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0210116414.docx

【模板】20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教案+学案+练习+素材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1)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9819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1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模板】20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教案+学案+练习+素材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1),文本
内容简介: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学科物理时间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2观察做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特征,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2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教具准备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对比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小时候都滑过滑梯,还记得从滑梯顶端滑下来,快慢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忘了当时的感觉,那么,你骑行行车从坡上下来过吗?生:骑自行车从斜坡上下来,应该越来越快。师:今天我们设计一个实验,用小车代替人和自行车,看从斜坡上滑下来。速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学习本节课我们用小车代替下滑的人,搭起的长木板(斜面)代替斜坡或滑梯,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探究速度的变化特点。一、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和时间t。4实验装置图:5.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1)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2)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3)停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停表的使用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停表的读数: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实验前先多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4)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6.注意事项:(1)搭建斜面时,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斜面的坡度太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太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3)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程度不能变。(4)测量小车下滑路程时,起点从车头(或车尾)算起,终点也应该是车头(或车尾)。7.实验步骤: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6)用全程的路程时间减去上半程的时间就是下半程的时间:t3= t1-t2, 计算出v3。8.实验数据:路段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全程s190 cmt15 sv10.18 m/s上半段s245 cmt23 sv20.15 m/s下半段s345 cmt32 sv30.23 m/s9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小车沿斜面下滑做变速运动。(2)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处在两者之间:v下v全v上.二、扩展性实验【播放视频】播放人教社配套的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视频,通过位置传感器b、装有回声挡板的小车,和计算机连接后,可以直观显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变化.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如图所示,a为可在斜面上自由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计算机把在不同时间测出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显示在屏幕上(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的速度是增大的、减小的不是不变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下面的实验:【尝试实验】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2测量人行走的速度变化。将位置传感器b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实验者面对传感器b,前后行走,在计算机屏幕上观察行走速度的变化情况。三、科学世界【读一读】让学生阅读课本p24“科学世界超声波测距”,了解测距的原理. s=vt/2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如图所示:1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仪器自动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s=vt/2。2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可以根据算出的障碍物移动的距离,再根据两次自动发射超声波的时间,算出物体移动的速度。位置传感器与超声波测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都是依靠计算出一段时间内运动物体移动的距离来算出的。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2019 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个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abbc,(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c不相等 d小钢球在ab段运动的时间比在bc段运动的时间长【答案】d。【解析】a、斜面光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变大;故a错误;b、小钢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故b错误;c、重力与质量有关,物体质量不变,重力不变,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c相等,故c错误;d、小刚球做加速运动,小钢球在ab段运动的时间比在bc段运动的时间长,故d正确;2.(2019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答案】d【解析】从本题的叙述可知,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5s时与汽车相遇,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s时与汽车相遇。所以:s1=vt1=340m/s0.25s=85m(所以a选项错)s1=vt2=340m/s0.2s=68m即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85m;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68m,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车=85m-68m=17m(所以b选项错)接下来,关键是找到汽车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和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中间隔了多少时间。根据题干叙述可知,测速仪每隔0.9s发一次超声波,第一次发出的超声经0.25s与汽车相遇,说明汽车与第一次的超声波相遇时,再等0.65s,测速仪发出第二次超声波。第二次超声波发出后,经0.2s与汽车相遇。所以汽车与第一次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所用的时间为:t车=0.65s+0.2s=0.85s所以:所以本题的答案选d。3.(2020 黔西南州).如图甲所示,小明参加高山速降滑雪运动,滑雪板板尾从a点开始加速下滑并越过c点。小明通过ab段与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的关系为vab_vac(选填“”或“=”);【答案】). ”或“【解析】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刻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图可知,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sasb,由可知,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vb。5.(2020枣庄)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m/s;(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v2(选填“”、“”或“= ”)。【答案】 (1). 加速 (2). 0.75 (3). 0.50 (4). c (5). 【解析】(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3)ac段的距离:ac段所用的时间: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4) 1由图可知,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c。(5)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则v1v2板书设计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v=3.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4.实验步骤: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全程和上半段的路程s1和s2,用停表分别测出所用的时间t1和t2,用v=求出平均速度。5.实验数据: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s3= s1 -s2t3= t1- t2v2=6.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第2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题.。【选做题】教材第2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4题. 课后反思1.平均速度测量的实验,难点是终点计时,实验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多练习几次。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物理量的对应,决定不能认为v=(v1+v2)/2,一定要让学生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绝不是一回事。2.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在求平均速度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模板】20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教案+学案+练习+素材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1)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9819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