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和土壤单元评估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010141128.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和土壤课件+练案+单元评估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652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8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和土壤课件+练案+单元评估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文本
内容简介:
植被和土壤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a处的典型植被为(c)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关于图中植被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b)abcd的更替是因热量导致bbcd的更替是因水分条件的差异cab的更替主要是降水量不同dab的更替主要热量越来越多解析: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为温带草原,d为温带荒漠。ab的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bcd的更替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下图为我国某植物图片。读图回答34题。3该植物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是(c)a地势平坦 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解析:该植物植株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c项正确。4该植物所在地,以及由我国首都北京到该地所体现的地理环境差异分别是(b)a华南地区,热量越来越多b西北地区,水分越来越少c青藏高原,温度越来越低d华北平原,水分和热量差异不大解析:该植物所在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由我国首都北京到西北地区水分越来越少,故b项正确。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回答56题。5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解析: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地景观属于亚寒带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地景观属于亚热带景观,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6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甲地植被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植被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乙地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读下图,回答78题。7图中的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b)a热量 b水分c光照 d海拔解析:图中的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是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以水分变化为基础。8图中植被由a到b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a)a越来越干旱 b气温越来越低c温差越来越大 d地势越来越高解析:图中植被由a处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b处的温带荒漠,这种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越来越干旱。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911题。9比较、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相同)(c)a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丰富b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丰富c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高d图所示区域的植被要比丰富解析: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是针叶林,在亚寒带,是热带沙漠景观。10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各点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c)aa bb cd de解析:正确对应:a,b,d,e。11从d、b、a、e的景观变化,体现了(d)a水分越来越少 b山地越来越高c降水越来越多 d气温越来越低解析:d、b、a、e的景观变化是在南北方向上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的是热量越来越少。12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土壤是各个圈层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b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c南方水稻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d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高解析: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各成分的比例关系。13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c)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解析: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14郑板桥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气候 b地貌c生物 d水文解析:“破岩”是指竹子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从侧面说明了成土母质(风化物)在生物的作用下积累有机质,才成为土壤,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读下面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1516题。15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关联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解析: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氮除外)的最初来源,人类活动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16土壤有机质含量(b)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土解析:热带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有机质易分解淋失,所以包括红壤在内的土壤肥力都比较低;寒漠土顾名思义植物稀少且生长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c)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解析: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1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b)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解析: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读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统计资料,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 mm,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读图回答1920题。19关于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b与坡度呈正相关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解析:图a显示,阴坡土壤厚度较大,土壤厚度与坡面光照呈负相关;图b显示,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图c显示,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20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a)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小 b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阴坡坡度更大解析:阴坡光照弱,气温相对较低,水分蒸发量较小,植被覆盖好,有利于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4分)答案: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大;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热量(或太阳辐射)。(4分)(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6分)答案: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6分)答案: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和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作用;为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解析:第(1)题,注意观察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注意亚寒带针叶林所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积大小等;由图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第(2)题,a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东岸,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所以气温年较差大;b地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的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亚欧大陆东岸由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降低,植被由热带雨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所以植被变化的基础因素是热量,或者太阳辐射。第(3)题,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亚热带地区在亚欧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低温少雨;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亚欧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高温少雨。第(4)题,在南北纬20附近大陆东岸,往往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主要从信风、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22结合材料和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40的优质奶源带,1 100米海拔,年日照近3 000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据统计,中国乳业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其中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每天产奶达几百万吨。(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从沿海向内陆植被分布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热量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植被分布差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5分)(2)a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植被是温带草原;c地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干旱地区。(4分)(3)结合材料二,“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填字母)植被带。(1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分布差异,这种差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第(2)题,a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植被是温带草原;c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干旱区。第(3)题,“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草原分布区。23根据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通过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做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以下数据: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表老叶成叶嫩叶土壤ph11 6261 3416205.1023 1122 4221 2784.1633 0022 0251 2674.6743 3222 0251 7334.3452 8111 9961 3234.7061 5169934726.0272 3921 2467495.4281 7281 0316735.6992 9191 6788864.95103 4882 2531 6654.05113 1382 2249954.51122 5852 1451 2504.33132 1911 8371 1254.48(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2分)(a)a成土母质 b有机质c水分 d空气(2)茶叶中老叶的锰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对营养元素的富集作用。(4分)(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图(下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在酸性(中性、酸性、碱性)土壤中锰含量较高。(2分)(4)从表中可以分析出,茶叶最适合栽种在下列的b土壤中。(2分)a黄土 b红壤c水稻土 d黑土解析:第(1)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和土壤课件+练案+单元评估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6522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