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_第1页
中国古代教育_第2页
中国古代教育_第3页
中国古代教育_第4页
中国古代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辑ppt1中国古代教育编辑ppt2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先秦时期的国学与私学 汉代太学与六经教育 今古文之争 唐代的太学 宋、元、明、清的学校与科举 宋、元、明、清的书院编辑ppt3中国古代教育变化历程中国古代教育变化历程 西周时有国学、小学,形成一个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编辑ppt4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盛行,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讲学孔子讲学墨子编辑ppt5 论、墨、孟、荀、管记载大量教育资料。 礼记学记、大学、荀子劝学的著名篇章。编辑ppt6编辑ppt7 西汉时,已开设太学,任教授者为“博士”,随教授学者称“博士弟子”。郡国有“学”、县有“校”、乡有“庠”。编辑

2、ppt8 西汉时担任博士者,多为硕德才俊之士如,辕固生、申培公、韩婴、欧阳高、夏侯胜、夏侯建、戴德、戴圣、梁丘、京房等经师,也包括贾谊、公孙弘、晁错等。 汉武时太学开设“五经博士”,讲授诗、书、礼、易、春秋经典。之后西汉朝廷陆续开设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经典。太学生学业优良者,可补官。编辑ppt9编辑ppt10 易为施、孟、梁丘;书为欧阳,大、小夏侯;诗为齐、鲁、韩;礼为后氏;春秋为公羊、谷梁(新莽时,曾将古文经左传、逸礼、尚书列博士,旋废)。东汉初易加京氏,礼分大、小戴氏,公羊分严、颜二氏。共14家。编辑ppt11 魏文帝时也曾在洛阳设太学,学生达千余人。

3、晋也设国子学、太学。前者为贵族设,后者才接受平民子弟,学生曾达七千人。编辑ppt12 东汉时今古文并立学官。东汉后期,古文经逐渐占据上风。至汉末,郑玄学贯今古文,为一代经学大师。入魏,王肃为保古文之纯正,力辟郑玄之误。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

4、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 时任城何休好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公羊学,遂著学,遂著公羊墨守公羊墨守、左氏膏肓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穀梁废疾;玄乃发玄乃发墨守墨守,针,针膏肓膏肓,起,起废疾废疾。休见而叹曰:。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后汉书后汉书郑玄郑玄传传)编辑ppt13 刘宋文帝在京师设四学:儒学、史学、玄学、文学。编辑ppt14 魏晋南北朝入仕方法与汉代不同,有“九品中正”制度。中国学术教育之主流由汉代学校转向家庭。编辑ppt15唐代官方教育较为完备,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者,依据祖荫

5、级别划分。后三者来自平民。礼记、左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书、公羊、谷梁为小经。开元已前,进士不由两监者,深以为耻。(开元已前,进士不由两监者,深以为耻。(唐摭言唐摭言)编辑ppt16 唐后期国子监沦落,国子监生徒中式较少。此外,唐代官方还设置医药、天文、音乐之学。编辑ppt17 唐代的国学接纳众多留学生。有的学成之后,在唐政府机关中任职。编辑ppt18 宋初国子监规模小,到神宗时,依王安石变法,人数剧增,有所谓“三舍法”。优秀学生可直接任官。南宋国子监也有较大规模。王安石变法后,太学也用新解儒经教学。编辑ppt19 宋以后,且出现新的教育机构书院。编辑ppt20编辑ppt21 书院为讲学场所,并非针对科举考试。编辑ppt22 明清中央有国子监,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清代地方学校大概有1700余所。编辑ppt23编辑ppt24编辑ppt25 清代广东书院较多,广雅、学海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