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系列化分析仪临床培训资料_第1页
GS系列化分析仪临床培训资料_第2页
GS系列化分析仪临床培训资料_第3页
GS系列化分析仪临床培训资料_第4页
GS系列化分析仪临床培训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s系列生化分析仪临床培训教系列生化分析仪临床培训教材材gs系列生化分析仪临床培训教材系列生化分析仪临床培训教材 纲纲 要要第一章:基础篇第一章:基础篇第二章:仪器篇第二章:仪器篇第三章:操作、临床应用篇第三章:操作、临床应用篇第四章:评估生化分析仪分析性能第四章:评估生化分析仪分析性能 的主要指标的主要指标 第五章、常见结果异常模式及原因第五章、常见结果异常模式及原因分析分析 1.1 根据反应装置的结构分类根据反应装置的结构分类1.1.1连续流动式 也叫管道式分析仪,其特点是通过比例泵将标本和试剂注入到连续的管道系统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管道内完成混合,保温,比色测定,信号放大,运算处理,最

2、后将结果显示并打印出来。1.1.2离心式 将样品和试剂分别置于转盘相应的凹槽内,当离心机开动后,受离心力的作用,试剂和样品相互混合发生反应,经适当的时间后,各样品最后流入转盘外圈的比色槽内,通过比色计检测。1、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基础篇1.1.3干片式 主要是采用干化学方法,将发生在液相反应物中的反应,转移到一个固相载体上,利用反射光分光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的一类仪器。1.1.4分立式 目前临床实验室所用的大部分分析仪都属于此类,gs系列全自动生化仪属于分立式结构,所谓分立式,是指模拟手工操作的方式设计仪器并编排程序,并以有节奏的机械臂操作代替手工,各环节用转送带连接起来,按

3、顺序依次操作,完成检测 及数据分析。基础篇1.2 根据自动化程度分类根据自动化程度分类 可分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g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属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3 根据同时可测定项目分类根据同时可测定项目分类 可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二类, g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属于多通道生化分析仪。1.4 根据分析系统试剂开放程度分类根据分析系统试剂开放程度分类 可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g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属于开放系统。基础篇 gs系列生化仪:是将生物化学分析过程中的取样、加试剂、样本、去除干扰、混合、保温反应、自动监测、数据处理、打印报告及实验后的清洗等步骤进行自动化连续操作的仪

4、器; gs系列生化仪通过对人体体液(血液,尿液,脑脊液)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gs系列生化仪最小反应体积150ul,在200ul250ul之间最佳.(半自动最小反应体积在1000ul以上); 实时反应曲线,全过程监测;2、gs系列全自动生化仪体外诊断设备的基系列全自动生化仪体外诊断设备的基本特点本特点基础篇 优化的防交叉污染程序,可按项目或样本顺序进行测试; 开放试剂,客户可以选择进口或国产试剂; 同时应用主、副波长,消除样本本身带来的干扰; 样本测试数据的编辑、查询、统计; 手工输入其他非测试项目结果,打印综合报告单,内置多种打印模版供用户选择;基础篇3 3、生化分析仪的

5、定量分析原理、生化分析仪的定量分析原理3.1 吸收光谱法吸收光谱法 除特种蛋白外的大部分临床生化项目,配以相应的试剂,均可利用吸收光谱法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 比色分析理论比色分析理论 lamber-beer 定律定律 a = lga = lg(i i0 0/i/i)clcl i i0 0:入射光强度:入射光强度 i i:透过光强度:透过光强度 :摩尔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 c c:溶液浓度:溶液浓度 l l:比色杯光径:比色杯光径基础篇lamber-beer 定律的意义为:某溶液的吸光度等于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浓度 c 和光径 l(cm)的乘积,当光径不变时,浓度和吸光度成正比,这是生化分析

6、仪利用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基础. :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波长的光,光径为1.00cm时,通过所含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00mol/l时的吸光度。 l:g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杯光径为0.5cm。lamber-beer 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a)被吸收光为单色平行光; (b)待测定溶液为稀溶 液。 基础篇3.2 比浊法比浊法 透射比浊法主要测定光线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一类定量方法。生化分析仪上常用的方法为透射比浊法。测定过程与比色法类同,大部分特种蛋白,如载脂蛋白类(apoai,apob 等)、补体类(c3、c4 等)、免疫球 蛋白类(igg,igm 等)等,配以相应

7、的试剂,可利用此法在gs系列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3.3 紫外可见光是光学式定量分析的基础,波长从 200nm-400nm 的电磁辐射,称为紫外光,波长从 400nm-760nm 的电磁辐射,称为可见光。临床生化分析一般的工作波长(340800nm),属于紫外可见光。基础篇4 4、 生化分析测定方法分类生化分析测定方法分类 4.1 终点法终点法 是基于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及其吸收强度的大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终点法反应进行得很彻底,全部被测物都转变成被监控的产物,反应液的吸光度不再增加(或降低),且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增加(或降低)量与被测定物的初始浓度成正比。终点法又分

8、为一点终点法和二点终点法4.2 两点法两点法: 在特定的反应段内,反应速度与被测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由于被测物在不断的消耗,因此整个反应速度在不断的减小,表现为吸光度的增加(或降低)速度(a/t)越来越小,且在该段时间内,吸光度的增加(或降低)量与被测定物的初始浓度成正比。 基础篇 两点法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选择两个测光点,此两点既非反应初始吸光度亦非终点吸光度,用这二点的吸光度差值用于结果计算。有时也称固定时间法。4.3 动力学法动力学法 在特定的反应时间段内,反应速度达到最大(vmax)且维持不变,反应物以最大速度匀速地生成被监控的产物,表现为吸光度均匀地减小或增加,减小或增加的速度(a

9、/t)与被测物的活性或浓度成正比,主要用于酶活性的测定。 基础篇 动力学法又称速率法,连续测定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求出反应初始速度,间接计算被测物浓的方法基础篇5.1 准确度:是一次测量结果与被测物的真值相接近的程度。5.2 正确度(真实度):多次测量的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5.3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每次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5.4 标准品(参考物质) :一类充分均匀,并且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基础篇5、相关术语解释、相关术语解释5.5 校准物:用于校准、修正测量值的物质或装置,这种物质和装置必须跟踪国家或国际的标准物质或装置。5.6 质控

10、物:用于常规工作中检查分析过程或仪器准确性和精密性的物质。人工混合血清或动物血清,有定值、未定值两种,用于室内和室间质 控。检验科通过每日的质控测试,监控测试的可靠性。 5.7 实验室常规方法:指性能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需要,有足够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性及适当的分析范围的方法。5.8 反应杯空白:光通过充满水或空气的反应杯所测得的吸光度值。5.9 试剂空白:在规定的波长下,光通过以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代替样品和相应测定项目试剂所构成的反应体系所测得的吸光度值。 基础篇5.10 样品空白:由于溶血、脂血、黄疸等情况,会导致样本本身的吸光度对测试结果 造成影响。所以对样本本身吸光度的测量,即样本空白,可

11、以去除这方面的 影响。测量方法是按照正常测试的试剂和样本量,把试剂换成蒸馏水或生理 盐水来进行测量。5.11 线性范围:是指系统最终的输出值与被分析物的浓度成正比的范围,线性范围的测量及测定浓度曲线接近直线的程度,它反应整个系统的输出特性。基础篇5.12 底物耗尽判断 仅适用于动力学法和两点法,一些高浓度(活性)样品使底物很快耗尽,使反应速度不再为期望的速度(0级或1级反应),为能正确反映测定结果,需进行底物耗尽限判断,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上升反应 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任何一点或多点的吸光度值大于设定值,就判断为底物耗尽。 下降反应 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任何一点或多点的吸光度值小于设定值,就判断为

12、底物耗尽。基础篇5.13 反应曲线线性限 仅适用于动力学法,根据各测光点数据,判断在反应的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反应曲线的直线度是否满足设定值。具体计算方法如下:5.13.1 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测光点大于9个 线性限=(前6个点吸光度的变化率后6个点的吸光度变化率)/所有点的吸光度变化率5.13.2 4起点和终点时间段内测光点8 线性限=(前3个点吸光度的变化率后3个点的吸光度变化率)/所有点的吸光度变化率 5.13.3 下列情况不计算线性度 5.13.3.1 测光点数3 5.13.3.2 吸光度变化率小于0.006/分或吸光度变化率的差值 小于0.006/分 5.13.3.3 试剂空白测试、样

13、本空白测试和零浓度的定标液测试基础篇6.1 概述 定标:又称校准,对一个或多个已知浓度(或活性)的样本(又称校准品),测定其反应幅度,根据选定的定标方式(线性或非线性),用一条最佳的曲线对数据组(浓度、反应幅度)进行拟合,并计算出这条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利用这条曲线,测定未知浓度(或活性)样本的反应幅度,即可以计算出该样本的浓度(或活性)。6.2 目的:为日常测试结果提供可溯源性的依据,减少或消除仪器,试剂等造成的误差。6.3 分类: 线性与非线性 6.3.1 线性定标:单点线,两点线,多点线定标。6.3.2 非线性定标:logit-4p、logit-5p、exponential-5p、 pol

14、ynomial- 5p、spline基础篇6、定标、定标(校准校准)的的概述、概述、目的及分类目的及分类7、质控的概述、质控的概述、 特点、目的特点、目的7.1 概述 质量控制是实验室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的一种手段,随着医学、科学、新仪器、新方法的发展使医学检验不断向快速、微量、准确的方面发展。检验科通过每日的质控测试,监控测试的可靠性。7.2 质控液特点 人血清基质、组分浓度可以调控、瓶间变异小、长期稳定性好(1年左右)、反应速率与人血清一致等。7.3 质控目的 监控测试结果的长期稳定性 定值质控血清还可以监控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在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分析有关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试验结

15、果的准确性。基础篇 生化检验常用的标本有血液、尿液、脑脑脊液和腹水等,其中以血液标本最为常用。8.1 样本的采集样本的采集 以静脉真空采血最为常用,体外溶血标本不可用,体内溶血标本属合格标本。 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采血前禁食10小时以上,以保证空腹采血。但(特殊要求除外,如糖耐量、胰岛素分泌功能等试验,需按规定量进食后每半时采一次血,共采五次。) 采血时间一般是上午10:00前,急诊标本随时采集。 生化项目一般使用真空干燥管即可,部分生化项目或急诊项目需要使用抗凝管。基础篇8、生物化学检验质控液、定标液、样品的质量、生物化学检验质控液、定标液、样品的质量保证保证8.2 抗凝剂抗凝剂 标本处

16、理不当将可能引起比分析更大的误差,因此,应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有以下几种: 肝素抗凝管:适用于普通生化、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脆性等,不适用于血凝试验。 基础篇 惰性分离胶促凝管:适用于急诊血清生化试验。 edta抗凝管: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但不适用于凝血、离子检测、alp、ck测定。 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适用于血沉、凝血实验,不适用于生化试验。 草酸钾/氟化钠: 它对血糖测定的优良保存剂,它可以使血液在23天内不凝固和抑制血糖分解,但不能用于尿素酶法测定尿素,也不能用于alp和am

17、y的测定。基础篇8.3 标本的保存要求标本的保存要求 tbil、dbil不稳定,光照易变性,标本应避光保存。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否则可发生rbc与血清之间成分的相互转移,或细胞中的某些酶分解待测物等而影响结果,如:血清中的glu易被rbc内糖酵解酶的分解作用而降低;血清无机磷可由rbc内有机磷酸酯被磷酸酯酶水解而增加 分离后的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或需保留以备复查,一般应放于4冰箱;某些标本存放于-20 冰箱更稳定;乳酸脱氢酶的标本应放于室温。标本存放时都应加塞,防止水分挥发导致血液浓缩。基础篇 避免反复冻溶质控血清,否则酶的活性会下降。 冻干质控血清复溶后,alp要半小时后才稳

18、定。 抗凝血清影响alt、ast的测试结果,使其不稳定。8.4 定标液、质控液的溶解方法及保存要求定标液、质控液的溶解方法及保存要求 定标液、质控液的瓶盖上有很多干粉,打开时以防损失。 加入复溶液(蒸馏水)的量务必精确。 加入复溶液后轻轻摆匀,15-30分钟后才可以进行测定。 溶解后请及时测定,否则ck等酶活性可能会降低。 溶解后请用子弹头将质控液/定标液分装,放于冰箱急冻。 严禁将质控液/定标液反复冻溶。基础篇8.5 标本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标本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基础篇 其中:标本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少、标签贴错、用错标本容器、输液同侧采血、饮食影响、标本受污染、药物影响是标本不

19、合格的主要原因. 试剂应避光保存于28 冰箱,切勿长时间室温存放及日光照射。上机试剂应该加瓶盖后放于冰箱保存。ca、mg试剂易受污染,应每日调配。cr(苦味酸法)试剂只能稳定2天,应定期调配。tbil、dbil试剂(j-g法)只能稳定2天,应定期调配。tg、chol、glu、ua试剂颜色容易变深,每周应更换一次。alt、ast、urea工作液空白吸光度小于10000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应更换新试剂。amy、ck工作液空白吸光度一般不超过5000.超过5000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alp、ggt工作液空白吸光度大于10000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应更换新试剂。禁止反复多次向同一试剂瓶中添加试剂

20、,添加试剂前应该将试剂瓶清底。部份试剂中含防腐剂等物质,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基础篇9、生物化学检验试剂的质量保证、生物化学检验试剂的质量保证10、常用生化项目反应方法、原理、特点及、常用生化项目反应方法、原理、特点及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基础篇alt10.1 10.1 丙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altalt) 方法:连续监测法 原理: l-丙氨酸 + -酸戊二酸谷丙转氨酶丙酮酸 + l-谷氨酸 丙酮酸 + nadh + h+乳酸脱氢酶乳酸 + nad+ 特点: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酶活性成正比,因此可通过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计算出alt的活性单位。 临床意义: alt(0-40u/l)水平

21、升高可提示有心肌、肝脏等器官损伤。 如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变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胆管炎和胆囊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瘀血、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但正常新生儿alt水平比成人均高2倍,出生后约3个月降至成人水平。 10.210.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方法:连续监测法 原理: l-精氨酸 + -酮戊二酸谷草转氨酶草酰乙酸 + l-谷氨酸 草酰乙酸 + nadh + h+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 + nad+ 特点: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酶活性成正比,因此可通过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计算出ast的活性单位。 临床意义:ast(0-37u/l)的水平升高

22、可能是有心肌、肝脏等器官损伤,主要见于: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坏死,ast显著升高有时可达1000单位以上;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等中度增高;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轻度升高;心肌梗死时ast活性明显增高,常在急性心梗发生后6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约36天内可降至正常;骨骼肌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挤压性肌肉损伤等ast也可升高;ast与alt的比值对肝病诊断也有一定意义。基础篇ast10.3 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alp) 方法:连续监测法 原理:对-硝基苯磷酸 h2o碱性磷酸酶磷酸 对-硝基苯酚 特点:反应中需加入镁离子和锌离子作为激活剂。碱性磷酸酶催化对硝基

23、磷酸盐水解生成对硝基苯酚。其生成速率与样品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成正比, 进行动力学测定可得到alp的量。 临床意义: alp(40-129u/l)水平升高可见于:a)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 b)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如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生理性增高:见于处于骨骼生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 基础篇alp10.4 r-谷氨转移酶谷氨转移酶(ggt) 方法:连续监测法 原理及特点:ggt催化l-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上的谷氨酰基转移至双甘

24、肽上生成5-氨基-2-硝基苯甲酸盐, 它的生成速率与标本中ggt的活力成正比, 于405nm处进行动力学测定。 临床意义: -谷氨酰基转移酶(男性11-64 u/l女性8-45 u/l)是肝胆疾病最敏感的指示物,对胆汁淤积与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10.5 总胆汁酸(总胆汁酸(tba) 原理:循环酶法 特点: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的-硫代烟酰胺脲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thio-nadh)在405nm处的吸光度变化,以求得胆汁酸的浓度。基础篇ggt 临床意义:任何原因引起肝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都可能引起血中tba ( 10 mol/l)水平升高。10.6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

25、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10.6.1 重氮试剂法 原理: 总(直接)胆红素在酸性溶液中和重氮2,4二氯苯胺形成红色重氮化合物。 特点:红色重氮化合物在550-560nm波长处有吸收峰。其吸光度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成正比。10.6.2 氧化酶法 原理: 总(直接)胆红素在ph7.2(直接胆红素在ph3.5)的条件下,通过胆红素氧化酶的作用,被氧化成胆绿素。 特点:此时胆红素在4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减少,通过测定此时吸光度的减少可求得总胆红素的含量。基础篇tbil.dbil10.6.3 钒酸盐法 原理:总胆红素有机复合物氧化剂(ph3.0)胆绿素(胆红素特有的黄色也随之消失) 。 特点:测定

26、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差值,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直接)胆红素的浓度。 临床意义:tbil:1.7-21umol/l dbil:0-5.13umol/l 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或非正常降解后在内皮系统形成的有机复合物,检测胆红素有利于监测肝脏疾病以及发现溶血性贫血以及评估黄疸的程度。与tb结合用来鉴别黄疸。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增加,db正常或稍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tb和db均增高。阻塞性黄疸tb和db均升高,但db为主。病毒性肝炎前期血清tb往往不高,但db均已经升高。 基础篇10.7 总蛋白(总蛋白(tp) 方法:双缩脲法 原理:蛋白质中的肽键+铜离子在碱性条件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特点: 此紫红色络合物引起

27、在波长540560nm范围内吸光度的上升, 与总蛋白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tp:66-88g/l tp升高见于:a)脱水、休克等造成血液浓缩;b)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tp降低见于: a)血液稀释,血浆中水份增加;b)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c)合成障碍,当肝功受损时,蛋白合成减少;d)蛋白丢失,严重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 基础篇tp10.8 白蛋白(白蛋白(alb) 方法:溴甲酚绿法 原理:在弱酸性条件下白蛋白和溴甲酚绿染料结合产生蓝绿色复合物。 特点:复合物颜色的深度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 临床意义:alb:35 52 g/l alb增高常见于:严重脱水所致的血浆浓缩。

28、 alb降低常见于:大出血、肾病蛋白尿、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基础篇alb10.9 胆碱酯酶(胆碱酯酶(che) 方法:连续监测法 原理: s-丁酰硫代胆碱h2o 胆碱脂酶硫代胆碱丁酰 硫代胆碱+二硫代硝基苯甲酸2-硝基-5-巯基苯甲酸 特点:在405nm处进行吸光度下降的连续监测,下降速率与样品中胆碱酯酶的活力成正比。 che参考范围 男性462011500 u/l 女性393010800 u/l 临床意义: che的生物学功能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在临床上,它作为指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标记物,同时可以预示肝脏功能。 基础篇che10.10 葡萄糖(葡萄糖(glu) 10.10.1 氧化酶法 原理:

29、葡萄糖 + o2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酸 + h2o2 h2o2 + 4-氨基安替吡啉过氧化酶醌亚胺 + 4 h2o 特点:生成的醌亚胺的颜色深浅与样品中葡萄糖浓度成正比。9.10.2 已糖激酶法 原理: 葡萄糖+atp肌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二磷酸腺苷 葡萄糖6磷酸+nadp+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葡萄糖酸6磷酸 + napdh + h+ 特点:napdh的生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napdh在波长340nm有吸收峰。基础篇glu 临床意义:glu参考范围 3.9-6.1mmol/l 血糖增高常见于: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亢进、颅内压增高、脱水引起的高血糖等。 血糖降低常见于:饥饿、胰岛素分泌过多、肾上

30、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严重的肝病患者等。10.11 尿素尿素/尿素氮尿素氮 方法:尿素酶-连续监测法 原理:尿素被脲酶水解产氨。在nadh的存在下, 氨和- 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谷氨酸,nadh同时被氧化成nad+ 特点:nadh的减少和样品中尿素浓度成正比。 基础篇(urea / bun) 临床意义:参考范围 1.78.3 mmol/l 尿素浓度升高常见于:肾炎、呕吐、肠梗阻、长期腹泻、尿路阻塞等。 尿素浓度降低常见于:严重的肝坏死。10.12 肌酐肌酐10.12.1 碱性苦味酸法 原理:肌酐与苦味酸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橙红色复合物。 特点:在492nm处吸光度增加速率与样品中肌酐浓度成正比。 基础篇

31、(cre)10.12.2 酶比色法 原理: 肌酐h2o肌酐酶尿素 + 肌氨酸 肌氨酸 + h2o + o2肌氨酸氧化酶甘氨酸 + hcho + h2o2 h2o2 + 4-氨基氨替比林 + htib过氧化物酶色素原 + h2o + hi 特点:反应形成的色素原的密度与肌酐的浓度呈正比。 cre参考范围 女性:5397mol/l 男性:80115mol/l 临床意义:肌酐含量的测定常用于肾功能的评价。肾病初期血肌酐通常不变,只有肾功能严重损伤时,血清肌酐才增加,故对晚期肾病患者临床意义较大;肾衰晚期和进行性肌萎缩时,其值降低 。基础篇10.13 尿酸尿酸 方法方法: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原理

32、原理:尿酸酶氧化尿酸产生过氧化氢和尿囊素。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过氧化氢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和tbhba(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产生红色醌亚胺(trinder 反应产物)。 特点特点:生成的醌亚胺类燃料的颜色深浅与尿酸浓度成正比。 参考范围血清/血浆:女性:137-363umol/l 男性:214-488umol/l 尿液: 4.76 mmol/dl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尿酸增高常见于:痛风、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等。尿酸低常见于:黄嘌呤尿和剥脱性皮炎等。基础篇(ua)10.14 甘油三脂甘油三脂 方法:氧化酶法 原理: 甘油三酯 + 4h2o脂肪酶甘油 + 三甲酸 甘油 + a

33、tp甘油激酶/mg2+甘油-3-磷酸 + adp 甘油-3-磷酸+o2甘油磷酸氧化酶磷酸二羟丙酮+h2o2 h2o2+4-氯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过氧化物酶4-(对-苯醌基-单亚胺)+ hcl + 2h2o 特点:生成的醌亚胺的颜色与甘油三酯的浓度成正比。 参考范围: 2.3 mmol/l 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胆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甲减等。基础篇(tg)10.15 胆固醇胆固醇 方法:酶联比色法。 原理:胆固醇酯 + h2o胆固醇酯酶胆固醇 + 脂肪酸 胆固醇 + o2胆固醇氧化酶胆甾烯酮 + h2o2 h2o2 + 4-氨基安替比林过氧化物酶醌亚胺

34、 + 4 h2o 特点:溶液粉红色深浅与样品中胆固醇浓度成比例。 参考范围: 2.33-5.17mmol/l 临床意义: 胆固醇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胆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甲减等。 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贫血、肝硬化、甲亢、营养不良等。基础篇(chol)10.16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0.16.1 免疫抑制法 原理:以抗人脂蛋白抗体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剩下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酶试剂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用终点法测定。 特点:蓝色复合物颜色深浅与样品中hdl c浓度成比例。10.16.2 直接法

35、 原理:以多聚阴离子沉淀并稳定分散ldl、vldl及乳糜微粒,用酶法选择性地直接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特点:检测546nm吸光度与hdl-c呈正比。 参考范围: 1.2-1.68mmol/l 临床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负责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反转运入肝脏。然后,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通过胆道进入肠道。高浓度的hdl有助于防止罹患冠心病,而hdl浓度降低,尤其伴有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基础篇(hdl-c)10.17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方法: 直接法 原理:该法应用离子去垢剂选择性的与低密度胆固醇反应,形成选择性的胶粒。 特点:检测546nm吸光度与ldl-

36、c呈正比。 参考范围: 2.07-3.10mmol/l 临床意义: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用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基础篇(ldl-c)10.18 载脂蛋白载脂蛋白a1(apo a-1 )、载脂蛋白、载脂蛋白b (apo-b ) 方法:免疫比浊法 原理:血清apoa-1 (apo-b)与试剂中的特异性羊抗人apoa-1( apo-b)抗体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产生混浊,浊度高低反映血清标本中apo a-1 (apo-b)的含量。 特点:浊度高低反映血清标本中apo a-1 (apo-b)的含量。 apo a-1参考范围: 男性:1.

37、04 2.04 g/l 女性:1.11 2.14 g/l apo b 参考范围: 0.45 1.40 g/l 基础篇载脂蛋白载脂蛋白 临床意义: 在肝脏疾病、怀孕以及服用雌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物)的情况下,apo a-1的水平可以升高;在遗传性低-脂蛋白血症,动脉硬化,胆汁淤积以及脓毒血症时,apo a-1的水平会降低。 apo b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在怀孕、高胆固醇血症、ldl-受体缺乏、胆汁淤积时apo b水平升高;在肝脏疾病,脂蛋白血症或者摄取雌激素时apo b水平会将降低。基础篇10.19 脂蛋白脂蛋白a (lp(a)) 方法:免疫比浊法 原理:抗脂蛋白a与标本中

38、的脂蛋白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与之发生凝集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 特点:脂蛋白的浓度与凝集形成的浊度成正比。 参考范围: 300 mg/l 临床意义:lp(a)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且在动脉壁中可以发现lp(a)。lp(a)的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和休克呈现正相关。当lp (a)的浓度大于300/l时,冠心病的罹患风险大约增加一倍。当同时伴有ldl-胆固醇浓度升高时,风险大约增加六倍。基础篇脂蛋白脂蛋白10.20 肌酸激酶肌酸激酶 方法:酶动力学法 原理:ck催化adp磷酸化,在肌酸磷酸存在下,生成atp和肌酸。已糖激酶在atp存在下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adp和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

39、酸被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催化下被氧化成6-磷酸葡萄糖酸,同时产生nadh。 特点: nadh的生成速率和血清ck活力成正比 参考范围: 女性:145 u/l 男性:170 u/l 临床意义: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有。急性心肌梗死后24h就开始增高,在1424小时达到高峰,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但此酶增高持续时间短,34天就恢复正常。 基础篇(ck)10.21 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方法:酶动力学法原理:ck-mb由ck-m和ck-b亚单位组成。抗ck-m抗体完全抑制了ck-mm(肌酸激酶的主要活性部分)和ck-mb中的ck-m亚单位的活性。再检测ck的活

40、力为余下的ck-b的活力,相当于一半ck-mb活力。所以将结果乘以2,为ck-mb的活力。特点:反应生成的nadph在34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形成速度与血清中的ck-b的活性成正比。参考范围:24 u/l临床意义:ckmb活力的监测对于诊断心肌缺血非常重要。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作后,血清中ck-mb在胸痛38小时后就会上升,先于总活力升高,24h达峰值,36h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h消失。一般认为,血清ck-mb总活力的3%为阳性,最高值达12%38%。若下降后的ck-mb再度上升,提示有心肌梗死复发。基础篇(ck-mb)10.22 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 方法:酶动力学法 原理:

41、乳酸脱氢酶氧化乳酸转化为丙酮酸,同时将nad还原为nadh。 特点: nadh的生成速率与标本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成正比。 参考范围:135-248 u/l 临床意义:乳酸脱氢酶的测定常用于心肌梗死、肺梗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肾疾病、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基础篇(ldh)10.23 a-羟丁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 方法:酶动力学法 原理:羟丁酸脱氢酶催化2-酮基丁酸还原生成2羟丁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 特点: nadh消耗速率与标本中羟丁酸脱氢酶活力成正比, 在340 nm处进行动力学测定。 参考范围:72182 u/l 临床意义: hbdh与ldh、ast、ck 及ck-mb一同构成了

42、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h增高,ldh/hbdh之比值减低。正常人其比值为1.21.6;心肌梗死患者减低,为0.81.2;此外,其升高见于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基础篇(a-hbdh)10.24 a-淀粉酶淀粉酶 方法:免疫抑制,eps-g7法 原理:底物4,6-亚乙基-d-麦芽七糖苷-对硝基苯酚(eps-g7)被a-amy裂解为多种片段。在第二步反应中它们被-葡萄糖苷酶进一步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对硝基苯酚。在预孵育阶段,唾液淀粉同工酶被两种单克隆抗体的复合体选择性抑制,所以导致吸光度的上升。 特点:吸光度的上升速率与样品中胰淀粉酶的

43、活力成正比。 参考范围:血清/血浆 100 u/l 尿液 450 u/l 临床意义:-淀粉酶的检测主要用于胰腺功能的诊断。基础篇(a-amy)10.25 脂肪酶脂肪酶 方法:连续监测法。 原理:当6-甲基试卤灵酯降解为6-甲基试卤灵时,此红色染料引起的吸光度上升与样品中脂肪酶的活力成正比。 特点:形成红颜色的深浅与脂肪酶的活性成正比。 参考范围: 60 u/l 临床意义:-淀粉酶、胰脂肪酶是诊断各种胰腺疾病的最重要的临床指标。脂肪酶因其高特异性、灵敏性在临床应用上,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急性胰腺炎,在48小时内,脂肪酶的活性就会增强,24小时左右将达到峰值。814天后降至正常水平。但是,血液

44、中脂肪酶的活性与胰腺的损伤程度并无相关。 基础篇(lip)10.26 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方法:免疫比浊法原理:血清rf与试剂中的结合由抗rf抗体的人体-球蛋白的胶乳颗粒相结合,与之发生凝集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特点: rf的浓度与胶乳颗粒的凝集形成的浊度成正比。参考范围:14iu/ml临床意义:rf是抗变性igg-fc片段的自身抗体。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检测rf是非常关键的,是阳性率最高的指标之一。另外在其它的类风湿炎症及非类风湿疾病中也可见rf,皮肌炎、sle、其他病毒、细菌感染炎症时也增高。在临床上大于60岁的老人也可查出rf。基础篇(rf)10.27 抗链球菌溶血素抗链球菌溶血素o

45、方法:免疫比浊法 原理: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与试剂中包被有链球菌溶血素o的胶乳颗粒相结合,与之发生凝集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 特点:aso的浓度与胶乳颗粒的凝集形成的浊度成正比。 参考范围:成人200iu/ml ;儿童150iu/ml 临床意义:毒素或过敏原相关的疾病(如风湿性发热:主要有,心肌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症、皮下结节、环状红斑、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以及由于链球菌引发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发生时可以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升高;其他如肝炎、结核、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也可升高。基础篇(aso)10.28 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 方法:免疫比浊法 原理: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在液相中相遇,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复

46、合物,并形成一定浊度。 特点:该浊度的高低在一定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 参考范围: 5 mg/l 临床意义:crp是最有名的急性相蛋白,发生炎症时血液中crp浓度会升高。在细菌感染、术后或组织损伤发生急性炎症过程中,crp浓度在6小时后上升,48小时达到峰值500 mg/l。检测crp不仅可以用于检出急性感染,还可以对急性风湿性疾病和肠胃疾病的炎症反应过程进行监测。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表面健康人群中,crp的浓度与未来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有直接相关。基础篇(cpr)10.29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g/m/e(iga/ igg / igm / ige ) 方法:免疫比浊法 原理:使用羊抗人

47、iga ( igg/igm/ige)抗体和样品中的iga ( igg/igm/ige)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反应完成后,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反映iga ( igg/igm/ige)浓度。 特点:透射比浊法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反映ig浓度。 参考范围:iga 男性: 1.0-4.9g/l 女性:0.85-4.5g/l igg 8-17 g/l igm 男性: 0.5-3.2g/l 女性:0.6-3.7g/l ige 成人100 iu/ml 1周岁内婴儿15 iu/ml基础篇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iga水平升高见于:在慢性肝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骨髓瘤;iga的水平降低可以见于获

48、得性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 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igg水平升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肝炎、传染性疾病、骨髓瘤;igg的合成减低见于获得性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ige的检测可以指示诊断过敏性疾病。在干草热、过敏性支气管炎症、寄生虫病和免疫低下症可以检测到ige 水平升高。 igm水平升高见于:细菌、病毒性感染、胰腺炎、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igm的合成减低见于获得性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基础篇10.30 补体补体c3、c4 (c3、c4) 方法:免疫比浊法 原理:使用羊抗人c3(c4)抗体和样品中的c3 (c4)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并形成一定的浊度。 特点:反应完

49、成后,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反映补体浓度。 参考范围: c3 :90-180 mg/dl。 c4:10-40 mg/dl。 临床意义: c3升高见于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伤寒、癌肿、骨髓瘤等;c3下降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全身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乙肝、慢性肝病和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寄生虫感染及脓毒血症等。补体c3浓度的重度降低可见于脂肪代谢障碍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患者。基础篇补体补体 c4升高见于风湿热的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塞和各种类型的多发性关节炎等;c4含量降低:补体c4浓度的降低较为普遍,而完全缺失则较为少见

50、。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sle、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另外一些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造成c4水平的降低。 基础篇10.31 镁镁 方法:终点比色法。 原理:镁在碱性环境中与钼蓝反应生成叠氮盐,一种紫色的复合物 。 特点:溶液颜色的深浅与镁的浓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0.65-1.05mmol/l 临床意义:高镁血症可见于急、慢性肾衰,镁摄入过多以及镁从细胞内的过多释放。 基础篇(mg)10.32 无机磷 方法: 紫外比色法。 原理:无机磷在酸性环境中与钼蓝反应生成磷钼酸,溶液颜色的深浅与磷的浓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成人:0.87 1.45 mmol/l 临床意义:人体内

51、的磷88以磷酸钙的形式沉积在骨骼中。在血液中,磷与钙的比例约为6:10。磷的水平的增加会造成钙的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维生素d水平降低以及肾衰造成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都会造成磷的水平的升高。低磷血症会出现在佝偻病、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中。基础篇(p)10.33 常用的计算项目及计算方法常用的计算项目及计算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基础篇基础篇11:常见的生化项目、分类、测定方法及反应方常见的生化项目、分类、测定方法及反应方向向基础篇基础篇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基础篇12:gs系列生化仪反应起止点的计算方法系列生化仪反应起止点的计算方法12.1基础篇12.2基础篇12.3

52、基础篇12.4基础篇 纲纲 要要第一章:基础篇第一章:基础篇第二章:仪器篇第二章:仪器篇第三章:操作、临床应用篇第四章:评估生化分析仪分析性能第四章:评估生化分析仪分析性能 的主要指标的主要指标 gs系列生化仪:是将生物化学分析过程中的取样、加试剂、样本、去除干扰、混合、保温反应、自动监测、数据处理、打印报告及实验后的清洗等步骤进行自动化连续操作的仪器。 不与病人直接接触;通过对人体体液(血液,尿液,脑脊液)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gs系列生化仪最小反应体积150ul,在200ul250ul之间最佳。最小样本量在2 ul,0.1ul递增。1、gs系列全自动生化仪体外诊断设备的

53、基本特系列全自动生化仪体外诊断设备的基本特点点仪器篇 g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探针系统、搅拌系统、液路清洗系统、温控系统、试剂盘、样本盘、反应盘、光学系统构成。 2.1 探针系统探针系统 通过液面检测技术(检测阻抗或电容、电流的变化)感知液面, 可保证加样针接触到液面时会自动停止下降,既可增加速度也可减少污染,防止堵塞。 感应液面后通过注射器电机的运动抽取规定量的液体。2.2 搅拌系统搅拌系统 2、gs系列分立式生化仪结构系列分立式生化仪结构仪器篇 搅拌系统通过搅拌杆的高速运转让样品和试剂混合后迅速分布均匀,保证测试正常进行。 gs生化仪搅拌杆附着特富龙涂层,可以减少携带污染及气泡。2.3

54、 液路清洗液路清洗系统系统 清洗系统一般包括试剂(样本)针的内外壁清洗、搅拌杆清洗、比色杯的清洗。 通过液泵、电磁阀开关达到试剂(样本)针内外壁的清洗及搅拌杆的清洗;通过液泵、电磁阀开关往比色杯注入蒸馏水、通过蠕动泵住比色杯加入酸碱清洗液,通过真空泵、负压罐和电磁阀的开关将比色杯里的废液吸走。仪器篇2.4 温温控系统控系统 试剂仓致冷 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制冷使试剂仓温度下降,用液冷方式带走制冷片在制冷过程中散发出来的热量。 反应盘恒温系统 gs系列生化仪采用干式空气浴的方式将反应盘温度控制在37,空气浴的优点是升温迅速,无需保养;缺点是温度易受外界环境影响。2.5 试剂盘(样本盘)试剂盘(样本盘

55、) 各种试剂瓶(样本管)的载体,通过旋转将试剂瓶(样本管)移到试剂针(样本针)的取样位置。仪器篇2.6 反应盘反应盘 gs系列生化仪带全自动清洗比色杯机构的生化仪采用硬质玻璃比色杯(石英杯),其透光性好,易清洁, 不易磨损。不带比色杯清洗机构的生化仪采用一次性比色杯(透紫外特种光学材料)。 目前反应盘根据型号不同比色杯采用81个和99个两种2.7 光学系统光学系统 gs生化仪光源全部采用卤素灯,卤素灯寿命长,价格低,是大部分生化仪的首选。 gs生化仪有340、405、450、510、546、578、630、670共8个波长,可同时进行一个或多个波长的测定,通过在反应盘转动过程中测定比色杯内反应

56、液的吸光度。仪器篇 纲纲 要要第一章:基础篇第一章:基础篇第二章:仪器篇第二章:仪器篇第三章:操作、临床应用篇第三章:操作、临床应用篇第四章:评估生化分析仪分析性能第四章:评估生化分析仪分析性能 的主要指标的主要指标 第五章、常见结果异常模式及原因分第五章、常见结果异常模式及原因分析析操作、临床应用篇操作、临床应用篇1增加该项目的测定参数;2设置该项目的试剂位置;3新增该项目的定标液,或在已有定标液上增加该项目浓度;4新增该项目的质控液,或在已有质控液上增加该项目靶值和标准差;5对该项目进行定标申请; a:在主界面点击“定标申请”; b:在定标项目选择区选择你所要定标的项目,在右侧项目定标液申

57、请测试区选择定标液。 c:点击左下角“申请”。再点击返回。 d:将定标液放置在相应的位置6开始定标测试; a:点击主界面“开始”按钮。 b:选择定标测试,再点击确认。7定标成功后进行质控申请并开始测试; a:质控申请与普通样本申请一样。只是在申请界面上选择“质控申请”并选择你所用的质控。8质控在控后便可进行普通标本测试;1、开展新项目的操作流程、开展新项目的操作流程操作、临床应用篇操作、临床应用篇本操作规程的应用前题是:所有项目参数均已设定好并已校准好,仅用其指导日常工作。2.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a.检查有无纯净水,如果不够应立即添加b.检查打印机和打印纸,添加打印纸取走样本盘上其它剩余的样本

58、c.从冰箱中取出试剂盘,放入试剂仓,并打开全部全部试剂瓶盖。2.2 开机开机a.依次打开打开分析仪、显示器、电脑主机、打印机电源开关、开关。b.进入操作系统后,双击桌面上的“生化分析仪器系统”图标,输入登录密码后进入开机流程。2、gs生化仪日常工作基本操作流程生化仪日常工作基本操作流程操作、临床应用篇操作、临床应用篇2.3 检查试剂检查试剂 用鼠标点击主操作界面左下部的按钮“试剂盘”,认真的逐一检查试剂位置,并注意试剂剩余量,做到试剂1与试剂2都要够当天的标本,如不足当天标本要进行试剂的添加,注意一些碱性试剂(ca,mg,cre,tp,co2)及一些稳定性较差的度剂每次最多倒够二天用的,严禁续

59、加试剂!2.4 测试申请测试申请a.点击主界面左上部的快捷按钮“测试申请”。b. 在测试申请界面上的(手动输入或条形码输入栏)输入样本编号,选择(或默认)样本盘号(1-4)和样本位,选择项目或项目组合(点击1次表示选中,点击2次表示取消),点击下方的按钮“申请”。操作、临床应用篇操作、临床应用篇 (注:计算项目编在项目组合中,只有点击项目组合(如肝功能)后,系统才能自动计算相应的计算项目(如球蛋白、a/g等)。)c.重复上一步操作,直到所有的样本申请完毕。申请完毕后返回主界面。d.点击样本盘,弹出新界面上,点击样本盘上的样本,仔细核对每个样本所申请的项目,确保与检验单一致。 (注:如果要删除某

60、个样本,在样本盘界面上点击该样本后,点击鼠标右键,再点击“删除单个样本”即可。如果某个样本的申请有误,或想增加、减少某个样本的测试项目,先删除该样本,返回主界面,点击主界面左上部的快捷按钮“测试申请”,在测试申请界面上输入删除样本的样本编号,重新申请即可。)操作、临床应用篇操作、临床应用篇2.5 开始测试开始测试a. 在样本盘上按照所申请的位置,放好样本; 注:(1)如果直接使用采血管,血量不应少于2.5ml。应仔细检查,确保血清已经完全分离出,且血清中不能有纤维蛋白,否则易导致堵针和加样不准确。(2)如果使用微量杯,要保证血清的液面高度不要少于8mm,否则易导致液面检测错误或撞针错误,影响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