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0122133.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课件+课时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课件课时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1.zip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7084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8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课件+课时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1,文本
内容简介:
气象灾害(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2020北京高一检测)2019年南京市茶叶生产受灾严重。经调查了解,成龄茶园丘陵向阳坡地受灾严重,幼龄茶园成片萎凋和枯死。下图为南京市2019年110月逐月降水量分布和距平百分率。读图完成1、2题。 1.今年南京茶园受灾严重,最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 b.台风 c.洪涝 d.旱灾2.茶园向阳坡地受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强度大 b.蒸发旺盛c.降温幅度大 d.土壤渍水【解析】1选d,2选b。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降水距平值=今年的降水量-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而距平百分率=今年的降水量-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 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根据公式推测,若距平百分率大于0代表降水量大于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反之则代表降水少于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表示气候干旱,可能会引发干旱。通过阅读南京市2019年110月逐月降水量分布和距平百分率可知,该年大部分月份的距平百分率小于0,说明当年降水少于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推测茶园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缺乏降水,导致遭受严重的旱灾。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茶园遭受严重的旱灾,而阳坡由于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长,气温高,蒸发更加旺盛,导致植物缺水更加严重,因此其灾害更加严重,b项正确。降水强度大、土壤渍水导致的是洪涝灾害,降温幅度大导致的是低温冻害,不属于该茶园遭受的灾害。下图示意新疆20012012年南、北疆各月融雪洪水发生次数。据此回答35题。3.山区融雪洪水的发生需具备的主要条件是()降雪量多积雪多升温速度快地形起伏大a.b.c.d.4.导致南、北疆夏季融雪洪水次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坡向b.积雪海拔c.地形起伏d.植被覆盖率5.全球变暖对新疆融雪洪水的影响可能是()a.水量稳定b.频次增加c.出现推迟d.分布范围缩小【解析】3选d,4选b,5选b。第3题,“融雪洪水指由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简称雪洪。融雪洪水发生需要具备大量的积雪条件,同时春夏气温快速上升,条件都是积雪多的条件,而“地形起伏大”不利于积雪,故错误。第4题,夏季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山地区,由图看出夏季南疆地区发生频次较多,说明南疆积雪分布海拔更高,所以到温度较高的夏季融雪洪水发生的频率高,而北疆积雪分布海拔低,所以春季温度不太高,融雪洪水就多次发生。第5题,随着全球变暖,气温总体上升,0 温层高度将升高,故融雪洪水可能会提前发生,同时水量和频次会增加,分布范围可能会扩大。(2020济南高一检测)截至2019年8月13日7时,受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全省16市117个县 (市、区)、853个乡镇(街道)373.1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据此完成68题。 6.台风“利奇马”发源于()a.北半球中纬度海区b.南半球低纬度海区c.南半球中纬度海区d.北半球低纬度海区 7.台风“利奇马”到来前,山东省应该()a.加快海水捕捞作业b.停运所有列车、航班c.加强防洪、防风工作d.提前清扫路面 8.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眼处风力最强b.我国台风灾害多发生在秋冬季节 c.台风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d.东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最多的海域 【解析】6选d,7选c,8选c。第6题,台风是在北半球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第7题,台风会带来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因此应该停止海水捕捞作业,加强防洪防风工作;台风到来前停运所有列车、航班显然不可取;提前清扫路面无助于减轻台风的影响。第8题,台风眼处风力风平浪静;我国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最多的海域。二、非选择题(共18分)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有时候有两个雨带,一个位于中心附近的漩涡风雨区,一个位于台风北侧等压线弯曲处(台风倒槽)。2019年9月2日第13号台风“玲玲”生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并一路向北在朝鲜登陆,7日到达我国东北地区后,逐渐减弱为温带气旋。下图为t时刻“玲玲”演变为超强台风阶段的位置及周围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1)结合气旋的形成,阐释台风“玲玲”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是如何形成的。(2)说明t时刻“玲玲”北侧槽线附近发生大范围强降水的原因。(3)分析台风“玲玲”登陆并移动到我国东北后是如何减弱为温带气旋的。【解析】第(1)题,要求中提到,要结合气旋形成的角度回答,而气旋从气压的角度来说是低压系统。所以,首先从低压的形成进行说明:9月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海区温度高(超过26 ),大量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形成低压系统;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在海洋表面形成气旋。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潜热,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猛烈,最后当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时,就形成了台风。第(2)题,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和降温的条件。北侧槽线东西两侧气流性质不同:东侧吹偏东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暖湿空气,满足了降水的充足水汽条件;西侧吹较冷的偏北风,陆地冷空气带来降温,又满足了降温的条件,所以水汽容易凝结而形成降水;加上近洋面温度高,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容易产生对流雨;且降水释放潜热,加强对流过程,从而使得北侧槽线附近发生大范围强降水。第(3)题,台风来临时会带来强风、暴雨,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危险。当风力、降水减弱时,即意味着台风势力减弱,变为温带气旋。所以主要从风力为什么变小,降水为什么减少来进行分析。答案:(1)9月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海区温度高(超过26 ),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潜热,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猛烈,最后形成台风。(2)“玲玲”北侧槽线东西两侧(冷暖气团)气流性质不同;东侧吹偏东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暖湿空气,西侧(吹偏北风)陆地冷空气带来降温,水汽易凝结降水;近洋面温度高,空气对流旺盛,产生降水;且降水释放潜热,加强对流过程。(3)登陆朝鲜半岛并移至广阔的东北大地后,纬度升高;且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玲玲”近地面空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温升压使空气旋转上升势力减弱,风力减弱;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使气流势力进一步减弱;移至陆面后“玲玲”的水汽来源大减,降水强度减弱。- 4 -地质灾害(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震级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烈度是衡量地面破坏程度的指标。读地震构造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a.a点为震中b.b点为震源c.c线为等震线d.ad为震中距2.关于震级和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a.b.c.d.【解析】1选c,2选b。第1题,读图可知,a点为震源,b点为震中,c线为等震线,bd为震中距。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2020济宁高一检测)下图为青藏高原某次强震的震区示意图,等震线是指地震烈度相同地点连接的曲线。据此完成3、4题。3.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投入较多的地区是()a.甲b.乙 c.丙d.丁4.与其他地点比较,丙地开展救灾工作的难度大,主要原因是()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 地势落差大,交通不便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 邻近断裂带,余震威胁大a.b. c.d.【解析】3选a,4选d。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最多的地区应为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而在一场地震中,破坏性最强烈处往往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震中是一场地震中人员伤亡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地区,因此投入救援的力量最多。综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位于震中附近,等震线数值较大,且居民点多,受灾较为严重。第4题,与图中其他地区相比,丙地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落差大,交通最为困难;由于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地震过后,该地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同时,由图中判断,丙地位于断裂带附近,发生余震的可能性很大,将面临余震的威胁。丙地与其他几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上,都面临高寒缺氧的问题。(2020北京高一检测)读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5、6题。5.图中灾害类型是()a.干旱b.泥石流c.滑坡d.地面沉降6.该类型灾害()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解析】5选c,6选d。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岩体或土体将道路掩埋,因此灾害类型为滑坡。第6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降水集中的夏季是多发季节,人类活动会加剧滑坡的发生,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二、非选择题(共14分)7.(2020北京高一检测)北京市气象局等部门于2018年8月11日12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未来3天,北京市山区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请注意防范。”据此和相关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4分)北京地区降水预报日期(8月)雷阵雨雷阵雨转中雨雷阵雨转小雨多云56日78日9日1011日1315日(1)结合图,说出北京最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地区。(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北京市发布此次黄色预警的主要依据。【解析】第(1)题,滑坡、泥石流多出现在山区,从图中可知,北京西、北部多山地。第(2)题,从表中看出,8月58日,北京连续降雨。8月11日发布的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未来3天,即8月14日前,这期间多连续性降雨。答案:(1)西部、北部的山地(中山地区)。(2)山地,地势起伏大;前期降水较多,土壤含水量大;8月1114日,北京降水量大(多日连续降水),易诱发泥石流等灾害。- 3 -防灾减灾(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2019年春节期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多次大范围降雪,截至2月19日8时,全州1市5县28个乡镇12 931户58 289人受灾并需救助,直接经济损失6 547.899万元。2月18日15时应急管理部启动了国家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此完成1、2题。1.影响救灾物资到达灾区的主要因素是()救灾物资与灾区的距离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强度交通线的通行能力救灾人员的数量a.b.c.d.2.对玉树雪灾进行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灾区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安置灾民,维护社会稳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a. b. c. d.【解析】1选c,2选b。第1题,影响救灾物资到达灾区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和交通。第2题,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属于灾后恢复,不属于灾中救援与救助。2019年5月18日以来,湖南、重庆、贵州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据统计,灾害造成上述3省(直辖市)9市28个县(市、区)25万人受灾,2人死亡(重庆),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据材料完成3、4题。3.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 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a.b.c. d.4.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抛救生圈、救生衣划船去救人游泳去救人做人工呼吸a.b.c.d.【解析】3选c,4选a。第3题,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第4题,本题问的是救落水人上岸的方式,做人工呼吸是落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救治手段。2018年9月16日至17日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沿海,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据此完成5、6题。5.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监测和预报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出行建议乘坐飞机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a.b.c.d.6.当遭遇台风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房屋里,小心关好窗户,将零散的东西在墙上挂好b.如果是开车,立即将车停住,锁好车门,原地不动c.如果在街上,找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等避风避雨d.如果住在低洼地区,要及时转移到高处或安全住所【解析】5选c,6选d。第5题,台风灾害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为预防台风灾害,应加强监测和预报,沿海渔船需及时回港避风;低洼地区容易积水,应及时转移该地区居民;此时段飞机飞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出行建议选择其他交通方式。第6题,挂在墙上的物品在窗户遭到破坏后会变成潜在危险;台风带来大风暴雨会导致树木折断、广告牌等设施刮倒,使停在树下的车,避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下的人受到伤害。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完成7、8题。7.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旱灾b.泥石流c.水灾d.寒潮8.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解析】7选c,8选b。第7题,结合材料中该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可知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灾。第8题,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二、非选择题(共18分)9.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据图回答问题。(18分)(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装置的防灾减灾功能。【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中提到的是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的防御,山区主要是防御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第(2)题,结合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从该水泥防护装置对当地地质灾害的产生条件的改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2)边坡上的水泥防护装置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可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 3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1、2题。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数字地球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数字地球【解析】1选c,2选b。第1题,遥感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第2题,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地震发生后,九寨沟景区内许多著名景点不同程度受损,下图为“漳扎镇九寨宋城旅游区震前震后航拍影像对比图”。读图回答3、4题。3.快速获取灾情及灾情评估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和gpsb.rs和gisc.gps和gisd.rs、gps和gis4.飞机准确定点投放救援物资,需要借助()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系统c.北斗导航系统d.互联网【解析】3选 b,4选c。第3题,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快速获取灾情及灾情评估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和gis。第4题,北斗导航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广泛,精确度较高,飞机能将救援物资准确投放到灾民手中,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北斗导航系统。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风神”卫星将有助于()a.减缓全球变暖 b.监测地震活动c.预防暴雨洪涝 d.阻止台风侵袭6.利用“风神”卫星可以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主要是“风神”卫星可()a.分析灾害的原因b.判断重灾区的位置c.制定救灾方案d.及时获取灾害信息【解析】5选c,6选d。第5题,“风神”卫星可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监测大气状况,进行天气预报,发布灾害预报,可以预防暴雨洪涝,减轻洪涝灾害;对大气风速和风向的监测不能减缓全球变暖;监测大气状况,不能监测地震活动;可以监测台风,不能阻止台风侵袭。第6题,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获取灾害信息。二、非选择题(共14分)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rs)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解析】第(1)题,堰塞湖堵塞河道,形成临时性的“湖泊”。由于水位的抬高,浸泡河流两岸,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堰塞湖形成的湖坝,极易崩溃,引发洪水灾害。第(2)题,运用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指导。第(3)题,针对第(1)题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答案:(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灾害。(2)遥感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 3 -单元素养检测(六)(第六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20济宁高一检测)图1为印度地形示意图,图2为印度19502016年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对该国洪涝濒次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降水风暴潮 b.地形风暴潮c.地形水系分布 d.气温水系分布2.该国洪涝主要集中于()a.13月b.46月 c.79月 d.1012月【解析】1选c,2选c。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该国洪涝频次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地区,所以对该国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形水系分布。第2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6月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雨季降水多且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是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读某年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完成35题。3.我国 9 月 7 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a.秦巴山区b.横断山区c.武夷山区d.东北山区4.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a.天气状况b.地质地形条件c.大型施工活动d.水系特征5.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a.49月b.10 月次年3月c.611月 d.12月次年5月【解析】3选a,4选a,5选a。第3题,根据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并结合我国地形分析,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秦岭、大巴山地区。第4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是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故此次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天气状况。第5题,从全国看49月是我国多雨月份,是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的月份。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6、7题。6.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a.寒潮b.旱灾c.台风d.洪涝7.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a.建设水利工程b.营造海防林c.改进耕作制度d.改进灌溉方法【解析】6选b,7选a。第6题,该种灾害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地区最严重,西北内陆地区最轻,应为异常干旱引发的旱灾。第7题,建设水利工程是抗旱最为快捷的措施。2019年5月7日5时19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罗贝省(6.96s,146.49e)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据此完成810题。8.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d.从观测点到(如地震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9.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性措施包括()a.加大地震知识的宣传与普及b.制定应急预案c.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加固d.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10.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正确的自救方法是()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d.不停地祷告【解析】8选c,9选c ,10选c。第8题,一次地震烈度是不一样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就是震源附近的岩石圈内部释放的能量波;从地表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第9题,加大地震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不属于工程性措施;制定应急预案也不属于工程性措施;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加固等属于工程性措施;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不属于工程性措施。第10题,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正确的自救方法是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加快体力消耗,坚持不到救援。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可能错过救援。不停地祷告是迷信观点。(2020北京高一检测)2019年10月12日,19号强台风“海贝斯”登陆日本。下图为台风“海贝斯”移动实时路径图及相关气象资料。据此完成11、12题。11.10月7日08时至10月8日14时,海贝斯()a.转向东北方向移动b.移动速度逐渐减慢c.风力先变小再变强d.势力先加强再减弱12.受台风“海贝斯”影响,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本州岛山区突发泥石流b.北海道由西风转为东风c.狂风引发东部沿海海啸d.途经地区昼夜温差变大【解析】11选d,12选a。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0月7日08时至10月8日14时,海贝斯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先快后慢;台风中心气压越低,与周围大气气压差就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强,使得台风中心附近风力更强,海贝斯台风中心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力先变强再变小;势力先加强再减弱。故选d。第12题,本州岛山区受台风影响,降水量大,可能突发泥石流,a正确。北海道一直位于台风的西侧,以偏西风为主,b错误。海啸主要由地震引起,c错误。途经地区降水较多,昼夜温差变小,d错误。2017年2月20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3、14题。13.此次寒潮()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b.西北地区降温的幅度大于南方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d.冷气团饱含水汽,北方降水多14.寒潮过境后()a.新疆北部山区融雪侵蚀严重b.重庆市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出现春汛d.广州市清理结冰路面,保证交通畅通【解析】13选c,14选b。第13题,影响我国的寒潮多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新疆山地冰川不可能成为寒潮源地;从图中可知,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重庆和广州;从图中可知此次寒潮影响我国的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重庆和广州,其移动路径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冷气团为干冷气团。第14题,新疆北部山区的融雪侵蚀程度随气温升高而加剧,寒潮过后,气温降低,山区融雪侵蚀程度减弱;寒潮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降低,重庆市农作物会受到冻害影响;从图中可知,内蒙古高原降水量属于小雨、阵雨量级,不是河流春汛形成的原因;广州市降水较少,冬季气温在0 以上,不存在道路结冰现象。2019年5月17日23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四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既定轨道。2020年我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完成15、16题。15.当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能做到的服务是()a.为全球提供民用定位导航服务 b.提高救灾物资快速投放的精确度c.为科研机构提供准确的授时服务 d.为研究动物的迁徙提供科学依据16.“北斗一号”在舟曲泥石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确定泥石流的方向、速度b.救灾部队利用携带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c.监测救援部队的位置信息d.可监测房屋倒塌及道路损毁状况【解析】15选a,16选d。第15题,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区域性定位导航,目前还不能为全球提供服务。第16题,房屋倒塌及道路损毁状况监测主要应用遥感技术。“北斗一号”可进行定向测速定位。2018年10月29日,雅鲁藏布江林芝市米林加拉村段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2017年11月18日当地发生过6.9级地震,如图是该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景象。读图回答17、18题。17.下列关于该堰塞湖及堰塞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震b.运用rs技术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c.堰塞湖所在地区山高谷深d.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上游洪水灾害18.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的最佳措施是()a.转移堰塞体上游居民b.加固堰塞体c.开挖泄洪通道d.一次性摧毁堰塞体【解析】17选c,18选c。第17题,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山体滑坡;遥感只能观测,运用gis技术才能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堰塞湖所在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山高谷深;水往低处流,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中下游洪水灾害。第18题,堰塞湖形成后对河流下游的威胁很大,其应对的最佳措施是开挖泄洪通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解除溃坝造成的洪水威胁。加固堰塞体只能是临时措施,这样并不能解决上游水位上涨的问题。一次性摧毁堰塞体会使下游地区的水位迅速增长,故最终还是只有采取泄水措施,其余选项可排除。读下图,完成19、20题。19.图中所示的人工建筑工程,主要是用来()a.实施小流域开发b.蓄水灌溉防洪c.拦沙泄水防治泥石流d.固坡护山防治山体滑坡20.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性防御中的()a.改变地表环境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c.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d.以上都不符合【解析】19选c,20选b。第19题,图示为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据此不难得出答案。第20题,格栅坝可以使水流下泄,也能够阻隔泥石流中的大块物质冲击村庄、交通线等。二、非选择题(共32分)2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玉米冷害风险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1)分析a、b两地玉米冷害灾损的差异,并说明成因。(2)该地区应如何减轻玉米冷害灾损?【解析】第(1)题,联系两地的受灾体的特点分析其差异及原因。a地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且为山区,所以种植的玉米较少;b地与a地则相反。第(2)题,主要从农业技术发展,品种改良,监测预警等方面分析。答案:(1)b地灾损高于a地。a地纬度高,为山岭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少;b地为平原地区,是玉米主产区。(2)培育耐寒品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加强天气监测预警。(任答两点即可)22.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归纳云贵高原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说明图示区域台风灾害较少的主要原因。(3)分析甲地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云贵高原的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第(2)题,台风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示区域距离海洋远,台风难以到达。第(3)题,甲地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物质基础等方面分析。答案:(1)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2)距离海洋较远,台风难以到达。(3)地壳运动活跃,岩石风化严重;地形起伏大;夏季多暴雨。23.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2018年夏季我国多个城市市区出现严重内涝,部分道路积水严重,城市看“海”依然是城市的一大景观。材料二中国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示意图。(1)分析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的原因。(2)分析针对城市内涝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海陆位置分析,人为原因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经济的分布分析。第(2)题,针对城市内涝应采取的措施从城市生态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答案:(1)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自然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多暴雨;大多地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人类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城市化建设盲目发展。(2)加强绿地、城市湿地建设能够适当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预警工作。加强城市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美国有一支用飞机追踪侦察飓(台)风的部队,被称为“飓风猎人”。他们驾驶飞机多次穿越飓(台)风,精确测定风速、风向、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课件+课时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0套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7084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