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1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2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3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4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王建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010年9月目 录实验指导书说明.3实验指导.4实验1 金属箔式应变计性能试验.5实验2 温度传感器.7实验3 电容式传感器性能.8实验4 霍尔式传感器实验.10实验5 热电偶式传感器.12实验指导书说明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现代检测技术的原理、工业检测的方法和各种传感器的原理,通过实验具体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

2、理论知识的能力。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是专门针对本课程所涉及到的实验而编写的,它适用于学习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课程并进行课程相关实验的本科学生。进行实验前,应该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从而了解实验系统的组成原理、熟悉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方法,以便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并提高实验的效率。实验指导本章详细叙述了各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线路原理图和实验步骤。实验指导书中共包括5个实验项目,这5个实验室课内必须需完成的内容。所有实验都是相互独立的。有的实验需要进行硬件连线,所需连线在相应的实验项目的原理图中进行了说明。在实验过程中,请学生务必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来操作,操作次序不要颠倒。实验过程中

3、,请不要用手或金属工具等随意接触实验设备系统上的器件和裸露金属部分,以防止静电或短路对系统造成损害。实验1 金属箔式应变计性能应变电桥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实验原理: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

4、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 R1、R2/ R2、R3/ R3、R4/ R4 ,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1= R2= R3= R4=R,。实验所需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4V、公共电路模块(一)公共电路模块、贴于主机工作台悬臂梁上的箔式应变计、螺旋测微仪、数字电压表实验步骤:1、连接主机与模块电路电源连接线,差动放大器增益置于最大位置(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差动放大器“+”“”输入端对地用实验线短路。输出端接电压表2V档。开启主机电源,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模块

5、上的“增益、调零”电位器均不应再变动。(图1)2、观察贴于悬臂梁根部的应变计的位置与方向,按图(1)将所需实验部件连接成测试桥路,图中R1、R2、R3分别为固定标准电阻,R为应变计(可任选上梁或下梁中的一个工作片),图中每两个节之间可理解为一根实验连接线,注意连接方式,勿使直流激励电源短路。将螺旋测微仪装于应变悬臂梁前端永久磁钢上,并调节测微仪使悬臂梁基本处于水平位置。3、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主机,并预热数分钟,使电路工作趋于稳定。调节模块上的WD电位器,使桥路输出为零。4、用螺旋测微仪带动悬臂梁分别向上和向下位移各5mm ,每位移1mm记录一个输出电压值,并记入下表:位移mm 电压V根据表中所

6、测数据在坐标图上做出VX曲线,计算灵敏度S:S=。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检查实验连接线是否完好,学会正确插拔连接线,这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2、由于悬臂梁弹性恢复的滞后及应变片本身的机械滞后,所以当螺旋测微仪回到初始位置后桥路电压输出值并不能马上回到零,此时可一次或几次将螺旋测微仪反方向旋动一个较大位移,使电压值回到零后再进行反向采集实验。3、实验中实验者用螺旋测微仪进行位移后应将手离开仪器后方能读取测试系统输出电压数,否则虽然没有改变刻度值也会造成微小位移或人体感应使电压信号出现偏差。4、因为是小信号测试,所以调零后电压表应置2V档,用计算机数据采集时应选用200mv量程。实验2 温度传

7、感器铂热电阻实验原理:铂热电阻测温范围一般为-200650 ,铂热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近似线性,当温度在0T650时,RT=R0(1+AT+BT2)式中RT铂热电阻T时的电阻值RO铂热电阻在0时的电阻值A系数(=3.96847×10-31/)B系数(-5.847×10-71/2)将铂热电阻作为桥路中的一部分在温度变化时电桥失衡便可测得相应电路的输出电压变化值。实验所需部件:铂热电阻(Pt100)、加热炉、温控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一)、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数字电压表、水银温度计或半导体点温计(自备)实验步骤:1、观察已置于加热炉顶部的铂热电阻,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的电源线

8、及传感器与模块处理电路接口,铂热电阻电路输出端VO接电压表,温度计置于热电阻旁感受相同的温度。2、开启主机电源,调节热电阻电路调零旋钮,使输出电压为零,电路增益适中,由于铂电阻通过电流时其电阻值要发生变化,因此电路有一个稳定过程。3、开启加热开关,设定加热炉温度为100,观察随炉温上升铂电阻的阻值变化及输出电压变化,(温度表上显示的温度值是炉内温度,并非是加热炉顶端传感器感受到的温度)。并记录数据填入下表:VO(mv) 做出V-T曲线,观察其工作线性范围。注意事项:加热器温度一定不能过高,以免损坏传感器的包装。实验3 电容式传感器性能实验原理:差动式平行同轴变面积电容的两组电容片Cx1与Cx2

9、作为双T电桥的两臂,当电容量发生变化时,桥路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图3)实验所需部件: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块、激振器I、测微仪实验步骤:1、观察电容传感器结构:传感器由一组动片和两组定片组成,一个动极与两个定级组成,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的电源线及传感器接口,按图3接好实验线路,增益不宜太大。2、打开主机电源,用测微仪带动传感器动片极位移至两组定片极中间,调整调零电位器,此时模块电路输出为零。3、向上左和向下右位移动片极,每次0.5mm,直至动片极静极片完全重合为止,在下表中记录数据,作出V-X曲线,求出灵敏度。XmmV0(v)4、移开测微仪,在振动平台旁的安装支架上装上电容传感器,在振动平

10、台上装好传感器动极,在平台上用加减砝码的方法带动电容动片位移,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结果,并分析原因。5、开启“激振I”开关,振动台带动动片极在定片极中振动,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注意事项:1、电容动片与定片之间距离须相等动极须位于环型定极中间,必要时可作调整,实验时电容不能发生擦片,否则信号会发生突变。2、电容动片是由悬臂梁带动的,由于钢梁弹性恢复的滞后,实验时虽然测微仪刻度回到初始位置,但实验模块输出电压并不一定回到零位,此时可反复几次反方向旋动测微仪,使输出电压过零后再回到初始位置,开始反方向的实验。 3、实验时,请注意,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接差动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差动放大器的“正”端接地。

11、4、差动放大器的输出接到数字电压表的“IN”端。数字电压表的选择档一定要打在“2V”档。5、稳压电源旋钮一定要打在“4V”档,所有环节的“地”端要接在一起。6、螺旋测微仪的分辨率是1/100毫米,也就是1毫米分成了100份。实验4 霍尔式传感器直流激励特性实验原理:霍尔元件是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磁电转换元件,当霍尔元件位于由两个环形磁钢组成的梯度磁场中时就成了霍尔位移传感器。霍尔元件通以恒定电流时,就有霍尔电势输出,霍尔电势的大小正比于磁场强度(磁场位置),当所处的磁场方向改变时,霍尔电势的方向也随之改变。WDR+2V差放 电压表(图2)实验所需部件:霍尔传感器、直流稳压电源(2V)、公共电

12、路模块(一)、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电压表、测微仪实验步骤:1、安装好梯度磁场及霍尔传感器连接主机与实验模块电源及传感器接口,确认霍尔元件直流激励电压为2V,另一激励端接地,实验接线按图(23)所示,差动放大器增益10倍左右。2、用螺旋测微仪调节振动平台精密位移装置使霍尔元件置于梯度磁场中间,并调节电桥直流电位器WD,使输出为零。3、从中点开始,调节螺旋测微仪,上下左右移动霍尔元件各3.5mm,每变化0.5mm读取相应的电压值,并记入下表:Xmm0V0mv0作出V-X曲线,求得灵敏度和线性工作范围。如出现非线性情况,请查找原因。注意事项:1、直流激励电压只能是2V,不能接+2V(4V)否则锑化铟

13、霍尔元件会烧坏。 2、稳压电源的档位一定要打到“2V”档。3、电压/频率表的档位也一定要打到“2V”档。4、霍尔传感器的2V端要接到稳压电源的2伏端。5、所有环节的“地”端要接在一起。6、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和滑动电阻R的一端。实验5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一、实验目的: 观察了解热电偶的结构,熟悉热电偶的工作特性,学会查阅热电偶分度表。二、实验原理:热电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热电效应,当其热端和冷端的温度不同时,即产生热电动势。通过测量此电动势即可知道两端温差。如固定某一端温度(一般固定冷端为室温或0),则另一端的温度就可知,从而实现温度的

14、测量。CSY型.CSY10.CSY10A型实验仪中热电偶为铜一康铜(T分度),CSY10B型为镍铬-镍硅(K分度)。图中T为热端,To为冷端,热电势Et=本实验中选用两种热电偶镍铬镍硅(K)和镍铬铜镍(E)。三、实验所需部件: 热电偶、加热器、差动放大器、电压表、温度计(自备)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放100倍,调节调零电位器,使差放输出为零。 2差动放大器双端输入接入热电偶,打开加热开关,迅速将差动放大器输出调零。 3随加热器温度上升,观察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待加热温度不再上升时(达到相对的热稳定状态),记录电压表读数。 4本仪器上热电偶是由两支铜康铜热电偶串接而成,(CSY10B型实验仪为一支K分度热电偶),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为室温,放大器的增益为100倍,计算热电势时均应考虑进去。用温度计读出热电偶参考端所处的室温t1。 E(t , to) = E(t , 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