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统一现代格律诗诗韵的建议(二)广东深圳 周立雷笔者在第四届百诗百联百家谈发表关于统一现代格律诗诗韵的建议(编号05)一文后,引起诗界广泛反响,广大诗友表示赞同,亦有不少诗友对笔者关于以中华诗韵作为现代格律诗统一采用的诗韵的建议提出疑问。现就有关疑问,作出补充回答如下。笔者在关于统一现代格律诗诗韵的建议一文曾指出,格律诗自唐代兴盛并逐渐规范后,至今其用韵已经历二个阶段,一是平水韵一统天下的时代,二是平水韵与新韵并行的“双轨”时代。所谓“双轨”时代,只能是现代格律诗创作和发展的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它不过是为缓冲一下老一辈格律诗人对于摒弃和淘汰已习惯并依恋的平水韵可能产生的情感失落采用的一个格律
2、诗界理性面对现实的权宜之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汉语已发展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社会通用交际语),在格律诗创作中,平水韵越来越暴露出其自身存在的的弊端,阻碍着格律诗创作的发展。众所周知,平水韵是古人按照古代汉语的发音所编撰的诗韵韵书。现代诗人创作格律诗当然是给现代人读的。现代诗人讲着现代汉语,却还要采用按照古代汉语发音编撰的平水韵创作格律诗,而讲着现代汉语的现代读者,却还要按照古代汉语的发音来读这些现代诗人为现代读者创作的现代格律诗,岂不迂腐可笑吗?笔者以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壮大、消亡,都是循着它自身规律的轨道进行的。任何外力想要制约它,牵引它,都是徒劳。古音学家陈第才在其毛诗古音考中提出
3、:“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势所必至。”与时俱进,破旧立新,革新鼎故,继往开来,历史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平水韵,是以宋音为依据划分的。时过“音”迁,代有新韵,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同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平水韵走过了它产生、发展以及鼎盛的唐宋时代,随着汉语和格律诗创作的发展,平水韵一统天下的地位逐渐被打破了。当古汉语时代进入现代汉语时代,鉴于平水韵存在的平仄发音、韵部划分与现代汉语不相符及保留现代汉语已取消的入声等弊端,平水韵已不适合现代人创作格律诗了,是该寿终正寝了。格律诗发展到今天,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即摒弃、淘汰平水韵、采用新韵代替平水韵的新时代。这是格律诗发展的必然
4、时代趋势。不破不立,有破有立,先破后立。目前格律诗界必须统一行动的第一步是摒弃、淘汰平水韵、采用新韵代替旧韵。这是笔者建议的第一层观点。摒弃、淘汰平水韵后,采用哪一种新韵作为统一的现代格律诗诗韵,并非易事。因为目前新韵有好几种,诗界并未统一。据笔者所知,目前已公开出版的新韵韵书有以下几种:中华新韵、中华今韵、中华诗韵、现代诗韵、诗韵新编、中华韵典等。古代格律诗界有统一的平水韵,现代格律诗界理所当然要有统一的现代格律诗诗韵(韵书)。要发展和繁荣现代格律诗创作,就必须要统一现代格律诗诗韵。显然,统一现代格律诗诗韵,这是格律诗界要紧迫统一行动的第二步。那么,什么样的诗韵,才具备“统一”的条件呢?笔者
5、在关于统一现代格律诗诗韵的建议一文曾认为,统一采用的现代格律诗诗韵,应符合二个基本条件:一是要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实际发音,取消入声;二是要韵部划分合理、科学,即要符合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韵母的排序与分类,合并韵部要符合“押韵”的科学定义,同时要化繁为简、韵部涵盖汉字范围宜宽不宜窄,同时要兼顾用韵历史沿革、承前启后吸收平水韵的合理部分,并兼顾历代诗人格律诗创作押韵实践。笔者研究比较前面所列诸种新韵,认为唯有中华诗韵完全符合前述“现代格律诗诗韵”的两个条件。因此,笔者认为,接着格律诗界必须统一行动的第二步是现代格律诗诗韵统一采用中华诗韵,代替目前暂时推广试用的中华新韵。这也是笔者建议的第二层观点。
6、推荐精选众所周知,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颁布来,至今未进行过任何修订,60年的推行实施,证明了它的无可置疑的科学性。中华诗韵划分韵部所依据的正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韵母表(见下列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增儿韵):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可以说,是编制汉语拼音方案的先辈语言大师们远见卓识地为我们今天进行现代格律诗诗韵韵部划分提供的一个最科学的依据。依据科学,韵部划分才能做到科学合理。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四个纵行从左至右分别以开口音、齐齿音、合口音和撮口音排列。横行i、u、ü三个韵母与第一纵行a、o、e、ai、ei、ao、ou、an、en、ang、eng、ong十二个韵母的纵行横向拼合为二十个复
7、韵母。将这第一纵行的十二个韵母连同其相对应的复韵母倒序依次排列构成十二个韵部,加上左上空格增加“er”韵后第一横行er、i、u、ü四个韵母构成的四个韵部;在韵母表中左上角a与i之间空格处增er韵,增儿韵的韵母表便将现代汉语36个韵母科学全理地划分为十六个韵部。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这十六个韵母的排序,是按照这些韵母声韵相近依次排序的,即声韵相近韵母在韵母表上的位置或上下(第一纵行)或左右(第一横行)相近。实际上,只要仔细阅读韵母表,就会发现这种倒序的规律恰好揭示了诗韵基本规律。下一步,就是按照“押韵”的科学定义,科学合理地合并“相近”韵母为一个韵部。合并时,一是将声韵相
8、近且在韵母表上位置相近(位于第一纵行第三、第四格)均为开口音的e、o合为一个韵部;在平水韵中,“歌多罗河戈阿和和平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等均同归“五歌”韵部,十三辙同入“梭波”,说明古时e、o发音差别更小。注音字母中用、表示,采用两个形近的字母,正是反映了读音“相近”的实际情况。显然,e、o合为一个韵部是合理的。二是,由上述“e”、“o”合为一个韵部,韵身“e”、“o”与韵尾“ng”分别组合而成的韵母“ong”与“eng”合为一个韵部,就是理所当然了。 三是,u、ü合为一个韵部;在韵母表中,u、ü都位于第一横行,且u、ü相近,u在第三格,ü在第四格,u是合
9、口音,ü是撮口音,声韵相近;在平水韵中“虞愚娱隅无芜巫须需朱腴区躯夫厨俱胡乎壶狐弧奴吾梧吴租苏酥乌污枯呼沽”等均同归“上平:七虞”韵部。因此,将u、ü全为同一韵部是合理的。推荐精选考虑古代诗韵是现代诗韵的基础,现代诗韵是古代诗韵的沿革,是继承和发展,为表达这种一脉相通的联系,中华诗韵采用古韵中“东”和“鱼”两韵部名称作为新韵部的开头和结尾,其他韵部名称均以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的标目命名。第一韵部取“东”代表着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第十三韵部取“鱼”寓意鲤鱼跳龙门,代表着诗坛朝气蓬勃、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精神。这样,中华诗韵十三个韵部名称和韵母依次为:一东,ong(eng、iong
10、、ing、ueng);二昂,ang(iang、uang);三恩,en(in、un);四安,an(ian、uan);五欧,ou(iu);六熬,ao(iao);七欸,ei(ui);八哀,ai(uai);九鹅,e、o(ie、ue、uo);十啊,a(ia、ua);十一儿,er;十二衣,i;十三鱼,u、ü。这样划分的十三个韵部,便构成中华诗韵(十三韵部)。中华诗韵韵部是以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韵母表为依据进行划分的,即在韵母表中“同身同韵”的 “韵母相同”的十六个韵部基础上,将3对六个相近韵部(发声声韵相近且在韵母表中排序顺序相近)的“ong、eng”、“e、o”、“u、ü”分别合并为
11、三个韵部,共划分为十三个韵部,完全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押韵”的定义的,其韵部划分是是科学合理的;同时,历代格律诗创作押韵实践,也证明将“ong、eng”、“e、o”、“u、ü”分别合并为同一韵部在格律诗创作实践上是合理的。简而言之,中华诗韵是依据科学的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进行韵部划分的,韵部的划分是与韵母表对韵母的分类相一致的、相契合的、一脉相承的。同进,韵部的划分还体现了坚守承前启后、化繁为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吸收了平水韵的合理部分,尊重了历史沿革和历代诗人的格律诗创作押韵实践。为什么中华新韵不能作为现代格律诗统一诗韵?因为中华新韵韵部划分不科学不合理。笔者经分析研究,目前在格律
12、诗界暂时推行试用的中华新韵与中华诗韵比较,除都符合前述关于统一现代格律诗诗韵的第一个条件外,笔者认为,中华新韵韵部划分存在不符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和“押韵”科学定义的弊端。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押韵”一词的定义是:“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此定义“押韵”的内涵包括二个方面,一是韵母相同,二是韵母相近。确定“韵母相同”或“韵母相近”的科学依据便是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韵母表中,第一纵行倒序十二个单韵母分别为ong、eng 、ang、en、an、ou、ao、ei、ai、e、o、a,这十二个单韵母分别与第一横行的i、u、ü拼合产生其同一行右侧的二十个复韵
13、母。这十二个单韵母与其同一行右侧的二十个复韵母便分别构成十二个韵部;加上韵母表左上角空格增加儿韵后第一横行的er、i、u、ü四个单韵母,显而易见,韵母表“天然”共构成十六个韵部。这也可以说是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早早为后人编撰诗韵韵书划分韵部留下的一个精彩伏笔。回过头看,无论从发声声韵相近程度,还是从在韵母表上相互位置的相近距离,ong与eng、 e与o 、u与ü,合并为一个韵部,是完全科学的、合理的。从韵母表中可以看出,第四行中,“e”、 “ ie”、“ue”本属“韵母相同”(“押韵”定义语)的同类韵母,完全同属同一韵部。诗韵韵部的划分,本应本着化繁为简的原则。但中华新韵却人
14、为地将韵母相同、在韵母表中(第四横行)本已显示为一个韵部的单韵母“e”与复韵母“ ie、ue”分开为不同的韵部,显然与“押韵”的科学定义(“韵母相近”和“韵母相同”为同一韵部)不符。在韵母表第四行中,“e”分别与第一横行的 i、ü相拼产生复韵母“ie”、“ue” ;很显然,韵母表中第四行的“e”与复韵母“ie”、“ue”中的“e”它们的韵身都是 “e”;这也是与人们在实际读音时的发音相一致的,即人们在实际使用和拼读“e”、 “ ie”、“ue”时,其中的“e”读音是一致的、是未加区别的。这就是说,韵母表中第四行单韵母“e”与复韵母“ie”、“ue”中的“e”是一个“e”,它们是“同身
15、同韵”的,按照“同身同韵”的标准,“e”、 “ ie”、“ue”是属于同一个韵部的。因此,中华新韵将“ie、ue ”与“e”分开为不同韵部是“化简为繁”,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试问:“歌”、 “车”、 “奢”与“街”、“爹”、“阶”、“缺”、“约” 声韵难道不谐和、不押韵、不相近、不能划分在一个韵部吗?中华新韵还将韵母发音声韵相近(分别为开口音和撮口音),且排序顺序(居韵母表第一横行第三格和相邻第四格)相近的“u”与“ ü”分开为不同的韵部,而“舍近求远”,将“ ü”并入与“ ü”声韵较远、在韵母表中相距较远(第一横行第二格)的“i”( “i”为齐齿音,与撮口音“
16、 ü”推荐精选无论口形还是发声相去较远的)合为一个韵部。显然,这同样与“押韵”的科学定义(“韵母相近”为同一韵部)不符。试问:“姑”、“朱”与“区”、“虚”声韵难道不谐和、不押韵、不相近、不能划分在一个韵部吗?从历代诗人格律诗创作押韵实践来看,“u”与“ ü”均属于同一韵部;前面也举举例说明平水韵也是将“u”与“ ü”归于“上平:七虞”同一韵部的。因此,中华新韵将“ ü”与“i”划分为一个韵部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是错误的。在韵母表中,位居第一横行第二格位置的韵母“i”,天然成为一个韵部(在中华诗韵中划分为“十二衣”部)。但在中华新韵中,却“一分为二”人
17、为地将一个韵部分为“十二齐部”(i)和“十三支部”(-i)。汉语拼音方案已明确指出,"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汉语拼音方案音,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决不会出现同种条件下读几种音的情况,例如i,在zi、ci、si音节中只能是舌尖前元音,在zhi、chi、shi、ri中只能是舌尖后元音,在bei、gai中只能是舌面前次高元音,在bi、pian等场合出现只能是舌面前高元音,这几个音素彼此是互补关系,属于同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同时,历代诗人创作格律诗押韵实践,也是将“-i”
18、(“zhi,chi,shi,ri,zi,ci,si”)归于一个“i”韵部的。显而易见,中华新韵这样将“-i” (“zhi,chi,shi,ri,zi,ci,si”)单列一个韵部,显然是“化简为繁”,是与汉语拼音方案编者的初衷相悖的,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是从韵部划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合并韵部的声韵和谐性,从与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的符合性,从与“押韵”科学定义的一致性,从因繁就简的实用性,以及从诗韵发展历史沿革和历代诗人格律诗创作押韵实践的兼顾性等方面,与目前正在推广试用的中华新韵相比较(限于篇幅其他新韵不一一列举),中华诗韵更适合作为统一的现代格律诗诗韵。以下
19、列举历代诗人格律诗创作押韵实践数例,以为佐证:1、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中,韵脚“峰”、“钟”、“松”、“龙”韵母分别为“eng”或“ong”,但属同一韵部。2、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中,韵脚“蓬”、“东”、“通”、“红”韵母分别为“eng”或“ong”,但属同一韵部。3、泪(李商隐)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推荐精选诗中,韵脚“歌”、“珂”、“罗”、“波”、“多”韵母分别为“e”、“o”,但属同一韵部。4、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诗中,韵脚“庐”、“疏”、“除”、“虚”韵母分别为“u”、“ ü”,但属同一韵部。5、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手种黄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 客户关系维护协议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浙江省农发集团社会招聘7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资产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南平绿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恒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艺术民歌考试题及答案
- 高校科技创新路径探索与实践方案
- 叉车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年电解电容器纸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血常规教育课件
- 普通饮片车间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 三年制中职旅游管理课程标准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中职
- 建筑总工程师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
- 解读智能测试用例生成
- 兽药GSP质量管理制度汇编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送餐配送车设计与实现(论文)11000字】
- 2024年供电营业规则复习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8457-2024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要求和试验方法
- 2024年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