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城市化水平预测_第1页
商丘市城市化水平预测_第2页
商丘市城市化水平预测_第3页
商丘市城市化水平预测_第4页
商丘市城市化水平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丘市城市化水平预测商丘市城市化水平预测【摘要】:商丘市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21世纪来临之际,又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必将进入一个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分析商丘市发展时机的到来和商丘市城市化进程的结构变迁状况对商丘市城市化水平做出简单的预测。【关键词】: 商丘市 城市化 经济发展 地理条件 交通条件 环境发展分析 资源条件 文化底蕴 面临机遇 统计数据 城市化水平预测前言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它不仅表现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区域的扩张,还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城市的集中趋势、城市

2、自身功能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由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过渡。【正文】:一、商丘经济发展时机的到来(一)优越的地理条件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辖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梁园区、睢阳区、永城市六县二区一市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832.39万,面积10704平方公里。商丘市介于东经114°9'116°9',北纬33°3'34°2'之间。西距省会郑州市230公里,东西横跨168公里,南北纵贯128公里。东临安徽淮北、毫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阜阳,北望山东菏泽、济宁。商

3、丘市辖区面积约占河南省的6.4%。市域平原面积1062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9.24%;山丘面积81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0.76%。商丘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南襟江淮,北接齐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结合部,是河南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商丘地处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发展中地区的过渡地带,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商丘是河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省辖市,距连云港港口300公里、青岛港500公里、上海港700公里。(二)便利交通条件商丘交通四通八达,是交通部确定的交通枢纽城市,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310国道与105国道,以及连霍和济

4、广高速在此交会,连霍、商周、商菏、商亳高速在此形成“米”字型,加上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工程的完成,构成了承东启西、通南贯北、内外连接的综合交通网络。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所形成的三个 “十”字交汇,使商丘成为豫、鲁、苏、皖接壤地区的黄金交通枢纽。上海至德国法兰克福的光纤通讯电缆与京九光缆在商丘垂直交汇,西安至连云港的1800路同轴电缆穿境而过,可提供近万条国际国内通讯电路,构成了规模宏大的通讯网络。商丘军民合用机场和通往华东的沱浍河航运即将建设,届时将成为集铁路、公路、民航、内河航运为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三)商丘经济环境分析 (四)资源优势商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棉、板山羊、

5、瘦肉型猪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林果、蔬菜、畜产品,永城枣干、柘城三樱椒、宁陵金顶谢花酥梨等享誉全国。商丘是国家级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常年粮食产量在100亿斤以上,占全国的九十分之一,占河南省的九分之一,被誉为“豫东粮仓”。商丘是全国著名的“泡桐之乡”,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永城市、虞城县、夏邑县、柘城县、民权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面粉城”、中国钢卷尺城”、“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辣椒之乡”、“中国河蟹之乡”。 商丘还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炭储量达140亿吨的永夏煤田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2006年又在柘城发现了储量达12.43亿吨的大型优

6、质煤田。2009年,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再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128 位、384位。(五)面临的机遇商丘市与阜阳市同处京九铁路沿线,几年前,两市同属土地面积较小,人口总量不及25万人的县级小市,随着京九铁路的修筑,两市渐渐引人注目。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两市的经济发展共同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已成为商丘、阜阳两市的共同课题。5月19日,河南省商丘市发改委、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的消息称,商丘新发现了大型煤田,初步估算煤炭远景资源量为12.43亿吨。该消息得到了河南省地矿局的证实。另一方面,5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黄淮四市发展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加快商丘、信

7、阳、驻马店、周口等黄淮四市的发展问题,并出台了关于加快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从农业、工业、新农村建设、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制定28项优惠政策向黄淮四市倾斜,集中各方面力量助推黄淮四市发展。初步匡算,从现在到2010年,这些政策4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0亿元以上,并可减少电价负担18亿元以上,引导银行贷款240亿元以上。省委省政府希望通过这些这些的支持,尽快使这一“凹陷地带”隆起,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六)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提高城市品位。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有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才更有魅力。我们要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人为本,优化城市景观、市

8、容市貌、标志建筑和城市信息标志等,加快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使古老与现代交汇,现代与传统相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辉映,凸显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特色。要着力打造商文化、火文化、汉梁文化、木兰文化等文化品牌,改善城市形象,精心塑造品牌城市,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努力建设优美和谐宜居城市。   二、商丘市城市化进程的结构变迁状况(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省委、省政府在加快黄淮四市发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商丘发展成为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是商丘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商丘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市三

9、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市区已经发展到89.8万人,面积89平方公里的规模。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对于进一步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丘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商丘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为城市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商丘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市场活跃,人口流

10、动大,人气商气很旺。特别是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省实施加快黄淮四市发展战略的宝贵机遇,这为建设商丘百万人口特大城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努力把商丘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 (二)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1949年,商丘市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有很低。至改革前,城市化水平几乎没变一直保持很低的状态。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迎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到2003年末,市区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有所提高,有望使非农业人口达到百万。导致这种趋

11、势的直接原因有三:一是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村的经济活力。农村经济成倍增长,作为地区性生产、贸易、服务集聚地的镇逐渐城市化;二是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实现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后,城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是20多年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推动了中小城市超常规发展。(三)城市区域不断扩张建国以来,商丘市市区区域扩张得十分迅速。由于自身规模扩大,城市市区建成区面积已扩张很多。近20年来,城市周围的若干县区均已建设诸多城市新区,以商丘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带)逐渐形成、壮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城市自身大规模扩张,并向周围地区产生强大辐射。(四)城

12、市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城市自身实现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城市化最本质的内涵。伴随着人口向城市区域集中,以及城市区域的扩大,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而成的生产函数向更高层次变革。城市化引起的这种变革突出表现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市第一经济效率即城市人均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等方面。首先,城市的综合实力迅速增强。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商丘市的生产总值(GDP)持续保持高幅度增长。其次,城市巨大的聚集效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市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第三产业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在1992年7 月就颁发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随

13、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育,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咨询以及各种中介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显示了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特征。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城市产业结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郑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了2.2%个百分点。第三,商丘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3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000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0.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8元,增长8.7%;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958元,增长6.7%。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47元,增长9.3%;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207元,增长8.

14、1%。其中恩格尔系数也有所上升。三、商丘市城市化进程的趋势预测众所周知,一个地区城市化进程主要受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政策因素的影响。商丘市下辖2个市辖区、1个省级开发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4个街道办、61个镇、116个乡。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使商丘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今后10至15年,河南省将进入一个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发挥的需要和趋势,商丘市也积极作出了“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逐步把商丘建设成为经济繁

15、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最后要发展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豫东现代工业基地、豫东商贸物流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现在我们对商丘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下简单的预测,该预测主要分为两步。(一)统计数据下面我们将根据商丘市1950-2004年的城市化率的样本数据(见表1)进行建模分析,从而对商丘市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趋势作出判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商丘市城市化率的时序数据采用的是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没有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其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一直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人口的流动,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并

16、不能反映城镇化的实际演替趋势。统计资料的不完全性也限制了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率。表一 商丘市人口历年总数年份总人口数按农业、非农业分农业非农业1950352661733457621808551951358446834276181568501952363507434653981696761953368126735024641788031954377024535775711926741955388096937002951806741956396926937975491717201957406880138887481800531958410229338904262118671959

17、403595138095602263911960393811237318602062521961396629737684451978521962405930338861841731191963411784739434641743831964407485039329161419341965418830240127241755781966430171341245061772071967439194942174341745151968454722243886441585781969473112445655231656011970487342246927381806841971486804646877

18、3618031019725100654492281317784119735231973504970818226519745329623515195217767119755425061524336318169819765485580529780518777519775554283536129519298819785625523541254821297519795756718547693427978419805830529553530229522719815922883560728931559419826010656568068232997419836051946570964534230119846096157574274035341719856149479574395340552619866234225583127440295119876343854590894843490619886470322600608146424119896606300610930549699519907125280659189553338519917202135665058355155219927356300677757157872919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