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卷前,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水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考试号。所有涂点用2b铅笔。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在每一题的答题区域内答题。一 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1)鹫翎金仆姑,_(卢纶塞下曲)(2)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寿阳曲_)(3)杜甫月夜中“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与妻子相聚的期许。【答案】

2、(1). 燕尾绣蝥弧 (2). 落花水香茅舍晚 (3). 远浦帆归 (4). 何时倚虚幌 (5). 双照泪痕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蝥”“弧”“茅”“浦”“幌”。【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

3、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2.按要求选择。(1)在运动会的动员大会上,班长强调大家一定要团结一致。下列句子与其意相符的一项是( )。a.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b.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d.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文学鉴赏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性阅读。它与一般的求知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不同,_,_,_,_。尽管文学作品中也含

4、有丰富的知识信息内容但其主要功能不是实现教育或认识目的不像阅读教科书、理论著作、产品说明书等那样主要以获取知识或满足实际用途为目的而是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和享受a. b. c. d.【答案】 (1). b (2). c【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a项,“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

5、多难”的意思是: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前半句话教育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只要许了诺就要认真践行,不要失去了信义;后半句教育我们不要轻视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或者对手,否则我们肯定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缺乏后劲和必要的准备而失败。 所以此句不符合运动会上强调的“团结一致”。b项,“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的意思是:大鹏冲天飞翔,靠的不是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靠的也不是一只脚的力量。此句强调的是集体的力量是强大,要团结一致,符合运动会上强调的“团结一致”。c项,“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意思是:有仁爱之心的人

6、,不会有忧愁,他会用宽容来对待给他带来忧愁的人和事;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见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会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勇敢的人,面对强敌,是不会有所畏惧的,他会义无反顾的去迎接挑战。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所以此句不符合运动会上强调的“团结一致”。d项,“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的意思是:在德操大节上不要超过界限,在细微小节上有点出入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必执着于细节。所以此句不符合运动会上强调的“团结一致”。故选b。(

7、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因此解答本题时: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由上句“它与一般的求知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不同”可知,是在讲文学鉴赏与一般的“求知、实用性”阅读不同,所以下面接的句子应该是接着说他的不同,句说的是与“教科书、理论著作、产品说明书”的不同,所以应该在最前面,根据关联词“尽管但”的固定搭配,可知是的排列顺序

8、,由中的“不是”和中的“而是”可知,应该是“不是而是”,所以是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排列顺序是:。故选c。【点睛】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二 阅读 7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自然与雕琢所谓自然之美,是指作品清新而无雕琢气

9、。汤惠休论谢灵运与颜延年曰:“谢诗如荚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又南史载:“颜之问鲍照,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公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如铺锦列秀,亦雕绘满眼。延年终身病之。”雕琢章句是六朝文学创作的普遍趋向,钟嶸针对时弊,提倡艺术表现上的“自然英旨”。钟嶸认为,当时创作违反“自然”的艺术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良倾向,一是用事用典,一是宫商声病。这里要谈的是关于用事用典如何有损于自然美的问题。刘宋直至齐梁,写文章作诗盛行用典故,甚至发展到把一个人腹内装典故的多寡视为学问多少深浅的标志。为了矫正时弊,钟嶸提出“直寻”的主张,要求诗人到现实生活中观察社会,摄取创作的资料营养。“直寻”

10、说出了艺术美的思想内容来自生活“直寻”是诗人面向生活,从中汲取素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生活。就以颜延年来说,当他面向自然景物时,写出的诗句便有声有色,既真实又清新自然。陶渊明是一位在艺术表现上最有自然之美的诗人,比起谢灵运写景更高一筹,陶诗的自然之美,当然有作者天衣无缝的技巧,但何尝不得助于他对田园生活的深刻体会?非“直寻”,依赖用事用典作诗,从根本上说是违反了文艺再现生活的原则。舍源逐流,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写出的东西,怎会不轻者受拘束,有伤“真美”,重者“殆同书钞”呢!从文艺表现形式说,自然之美的形式离不开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文艺既然不是生活的原始照搬,就存在着物化的技巧问

11、题。尽管艺术家们都反对雕琢气,可是实际上任何艺术创作都是既雕且琢的,包括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包括“芙蓉出水”的谢灵运的诗篇,包括苏东坡“行云流水”似的文章,包括近人潘天寿盖上“不雕”印章的画,等等。我以为,古今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雕琢之事概莫能外,只是高明者雕而无痕,拙逊者“雕绘满眼”而已。作为自然之美,在表现上是一番创新,而非袭陈言。陆机文赋云:“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说出了根本。前一句是(甲),后一句是(乙),试想哪篇脍炙人口的诗给读者以自然之美的享受而不是独出心裁的创造呢?没有。有人以艺术家的才气如何来划分,认为才气横溢的人如李白、苏轼,纵手成文,全无琢痕。这只能是

12、一个方面的因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晚年又精心研究诗律,可谓在艺术表现上一向用功的诗人。但他的诗予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同样达到天衣无缝。从上述诸多诗人的创作中我们看到艺术美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创新。3. 第段的“舍源逐流”在文中的含义是_。4. 文中第段甲、乙两处空应填写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独出心裁,乙:言之有物b. 甲:务去陈言,乙:言之有物c. 甲:务去陈言,乙:独出心裁d. 甲:言之有物,乙:独出心裁5. 根据文意,推断下列诗句中属于谢灵运的诗歌的一项是( )a.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b.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罪。c. 嗟余怨行役,三陟穷晨暮。d. 阊阖殊未晖,咸

13、池岂沐发。6. 第段中举杜甫为例,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7. 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答案】3. 文学创作不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是追求用事用典。 4. c 5. b 6. 此例论证以才气来划分有无琢痕的看法是片面的;才气横溢只是无琢痕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用心雕琢;有才气的诗人也需要用尽功力,才能写出无琢痕的佳作。使用名家事例,使说理更易于理解,更有说服力。 7. 开篇点明什么是“自然之美”,并引用汤惠休对谢灵运与颜延年的评论及钟嵘在艺术表现上的倡导,证明“清新自然之美的好处,批判雕章琢句、用事用典。/接着钟嵘提出的“直寻”主张进一步对“自然之美”从思想内容角度展开论证,点明有着“自然之

14、美”的“直寻”的“艺术美的思想内容来自生活”。/然后从表现形式角度论证自然之美亦需创新,这创新是雕而无痕、天衣无缝。/最后水到渠成地点明“自然艺术美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创新”。全文思路严谨,文脉清晰。【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能力。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

15、往往使用一些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由原文“非直寻,依赖用事用典作诗,从根本上说是违反了文艺再现生活的原则”和“直寻说出了艺术美的思想内容来自生活直寻是诗人面向生活,从中汲取素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生活”可知,“直寻”是指诗人进行文学创作要面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材,非“直寻”是依赖用事用典作诗,在作者看来是不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是追求用事用典就是“舍源逐流”,所以第段的“舍源逐流”在文中的含义是:文学创作不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是追求用事用典。【4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

16、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多指科学精神。务去陈言:是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言之有物: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而充实。诗句“谢朝花之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意思是:朝花已开,指别人已经写过的意境,要辞谢掉,不再去写它。夕秀未振,晚上还没开的花朵,指别人没有写过的,要开放,要写。前一句指的是“谢朝花之已披”,即别人已经写过的意境,要辞谢掉,不再去写它,所以甲处应该用成语“务

17、去陈言”;后一句是指“启夕秀于未振”,即晚上还没开的花朵,指别人没有写过的,要开放,要写,所以乙处应该用成语“独出心裁”。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语言风格的能力。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平时要注意了解积累诗人的语言风格,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鉴赏语言风格,还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本题要求根据文意,推断属于谢灵运的诗歌的一项是,所以解答此题要先理解诗句的语言特色,然后再根据谢灵运诗歌的特点“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来判断。由南史的记载:“颜之问鲍照,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

18、公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如铺锦列秀,亦雕绘满眼。延年终身病之。”我们可以看出谢灵运的诗歌的特点“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a项,”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和谢灵运的诗歌的特点“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不相符,不属于谢灵运的诗歌。b项,“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罪”的意思是:四周的树林和山壑中聚积着傍晚的景色,天上的晚霞凝聚着夜晚的天空中飘动。符合谢灵运诗歌的特点“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属于谢灵运的诗歌。c项,“嗟余怨行役,三陟穷晨暮”的意思是:叹我远行服役,穷尽旅途辛劳。此举描写的是旅途辛劳,和谢灵运的诗歌的特点“如初

19、发芙蓉,自然可爱”不相符,不属于谢灵运的诗歌。d项,“阊阖殊未晖,咸池岂沐发” 的意思是:天门不开,光泽不披,我怎能去天池沐浴晞发、整饰仪容?写织女对牵牛的抱怨与表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种“抱怨”式的倾吐,更见出缠绵悱恻,一往情深,抒写失偶的苦闷。和谢灵运的诗歌的特点“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不相符,不属于谢灵运的诗歌。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举例论证的作用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看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由原文“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晚年又精心研究诗律,可谓在艺术表现上一向用功的诗人。但他的诗予人一气呵

20、成的感觉,同样达到天衣无缝”可知,举杜甫晚年通过精心研究诗律,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即使有才气的诗人也需要用尽功力,才能写出无琢痕的佳作,可见用功的作用。由上文“试想哪篇脍炙人口的诗给读者以自然之美的享受而不是独出心裁的创造呢?没有。有人以艺术家的才气如何来划分,认为才气横溢的人如李白、苏轼,纵手成文,全无琢痕。这只能是一个方面的因素”可看出,才气横溢只是无琢痕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用心雕琢。因此举杜甫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以才气来划分有无琢痕的看法是片面的,使用名家事例,使说理更易于理解,更有说服力。【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理清文本层次,依据

21、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看写作的先后顺序和内容间的关联,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梳理各段语意:由段中“所谓自然之美,是指作品清新而无雕琢气”可知,开篇点明什么是“自然之美”,段中引用汤惠休对谢灵运与颜延年的评论和中“钟嶸认为,当时创作违反自然的艺术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良倾向,一是用事用典,一是宫商声病”钟嵘在艺术表现上的倡导,证明清新自然之美的好处,批判雕章琢句、用事用典。段钟嶸提出“直寻”的主张,段进一步对“自然之美”从思想内容角度展开论证,“直寻”说出了艺术美的思想内容来自生活,“直寻”是诗人面向生活,从中汲取素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生活。段中“从文艺表现形

22、式说,自然之美的形式离不开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从表现形式角度论证自然之美亦需创新,这创新是雕而无痕、天衣无缝。段中最后一句“从上述诸多诗人的创作中我们看到艺术美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创新”水到渠成地点明“自然艺术美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创新”。全文思路严谨,文脉清晰。【点睛】“行文思路”题命题的一般规律:1.此类考题考查的文本范围较大。它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个语段的考查。2.此类考题的位置几乎总在最后。从全国一卷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共四道题,如果考查“行文思路”,则此题总是在最后一题出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文,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生的阅读心理和

23、阅读进程。3.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文本阅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角度,对文本加以归纳、概括。“行文思路”题解答的一般技巧: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2.辨明文体,依据四大类文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行文思路”的解答思路。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树上的波光李宗贤我很遗憾自己不会画画也不会作曲,我所有的有点意思的感觉只能靠着文字来表达。当我在窗口望向河边美丽的樟树的时候,我好像是看见了天幕上一幅巨大的油画,油画里樟树浓密,树冠满缀着的精致而油亮的叶片,在北风中欢快地颤动,把阳光反射成一小片一小片密密的波光。波光里飞来飞去的鸟儿成了游来游去的鱼儿,是我这

24、时获得的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油画里颤动的粼粼波光,在我的奇特感觉中习惯性地转换成小提琴柔和的颤音和钢琴悠扬的装饰音,这装饰音表达的是某几片十分光滑油亮的叶片较为强烈的反光。树上的波光里其实很少耀眼的反光,樟树馨香的卵形叶片虽然油亮得近乎精致,但表面布满细微突起的脉纹,到底有了些许的糙涩,毕竟不如水面光滑如镜。樟树树冠的油绿系列底色上,偶尔杂着几枚嫩黄色叶片,冬日温暖的阳光便在我的视觉和听觉里同时颤动出了树上的波光的美妙效果。树上的波光让我的欣赏达到了某种迷恋的程度,我甚至会走火入魔地想象卡尔维诺所说的男爵住的树上无数的树冠里的波光。乾隆三十二年的时候,在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维安正好完成了著名油

25、画沐浴的希腊贵妇人,就在这年,差不多生活在这油画般的贵族家庭环境里的柯希莫,因为父亲阿米尼奥的训斥而决意从家庭出走,爬到翁布罗萨森林里的树上生活。那时候,比柯希莫大7岁的贾宝玉早已在红楼梦里出家到江西黎川洵口寿昌寺当和尚去了。所不同的是,贾宝玉的出家是他世俗生活的终结,柯希莫的上树却是他世俗生活的崭新开始。柯希莫在树上照样打猎读书、恋爱、旅行,和各式各样的人交往,和社会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我完全是因为精致的樟树叶片闪烁的波光,而在短暂的幻觉中也成为树上的鱼的。我和柯希莫对于树的迷恋或许就是一种本性。我们的祖先几亿年前就从海里爬上长满植物的陆地,然后上到树林里生活,后又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现

26、在我们回到树上就算是回到了故乡。我对于树上的波光的迷恋,是因为它唤起了我藏在基因里的祖先生活的美好感觉。我确信我在童年时代在一个叫作水边的地方经常感觉到树上的波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清澈的水面轻轻荡漾着并愉快地/轻快地闪烁细碎的波光。我说的水边不是褐色鸟群里无可寻迹的地方,我的水边有一个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闪着波光的湖。我感觉到在久远的记忆中难以确定位置的湖,有着江南水乡极其妩媚动人的性格和形态。相比树上的波光,水面的波光由于亮度过高而有些晃人眼眸。但这不是缺陷,而是两者间或婉约或豪放的风格差异。人们正喜闻乐见于千姿百态的风格差异。然而水面的波光无法再现我遥远记忆中柔和细碎、密密麻麻涟漪状的光点

27、,这让我怀上了挥之不去的失落感。水面的波光无法再现我关于水乡的美好记忆,是因为水面接连不断漂浮着有机或无机、能降解或不能降解的杂物,大量漂在水面和悬浮在水中的杂物使得水体不仅肮脏而且沉重,这些杂物最终使得水面由于肮脏和沉重,对于阳光和风的呼应变得非常迟钝,无法做到在朝霞映照、微风吹拂下泛起细密的绚烂涟漪,以至于谭元寿一唱起“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我就会陷落到怀旧情绪中去。细密的涟漪是形成水面细碎波光的必要条件。我知道有一种叫作趋势的东西无可阻挡,水面细碎波光的必要条件消失,就是趋势无可避免的结局。树木上的波光似乎在温柔地对抗着趋势,以给人抚慰。这种纯粹的波光,本来我可以在江南水乡的河面或湖面上很

28、容易看到,现在我即使匍匐在水边,向近看、向远看都难以看到。造物主似乎为了安慰我无尽的失落感而让我在窗口认真看河边的樟树,很久以来,冬日宁静的阳光里,樟树的香味会随风丝丝缕缕隐隐飘进我家的客厅和卧房。那天我因为惊奇于柯希莫从12岁到65岁的53年里都生活在树上,生活在圣栎树、橄榄树、柠檬树、美国榆树、角豆树、桑树、玉兰树、橡树、无花果树、樱桃树、木瓜树、桃树、杏树、梨树、梅树等组成的森林里的故事,便无限感慨地在卧室窗口出神望着河边的老樟树。我在恍惚中望着森林的枝叶间如长尾山雀般轻盈行走的柯希莫,望见了令我感动的树这波光以树冠的形态呈现浮光跃金的诗情画意,保持并延续了我对水面波光的美好感上的波光。

29、受。直到现在,一种温柔的情意使我在这美好的恍惚中,觉得自己就是树上的波光里一条快乐游动的鱼。(选自2019年3月31日解放日报)【注释】出自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树上的男爵。主人公柯希莫成长在一个典型的老式家庭中,逐渐形成叛逆性格,爬上树开始了远离地面的生活。他逐渐适应了树上的生活,开始狩猎、搭建树屋、引流泉水8. 第段画线句中“愉快地”和“轻快地”,选用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9. 第段有关红楼梦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说明理由。10. 赏析本文的标题。11. 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答案】8. 答案示例一:“愉快地”更好。它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地表

30、现出水面波光闪烁时轻灵的样子,和第段末句的拟人手法保持一致。更能借景言情,表达出作者由此得到的心灵抚慰,以及对童年的美好的自然画面的追忆。“轻快地”表明动作的毫不费力,也能表现水面波光灵动的姿态,但在抒情上不如“愉快地”。这句话前面部分已经用“轻轻”词,再用“轻快地”显得重复。答案示例二:“轻快地”更好。它贴切地表现出水面波光轻盈灵动的姿态,更添动感,同时也能够表现轻松愉悦的气氛,借以表达作者由此得到的心灵抚慰和对童年时美好的自然画面的追忆。而“愉快地”虽然运用比拟的手法,但不能够贴切表现姿态之美。且在用词上显得过于刻意而不自然。 9. 答案示例一:不可以删去。这一段通过写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出家

31、避世,用文学作品中同一历史时期的文学人物来对照,从而排除柯希莫“上树”是出于避世的可能,更确定地表达柯希莫对树(自然生活)的迷恋/进一步表达作者也像柯希莫一样有着迷恋树(自然)的本性。同时,写到红楼梦,也呈现了作者思维的自由流荡,善于联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答案示例二:可以删去。这一段重点是写柯希莫选择树上的生活,表达他对既定生活的叛离和对树(自然生活)的迷恋。作者提到红楼梦是为了强调贾宝玉的避世,从文章的写作意图看,并不在于强调柯希莫不避世从而需要用贾宝玉来做对比。写到红楼梦即使增强了文学性,但删去,也影响不了作者对柯希莫的叙述。 10. 作者以此为标题,“树上”和“波光”的陌生化组合,能

32、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树上的波光”是贯穿文章的线,将作者由此浮想联翩的内容勾连。作者借“树上的波光”的梦幻色彩,为文章中营造出美好恍惚的意境和氛围。作者通过“树上的波光”来寄托思想情感,表达他对于童年、故乡、自然的美好情怀。/作者以此来构思,颇具匠心。 11. 作者表达了对“树上的波光”的迷恋,从而流露出对童年、故乡、美好自然的思念与向往,寄寓了作者美好的情怀以及对自然环境遭遇破坏的忧虑和无奈。这个主题是能够引起共鸣的,在过往岁月里找寻美丽的自然画面,正是体现了现代人共同的生存忧患,从而警醒现代人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实现和谐的问题。【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中重要词语的鉴赏能力。联系词语所

33、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如果认为“愉快地”更好,可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由句子“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清澈的水面轻轻荡漾着并愉快地闪烁细碎的波光”可知,“愉快地”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本段结尾“我

34、感觉到在久远的记忆中难以确定位置的湖,有着江南水乡极其妩媚动人的性格和形态”也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在手法上保持了一致,生动地表现出水面波光闪烁时轻灵的样子,由句子“我的水边有一个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闪着波光的湖”可知,借景言情,表达出作者由此得到的心灵抚慰,以及对童年的美好的自然画面的追忆。而“轻快地”抒情上不如“愉快地”,和前面的“轻轻”一词重复。如果认为“轻快地”更好,由句子“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清澈的水面轻轻荡漾着并轻快地闪烁细碎的波光”可知,“轻快地闪烁细碎的波光” 表现出水面波光轻盈灵动的姿态,更添动感,同时也能够表现轻松愉悦的气氛。并结合句子“我说的水边不是褐色鸟群里无可寻迹的地方,

35、我的水边有一个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闪着波光的湖。我感觉到在久远的记忆中难以确定位置的湖,有着江南水乡极其妩媚动人的性格和形态”可知,表达作者由此得到的心灵抚慰和对童年时美好的自然画面的追忆。而“愉快地”运用比拟的手法,不能够贴切表现姿态之美,显得过于刻意而不自然。【9题详解】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认为不可以删除,可从写作的目的来考虑,由句子“树

36、上的波光让我的欣赏达到了某种迷恋的程度”可知,此段是想通过写柯希莫选择树上的生活,表达他对既定生活的叛离和对树(自然生活)的迷恋,从而进一步表达作者也像柯希莫一样有着迷恋树(自然)的本性。由句子“那时候,比柯希莫大7岁的贾宝玉早已在红楼梦里出家到江西黎川洵口寿昌寺当和尚去了。所不同的是,贾宝玉的出家是他世俗生活的终结,柯希莫的上树却是他世俗生活的崭新开始”可知,用文学作品中同一历史时期的文学人物来对照,红楼梦中贾宝玉是出家避世,而柯希莫“上树”是对树(自然生活)的迷恋。写到红楼梦也表达了作者善于联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因此有关红楼梦的内容是文章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可以删去。如果可以删去,也是从

37、写作意图来分析,由句子“就在这年,差不多生活在这油画般的贵族家庭环境里的柯希莫,因为父亲阿米尼奥的训斥而决意从家庭出走,爬到翁布罗萨森林里的树上生活”可知,柯希莫对既定生活的叛离,选择树上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树(自然生活)的迷恋。由句子“比柯希莫大7岁的贾宝玉早已在红楼梦里出家到江西黎川洵口寿昌寺当和尚去了。所不同的是,贾宝玉的出家是他世俗生活的终结,柯希莫的上树却是他世俗生活的崭新开始”可知,贾宝玉的出家是避世,是他世俗生活的终结,而柯希莫的上树却是他世俗生活的崭新开始,两者之间大相径庭,也不需要二者的对比映衬,因此可以删掉。写到红楼梦即使增强了文学性,但是删掉也不影响文章的叙述。【10题详解

38、】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结合“树冠满缀着的精致而油亮的叶片,在北风中欢快地颤动,把阳光反射成一小片一小片密密的波光”“树上的波光让我的欣赏达到了

39、某种迷恋的程度,我甚至会走火入魔地想象卡尔维诺所说的男爵住的树上无数的树冠里的波光”“我对于树上的波光的迷恋,是因为它唤起了我藏在基因里的祖先生活的美好感觉”可知,这“树上的波光”既指树叶反射的太阳光,也指故乡自然以及文学艺术在作者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树上”何来“波光”,两者看似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来看,文章借助“树上的波光”将各个内容串联到一起,故起到线索作用;从主旨上来看,作者对“树上的波光”的描写寄托了他对文学、艺术、故乡、自然以及童年的美好情感。【1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主题思想能力。概括文章主旨的四方法: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

40、,是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4.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由原文“我对于树上的波

41、光的迷恋,是因为它唤起了我藏在基因里的祖先生活的美好感觉。我确信我在童年时代在一个叫作水边的地方经常感觉到树上的波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清澈的水面轻轻荡漾着并愉快地闪烁细碎的波光。我说的水边不是褐色鸟群里无可寻迹的地方,我的水边有一个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闪着波光的湖”可知,作者表达了对“树上的波光”的迷恋,从而流露出对童年、故乡、美好自然的思念与向往;由原文“然而水面的波光无法再现我遥远记忆中柔和细碎、密密麻麻涟漪状的光点,这让我怀上了挥之不去的失落感。水面的波光无法再现我关于水乡的美好记忆,是因为水面接连不断漂浮着有机或无机、能降解或不能降解的杂物,大量漂在水面和悬浮在水中的杂物使得水体不仅肮

42、脏而且沉重,这些杂物最终使得水面由于肮脏和沉重,对于阳光和风的呼应变得非常迟钝,无法做到在朝霞映照、微风吹拂下泛起细密的绚烂涟漪,以至于谭元寿一唱起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我就会陷落到怀旧情绪中去”可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遭遇破坏的忧虑和无奈,体现了现代人共同的生存忧患,从而警醒现代人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实现和谐的问题。【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

43、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释】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由于金人入侵,南宋偏安,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江左:泛指江南。12. “淡黄柳”是这首词的。13.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看尽”一句既表明柳色之可爱悦目,又抒发了游子客居之怀

44、。b.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感时伤春之情。c. “唯有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暗含了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d. 全词由今日眼中之春写到明朝心中之秋,由实而虚,虚实交融。14. “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请围绕“岑寂”之感,赏析词的上片。【答案】12. 词牌 13. c 14. 岑寂是冷清寂寞之意上片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写出了“岑寂”之感。清晨入空城又听到凄清的号角,于开篇便增添了凄凉之感;骑马踽踽独行感受到衣单春寒实则更是词人因家国之痛而心寒;夹道两旁杨柳依依、色彩鲜艳,更加反衬出空城“巷陌凄凉”的景象。词的上片紧紧围绕着“岑寂”二字展开,表达了词人客居他乡、感时

45、伤世的寂寥之情。【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淡黄柳,词牌名,始于南宋,原音乐家兼词人姜夔自度曲,调名本意即以秋天由绿将黄的衰飒柳色来衬托悲凉落寞的孤独心境。所以“淡黄柳”是这首词的“词牌”。【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

46、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c项,“暗含了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错误,“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c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

47、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要求围绕“岑寂”之感,赏析词的上片。上片首二句先写“巷陌凄凉”。作者写作这首词的历史时期,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空城”先给人荒凉寂静之感,于是,“晓角”的声音便异常突出,如空谷猿鸣,哀转不绝,象在诉说此地的悲凉。听的人偏偏是异乡作客,更觉苦痛,此二句与杨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那词前面还说:“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此词虽未明言,但其首二句传达的“巷陌凄凉”之感,亦有伤时意味,不惟是客中凄凉而已。紧接一句是倒卷

48、之笔,点出人物,原来是骑在马上踽踽独行的客子,同时写其体肤所感。将“寒恻恻”的感觉系于衣单不耐春寒,表面上是记实,其实这种生理更多地来自“清角吹寒”的心理感受。繁荣已成为过去,无奈春光依旧,物是人非,更添身世之感。下二句写所见,即夹道新绿的杨柳。“鹅黄嫩绿”四字形象地再现出柳色之可爱。“看尽”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无悦目之景,又是从神情上表现游子内心活动“都是江南旧相识”“旧相识”唯杨柳(江南多柳,所以这样说),这是抒写客怀。而“柳色依依”与江左同,又是反衬着“巷陌凄凉,与江左异”,语意十分深沉。于是,作者就从听觉、肤觉、视觉三层写出了“岑寂”之感。过片以“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点睛

49、】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

50、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人、而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中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

51、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姊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

52、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唐代李翱杨烈妇传,有删改。)【注释】李希烈: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建中四年底攻入汴州,自称楚帝,公然反唐。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无长少必周而均 (2)则人谁肯固矣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俘累其男女( )a牵连 b.疲劳 c.连续 d.捆绑(2)朝廷宠旌守御之臣( )a标识 b.识别 c.表彰 d.发挥17.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18. 用“/”为第段画线部分断句。凡 人 之 情 皆 谓 后 来 者 不 及 于 古 之 人

53、贤 者 古 亦 稀 独 后 代 耶19. 第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0. 请从第段的语言描写入手,分析杨氏这一形象。【答案】15. (1)无论,不分 (2)坚守,固守 16. (1). d (2). c 17. 项城父老,坚守大义而不为贼效力,都将尽力死守,(你们)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足以立威,不如赶紧离开,白白地失利,没有好处。 18. 凡 人 之 情 / 皆 谓 后 来 者 不 及 于 古 之 人 / 贤 者 古 亦 稀 独 后 代 耶 19. 答案示例一:将杨氏与当时一般的女子作对比,/突出她具有“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的才能(突出她具有懂得行军布阵,明白攻守勇猛刚烈

54、道理的才能),/表达了作者对杨氏的赞美之情。答案示例二:将杨氏与当时一般的武将作对比,/突出她具有“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的才能(突出她具有懂得行军布阵,明白攻守勇猛刚烈道理的才能),/表达了作者对杨氏的钦佩、颂赞之情。 20. 第段的语言描写十分简练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有勇有谋、忠于国家、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女性形象。如“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寥寥数语,掷地有声,塑造了杨氏正气凛然的形象。为了坚定丈夫抗敌之志,她又细陈利弊得失,“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分析透彻,证明她具有过人的智慧。“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55、济!”,表现了她对胜利充满了信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无长少必周而均”的意思是:不论年长年轻,一律给他们吃,并且分得很公平。所以“无”的意思是“无论,不分”。 (2)“则人谁肯固矣”的意思是:那么谁能坚守阵地?所以“固”的意思是“坚守,固守”。【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俘累其男女”的意思是: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所以“累”的意思是“捆绑”。故选d。(

56、2)“朝廷宠旌守御之臣”的意思是:朝廷褒宠表扬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所以“旌”的意思是“表扬,表彰”。故选c【17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义:坚守大义。为:替,给。皆:都。悉力:尽力。亟:赶紧。去:离开。徒:白白地。【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

57、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凡人之情”的意思是“大凡人的性情”,所以“情”后断句,“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的意思是“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做“谓”的宾语,所以“人”后断句,“耶”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所以句子断句应该为:凡 人 之 情 / 皆 谓 后 来 者 不 及 于 古 之 人 / 贤 者 古 亦 稀 独 后 代 耶 句子翻译:大凡人的性情,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有贤能的人,其实自古就很少,岂独后代少?【1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的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本题的要求是第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举例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例如“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姊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妇女的品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