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单元测试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1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素养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01203176.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单元测试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5494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单元测试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1,文本
- 内容简介:
-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12题。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2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回答34题。3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4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a臭氧增多 b氧气增多c水汽增多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5.大气中的固体尘埃主要集中在()a臭氧层 b平流层c对流层 d电离层6有关对流层所达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纬度地区小于高纬度地区b夏季大于冬季c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d高原地区大于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回答78题。7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a温度、密度、运动状况b温度、湿度、天气状况c纬度、海陆、温度d纬度、高度、能见度8图中字母a、b、c依次表示()a对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b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910题。9下列有关对流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度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度地区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 bc d10下列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b气温基本不受地面影响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12关于图中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14题。13层大气()a随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降低b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多发c人造卫星多在此运行d分布有臭氧层14与层大气相比,层大气()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小b厚度更厚c密度更大d气压更低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1工业革命后人类排放大量的氯氟烃,该物质会严重破坏()a对流层 b电离层c臭氧层 d高层大气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2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 bc d3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 b平流层c中间层 d高层大气4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a气温下部高上部低,大气层的结构稳定b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c大气易电离,利于保持与地面短波通讯d水汽含量多,尘埃少不容易成云致雨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北京巴黎国际航班,飞机正平稳地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56题。5此刻,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飞行在()a对流层底部 b平流层顶部c高层大气 d对流层顶部6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对流运动显著 b水平运动显著c上升运动显著 d下沉运动显著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 800米高空,挡风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78题。7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a平流层 b臭氧层c对流层 d高层大气8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被挡风玻璃砸伤机内温度过低飞机颠簸强烈太阳辐射强a bc d9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_。判断依据是_。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层(填字母),原因是_。(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原因是_。(4)b层和c层d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相同点:_。不同点:_。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 km处。根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12题。1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2从地面到100千米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为()a降低升高降低降低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降低升高d降低降低升高降低(真实情景生活情境)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图中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b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c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d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4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层空气的对流上升c增强了层空气对流上升d阻挡了层空气的水平运动5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面各题。(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_,b_,c_。(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_。(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填字母)(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_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 ,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a100.8 b68.8 c132.8 d42.8 (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这是因为_。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必备知识基础练12.解析:第1题,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出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靠近南极地区,受南极臭氧空洞影响形成当地的环境问题。故选b。第2题,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让地球上生物免受其伤害。故选a。答案:1.b2.a34.解析:第3题,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选c。第4题,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在近300年里增加了40%以上。故选d。答案:3.c4.d5解析:整个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c正确。故选c。答案:c6解析:对流层所达到的高度与该地温度高低有关,近地面温度越高,对流层高度越高,所以低纬度地区应大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同一地区夏季大于冬季,b正确;夏季沿海地区对流层高度小于内陆地区,冬季沿海地区对流层高度大于内陆反应,c错误;高原地区海拔高于平原地区,同纬度高原地区对流层高度应小于平原地区,d错误。故选b。答案:b78.解析:第7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a正确。故选a。第8题,从近地面向上,大气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d正确。故选d。答案:7.a8.d910.解析:第9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正确;由于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正确;对流层厚度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错误;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正确。故选b。第10题,平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a错误;平流层大气能量来自臭氧层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其气温基本不受地面影响,对流层气温受地面影响强,b正确,c错误;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对流层,d错误。故选b。答案:9.b10.b1112.解析:第1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a错误;不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变化不同,b错误;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c错误。故选d。第12题,为对流层,为平流层。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变薄,a错误;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b错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最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c正确;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航空飞行,d错误。故选c。答案:11.d12.c1314.解析:第13题,层为平流层,随海拔上升气温升高,a错误;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人造卫星运行在高层大气,c错误;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d正确。故选d。第14题,层为高层大气,层为对流层。与高层大气相比,对流层密度大,厚度小,气压高,与人类活动关系更密切。故选c。答案:13.d14.c关键能力综合练1解析: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等制冷设备的氯氟烃会对臭氧起到分解作用,导致臭氧遭到破坏而减少,c正确。故选c。答案:c24.解析:第2题,图中层、层和层分别是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在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平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所以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的中间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中间层到外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故选b。第3题,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的发生离不开成云致雨的两个必要物质:水汽和固体杂质,还要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对流层中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水汽和杂质,且上冷下热空气对流旺盛,所以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选a。第4题,平流层大气温度下低上高,大气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a错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b正确;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c错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故平流层水汽少,d错误。故选b。答案:2.b3.a4.b56.解析:第5题,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说明云分布在对流层;根据材料“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可知,飞机位于对流层顶部。故选d。第6题,“翻腾的云海”出现在对流层,这一层,由于近地面气温高,高空气温低,所以对流运动显著。故选a。答案:5.d6.a78.解析: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飞机的挡风玻璃在脱落时飞机是在9 800米的高空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因此可知该高度属于对流层,因此可知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对流层的,c正确。故选c。第8题,“被挡风玻璃砸伤”几乎不是机长迫降面临的困难,错误;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 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正确;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得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正确;太阳辐射强和飞机的迫降没有关系,错误。故选b。答案:7.c8.b9解析:据图可知,a、b、c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第(1)题,根据近地面的气温就可以做出判断:a曲线近地面气温在50 ,b在20 左右,c在50 左右,d接近100 。第(2)题,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是水汽凝结形成的,在对流层有丰富的水汽和杂质,这是成云致雨的前提条件。其次,该层上冷下热,大气对流旺盛,水汽容易遇冷凝结。第(3)题,平流层由于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且水汽、杂质少,故基本无云雨现象,大气的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第(4)题,在b层是臭氧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增温,在c层的d处,是氧原子等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增温。答案:(1)b近地面气温在20 左右地面(2)a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且水汽和杂质多,容易成云致雨(3)航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4)相同点:都是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得大气增温不同点:前者吸收的是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后者是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学科素养升级练12.解析:第1题,空气中的水汽来自地面,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高度高, 离水汽源地远,空气稀薄,水汽少,因此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故选a。第2题,地球大气平均高度12千米左右以下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12千米左右至50千米左右处为平流层,气温大致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均高度50千米左右以上,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故选c。答案:1.a2.c34.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层随着海拔升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a正确;图示层表示对流层,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d错误;而臭氧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b、c错误。故选a。第4题,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与逆温有关,不是因为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a错误;读图可知,当逆温现象出现时,层空气温度上热下冷,大气层结构稳定,抑制了层空气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b正确;近地面污染物主要在层,层出现逆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大,层空气运动对污染物扩散影响不大,c错误;逆温主要是阻挡了空气对流运动,不会阻挡空气水平运动,d错误。故选b。答案:3.a4.b5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第(2)题,由上题可知,a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第(3)题,对流层的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第(4)题,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电离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第(5)题,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通常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第(6)题,b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3)a(4)电离(5)b(6)升高该层有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12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为太阳辐射 b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 c为大气逆辐射 d对近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bc d “蜀犬吠日”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 bc d4“庸、蜀之南,恒雨少日”会导致()a减弱 b不变c减弱 d减弱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5题。5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a增强 b增强c减弱 d减弱知识点二大气热力环流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题。 6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则()a甲、乙两处气压相等 b丁处必为晴朗天气c丙处为高压 d丙处温度较丁处高孔明灯是一种传统的汉族手工艺品,其原理与热气球原理相同,皆是利用热空气之浮力使其升空,据此完成78题。7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气流状况的是()8依据孔明灯的原理,判断下列图中热力环流画法正确的是()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910题。9图中四处气压最高的是()a.bcd10图中四处气温最低的是()a b c d知识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aabcd babdc cbadc dcbad12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1315题。13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b乙地面摩擦力c甲风向d丙地转偏向力14此图表示的半球是()a东半球 b西半球c南半球 d北半球15随着海拔的降低,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小 d逐渐变大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郑州市2019年12月11日、12日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12题。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 bc d2与11日相比,12日气温日较差变小的主要原因是()a减弱、增强 b减弱、增强c增强、减弱 d增强、减弱北京怀柔区的雁栖湖(甲图)是以湖面为中心的水陆区域,风光旖旎,湖水清澈。每年春秋两季常有成群的大雁来湖中栖息,故而得名。2014年11月5日apec峰会在北京雁栖湖拉开帷幕,2017年5月上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峰会让雁栖湖的名字声誉鹊起。现在雁栖湖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假期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据此,完成35题。3雁栖湖旁有一度假村,乙图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a bc d4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不同 b地势起伏不同c地表物质不同 d人为原因差异5暑假,小明一家去图示度假村度假,其原因可能是()a白天有清凉的湖风 b白天有温暖的湖风c夜晚有清凉的湖风 d夜晚有温暖的湖风6下面的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四地风力由小到大的正确排序是()a bc d下图为莱芜雪野湖沿湖区域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处右侧彩旗随风飘扬。据此完成78题。7据图可知,此时()a处为陆风,观测时为夜晚b处可能为阴雨天气c处为湖风,观测时为夜晚d处盛行上升气流8对、两处风力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处风力大,因为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b处风力大,因为处摩擦力小c处风力大,因为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d处风力大,因为处摩擦力小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空间扩大过程中,建筑物密度增大,沥青和水泥地面增加,绿树和水面减少,使地表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季午后东西方向气温分布示意图。 (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所有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_、_。(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地表性质改变导致城市温度升高的原因。 (3)该市政府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热岛环流角度分析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4)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下图分别示意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景观和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完成12题。1上图中()a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的形成与水汽和二氧化碳有关,起保温作用d表示散失的少量地面辐射2每年的7月份,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阻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b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增加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增加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受热力环流的影响,大气压强会产生水平差异,下图为受热力环流影响南半球某日大气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近地面气温状况是a处b处b近地面气压状况是a处小于b处ca、b两处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ada处可能为晴朗天气,b处可能为阴雨天气4p地近地面的风向()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5(真实情景生活情境)读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1)、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1中画出间的热力环流。(2)试比较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说明原因。(3)说出滨海地区近地面的实际风向。(4)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备知识基础练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为云层的反射作用,a错误;为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表示地面辐射,b错误;为大气逆辐射,c正确;对近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错误。故选c。第2题,大气增温过程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先是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温,即,然后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即,大气增温后进行大气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即。故选b。答案:1.c2.b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辐射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辐射为地面辐射,辐射为大气逆辐射,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辐射为地面辐射。故选b。第4题,四川盆地属于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扩散;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汽充足,空气潮湿,阴雨天多;云雾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不变,阴雨天多,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减弱,阴雨天多导致增强。故选d。答案:3.b4.d5解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降低大气的逆辐射,减轻温室效应,所以可以使大气逆辐射减弱,d正确;图中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影响,a错误;影响的主要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少co2排放不能造成增强,b错误; 是地面辐射,c错误;减少co2排放,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即减弱,d正确。故选d。答案:d6解析: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水平方向甲气流流向乙,甲处气压大于乙,a错误;丁处气流上升,易出现阴雨天气,b错误;丙处气流下沉,为高压,c正确;近地面,丙处温度低、气压高,丁处温度高、气压低,丙处气温较丁处低,d错误。故选c。答案:c78.解析:第7题,当孔明灯中的火焰点燃时,火焰处的温度是比较高的,此时火焰处的气流会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气流运动至火团的正上方即将接近孔明灯的顶部时,气流会分为两只,向两侧继续运动,当向两侧运动的气流在即将撞到孔明灯灯壁时,这两只气流会下沉至孔明灯的底部,火焰处由于温度较高,周围的空气会持续流向火焰所在的位置,这样在孔明灯的内部便形成了一对完整的热力环流,b正确。故选b。第8题,在气温较高的地方气流是应该上升的,而图a中的温度较高的地方的气流是下沉的,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裸地在白天升温是比较快的,气温较高,该处的气压较低,而草地在白天升温较慢,温度较低,该处的气压较高,因此在近地面气流是由草地流向裸地的,在高空裸地上方的空气是流向草地的,在草地处气流是下沉运动的,在裸地处气流是上升运动的,b正确;读图可知,c表示的夜晚,夜晚在山谷里应该吹的是山风,而c图中吹的是谷风,c错误;市区的温度较高,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而d图中的市区处的气流是下沉的,d错误。故选b。答案:7.b8.b910.解析:第9题,由于高空气压总是低于相应近地面气压,因此处气压低于处气压。根据近地面等压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相反可知,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而处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因此处气压大于处气压。故选c。第10题,处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因此处气温小于处气温;由于高空气温低于相对应近地面气温,因此处气温小于处气温。因此图中四个位置气温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故选a。答案:9.c10.a1112.解析:第1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对应的是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风向对应的是c;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应的是b;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对应的是d。故选b。 第12题,近地面,空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当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方向成180角时,三力平衡,风向斜穿等压线,d正确。故选d。答案:11.b12.d1315.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与甲方向相反,表示地转偏向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故选a。 第14题,做水平运动物体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一般来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转”。由图可知,风向向右偏,因此此图表示北半球。故选d。第15题,随着海拔的降低,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大,风向逐渐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因此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变大。故选d。 答案:13.a14.d15.d关键能力综合练12.解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据图甲可知为地面辐射,故选d。第2题,据图乙可知,12日为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导致白天气温较11日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导致夜晚气温较11日高,因此气温日较差变小。综上所述,12日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读图甲可知,图中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即减弱,增强。故选b。答案:1.d2.b35.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在夜晚风是从度假村吹向湖泊的,白天风是从湖泊吹向度假村的,读图可知乙图中可以正确的表示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b正确。故选b。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度假村和湖泊的地表物质不同引起了度假村和湖泊的热力性质的差异。故选c。第5题,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沿湖地区陆地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晚风从沿湖地区陆地吹向湖区,白天风从湖面吹向沿湖地区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度假村是位于雁栖湖旁边的,夏季白天该度假村有清凉的湖风,暑假在此度假是比较舒服的,a正确。故选a。答案:3.b4.c5.a6解析: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即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图示四幅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相同,相邻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只看相邻等压线的气压差即可。四地风力大小为,a正确。故选a。答案:a78.解析:第7题,读图根据彩旗随风飘扬的方向,判断出风是由湖面吹向陆地,吹湖风,应为白天,a、c错误;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处可能为阴雨天气,d正确;而湖面增温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处可能为晴天,b错误。故选d。第8题,是同一地点的近地面和高空的风,是近地面的风,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而是高空的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处风力大,d正确。故选d。答案:7.d8.d9解析:第(1)题,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因此市中心是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据此画图环流左半部分是逆时针,右半部分是顺时针。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市中心是低气压,郊区是高气压,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西北风、东南风。第(2)题,城市地表性质受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大,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而郊区有大面积绿地、水面,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太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人口多、工业密集,排放的废气多,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第(3)题,钢铁厂对大气有污染,钢铁厂位于甲处,从郊区吹向城市的风会将污染物带到市区;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搬迁到乙处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第(4)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如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建设人工湖;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建设通风廊道,便于热量散失;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避免过度集中等。答案:(1)绘图:环流左半部分是逆时针,右半部分是顺时针。 西北风东南风(2)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比郊区大面积绿地、水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太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 (3)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4)增加绿地面积(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生态廊道、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等。学科素养升级练12.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a错误;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才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b错误;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水汽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以大气逆辐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对地表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即散失的少量大气辐射,d错误。故选c。第2题,7月,正值南昌伏旱天气,降水少,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b正确。故选b。答案:1.c2.b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高空d为低压,对应近地面a为高压,气温较低;高空c为高压,对应近地面b为低压,气温较高。近地面气温状况是a处小于b处,a错误;近地面气压状况是a处大于b处,b错误;根据城市热岛效应推测,气温较高的b处可能有城市分布,c错误;a处为高压,以下沉气流为主,多为晴朗天气,b处为低压,以上升气流为主,多阴雨天气,d正确。故选d。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a处气压大于b处。因此,近地面p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a指向b,即指向正东方向。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p处气流向左偏转,偏转为西南风,c正确。故选c。答案:3.d4.c5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的气压大于;据“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规律可知,等压面下凹故为低压,等压面上凸故为高压,而近地面与高空相反,故为低压,为高压。故气压排列是:,根据同一水平面上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可得该热力环流气流方向为。第(2)题,为低压,气流上升,降水概率大,为高压,气流下沉,降水概率小。阴雨天气温差小,晴朗天气温差大,且处为海洋,处为陆地,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速度慢,故昼夜温差。第(3)题,注意图中标的方向,此时滨海地区近地面气压低于,风由吹向,气流来自正西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第(4)题,屋前铺设石质路面,因为石质地面比热容小,所以吸热快,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答案:(1)顺时针方向。(2)地昼夜温差小于地。地位于海洋上,海水比热容大。(3)西北风。(4)屋前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形成低压区;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形成高压区。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15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c地热能 d风能2小行星爆炸发生的大气层的气温()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b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c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3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a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c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d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2019年12月28日,星期六,晴,气温1 。早上,我看到天空中一架飞机飞过,后面拖着几条长长的尾巴。经上网查询得知:这是飞机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此混合气体能否出现凝结现象取决于环境空气自身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 到64 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尾迹会对地球热量平衡产生一定影响。结合枣庄(35n,117e)某同学的日记和他拍摄的飞机尾迹图(如图),完成46题。4图中飞机飞行的高度大约为()a35 千米 b810千米c1315 千米 d1820千米5图示飞机所在的地球大气层的特点是()a存在若干电离层 b平流运动显著c天气复杂多变 d臭氧含量较高6交通枢纽城市上空飞机尾迹较多,大量飞机尾迹对地面城市热量平衡的影响是()a减少城市上方云量 b强烈削减太阳辐射c减少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减小地表昼夜温差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接受的热量主要来自()aa辐射 bb辐射cc辐射 dd辐射8多云的夜晚气温不会降得很低,与此密切相关的是()aa辐射 bb辐射cc辐射 dd辐射2019年12月8日北京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图a为12.812.11北京地区天气状况,图b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911题。9图a所示连续四天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12.8 b12.9c12.10 d12.1110图b中能反映昼夜温差最小的原因是()a bc d1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a bc d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后,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吸收的程度不同。据此完成1213题。12下列下垫面中,对辐射吸收率最低的是()a冰川积雪 b沙漠戈壁c湖泊河流 d森林草地13图中序号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a bc d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断:漏声已断,指深夜,约半夜时分)。据此回答1415题。14词中描写的情景发生在()a阴雨的白天 b阴雨的夜晚c晴朗的白天 d晴朗的夜晚15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出现“沙洲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强 b地面反射强c大气逆辐射弱 d大气削弱作用弱如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618题。16四地温度最高的是()a bc d17两地之间由于水平气流运动形成的风是()a西南风 b东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18下列示意图中,与上图原理对应正确的是()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如图为某城市中一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19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a甲、乙 b甲、丙c丙、丁 d乙、丁20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陆风使城市湿度增加b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变大c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d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21读高空等压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四点的气压b甲地多晴朗天气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近地面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读图,完成2223题。22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b高空c不考虑摩擦力d近地面23图中d代表的是()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读近地面等压线图,回答第24题。24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 bbcc 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 19 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数字代表各种辐射),图 2示意大气垂直分层。(1)图 1中序号代表的辐射是:_ _。(2 分)(2)按照该科学家的设想,氦气球上升到图 2中大气的_层(填名称)停止,该层大气以_运动为主。(2 分)(3)若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图1中_(填序号)减弱;秋季在农田中燃烧秸秆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幕可增强_(填序号)。(4分)(4)图2中g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图1中的_(填序号),g 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2分)(5)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图2中_层(填名称),其原因是_。(6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图甲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图乙为某地平流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图丙为某地连续两天气温日变化示意图。(1)图甲中代表_辐射,代表_辐射,代表_辐射,_(填数字)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8分)(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2分)()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留住热量,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d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3)图乙中,abcd 四条曲线,能够正确表示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_,该地位于_纬度地区,平流层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有_。(6分)(4)图丙中ab两条气温曲线,代表晴天的是_(填字母),晴天相对于阴天昼夜温差更_。(4分)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2019年,南京燃气热水锅炉进行低氮改造,避免城市热岛效应。江苏天和冷暖设备有十多年大型商用锅炉改造案例,他们的德地氏冷凝燃气锅炉nox减少80%,co减少90%,重量是钢制锅炉的1/3,比普通钢制锅炉节能40%,静音运行,低氮氧化合物排放。材料二图1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2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分)()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等。(2)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请说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可行性措施。(4分)(3)图1位于图2中的_ 层,该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3分)(4)图2中字母b代表_层,大气以_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4分)()a接受太阳辐射多b接受地面的热量多c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5)如若修建一个可能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图1)a、b、c中的哪处?说明理由。(3分)单元检测(二)13.解析:第1题,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穿过大气层使地面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因此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a正确。故选a。第2题,读图可知,平流层高度为1250 km,而小行星爆炸发生在37 km处,小行星爆炸发生的大气层为平流层,该大气层气温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b正确;小行星爆炸是因高速运行与大气摩擦生热而引发的,而不是因为气温的高低,a错误;气温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是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非红外线,c错误;读图可知,大气温度的极大值应位于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b。第3题,材料显示,大部分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殆尽,很少能陨落到地表,故d正确;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是因为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a错误;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与小行星的爆炸无关,b错误;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与小行星的爆炸无关,c错误。故选d。答案:1.a2.b3.d46.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 60 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此时当地气温1 ,按照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 ,可计算出当地上空810千米的高度,温度为41 60 ,b正确。故选b。第5题,由上题可知,飞机飞行的高度为810千米,枣庄的纬度为35n,位于中纬度,中纬度的对流层厚度大约为12千米,故飞机飞行在对流层,对流层大气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故选c。第6题,根据材料“交通枢纽城市上空飞机尾迹较多”这是飞机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因此会增加城市上方的云量,a错误;飞机尾迹云高而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有限,不可能强烈削减太阳辐射,b错误;飞机尾迹云中的水汽能很好地吸收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产生增温效应,c错误;这些“人造”云的增加,增加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同时增强了夜晚的大气逆辐射,会一定程度上减小地表的气温日较差,d正确。故选d。答案:4.b5.c6.d78.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图中a是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b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c是地面辐射,d是大气逆辐射。“高处不胜寒”是指在高海拔的地区气温低,体现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为c辐射。故选c。第8题,多云的夜晚,气温不是太低,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起到了保温作用,d为大气逆辐射。故选d。答案:7.c8.d911.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给出的昼夜平均气温计算可知,图a连续四天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12月8日。故选a。第10题,白天气温偏低,夜晚气温偏高,则昼夜温差小;为云层的反射作用,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增强则白天气温较低;表示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则夜晚气温较高。故选d。第11题,“霜飞晚”是因为秋季阴天,即阴天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地面不易形成霜冻。故选d。答案:9.a10.d11.d1213.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下垫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率主要取决于其反射率高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川积雪的反射率一般在50%95%,沙漠戈壁反射率一般30%左右,湖泊、河流等湿地反射率低于10%,森林草地反射率一般在30%以下,因此冰川积雪反射率最高,则吸收率最低。故选a。第13题,读图可知,图中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反射作用。图中给地面带来热量,但不属于保温作用范畴;图中(大气逆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补偿地面损失的能量,属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图中是地面损失能量的主要方式,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图中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对地面不起到保温作用。故选b。答案:12.a13.b1415.解析:第14题,“注:漏断:漏声已断,指深夜,约半夜时分”已经提示为半夜,即夜晚。“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词中提到“月”,表明描写的是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所以词中描写的情景发生在晴朗的夜晚,d正确。故选d。第15题,因为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若地面辐射强,气温就会比较高,就不会出现“沙洲冷”的现象了,a错误;夜晚没有太阳辐射,所以晚上的地面反射也比较弱,b错误;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所以会出现 “沙洲冷”的现象,c正确;晚上大气的主要作用是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白天才是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错误。故选c。答案:14.d15.c1618.解析:第16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地温度高于地,地为上升气流,地为下沉气流,故地气温高于地。故选a。第17题,地为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地为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两地之间气流由流向,方向为正西,位于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故选d。第18题,读图可知,白天度假村温度高,为上升气流,水库温度低,为下沉气流,a错误;夜晚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陆地上为下沉气流,海洋上为上升气流,b错误;白天沙地温度高于草地,沙地为上升气流,草地为下沉气流,c正确;市中心温度总是高于郊区,市中心为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d错误。故选c。答案:16.a17.d18.c1920.解析:第19题,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主要是因湖泊与周围陆地温度不同,从而导致湖面与陆地上空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不同,因此甲、乙二图错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冬季湖面温度高于周围陆面,气流上升,夏季相反,因此丙、丁二图正确。故选c。第20题,湖陆风会将湿润的大气带入城市,使城市的湿度加大,缩小城市的昼夜温差,a正确,b错误;城市地面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