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_第1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_第2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_第3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_第4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品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张永志,张楠,李凝,皇甫惠玲,赵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食品监督和食品检验相关行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就是为满足这些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而设置的。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两大类,食品加工与安全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学位主要面向有一定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以在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多数工作年限较长,是单位的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着较为丰富的

2、生产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但从事的工作重复性强,普遍存在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这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是当前各高校所关注的的问题。目前只有少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论文课题有独到的见解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不足。在选题上,研究生缺乏冒险探索精神,对于发展前沿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都是望而却步。在论文研究方法上,很少有人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总是一味的总结别人的研究结果,因而很难有原创的作品。一、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一)重经验,探索知识缺乏。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来自各食品企业及食品

3、监督与食品检验相关部门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对从事的工作实践能力较强,有丰富的经验,一些生产经验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凭借经验加以解决但普遍缺乏对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思考,不明就里,只注重经验的积累,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索精神。(二)知识更新缓慢、创新文化氛围缺乏。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学习虽已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但本单位的工作依然未减轻,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且分散,课程学习和面授时间得不到保障,因此错过了很多课程面授和交流学习的机会,使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对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不足,由于从事工作领域所限,所掌握的知识大都局限在与工作相关的领域,具有局部性、封闭性、和平面单一性等特点

4、,且相对陈旧、更新缓慢,获取新知识的的途径和方式也较少。所处工作环境基本缺乏学术交流讨论平台,本单位各部门的相互交流也仅限于部门间的业务关系,这样创新文化氛围难以营造、形成,创新思维被禁锢,创新意识淡薄。(三)科研条件难以保障。科研实践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科学实践中培养和强化创新能力,纵观目前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条件现状不容乐观科研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研究生所在的工作单位一些企业只在相关部门(如研发部门)配有专业仪器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多数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限于科研条件,一

5、些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难以顺利开展,实验平台的不足不仅制约了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使得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难以实现。(四)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论文的选题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决定论文工作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论文选题的合理与否对于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完成至关重要。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往往从工作中的一般问题出发,选择的课题研究难度小,创新程度低,缺乏挑战性。论文选题的创新性不足决定了后期课题研究工作创新程度的缺乏。二、如何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一)夯实基础,练就最基本的食品相关专业科研素养在大学阶段,通过对食品相关专业科学理论、工程技

6、术和实践训练的学习,系统掌握了该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了解食品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备了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学习了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但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仅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创新能力也必备的条件之一,这也是以往的学习中最欠缺的。一方面,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操作较少,理论与实践脱节,这大大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大都数人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其表面,没能养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习惯和素养,缺乏主动获取知识、

7、运用知识和系统分析能力。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只能通过“复制、粘贴”的形式获取知识和技能,没有活力,更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通过弥补这两方面的缺陷可以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首先,提升自信心,放手去做,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大胆探索,敢于提出新的观念, 新的问题, 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只有突破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 ,勇于创新,才能有所创造。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创新经验,锻炼创新手段,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其次,知识储备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要具备良好的学习素养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才能够追寻和汲取各种新知识和信息, 不断扩大知识储备,充分加以分析利用,

8、培养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创新潜能, 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最后,还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知识作为基础,实践当作手段。任何创新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形成创新成果。通过自我知识系统的整合利用提出的创新思想需要用实践来检验,而在检验过程中又能发现问题,并以创新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在反复检验的过程中,最终得以确立和完善新思想和新方法。创新能力是科研素养的前提,是对研究生阶段学习和实际工作的基础。 (二)融会贯通,能够从不同学科借鉴组合中寻找灵感基于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善于思考、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对于从事食品行业的我们来说,这些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但是学科有界,智慧无别,我们要用辩证的

9、思想看待问题,哲学上讲“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这就是说我们要突破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会从其他角度去思考和本专业相关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自我的知识体系认真分析,对不同学科交叉学习,比如对于食品工艺的改进,如果用食品学科的角度,我们可能会想到通过加工、贮藏、流通等方面来保障品质风味,提高食品工艺。但是通过拓展思维,我们可以用化学方法改变食品的成分、用物理方法改变食品的形态或者用美学设计重新定义包装或标签、用文学印象赋予食品新的意义等等也能达到目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统计软件调查分析食品的销售市场,做风险评估,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从而分析预测影响食

10、品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这样在食品工艺改进的同时,一方面可能改变产品本身的特性,也可能增加产品的销量,或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就像是一句谚语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管是学习中、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可能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我们在考虑事情时会将其忽略,这是因为我们习惯性认为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前不可能有联系,所以大脑直接将这些因素忽略掉,要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就需要不断学习,理清自己的知识系统,将各个学科很好的融会贯通起来,再结合工作实际或者现实生活,分析各个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定期做以总结,培养自己遇到问题会从多学科、多角度考虑的习惯,当这种习惯养成,就会开拓思维,想问题就有

11、创新点,用哲学的话讲,就是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3) 改进高校对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为了加强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高校在培养方式与方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在如下三个方面改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重视对研究生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鼓励研究生积极建立对课本与实际的联想并大胆说出自己非逻辑判断的直观想法,这往往是新思想提出的萌芽,也是创新灵感来源的主要途。二是高校应着重强调创新本身而非创新背后的功利诱惑,以对创新想法的赞赏态度来调动研究生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高校应权衡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关系,敞开门户对外交

12、流,并多开设一些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亲眼观察、亲手实践的平台,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开发给予力所能及的条件; 四是一些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可以试着进行推广,加大研究成果转化率,这样不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增加了研究生的自信,提高其创新能力。(四)营造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除了提升大学生自身创新素质、改进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外,也应该集合全社会的力量营造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应该在倡导创新的舆论环境下全方位充实鼓励创新、引导创新的主流社会文化内涵, 让研究

13、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二是进一步研究生开展创新实践的软硬件平台建设使企业与高校相结合,让研究成果走进企业,以此来挖掘研究生的创新潜力、提升创新能力,以利于研究生在创新实践提升其创新素质;三是将创新能力评价纳入到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之中,完善现有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体系,鼓励与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校培养与自我培养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三、结语所以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很强大的知识系统做后盾,而且需要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同环境、不同问题下,有了这个强大的知识系统“后盾”,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我们脑中的知识系统进行排列组合,然后选择一个“最优解”。同时高校和社会也要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