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2土壤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0122153.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课时检测+单元检测打包6套新人教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6501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5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课时检测+单元检测打包6套新人教版必修1,文本
内容简介:
土壤(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地区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蚀作用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2.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解析】1选a,2选b。第1题,黄土与干旱气候有关,紫色土与岩石性质和特征有关,红壤与湿热的气候有关。第2题,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植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2020潍坊高一检测)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3、4题。3.与黑色土相比,红色土()a.土壤黏粒比重高 b.土层薄c.成土速度慢 d.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4.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a.引淡淋盐 b.增施绿肥 c.引水灌溉 d.平整土地【解析】3选a,4选b。第3题,红色土与黑色土相比,主要是他们成土环境的不同。红色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此地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成土母质中易溶于水的钙成分不断的流失。土壤中多以铁和铝元素为主。土壤黏粒比重高,土壤多呈酸性。第4题,由于红色土壤分布地区气候湿热、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故应增施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5、6题。5.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6.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解析】5选b,6选b。第5题,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其经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成因。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富铝土分布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第6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中铁、铝含量较少。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7、8题。7.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a.风化基岩b.气候c.地形d.生物8.图示区域()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b.c.d.【解析】7选d,8选a。第7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第8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母质,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错误。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坡度c.海拔d.坡向10.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a.降水量最大b.土壤肥力最高c.气候最适宜d.应防止水土流失【解析】9选d,10选d。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东西方向有明显不同,图中显示该山体东西两侧纬度接近、海拔接近、坡度差距小,但东西坡向不同,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导致了黄棕壤、黄壤两种土壤分布下限的不同。第10题,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不可能最大;这里海拔高,地表起伏大,土层薄,土壤肥力较低;降水变率大,温差大,气候条件较差,由于坡度大,地势高,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二、非选择题(共16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16分)材料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解析】甲区域因位于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故成土母质深厚,这为土壤形成提供物质基础;甲区域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典型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温和湿润的气候特点也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答案: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14分)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图1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图2示意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12.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为()a.鱼类死亡分解b.植物死亡分解c.鸟类死亡分解d.珊瑚、贝壳碎屑13.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特点是()a.自表层向下逐渐升高b.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c.表层以下5080 cm下降最快d.表层以下2050 cm含量最大【解析】12选c,13选d。第12题,根据材料南海诸岛鸟类较多,鸟类食用富含磷的海产品,磷在鸟类体内富集,死亡后分解进入土壤中;鱼类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分解后对岛屿土壤含磷量影响较小;读图植物体内含磷量较低,所以植物死亡分解对土壤中含磷的影响较小;珊瑚、贝壳碎屑不易被分解,所以对土壤磷的含量影响较小。第13题,读海岛土壤剖面中磷的分布图,磷的分布自表层向下先升高后降低;表层以下5060 cm下降最快;表层以下2050 cm含量最大。二、非选择题(共20分)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如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3)考察队还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图例及坐标信息,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第(2)题,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第(3)题,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伊犁河谷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较高,人类破坏少,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少。答案:(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课时检测+单元检测打包6套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6501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