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及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_第1页
金属学及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_第2页
金属学及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_第3页
金属学及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_第4页
金属学及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1.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 倒易点阵:根据倒易规则把正点阵的晶面转换为倒空间的阵点,由此得到的空间点阵结构。3. 金属间化合物:晶体结构主要由电负性、尺寸元素或电子浓度因素等决定的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类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4. 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主要由电子浓度因素决定的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类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5. 间隙化合物:过渡族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中间相,特指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尺寸比大于0.59时形成的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化合物。6. 共析相变:一种在恒温下发生的可逆相变:冷却时由一固相同时

2、转变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的复相混合物,加热时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的混合物同时生成一个具有确定成分的固体相。7. 共晶相变:一种在恒温下发生的可逆相变:冷却时由一液相同时转变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的复相混合物,加热时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的混合物同时生成一个具有确定成分的液体相。8. 包析相变:一种在恒温下发生的可逆相变,冷却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转变为一种新的固相,加热时则由一固相同时生成两个或多个固相。9. 包晶相变:一种在恒温下发生的可逆相变,冷却时由液相和一种或多种先凝固的固相共同转变为一种新的固相,加热时则由一固相同时生成一个液相和一种或多种固体相。10. 晶内铁素

3、体:在奥氏体晶粒内部的第二相界面处或形变带处形核长大而形成的先共析铁素体。11. 形变诱导析出:形变后存在于基体相中所形变储能促使第二相沉淀析出相变明显加速进行,使第二相沉淀析出温度比平衡温度升高和使沉淀析出量比平衡析出量增大的现象。12. 形变诱导相变:形变后存在于母相中的形变储能促使相变明显加速进行,使冷却相变的实际发生温度比平衡相变温度升高、使新相生成量比平衡量增大、使新相生成时间缩短的现象。13. 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14.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同种类型晶粒间的界面)15. 相界(面):成分或结构不同的

4、,或者二者都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异种晶粒间的界面)16. 共格(相)界面:如果两相界面上的所有原子均成一一对应的完全匹配关系,即界面上的原子同时处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相邻两晶体所共有,这种相界就称为共格相界。17. 非共格界面:当两相在相界处的原子排列相差很大时,即错配度很大时形成非共格晶界。同大角度晶界相似,可看成由原子不规则排列的很薄的过渡层构成。18. 晶格:原子在晶体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19. 晶胞: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20. 亚晶粒:一个晶粒中若干个位相稍有差异的晶粒称为亚晶粒。21. 亚晶界:相邻亚晶粒间的界面称

5、为亚晶界。22. 大角度晶界:多晶材料中各晶粒之间的晶界称为大角度晶界,即相邻晶粒的位相差大于10o的晶界。23. 小角度晶界:相邻亚晶粒之间的位相差小于10o,这种亚晶粒间的晶界称为小角度晶界,一般小于2o,可分为倾斜晶界、扭转晶界、重合晶界等。24. 晶界能:不论是小角度晶界或大角度晶界,这里的原子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平衡位置,所以相对于晶体内部,晶界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高出的那部分能量称为晶界能,或称晶界自由能。25.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26. 界面能:界面上的原子处在断键状态,具有超额能量。平均在界面单位面积上的

6、超额能量叫界面能。27. 点阵畸变能:不同尺寸的异种原子组合在一起,会引起点阵的畸变,即原子会偏离其正常的点阵位置,形成大原子周围受到压缩,原子间距缩小,小原子周围受到拉伸,原子间距拉大,这种状态必然引起能量的升高,称这种能量为点阵畸变能。28. 均匀形核: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29. 非均匀形核:依附于表面、晶界、相界、形变带、位错等非均匀分布的晶体缺陷形成新相核心的形核方式。30. 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焊缝两侧在焊接过程中其组织和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的区域。31. 延迟断裂:材料所受应力低于其静载断裂强度,但由于应力腐蚀、疲劳、蠕变等方面的原因,经一定

7、时间后发生的断裂。32. 织构: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33. Goss(立方)织构:立方点阵金属多晶体形变再结晶后形成的110<001>型织构。34. 形变织构:由于变形加工而使多晶体材料的晶粒发生的择优取向。35. 退火织构(再结晶织构):具有形变织构的材料经再结晶退火后,在大多数情况下仍会具有织构,这种织构称为退火织构。36. 形变亚结构:塑性变形中,金属中出现的由高密度的缠结位错分隔开的位错密度较低的区域。37. Orowan机制:位错滑移遇到第二相颗粒阻碍时,位错线通过弓出而绕过第二相颗粒并在第二相颗粒周围留下一位错环的位错运动机制。38. 应变硬化指数:多晶体材料应变硬化阶

8、段真应力与真应变符合Hollomon关系式=Kn,其中n称为应变硬化指数,主要表征材料发生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39. 调幅分解: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成结构相同、成分不同的两个相的过程。40. 扩散:物质内部由于热运动而导致原子或分子的迁移过程。41. 扩散激活能:间隙原子或置换原子为了跃迁到一个新位置,扩散原子必须克服一个能垒,这个能垒就是激活能。42. 上坡扩散:单相均匀的固溶体发生调幅分解反应时,溶质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扩散,产生成分的偏聚而不是成分的均匀化,最终形成两种浓度不同的固溶体,这种扩散现象称为上坡扩散。43. 下坡扩散:溶质原子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扩散。44

9、. 原子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晶格类型始终不变,没有新相产生的扩散方式。45. 反应扩散:通过扩散使固溶体的溶质组元浓度超过固溶度极限而形成新相的过程。46. 间隙扩散: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47. 柯肯达尔效应:在置换固溶体中,由于两种原子以不同的速度相对扩散而造成标记面漂移的现象。48. 俣野平面:在扩散过程中,物质向左、右两侧扩散的量相等的平面。49. 烘烤硬化:在100200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的微量间隙固溶原子重新钉扎位错从而使材料屈服强度升高的现象,汽车面板用BH

10、钢中广泛采用。50. 轻金属:密度小于5Mg/m3的金属,常用的有Al、Mg、Ti等及其合金。51. 孪晶:以共格界面相连接、晶体学取向成镜面对称的一对晶体。52. 退火(再结晶)孪晶:某些面心立方的金属及合金,如铜及铜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等经再结晶退火后出现的孪晶组织。53. 形变孪晶:塑性形变过程中当位错滑移受阻碍时在应力集中处萌发的孪晶,其均匀切变是由不全位错的运动形成,可以用位错的极轴机制进行解释,BCC及HCP金属中容易出现。54. 面心立方点阵:14种布拉菲空间点阵的一种,由立方体的8个顶点和6个表面中心点位置构成点阵晶胞。55. 体心立方:14种布拉菲空间点阵的一种,由立方体的8个

11、顶点和1个中心点位置构成点阵晶胞。56. 配位数:指晶体结构中与任一个原子最近邻、等距离的原子数目。体心立方配位数为8,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的配位数均为12。57. 脆性矢量:每提高强度1MPa使韧脆转变温度Tc升高的温度数。58. 淬透性:指奥氏体化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以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来表示。59. 位错: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发生了有规律的错动的现象。60. 堆垛层错:实际晶体结构中,密排面的正常堆垛顺序有可能遭到破坏和错排的现象,有抽出型和插

12、入型层错之分,形成层错时几乎不发生点阵畸变,但它破坏了晶体的完整性和正常的周期性,使电子发生反常的衍射效应,产生堆垛层能。61. 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细长晶格畸变管道,长度很长,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度约为3-5个原子间距。注:原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0.1nm),原子间距指的是金属学中常把晶体中的原子近似地看成紧密排列的小刚球。最邻近的小刚球彼此相切,相切的两个原子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原子间距。62. 位错塞积:位错滑移时受到阻碍造成在同一滑移面上的多个相同柏格斯矢量的位错平行排列的一种位错组态。63. 位错的攀移:指刃型位错沿着与其滑移向量(或柏氏矢量)相垂直的方向运动的过程

13、。攀移相当于额外半原子面的扩张或收缩,通常依靠原子的扩散过程来实现,比滑移困难得多,只有在较高温度下的原子扩散能力足够大时攀移才易于进行。64.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65. 扩展位错: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66. 螺型位错: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67. 刃型位错:晶体中的某一晶面,在其上半部有多余的半排原子面,好像一把刀刃插入晶体中,使这一晶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称为刃型位错。68. 全位错:把柏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位错称为全位错。69. 固溶体:溶质组元溶

14、于溶剂点阵中而组成的单一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70. 置换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71.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72. 有序固溶体:当一种组元溶解在另一组元中时,各组元原子分别占据各自的布拉维点阵的一种固溶体,形成一种各组元原子有序排列的固溶体,溶质在晶格完全有序排列。73. 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增加,而塑性、韧性明显下降的现象。74.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

15、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与晶向产生的一种匀切边过程,是塑性变形的方式之一。75. 滑移:晶体塑形变形时,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某些晶面和晶间发生滑动的过程,是塑性变形的方式之一。76. 滑移带:对抛光金属试样进行拉伸时,当试样经适量的塑性变形后,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抛光的表面出现许多相互平行的线条,这些线条称为滑移带。77. 滑移面:滑移是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做相对的滑动,这种晶面称为滑移面。总是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78. 滑移方向:晶体在滑移面上的滑动方向称为滑移方向。总是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原因:在晶体的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上,原子间的结合力最强,而面与面之间的

16、距离却最大,即密排晶面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最弱,滑移的阻力最小,因而最易于滑移。沿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滑动时,阻力也最小。79.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滑移系。80. 单滑移:是指只有一个滑移系进行滑移。81. 多滑移:是指有两组或是两组以上的不同滑移系同时或交替地进行滑移。它们的滑移线者平行、或者相交成一定的角度。82. 交滑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滑移面,同时或交替地向相同的滑移方向滑移。它们的滑移线通常为波纹状。这是螺型位错在不同的滑移面上反复进行“扩展”的结果。83. 调质钢:经调质(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处理后使用的结构钢。84. 非调质钢:在

17、轧制状态或正火状态下使用的高强度钢,显微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珠光体。85. IF钢:又称无间隙原子钢,在IF钢中,由于C、N含量低,再加入一定的Ti、Nb使钢中的C、N原子被固定为碳化物和氮化物,从而使钢中没有间隙原子存在的钢。86. TRIP钢:相变诱导塑性钢。是通过相变诱导塑性效应而使钢板中残余奥氏体在塑性变形作用下诱发马氏体形核,引入相变强化和塑性增长机制,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TRIP钢具有多相组织,既有软相铁素体,也有硬相贝氏体,还有亚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能逐步转化成马氏体。87. BH钢:烘烤硬化钢。88. CP钢:复相钢。89. DP钢:双相钢。铁素体+马氏体的低碳低合金

18、高强度钢,特点是连续屈服,有高的起始加工硬化率,大的均匀应变和低的屈强比。90. PH钢:沉淀硬化不锈钢。91. 马氏体时效钢:含有Mo、Al、Be、Nb、Ti等时效硬化元素、以金属化合物脱溶来强韧化的微碳Fe-Ni及Fe-Ni-Co系合金。92. 不锈钢的分类: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93. 微合金钢:它是普通软钢和普通低合金高强度钢基体化学成分中添加了微量合金元素(主要是强烈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Nb、V、Ti、Al等)的钢。合金元素的添加量不多于0.20%,添加微量合金元素后使钢的一种或几种性能得到明显变化。94. 非合金钢:以铁为主要元素,碳含

19、量一般在2.0%以下,并不含有合金元素规定含量界限值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电工纯铁及其他专用铁碳合金。(故认为碳素钢就是现在的非合金钢,很少有碳素钢这种说法了)。95. 非合金钢中根据C含量不同对钢的分类:超低碳钢:C<0.05% 低碳钢:C<0.25% 中碳钢:0.25%-0.60%高碳钢:0.60%-1.2%注:中碳钢根据冶炼时脱氧程度分类:镇静钢、半镇静钢、沸腾钢。1沸腾钢炼钢时仅加入锰铁进行脱氧,脱氧不完全。这种钢液铸锭时,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逸出,钢液呈沸腾状,故称为沸腾钢,代号为“F”。沸腾钢组织不够致密,成分不太均匀,硫、磷等杂质偏析较严重,故质量较差。但因其成本低

20、、产量高,故被广泛用于一般工程。2镇静钢炼钢时采用锰铁、硅铁和铝锭等作为脱氧剂,脱氧完全。这种钢液铸锭时能平静地充满锭模并冷却凝固,故称为镇静钢,代号为“Z”。镇静钢虽成本较高,但其组织致密,成分均匀,含硫量较少,性能稳定,故质量好。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等重要结构工程。3半镇静钢脱氧程度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故称为半镇静钢。代号为“b”。半镇静钢是质量较好的钢。4特殊镇静钢比镇静钢脱氧程度更充分彻底的钢,故称为特殊镇静钢,代号为“TZ”。特殊镇静钢的质量最好,适用于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96. 扩大g区形成元素:在g-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并能相对地稳定g固溶体的合金元素。C、N、Cu、Mn、C

21、o、Ni。97. 缩小g区形成元素:Si、Ti、Cr、Mo等98. 合金钢:在钢中除含铁、碳和少量不可避免的硅、锰、磷、硫元素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合金元素,钢中的合金元素有硅、锰、钼、镍、硌、矾、钛、铌、硼、铅、稀土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通常按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分为低合金钢(含量<5%),中合金钢(含量5%10%),高合金钢(含量>10%)合金钢根据各种元素在钢中形成碳化物的倾向,可分为三类: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这类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形成各自的碳化物;仅在缺碳或高温的条件下,才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顺序从强至弱为Ti、Zr、V、Ta、Nb。弱碳化物形成元素。这类元素

22、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如(Fe,Mn)3C、(Fe,Cr)3C等,如果含量超过一定限度(除锰以外),又将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如(Fe,Cr)7C3、(Fe,W)6C等。顺序从强到弱W、Mo、Cr、Mn、Fe。 不形成碳化物元素。这类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奥氏体、铁素体等固溶体中。Si、Al、Cu、Ni、Co。99.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即应力除以应变)。发生现应变时,引起的称为杨氏模量(E);发生剪切应变时,引起的称为剪切模量(G);体积应变时,为体积模量(J)。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

23、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100. 相:指一个系统中那些成分一致、结构相同并有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的综合。101. 相图:描述各相平衡存在条件或共存关系的图解,也可称为平衡时热力学参量的几何轨迹。102. 相律:给出了平衡状态下体系中存在的相数与组元数及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f=K-P+2,f为体系的自由度数,C为体系的组元数,P为相数。103. 亚稳相:确定温度及压力条件下自由能并非相对最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可稳定存在的相,具有在合适的动力学条件下转变为自由能更低的稳定相的趋势。104. 中间相:两组元A 和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 为基或以B 为基的固溶体外

24、,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105. 过渡相:固态相变中容易出现的一种成分或结构、或二者都处于新旧相之间的亚稳相。106. 间隙相:当组元间原子尺寸相差很大时,小原子大多填入大原子间的间隙中或以层状分布在大原子层之间而形成的一类新相。107. 拉弗斯相:组元间原子尺寸之差既不像间隙相那样大,也不像电子化合物那样小,而是处于两者之间时形成的相,通式为AB2。108. 拓扑密排相:晶体结构主要取决于不同尺寸的两种(或多种)原子的相对尺寸,原子排列拓扑学规律而高度密排的一类金属间化合物。109. 结构起伏(相起

25、伏):液态结构的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110. 能量起伏:液体各微观区域内的自由能并不相同,有的微区高些,有的微区低些,即各微区的能量处于此起彼伏,变化不定的状态,这种微区内暂时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称为能量起伏。111. 粗糙界面: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有一半左右被固相原子所占据,形成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界面结构。Jackson因子a<2的物质凝固时界面为粗糙界面,大部分的金属的固液界面属于此类。112. 光滑界面: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全部为固相原子所沾满,只留下少数空位或台

26、阶,从而形成整体上平整光滑的界面结构。Jackson因子a5的物质凝固时界面为光滑界面,有机物及无机物属于此类。113. 成分过冷: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的液相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过冷度增大的现象。114. 等轴晶:枝晶在三维空间均衡发展,各方向上的一次晶轴近似相等,所形成的的晶粒成为等轴晶。115. 柱状晶:枝晶在某个方向上的一次晶轴长得很长,而在其他方向成长时受到阻碍,所形成的的晶粒称为柱状晶。116. 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成分的不均匀现象。有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两类,微观偏析分为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宏观偏析分为正偏析、反偏析、重力偏析等。117. 比重偏析:由组成相

27、与熔液之间密度的差异引起的偏析。118. 正偏析:铸锭(件)中低熔点元素的含量从先凝固的外层后后凝固的内层逐渐增大,高熔点元素的含量则逐渐减少的区域偏析的现象。119. 反偏析:概念与正偏析相反。120. 晶内偏析:在一个晶粒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生产上采用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来消除。121. 晶界偏析: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常富集于晶界,使晶界和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的现象。122. 枝晶偏析:合金在树枝状凝固时,枝晶干的中心和外部溶质浓度不同的现象。固相线和液相线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越大,枝晶偏析越严重。铸铁的成分越靠近共晶点,偏析越小;相反,远离共晶点,则枝晶偏析越

28、严重。123. 重力偏析:由于重力作用而出现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常产生于金属凝固前和刚刚开始凝固之际。124.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125. 平衡凝固:在结晶过程中的各个不同温度阶段,处处都能随时达到相应的平衡状态,即随着温度的变化,液、固两相的平衡成分都分别沿着液线和固线变化。126. 过冷度:指金属的实际凝固温度与其熔点之差。127. 过饱和度:溶质浓度超过溶解度的程度。过饱和度越大,越容易发生沉淀或结晶。128. 变质(孕育)处理: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变质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孕育主要是影响生核

29、过程和促进晶粒游离以细化晶粒;变质则是改变晶体的生长机理,从而影响晶体形貌。129. 异分结晶: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的成分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称之为异分结晶。130. 同分结晶:纯金属结晶时,所结晶出来的晶体与母相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的结晶,称之为同分结晶。131. 胞状组织(胞状晶):具有凹凸不平特征的胞状界面的晶粒组织,其显微形态像蜂窝,又称蜂窝组织,横截面的典型形态成规则的六边形。132. 共晶组织:共晶转变的产物为两个固相的混合物。133. 伪共晶组织: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也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非共

30、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成为伪共晶组织。134. 离异共晶:当过冷度很小,结晶进行得很缓慢时,或两相之间没有促进形核作用时,共晶中的两相a和b可以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生核长大,最后形成两种粗大晶粒的混合体,而失去共晶组织的一般特征的组织。135. 共晶领域(共晶集团):共晶组织的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构成一个领域或集团的。136. 固溶强化:固溶体中由于合金元素(溶质原子)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137. 形变强化(加工硬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138. 弥散强化: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

31、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在材料内,则这种材料的强度往往会增加,称为弥散强化。139. 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增加晶界提高合金强度的方法。140. 晶界偏聚:由于晶内与晶界上的畸变能差别或由于空位的存在使得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上的富集现象。141. 柯氏气团:通常把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后,在位错周围偏聚的现象称为气团,是由柯垂尔首先提出,又称柯氏气团。142. 史氏气团:溶质原子与螺型位错的纯切应力相互作用,使溶质原子跑到螺型位错中聚集起来形成的“气团”。143. 铃木气团:溶质原子在扩展位错的层错区聚集以降低层错能形成铃木气团。144. 吕德斯带:金属材料的形变过程中,形变总是首先开始于

32、试样或工件的应力集中区域,而形成狭窄的条带状的形变区。145. 退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某一规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而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一种热处理操作过程。146. 多边形化:单晶体试样收到轻微弯曲而后退火时,单晶体将变为由许多取向略有差异的小晶块所组成的现象。147. 纤维组织:在热加工过程中铸锭中的粗大枝晶和各种夹杂物都要沿变形方向伸长,使一些脆性杂质破碎成链状,塑性夹杂物变成条带状,在宏观试样上沿着变形方向变成一条条细线,也即热加工钢中的流线,由这些流线勾划出的组织。148. 带状组织:复相合金中的各个相,在热加工时沿着变形方向交替地呈带状分布,这种组织成为带状组织。149. 魏氏组织:

33、新相从母相脱溶析出,新旧相之间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同时新相的中心平面与母相的一定结晶学平面重合时,这样一种具有纹理特征的值。150. 反常组织:在原奥氏体晶界分布着粗厚的网状渗碳体,在此粗厚的渗碳体两边有很宽的游离铁素体。151. 一次带状:树枝状结晶(偏析)引起黑白交替的条带,黑色为树枝状晶的枝干,白色为富含杂质的枝间区域。152. 二次带状:缓冷的热轧低碳钢中出现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交替相见的显微组织带状。153. 顺态的二次碳偏析:二次带状的碳浓度分布于凝固时碳的树枝状偏析一致。碳从树干(铁素体)扩散到枝间(枝间)。154. 逆态的二次碳偏析:二次带状的碳浓度分布于凝固时碳的树枝状偏析相反

34、。碳从枝间(珠光体)扩散到枝干(铁素体)。155. 共格应变能:实际中的共格界面大多属于压缩、膨胀式的共格,会在界面附近一定距离内引起应变,而产生应变能,这种应变能称为共格应变能。156. 锡疫:由于应变能的存在,使塑性较好的白锡发生形变,而塑性较差的灰锡发生自碎,变成粉末状的现象。157. 相变(一级转变):能够引起化学成分和结构类型变化的转变。158. 二级相变:发生相变时两相的化学位相等,两相化学位的一阶偏微分也相等,但二阶偏微分不等的相变。159. 惯习现象:固态相变过程中新相成长时多易于沿着母相的某些特定的晶面和晶向以针状或片状的形式优先发展的现象。这个特定晶面成为惯习面,特定晶向成

35、为惯习方向。160. 马氏体转变:固态转变中,由于温度低、原子扩散困难而无法进行,且旧相又难于稳定存留,则以切边的方式转变为另一相马氏体的过程。161. 变温马氏体:在相当低的温度下,并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由高温相转变而成的,冷却一旦停止,马氏体转变也就中断的这样的马氏体。162. 恒温马氏体:马氏体转变在恒温下进行,形成的马氏体。163. 弹性马氏体:在少数可进行马氏体逆转变的合金中,马氏体转变及其逆转变很像弹性变形的马氏体。164. 脱溶过程(二次结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165. 连续脱溶:在脱溶过程中,随着新相的形成,母相的成分连续地、平缓地由过饱和状态达到饱和状态。166.

36、 不连续脱溶:与连续脱溶相反,脱溶相b一旦形成,其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固溶体即由过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并与原始成分的a形成截然的分界面。167. 时效:合金元素固溶处理后,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在随后的室温放置或低温加热保温时,第二相从过饱和固溶体析出,引起强度、硬度以及物理化学性能的显著变化的过程。168. 过时效:当时效温度超过正常时效温度,也就是达到丁峰值硬度时的温度和时间,材料内部析出相开始长大,间距变大,宏观表现为材料的强度降低,塑性有所提高的过程。169. GP区:任何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偏聚区。170. 仿晶界形:固溶体脱溶时,当新相沿母相晶界扩散成长较快时,新相形貌会受晶界形状的制约,

37、而形成与晶界形状相似的形貌。171. 回复:变形晶粒形态未发生任何变化,使变形引起的宏观残余内应力全部消除,微观残余内应力大部分消除,不涉及大角度晶界的迁移,通过点缺陷的消除、位错对消和重新排列等来实现。172.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或保温足够时间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使位错密度显著降低,性能也发生显著变化,并恢复到冷变形前水平的过程。173. 再结晶温度:经过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在70%以上)的金属,在约1h的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再结晶(95%的转变量)的温度。它不是一个物理常数,而是随条件(形变量、材料纯度、退火时间等)的不同,可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变化。1

38、74. 动态回复: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回复。175. 动态再结晶:经加工变形的高能量金属晶体在变形过程中就重新组成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的无应变晶粒的过程。176. 二次再结晶:再结晶完成后继续保温过程中发生的反常晶粒长大的现象,即绝大多数晶粒长大速度很慢,只有少数晶粒长大得异常迅速,以致到后来造成大小晶粒悬殊,大晶粒吞食周围的小晶粒,其尺寸超过原始晶粒的几十倍或者上百倍。177. 临界形变量:能够发生再结晶的最小形变量。178. 临界分切应力:作用在晶体上的力沿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时,客观上金属开始屈服,此临界值为临界分切应力。179. 晶粒长大:再结晶阶段结束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或保

39、温时间的延长,晶粒之间就会互相吞并而长大的现象。180. 热加工: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181. 冷加工: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182. 疏松: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细小而分散的孔洞183. 缩孔: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184. 冷裂:钢锭或铸件在冷却到较低温度时产生的裂纹。185. 热脆:钢在热加工时引起的开裂。如硫会引起钢的开裂。通过加入Mn来避免钢中形成FeS,以防止热脆。186. 铁素体:碳在a-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结构。(F或a

40、表示)187. d铁素体:碳在d-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结构。(d表示)188. 渗碳体:Fe与C形成的间隙化合物,含碳量为6.69%。(Cm表示)分为一次渗碳体(从液相中析出),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奥氏体:碳在g-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A或g表示)逆转变奥氏体:从奥氏体快速冷却得到马氏体,然后再加热到奥氏体区,马氏体按照马氏体型相直接转变为奥氏体,该奥氏体即为逆转变奥氏体。189. 珠光体: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的产物,由渗碳体和铁素体组成的混合物。根据铁素体上分布的渗碳体形状,有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之分。片状珠光体:铁素

41、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粒状珠光体:在球化退火条件下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粒状渗碳体的组织。回火珠光体:在650A1之间回火时,粒状渗碳体粗化,在铁素体中均匀分布,与球化退火所得到的组织相同。索氏体:又称细片状珠光体,在650600范围内形成的,是正火或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细。回火索氏体:马氏体经500650高温回火得到的金相组织,由粒状渗碳体和等轴状铁素体构成。190. 屈氏体:在600550范围内形成的,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化合物,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回火屈氏体:钢经

42、淬火后在350500回火后得到的金相组织,由铁素体上分布着微细粒状渗碳体构成,铁素体已经回复,其亚结构不同于马氏体,但尚未再结晶,仍具有马氏体针状特征。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质差别,都是共析体,统称珠光体类型191. 马氏体:是碳溶于a-Fe的过饱和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相变转变成的亚稳相。板条状马氏体:低碳钢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一种组织形态,呈板条状分布,每个板条马氏体内部都存在大量位错,不均匀分布,称为“位错胞”,故又称位错马氏体。片状马氏体:高碳钢淬火后获得,其单个晶体的形貌多呈双凸透镜状,但是在金相观察中通常表现为针状,具有孪晶亚结构,又称孪晶马氏体。回

43、火马氏体: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150250得到的组织,在片状铁素体中分布着波片状e碳化物,二者保持共格关系。192. 贝氏体:将奥氏体化的钢过冷到550Ms温度范围内,产生贝氏体相变得到的组织,由含C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两相混合组织。上贝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偏高的区域(550350)得到,外形呈羽毛状。下贝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偏低的区域(350Ms)得到,为黑色针状,由过饱和的铁素体和亚稳定的e碳化物组成。粒状贝氏体:在低碳或中碳合金钢中,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冷却后获得的组织,形成温度稍高于上贝氏体形成温度,由块状铁素体和岛状的富碳奥氏体组成。193. 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组织。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奥氏体呈颗粒状分布在渗碳体的基底上。194. 变态莱氏体:共析反应后的莱氏体。195. 热脆:由于钢液中含有硫,在凝固后造成硫的严重偏析,生成Fe+FeS+FeO的熔点低,而引起钢在热加工时开裂的现象。通过加入Mn,与S形成MnS防止热脆。196. 冷脆:钢在常温或低温时出现脆性的现象,被认为与P在晶界上的偏析所引起的晶界脆化和P固溶于铁素体中引起的韧性降低有关。197. 蓝脆:钢在接近300时,表面逐渐形成蓝色的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