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理论知识教材_第1页
生产理论知识教材_第2页
生产理论知识教材_第3页
生产理论知识教材_第4页
生产理论知识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生产理论生产理论【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运用生产理论,分析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掌握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理解等产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掌握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职业素质目标职业素质目标】能用生产理论分析、解释厂商行为。福特关于金牛车型的经济决策 1985年,福特公司推出了金牛车型,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87年,金牛车型已使公司的利润翻了近一倍。它的成功不仅涉及工程学,也涉及到经济学的许多方面。首先,必须考虑,公众会对这种新型设计作出什么反应,市场需求有多大,以多快的速度增长。其次,必须考虑这种汽

2、车的成本,它的生产成本有多高?随着每年产量的变化,成本又将怎样变化?公司每年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利润最大化?必须为汽车设计一种定价策略,并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即如何增加生产要素以便使产量达到最大 成本与收益问题,即对各种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分析 市场问题,即在各种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厂商如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引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生产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厂商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与生产要素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1生产n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n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n是指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2生产要

3、素及其分类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在西方经济学中,习惯把众多种类的生产要素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与企业家才能等四种类型。 (1)劳动(L) 劳动是指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时在体力和智力方面的能力消耗。就劳动者来说,他的体力和智力是结合在一起的。 (2)土地(N) 土地是指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地上和地下的自然资源。(3)资本(K) 资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人们过去劳动的产物。(4)企业家才能(E) 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生产函数二、生产函数 1.含义 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入某种组合的同最大可能的之间关系的函数。2.公式

4、 假定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X1,X2,,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Q= f ( X1、X2、Xn ) 该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组合X1、X2、Xn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对于生产函数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生产函数的投入和产出都是指物质数量,而不是用货币表现的价值;第二,生产函数和技术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第三,生产函数所反映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是以一切投入要素的使用都有效率为前提的;第四,使用生产函数来分析厂商的生产,仅仅涉及厂商的产出和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涉及一个厂商作为一种生产性组

5、织的内部结构、组织的具体运作,以及生产的具体工艺过程。 在对产出与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分析时,土地一般被视为是固定的,而企业家才能又难以估算。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化,经济学家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假定为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产出则假定为只有一种产品。这样的假定对于分析的结果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于是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f(L,K)三、两种常见的生产函数三、两种常见的生产函数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任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组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6、。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美国学者柯布和道格拉斯根据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左右的制造业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Q=ALK 其中,Q表示产量,L和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 和为三个参数,0 1, 0 1 。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把生产的时期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是指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长期则指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n在短期内: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n在长期内所有的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n短期的生产函数在这里就是指劳动要素投入量可变的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则是指劳动和资本都可变的生产函数。第二节第二节 边

7、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要素的合理投入 短期生产函数是在既定的规模条件下,通过调整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来调整产量;长期生产函数则是通过选择适当的生产规模来调整产量。 为了简化分析,假设生产要素只有两种,即劳动和资本。此时的生产函数为:Q=f(L,K)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1)总产量(Total Product,TP),是指由既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2)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量。 (3)边际产量

8、(Marginal Product,MP),是指在固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它等于总产量的增加量除以可变要素的增加量。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1.D11.D1.B11.C11.B1.A1.A11.A111.L21.L41.L31.L11.MPL1.A PL1.Q1.O1.L1.C1.T PL(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从图上可以看出,当边际产量为正时,总产量上升;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高点;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下降。由边际产量的定义可以知道,边际产量实际上是总产量曲线的斜率值。因此,当总产量曲线的斜率达到最大

9、值时,边际产量的取值也同时达到最大。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由平均产量的定义可以知道,连接TP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平均产量。(3)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条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点以前,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在点以后,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 二、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二、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给定和生产的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会使其边际产量增加到某一点,超过这一点后,增加可变投入会使边际产量减少,这一规律被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称边际报酬递减

10、规律(简称报酬递减规律)。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须注意的是:第一,边际报酬递减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如果生产技术在要素投入数量变动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规律一般不再适用;第二,它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的;第三,它是在可变投入增加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的;第四,它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即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是没有差异的。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1.第阶段1.第阶段1.第阶段1.D11.D1.B11.C11.B1.A1.A11.A111.L21.L41.L31.L11.MPL1.

11、APL1.Q1.O1.L1.C1.TPL(1)第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是: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而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并在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但是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 (2)第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是:劳动的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下降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 (3)因此,理性的厂商不会将短期生产停留在第阶段,也不会把生产扩大到第阶段。生产只能在第阶段进行。在第阶段的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第阶段的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12、。 作业:思考:n为什么理性厂商必然要在第二区域生产?n三季稻不如两季稻n“三个和尚”的故事蕴含的经济理论三季稻不如两季稻三季稻不如两季稻 1958年“大跃进”是一个不讲理性的年代,时髦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两季稻是我国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土地、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农业耕作技术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的条件下,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上述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劳动、种子的投入量,这导致土地因过度利用而引起肥力下降,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

13、使用的数量不足。这样,三季稻的总产量反而低于两季稻。后来,四川省把三季度改为两季稻之后,全省的粮食产量反而增加了。江苏省邗江县198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季稻每亩总产量达2014斤,而三季稻只有1510斤。更不用说两季稻还节省了生产成本。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这就是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形象说明。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在成本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

14、的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nPKQK PLQL M (1)nMPK/PK MPL/PLMPm (2) (1)式是限制条件,说明厂商所拥有的货币量是既定的,购买资本与劳动的支出不能超过这一货币量,也不小于这一货币量。(2)式是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即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每一单位货币不论用于购买资本,还是购买劳动,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也可以称为生产者均衡。二、等产量线二、等产量线 1等产量

15、线的含义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4 2 4 8 A B C D K L 6 2 6 8 0 图4.3 资本、劳动四种组合的等产量线在图4.2中,横轴OL代表劳动量,纵轴OK代表资本量,Q为等产量线,即线上任何一点所表示的资本与劳动不同数量的组合,都能生产出相等的产量。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似,所不同的是,它所代表的是产量,而不是效用。(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Q1 Q

16、2 Q3 K L O 资本、劳动多种组合的不同等产量线 2等产量线的待征3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需减少的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根据定义,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为了维持产量水平不变,增加1单位劳动的投入量可以减少的资本的投入量。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n解释: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资本的边际产量则逐渐上升。因此,随着劳动对资本

17、的不断替代,作为逐渐下降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与逐步上升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n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曲线必然凸向原点。三、等成本线三、等成本线1.含义 等成本曲线是在既定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2.理解 等成本曲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即它购买生产要素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或小于所拥有的货币成本。 3.公式 用w表示劳动的价格,用r表示资本的价格。假定厂商用于购买劳动与资本的总成本为C,在既定的成本C下,厂商对于两种要素的购买选择由下列成本方程表示: C=rK+wL 或 K=C/rw/rL 等

18、成本线的截距为C/r,表示厂商把全部成本支出用于购买资本,而一点劳动也不购买的情况下所能购买的资本的数量。4.特点第一,离原点较远的等成本曲线总是代表较高的成本水平;第二,同一等成本曲线图上的任意两条等成本曲线之间不能相交;第三,等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是负的。要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量而保持总成本不变,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第四,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等成本曲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是一个常数,且等于(w/r),即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四、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四、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也叫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总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2产量既定条件

19、下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最 适组合。n假定厂商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生产一种产品,它们的价格和厂商用于购买两种要的成本是已知的。图4-6 n唯一的等成本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E点,该点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要素组合投入劳动和资本进行生产可以得到最大的产量,称为均衡点。n两条曲线相切意味着在切点它们的斜率相等。也就是说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的均衡。 LLLKKKMPPMRTSMPP,LKLKMPMPPP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图4-6 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组合 LLKKPMRTSP,LLLKKKM

20、PPMRTSMPP,LKLKMPMPPPn技术效率最优的另一种形式就是生产者在期望得到一个既定的产量时会要求生产成本最小。这可以用图4-7来说明。n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三条等成本线具有相同的斜率(即表示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是确定的),但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成本支出水平。n等产量曲线Q与等成本线AB相切于E点,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只有在等产量曲线的等成本线的切点为E才是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2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图4-7 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想象自己是一家饭店的老板。现在你只是有一个开饭店的念头,资本(房子、设备等)、劳动等都还没确定,你需要统筹规划

21、。那么,你是要开一个小饭店好呢?还是开一个大饭店好呢?你可能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钱够,当然越大越好喽。经济学家是这样认为么?引入第四节第四节 规模收益规模收益一、规模经济一、规模经济规模收益,又称规模报酬,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所有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同时同比例增加与由此带来的产量增加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厂商的生产中,当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时同比例增加时,产量的变化可以有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事实上,规模经济是长期规模报酬递增的一种表现形式。(2)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3)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

22、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n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厂商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图图4- 8 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增图图4- 9 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递减图图4- 10 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不变2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也是技术水平不变;第二,这一

23、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在同一比例地增加;第三,两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淝水之战”的故事1 公元4世纪初,中国当时产生了南北两个政权。南方的汉族政权东晋,北方黄河流域则被氐族政权前秦控制。 前秦皇帝苻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重用汉族谋士同时大力发展军事,希望消灭东晋,重新统一中国。公元383年,苻坚征调各族人民,组成87万人的军队南下进攻东晋。因为根据情报,东晋只有十多万兵力,所以苻坚很狂妄地说:“我的大军只要把马鞭扔进河里,就能让河断流,还灭不了晋吗?” “淝水之战”的故事2 东晋得知前秦大军南下,急忙派谢石、谢玄率精兵8万,抗拒敌人。

24、这时前秦的先遣部队已到达离东晋国都不远的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东),截断了淮河交通,形势十分危急。谢石、谢玄派了五千轻骑兵偷袭洛涧的敌军,大获全胜,晋军士气大振,水陆并进直达淝水(淮水支流,在今安徽中部)东岸布阵。“淝水之战”的故事3 苻坚得知先遣部队打了败仗,急忙赶来督战。他登上城楼,观察淝水东岸的晋军。只见对岸营帐林立,旌旗簇拥,军营里还隐隐传来阵阵鼓声,苻坚心中一惊,忙转身远眺北方的八公山。可是苻坚心里还想着刚才晋军军容严整的景象,恍恍惚惚之时,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成了漫山遍野的敌旗、如林的戈戟。他心 里非常恐惧,不敢再抬眼看了,转身对部下说:“晋军有这么多人马,分明是强敌,你们怎么说

25、他们弱呢?” 这时,谢石、谢玄经过研究,觉得前秦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士兵都是从各族人民中强行征来的,人心不齐,而且前秦队伍庞大,远途行走,人困马乏,晋军应该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于是谢石、谢玄就发信给苻坚,要求秦军从淝水岸边后撤,留出空地来,让晋军渡过淝水,前来决战。“淝水之战”的故事4 苻坚心想:乘晋军渡河之时,出兵袭击,岂不正好?于是下令前秦军队后撤。不料前秦士兵民族众多,都不愿作战,后面部队听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战败了,争先恐后地逃跑,前秦军队登时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冲杀过来。前秦军队中又有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士兵一听,更加混乱。顷刻间,前秦几十万军队自相践踏,死者

26、无数,苻坚自己也中箭负伤。晋军乘势追杀,苻坚慌忙带着亲信部队往回逃跑。前秦军队逃得疲惫不堪,正想休息一会,忽然听到“呜呜”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不敢停留,赶紧又跑。前秦大败而回,一蹶不振,两年后就灭亡了。 淝水之战中,晋军以八万士兵抗击前秦八十七万大军,取得胜利,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同时,淝水之战还产生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由“淝水之战”的故事看到:苻坚的失败,就是因为军队规模太大。他曾经依靠军队人数上的优势收服众族,尝到了规模大的甜头,但殊不知物极必反,规模太大,最终产生了反作用。苻坚的军队民族众多、语言不通、信息不灵、管理不力、格兰

27、仕的成功格兰仕的成功 格兰仕集团是一家定位于“百年企业 世界品牌”的世界级企业,在广东顺德、中山拥有国际领先的微波炉、空调及小家电研究和制造中心,在中国总部拥有13家子公司,在全国各地共设立了60多家销售分公司和营销中心,在香港、首尔、北美等地都设有分支机构。2007年格兰仕微波炉全球销量达到2500万台,占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2008年中国微波炉市场容量约为1050万台,其中格兰仕微波炉突破了650万台,创造了内销历史新高,销量同比增幅高达56%。格兰仕的成功就是运用规模经济的理论,即某种产品的生产,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微波炉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万台。早在19961997年,格兰仕就达到了这一规模。随后,规模每上一个台阶,生产成本就下降一个台阶。这就为企业的产品降价提供了条件。格兰仕的做法是,当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台时,将出厂价定在生产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当规模达到400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