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_第1页
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_第2页
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_第3页
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_第4页
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 国 高 等 医 药 教 材 建 设 研 究 会 规 划 教 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2021-10-302021-10-301 1中医根底理论中医根底理论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2第七章第七章 病机病机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3目录目录概述第一节 发病第二节 根本病机第三节 疾病演变4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重点: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的根本病机难点:正邪相争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影响发病的因素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及常见的疾病传变类型5概述概述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开展、变化及其转归的机理。也称“病变机理病机

2、揭示了疾病发生、开展与演变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根本规律?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6第一节第一节 发病发病7学习内容学习内容8相关概念相关概念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9相关概念相关概念发病的原因p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p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p二者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10一、发病机理一、发病机理 正邪与发病 影响发病的其他因素11正邪与发病正邪与发病 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康复能力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二者在发病过程中,相互作

3、用,相互斗争,是疾病发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12正气缺乏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正气缺乏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正气具有抗邪、祛邪、调节、修复等能力作用方式:p自我调节,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p抗邪防病,或感邪后驱邪外出p自我康复,病后或虚弱时自我修复1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在一定条件下会起主导作用,如疠气、高温、虫兽伤等主要表现:p导致脏腑机能失调,气血津液的代谢及功能障碍,神志失常p直接造成形质损害,如损伤皮肉筋骨脏腑,亏耗精气血津液p导致机体抗病修复能力下降14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正胜邪退那么不病正气旺盛,抗邪有力,邪气难以入侵,即使侵

4、入,正气驱邪,及时消除病理反响,不发病 邪胜正负那么发病邪气偏胜,正气相对缺乏,邪胜正负,疾病发生 感邪轻或正气强,病位多表浅,病变轻;感邪重或正气弱,病位较深,病变多重15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p指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p与社会环境而言,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地域因素、生活工作环境等16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气候因素:不同的季节,可出现不同的易感之邪和易患之病 地域因素: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水土性质、生活习俗导致地域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社会环境: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境遇变迁、人际关系等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17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影响发病的

5、主要因素体质因素决定发病倾向:体质强那么不易感邪发病,体质弱那么易感邪发病 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阳虚易感寒邪,阴虚易感热邪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同感湿邪,阳盛热化成湿热证,阳虚那么寒化成寒湿证。肥人多痰湿;瘦人多火18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体质因素p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可扰乱气机、伤及内脏而致疾病突发p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刺激易致气机郁滞或逆乱而缓慢发病p遗传因素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19二、发病类型二、发病类型卒发感邪即发徐发伏而后发继发合病与并病复发20卒发卒发概念又称顿发,指机体感邪后立即发病p新感外邪较盛如外感风寒之邪p情志剧变如暴怒大悲 p毒物中毒如服毒自杀、毒蛇咬伤

6、 p外伤p感受疠气21徐发徐发概念指感邪后缓慢发病,又称为缓发p外感湿邪,因湿性重着黏滞,故湿邪伤人多为缓发p内伤邪气,思虑过度,忧愁不解,房室不节,嗜酒成癖,日久可成虚劳22伏发伏发概念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p破伤风、狂犬病均经一段潜伏后才发病p伏暑、伏气温病常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23继发继发概念指在原发病的根底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久疟之后继发疟母肝阳上亢日久发为中风肝胆疾病日久发为癥积、结石小儿食积日久发为疳积哮喘日久发为肺精气虚、心血瘀阻24合病与并病合病与并病 合病: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所出现的病证。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

7、温病卫气同病、气血两燔、气营两燔 并病:感邪后某一部位的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的病证 二者的区别: 合病感受一种邪气,可致多部位侵害,出现多部位病证并病是指在疾病中病变部位的传变,而原始病位依然存在 “合那么一时并见,并那么以次相乘 25复发复发 复发是指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段,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引起疾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的一种发病形式p引起复发的因素:余邪未尽,正气未复,诱因引动,三者交互作用,旧病复发p复发的诱因:重感致复、食复、劳复、药复、情志致复,另外某些气候因素、地域因素也可成为复发的诱因26第二节第二节 根本病机根本病机27根本病机根本病机一、邪正盛衰二、阴阳失调三、气血失常

8、四、津液失常五、内生五邪28一、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正气增长而旺盛,那么必然促使邪气消退正盛邪退 邪气增长而亢盛那么必然会损耗正气邪盛正衰29虚实病机虚实病机实实 含义: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 特点:正邪斗争剧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 形成: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中期,或痰、食、血、水滞留体内的内伤病 表现:体质壮实、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30虚实病机虚实病机虚虚 含义:虚,主要指正气缺乏,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特点:抗病力低下

9、,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缺乏的证候 形成: 先天禀赋缺乏 病后亏虚 多种慢性病损耗 邪气损害 表现:神疲体倦、气短、面色无华、自汗、盗汗、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气、血、津液等的耗伤气化功能减退,精气血津液生化缺乏气化功能亢奋,但消耗精微过多31虚实错杂虚实错杂 含义:指疾病过程中,邪盛与正虚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 形成:实性病变失治,邪久留、损正气,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变。正气缺乏,无力驱邪外出;或本正虚,兼内生痰、食、瘀血、水湿凝滞的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变 表现: 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如脾气缺乏,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 实中

10、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如邪热炽盛灼津,致气阴两伤证32虚实真假虚实真假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含义: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形成:正气虚弱,脏腑气血缺乏,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表现: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淡嫩。又兼腹满时减、腹痛喜按 等假象33虚实真假虚实真假真实假虚“大实有赢状含义: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形成: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表现:如热结胃肠,便秘腹痛拒按,潮热谵语。又兼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的假象34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 概念:指机体在疾病发生、开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致机体阴

11、阳双方失去相对协调平衡,形成阴阳或偏胜、或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的病理变化。同时,阴阳失调又是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关系失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运动失常的概括 表现:主要为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35阴阳偏盛阴阳偏盛 含义: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邪气盛那么实的病机和病证表现阴胜则寒(实寒)阳胜则热(实热)36阳偏盛阳偏盛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响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特点:一般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甚的实热病证形成原因多因感受温热阳邪感阴邪从阳化热 五志过极化火气滞、血瘀、食积郁而化

12、热37阳偏盛阳偏盛机理机理阳邪入侵,从阳化热阳热亢盛,邪自内生表现表现热壮热、面红、目赤动脉数、心烦、躁扰燥口渴、便干、苔黄转归转归实热兼阴亏病证(阳胜则阴病)虚热病证(久之由实转虚)38阴偏盛阴偏盛 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性偏盛,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特点:一般多表现为阴寒偏盛而阳气未虚或虚损不甚的实寒病证形成原因感受寒湿阴邪过食生冷,寒滞中阳,遏抑阳气39阴偏盛阴偏盛机理机理阴寒邪盛,阳不制阴寒湿内聚,阴寒内盛表现表现寒恶寒、喜暖、肢冷静舌淡、脉迟、蜷卧湿水肿、泄泻、痰液清冷转归转归实寒兼阳虚(阴胜则阳病)虚寒证(久之由实转虚)40阴阳

13、偏衰阴阳偏衰含义:指机体阴或阳虚衰缺乏的病理状态表现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虚寒证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虚热证“精气夺那么虚的病机和病证41阳偏衰阳偏衰 含义: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机体衰退或衰弱,代谢缓慢,产热缺乏的病理状态 特点:一般多表现为机体阳气缺乏,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虚寒证42先天禀赋缺乏后天饮食失养劳倦内伤久病伤阳机体阳气虚损,以脾肾阳虚为主,尤以肾阳虚衰最为重要肾阳为诸阳之本畏寒肢冷、脘腹冷痛、面色 白,舌淡脉迟神疲、喜静、小便清长,下利清谷阳偏衰阳偏衰形成原因表现43阴偏衰阴偏衰 含义:指机体阴气缺乏,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特点:一般多表现为阴气

14、缺乏、阳气相对亢盛的虚热证44阴偏衰阴偏衰阳邪伤阴五志过极化火伤阴久病伤阴五脏皆可发生,以肺、肝、肾为主,尤以肾阴虚最为重要肾阴为诸阴之本形成原因表现: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消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45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含义: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病变开展影响及对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形成:由于阴阳互为根本,故阴或阳之间可以发生互损 由于肾阴肾阳为人体阴阳之本,故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累及肾阴或肾阳,及肾本身阴阳失调时,才易发生阴阳互损46阴阳格拒阴阳格拒概念:即阴盛格阳,阳盛格阴。是在阴阳偏盛根底上,由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形成:阴和阳中的一

15、方偏盛至极或阴和阳中一方极端虚弱双方盛衰悬殊,盛者壅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间不相维系,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之病理47阴阳亡失阴阳亡失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大量耗失,功能极度衰竭而引发的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亡阴,是指机体的阴气大量耗失,功能极度衰竭而引发的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48三、气血失常三、气血失常气的失常气虚气的生化缺乏或耗散过多的病理状态气机失调气的某些功能减退及运动失常,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的病理变化49气虚气虚 含义:指一身之气缺乏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 形成: 气之化生缺乏与后天失养,先天禀赋缺乏,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气之耗损过多劳倦内伤、久病不复 表现: 肺

16、气虚呼吸功能减退、气短;肺卫气虚那么怕冷、自汗、易感冒 脾气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等 心气虚行血无力而心悸、血瘀 肝气虚出血、疲乏无力 肾元之气虚生长发育缓慢、生殖功能低下50气机失调气机失调 概念: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理变化 表现: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气机失调的病变中,脾胃和肝肺升降失常较重要51 含义:即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形成情志抑郁不舒痰、湿、食积、瘀血阻滞脏腑功能失调气虚运行无力 表现:肺气壅滞胸闷、咳喘肝气郁滞胸胁胀满,少腹胀痛脾胃气滞腹胀而痛,时作时止,得矢气、嗳气那么舒 气滞气滞52 含义:气的上

17、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的病理状态 形成情志内伤 饮食冷热不适外邪侵犯 痰浊壅滞 表现:肺气上逆咳逆上气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肝气逆上头胀痛、面红、目赤、易怒气逆气逆53 含义:是在气虚根底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功能缺乏,气的 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形成素体虚弱脾气虚损病久耗伤 表现:清气不升头目失养致头晕、眼花、耳鸣中气下陷胃、肾、子宫、肛门位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兼疲乏无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等 气陷气陷54 含义:即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 形成情志抑郁外邪、痰浊阻滞 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见闭厥、气厥、痛厥气闭气闭55 含义:指气不内

18、守,大量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形成慢性长期消耗 汗吐下太过,大出血,致气随津血脱泄 气虚之甚致功能全面突然衰竭 表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气脱气脱56血的失常血的失常 血的生化缺乏或耗伤太过,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形成血虚 血的循行失常,出现的血瘀、出血等病理变化57 含义:指血液缺乏,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血虚血虚久病不愈,营血暗耗失血过多,新生之血不及补充损耗过多饮食营养摄取不足脾运无力精微化生不及生血功能减退五脏皆衰,尤以肾中精气为甚 形成化源不足生血物质亏少58血虚血虚表现:血亏那么气虚:疲乏无力,头晕眼花,动那么气短心悸

19、等血虚失养:面淡白,唇、舌、爪甲淡白无华,皮肤枯燥,毛发枯槁不荣血不养筋:手足麻木,运动无力,肢节屈伸不利血不养神: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甚那么痴呆59 含义:指血液循行缓慢,或运行不畅,甚那么血液停滞 的病理状态气机郁滞气虚推动无力统藏失职,血离经脉未及时消散痰浊阻滞脉道寒侵血分热邪入血,煎灼津血产后恶露不下或不尽,外伤 形成血瘀血瘀60血瘀血瘀表现:刺痛,痛有定处,肢体麻木,肿块,肌肤甲错,唇舌紫暗、有瘀点、瘀斑61 形成外感温热病邪入血外感寒邪,入里化热伤血分气虚统藏失职,血离经脉 外伤瘀血内阻,不循常道 含义:指血液溢出脉外的病理状态出血出血62气血关系失调气血关系失调气滞血瘀气虚

20、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63 含义:气的运行郁滞不畅,血行障碍而血瘀的病理状态 形成情志内伤,抑郁不遂闪挫外伤,伤及气血 表现:气滞血瘀胸胁胀满疼痛,瘀斑、癥瘕心肺瘀阻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气滞血瘀气滞血瘀64 含义:指气虚推动无力而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状态 形成心气虚运血无力那么全身血瘀 年高气虚或气暴虚那么血行无力 表现:惊悸怔仲、喘促、水肿气虚血滞瘫软不用,甚或萎缩气暴虚血不运于经络,肢体失养而半身不遂气虚血瘀气虚血瘀65 含义:气虚无力,统摄血液的生理功能减弱,血不循经,逸出脉外而致各种出血的病理状态 形成:气虚,统摄功能减弱 表现:为多种出血证伴气虚证气不摄血气不摄血

21、66 含义:指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脱散,形成气血并脱的危重病理状态 形成外伤出血 呕血妇女崩漏产后大出血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之散脱 表现:精神萎靡、眩晕或晕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或有抽搐,或有口干,脉芤或微细气随血脱气随血脱67 含义: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形成久病耗伤先失血,气随血耗气虚血无以生化 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乏力消瘦,心悸, 失眠,肌肤枯燥,肢体麻木甚那么萎废不用气血两虚气血两虚68四、津液失常四、津液失常69五、内生五邪五、内生五邪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70风气内动风气内动 含义:是指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或筋脉失养而形成的具有眩

22、晕、麻木、抽搐、震颤等以“动摇为特征的一类病理状态 形成 表现:肝阳化风常见肢体震颤、眩晕欲仆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热极生风常见痉厥、抽搐、神昏、谵语等;血虚生风可见筋肉跳动,手足拘挛不伸,肢体麻木不仁等;阴虚动风可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 71 含义: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寒之气弥漫的病理状况 形成先天禀赋缺乏,久病伤阳外感寒邪伤阳过食生冷伤阳阴寒内盛 表现:面色苍白、畏寒喜热、肢末不温、舌质淡胖、苔白滑润、脉沉迟弱或经脉拘挛; 尿频清长、涕唾痰涎稀薄清冷、 或泄泻、或水肿;血流不畅、疼痛、遇寒加重寒从中生寒从中生72 含义: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和输布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湿浊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过食肥甘、嗜烟好酒、恣食生冷脾失健运喜静少动、素体肥胖、情致抑郁气机不利 形成 表现:湿犯上焦胸闷咳嗽湿阻中焦腹胀、食欲不振、口甜腻、舌苔厚腻湿滞下焦腹胀便溏、小便不利水湿犯溢水肿湿浊内生湿浊内生73 含义:指机体津液缺乏,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 濡润,而出现枯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形成久病伤阴汗、吐、下太过亡血失精热病伤阴耗津 表现:肌肤枯燥、起皮脱屑、口燥咽干、舌上无津, 甚至光红龟裂,鼻干目涩少泪、爪甲脆折、大便燥结、小便短赤;干咳无痰、甚那么咳血津伤化燥津伤化燥74 含义:指由于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