朕以宪宗皇帝孙子,孝宗皇帝侄子,兴献帝儿子的身份,遵照太祖皇帝兄终弟及的明文,接受武宗颁发的按辈份、排行我该立为天子的诏书,然后入宫继承王位,并不是过继给人当儿子的。上一次我没来得及仔细考究,就马上发布诏书通告全国,尊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昭圣太后为圣母,而兴献帝、后另外加称“本生”字样,朕深感后悔。现在应该体现父子间的伦理,继承王位的道理,改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太后为皇伯母,去掉“本生”字样,称兴献帝、后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章圣皇太后,这才是万世可行的大礼。你们文武大臣假如还考虑父子间的亲情、君臣间的大义的话,就与朕一起明大伦于天下。”这篇奏疏递进去,世宗非常高兴,结果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办了。第二年就出任吉安知府,后又升为福建盐运使。六年召入朝中编撰明伦大典,因为母亲死了,他回家守丧。三年后除下孝服,就被征召回朝,担任光禄卿。十一年(1532),宗明升任兵部右侍郎。这年冬天,编修杨名因为弹劾汪鋐被关进诏狱,供词牵涉到同事程文德,文德也因此被逮捕。世宗的诏书更急切地想要他们供出主谋来。宗明抗言上书搭救他们,并且说道:“连坐并不是什么善政。现在因为一个胡说几句话,就一定要追查主谋,这样朝廷中的大臣哪个不害怕?况且杨名已被拷打到极点了,时逢严冬,如果他被打死,岂不是有害于陛下的仁德和明智。”世宗大为恼火,说宗明就是主谋,把他也关进诏狱,后来贬出去当了福建右参政。世宗最后还是想到宗明讨论“大礼”时的功劳,第二年召他回朝做了礼部右侍郎。辽东发生兵变,把巡抚吕经给捶辱了一顿。但是世宗一意姑息,听信镇守中官王纯等人的话,打算逮捕吕经。宗明说“:上一次辽阳兵变,是因为有所引发。现在重赋苛徭都已得到纠正,广宁又发生兵变,这又是谁引发它的呢?按照法律不应该再赦免他们的罪行。请传令新任巡抚韩邦奇驻兵压境,扬言讨伐,捕捉那些首犯,用以弘扬国家的威严,不能一味姑息。”世宗不听他的劝告,吕经最后被逮捕了。宗明不久后改当礼部左侍郎,死于任上。3.答案:1.d; 2.c; 3.d; 4.(1)那时将军前进就会被敌人遏制住,后退又没有归路。如果我军一定要出兵,灾祸现在就会到来了。(2)随即派遣猛将在前先行,大军在后应援,到那里就攻克了陈策,就像刘晔所预料的那样。5.正面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表现刘晔有远见,直言敢谏。侧面描写。如许劭称赞刘晔。对比衬托。如太祖问群臣,群臣不主张讨伐陈策,而刘晔认为可以,且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解析:1.“欺”和”下国”之间如果断开,“欺”就缺少宾语,所以排除a、c两项。“击之路”从语法结构上看,“之”无论做代词、助词都无法顺畅翻译,语意违背逻辑,排除b项。”伐”和”之”断开,“伐”缺少宾语,句意不完整故选d项。2.逊位指让出帝位或官位,不单指帝位。3.原文“仆在汉为支叶”一句中的“支叶”是指刘晔在汉朝属于皇室的旁支亲族,而不是说他不被重用。4.参考译文: 刘晔字子扬,淮南郡成德县人。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汝南郡人许劭以善于知人闻名,当时在扬州避难,称赞刘晔有辅佐天下的才能。当时庐江太守刘勋的兵力在长江、淮河一带是很强盛的。孙策很害怕他,派遣使者说着谦卑的言辞、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见刘勋,并在信中劝说刘勋:”上缭的土著宗族,多次侵犯我的领土,我痛恨他们很多年了。攻打他们,路途不方便,希望由您来讨伐他们。上缭很是富实,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请您岀兵作为外援。”刘勋信从了他,刘晔说:”上缭虽小,但城池坚固,进攻难,防守易,不可能在十天之内取胜,那样就会造成在外面的士兵疲惫,而国内空虛。如果那时孙策乘囯内空虚袭击我们,那么我们的后方就不能独自坚守。那时将军前进就会被敌人遏制住,后退又没有归路。如果我军一定要岀兵,灾祸现在就会到来了。”刘勋不听从刘晔的劝阻。发兵攻伐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刘勋的后方。刘勋穷困窘迫,于是投奔了太祖。太祖到达寿春县,此时庐江郡境内的山贼陈策,拥有几万兵众,凭借险要地势据守。太祖询问各位部下可以不可以讨伐,部下都说:”那里山势险峻,而溪谷又深又窄,防守易、攻打难,并且没有它不足以对我们造成损失,得到它也不能给我们好处。”刘晔说:”“陈策这些小子,趁着动乱奔赴险地,于是互相依赖,称王称霸,我们也没有用封爵授官和有威信的人征讨而使他们降伏。现在天下初步平定,后降伏的要先杀掉。畏惧死亡,追求赏赐,不论愚民、智者都是相同的,因此广武君为韩信筹划计策,说韩信的威名足可以先利用声威再用实力而使邻囯服从。更何况明公如此仁德,向东征伐而西边的百姓就抱怨您不先来解救他们,如先进行赏赐招募,大队兵马到达,诏令宣布的时候,陈策军营就会大门四开而贼兵也就自行溃散了”太祖笑着说:”您说的和我想的差不多。”随即派遣猛将在前先行,大军在后应接,一到那里就攻克了陈策,就像刘晔所预料的那样延康元年,蜀将孟达率领兵众投降。孟达有非凡的仪容举止和才能,太祖十分器重喜欢他,让孟达做新城太守,又任散骑常侍。刘晔认为”孟达有苟且贪得的心理,又自负才能而喜妤权术,必定不能感恩图报,心怀忠义。”文帝终究没有改变对孟达的任命,后来孟达终于叛乱败亡。刘晔在朝一点也不和当时人士相交往。有人问他原因,刘晔回答说:“魏王室登上皇位时间不长,明智的人知道这是天命,普通人不是都这样认为的。我在汉朝是皇室的旁支亲族,在魏国又是心腹大臣,少一些朋友下属,还是比较适宜的。”太和六年,刘晔因病授官为太中大夫。病情稍有好转,任大鸿胪,在任两年后退位,再次担任太中大夫,不久就去世了。谥号为景侯。4.答案:1.d; 2.b; 3.d; 4.(1)惕隐和数十名骑兵逃跑到幽州西面,被赵德钧擒获送到京师。王晏球攻打定州,很久没有攻克。(2)王晏球于是让士卒休息调养,用三州的赋税来供给军队,把自己获得的全部俸禄用来备办牛肉酒食,每天和各位将领大宴宾客。5.李霸叛乱,王晏球没等皇帝的命令到达,就果断下令出击;梁末帝驾崩,王晏球当机立断,投降后唐;惕隐率兵进犯,天降大雨,王晏球仍果断出师迎战。解析:1.“命”跟在“不俟”后面,作“不俟”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率”是“率领”的意思,主语是“晏球”,而后面是“贼势”“稍却”,主语不同,应在“贼势”之前断开,据此排除c项。2.“转”是调动官职。3.“坚持围而不打”错误,原文说的是“晏球攻定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