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7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4022198.docx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学案含解析打包18套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757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1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伐***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政治文明
历程
学案含
解析
打包
18
新人
- 资源描述:
-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学案含解析打包18套新人教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政治文明,历程,学案含,解析,打包,18,新人
- 内容简介:
-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空坐标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线索一: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分天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线索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崛起等都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线索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第17讲两极世界的形成备考指导素养目标把握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和“冷战”“热战”的斗争形式(1)通过对美苏从盟友到对手的变化原因的分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美苏之间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对比对两国外交政策的影响(2)按照时间列举美苏冷战中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分析美苏对抗的具体表现(3)运用史料实证分析有关冷战的影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冷战对世界带来的双重影响掌握三个步骤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对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对经互会)和军事上(北约对华约)明确四个结果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背景1.基础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实力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1)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苏联实力增强,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和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强国。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二、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续表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经济封锁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1955年,成立华约,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三、影响1.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战争:1945年,美、苏两国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后来分别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进行抗美援朝。(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发现并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2.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情境体验1.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什么?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时殷弘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余伟民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徐蓝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概念阐释雅尔塔体系(1)内容:打败德、日法西斯,铲除两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建立联合国;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2)特点:以美、苏为中心,事实上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思维提升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西欧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以及控制西欧的目的。情境体验2.戴维格雷斯西方的敌与我一书中写道:“在19471949年欧洲外交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服美国在1945年胜利的仅仅几年后再次回到欧洲,并无限期地停留下来。”这一“目的”达成的标志是什么?构图解史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一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冷战探究1史料实证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比较材料一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杜鲁门在国会的讲话(1947年3月)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到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探究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认知深化】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比较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续表比较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表现形式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背景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探究2史料实证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材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摘编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探究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认知深化】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素养感悟历史价值观珍惜和平,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美国著名外交官、遏制政策的设计者乔治凯南在回顾他一生最为得意的作品时,满怀伤感地写道:“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个人赢得了冷战,提出遏制战略是我一生的错误。”的确,这场长达四十多年的斗争是“人类历史的悲剧”,两个超级大国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应该回首历史,珍惜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纵联横合思维升华一、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经济上的割据和科技上的竞赛主要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特别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的包围圈上;美洲则直接触及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对峙影响美苏两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长期对抗,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损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人为地把世界分裂成两部分,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二、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主要目标1.争夺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手段在欧洲进行争夺,结果在欧洲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西欧受美国控制,东欧被苏联控制。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2.争夺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崩溃,美苏两国积极争夺对这些新兴独立国家的控制权,导致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争夺经济主导权: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排苏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在这一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这也是最终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4.争夺科技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航天、海洋、生物、计算机等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一竞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2020全国卷,3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命题视角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盟友之间的竞争。冷战研究的主流是双方在国家利益、权力、安全等方面的斗争冲突,而往往忽视双方交流合作的一面。新近的一些研究认为文化政策在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的文化交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2019全国卷,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3.(2016全国卷,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4.(2016全国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素养立意本题以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创设情境,贯通文化艺术与政治、外交的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模拟演练1.(2020江西南昌二模)1946年2月,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 000字“长电报”,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扩张,又不会引起全面军事冲突。同年9月,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美苏()a.出现严重战略误判b.冷战全面升级c.战争形势骤然紧张d.由合作转向对抗2.(2020山东聊城二模)美国总统杜鲁门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这一观点的实质是()a.承担国际责任b.推广美国制度c.遏制社会主义d.推行霸权政策3.(2020山东青岛二模)下面为苏联宣传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笑里藏刀a.美苏意识形态冲突的产物b.体现美苏争霸的缓和态势c.美国尚未认识到美苏矛盾d.美国扶持苏联等欧洲国家4.(2020四川宜宾三模)1949年,杜鲁门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援助落后地区经济开发计划。为此,20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一些非洲国家对资金技术的需求,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多领域的援助。美国此举()a.扩大了马歇尔计划的范围b.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的影响力c.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将美苏争霸的重心转移到非洲5.(2020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测评)20世纪50年代,柏林墙东部修建了风格相同、对称排列、围合式风格的建筑;而在柏林墙西边,则建造了象征“民主”“自由”风格的、无规则排列的、自由矗立的建筑群,如下图:柏林墙两侧不同的城市规划()a.体现美苏冷战下的竞争思维b.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c.表明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融合d.深刻影响周边居民价值观念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7讲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排查教材深化情境体验1提示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情境体验2提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一探究1提示共同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直接地手段针对社会主义阵营;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探究2提示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国际环境总体稳定。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社会经济代价,又指出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c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在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说明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之间既有对抗,也有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的文化往来,不是单独强调美国一方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的意图,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可知苏联学习美国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对美国输出科技,故d项错误。2.b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故a项错误;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故d项错误。3.a根据材料“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美国对欧政策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有利于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仍然是美国主导的,其目的是援助和控制西欧,没有体现欧美平等的伙伴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与导致欧洲对峙无关,故c项错误;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其根源是美苏的对抗,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d项错误。4.d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与材料中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不符,故a项错误;一次巡演还不足以展示一国的经济实力,这也不是题干中做法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人们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中间地带的目的,故d项正确。模拟演练1.d据材料“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扩张”和“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由合作转向对抗,故选d项;结合美苏冷战的史实可知不是战略误判,排除a项;冷战开始于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此时冷战尚未开始,排除b项;据材料“又不会引起全面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