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7118481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2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2-02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 关 键 词:
-
秧苗
移栽
试验台
装置
设计
- 资源描述:
-
喜欢这套资料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都可在线预览哦。下载后都有,请放心下载,文件全都包含在内,有疑问咨询QQ: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 内容简介:
-
毕业设计(论文) 秧苗移栽试验台铺土装置设计 秧苗移栽试验台铺土装置设计0 引言采用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减轻种植户的劳动强度,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国内对农作物的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未6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由于没有突破育苗移栽机械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使这一技术搁浅。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为移栽机具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移栽机具发展迅速,从不到1000台上升到将近8000台。东北等大型农场多采用工厂化营养钵苗和机械化栽植技术,总体水平相对较高。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是获得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特点是把玉米田间栽培作业的主要过程,包括播种、出苗、选苗及幼苗管理等,提前在保护地里集中进行,由此改变了玉米传统的栽培方式,为获得玉米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在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短,温度年变化率大。采用保护地育苗,玉米的播种期可提早一个月,增加积温200,可在终霜后移栽,躲过霜冻、风、旱、虫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移栽玉米可提早成熟约10天,能避开秋季低温和早霜的侵害,因此有利于获得稳产高产。此外,采用玉米育苗移栽,还可将玉米生产向北推移,扩大生产面积。在我国华北地区,一般都是一年二熟,两茬间的接茬矛盾突出。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在北京地区可将播种期提前15天20天,从而可以使用中熟或晚熟品种,使夏玉米的产量达到10500kg/hm212000kg/ hm2。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普遍采用一年三熟或间套种的栽培模式,各茬之间的接茬矛盾也非常突出,采用玉米育苗移栽,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并获得高产,使当季与全年的生产矛盾得到缓减。在保护地内育苗,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便于管理,确保苗壮、苗齐和苗全,减少田间的间苗和补苗劳动,同时还能节省种子,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 综述1.1 国内移栽机发展状况尽管我国对农作物的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但当时人们只看到育苗移栽的好处和效率。忽视了经济效益,更没有科学的分析育苗移栽机械化过程的种种技术难题。近年来,人们对育苗移栽机械技术又有了进一步认识,开始对其重视起来。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的生产规律又各不相同,加之各地发展水平不一致,所以到现在为止,总体上基本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如四川、贵州等地由于土地连片面积小,实现大型机械化育苗移栽有一定困难,因此多采用单家单户式的土地育苗、人工载植方式;而东北等大型农场多采用工厂化营养体育苗和机械化栽植工艺。国内的主要研究单位及主要机型有: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ZDF型导苗管式移栽机;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的2Z-2型玉米钵苗移栽机;山东泰安的2ZM-2型和2ZMZAI型棉花移栽机;四川省研制的2ZYS-4型油菜移栽机等。国内移栽机具介绍:1) 2Z-2型多用钵苗移栽机 该机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研制,与8.813.2KW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作业,作业机为三点悬挂式。它主要用于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更换栽植器后,还可用于棉花、蔬菜等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甜菜纸筒育苗移栽。该机既可垄作也可平作,一次可完成单体仿形、刮土、开沟、夹钵、运钵、栽植、覆土、扶禾、镇压和二次覆土等工序。作业时人工喂苗,机械栽植,其生产率是人工栽植的倍。带有浇水装置,每株注水量152010-3。其最大特点是一机多用、适应性强、立苗率高、作业成本低、栽植质量好。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宽高)():140018001350;机具质量():216;生产效率(hm2/h):玉米、甜菜0.080.12,棉花0.100.15;立苗率(%):95;伤苗率(%):漏苗率(%):。2) 2ZD-4/6半自动型导苗管式移栽机 这种机具由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农业工程教研室研制,已通过国家级鉴定。机具有结构简单、不伤苗等优点,为国内首创,栽植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用于玉米、棉花、烟草、甜菜、蔬菜等作物的大田移栽。秧苗既可以是钵苗,也可以是无钵苗(裸根苗)。分行和行,分别与184KW或404KW拖拉机配套。主要技术参数:投苗速度(株):4060行距():600700(可调)株距():140340(可调)栽植深度():40100生产效率(hm2/h):(行)0.20.27(行):0.30.4移栽合格率(%):90。3) 2ZB-2型玉米移栽机 河北省唐山市农机化研究所在吸收国内外玉米移栽机优点的基础上,适应软盘育秧的农艺要求,简化结构,降低造价,研制出一次可完成开沟、栽植、覆土、压实几道工序的玉米移栽机,经田间试验,可以满足农艺要求,并根据用户需要,现已小批量生产。主要技术参数:配套动力(KW):132(拖拉机)整机质量():300作业行数(行):行距():550600株距():250300适应苗高():300以下作业效率(hm2/h):0.10.13秧苗直立度(度):70。4) 2ZY-2型半自动杯式秧苗移栽机 该机由山东泰安国泰拖拉机总厂生产。为悬挂式,配套动力是小四轮拖拉机。由人工投苗,机械栽植,一次完成开沟、注水、栽植、镇压、表面刮松等工序。它适用于移栽孔的透明塑料秧盘培育出的秧苗(玉米、蔬菜、棉花、烟草等)。如采用其它种类的秧盘,需事先向生产厂说明,并提供一个秧盘样品。在移栽过程中需同时施化肥的,本机配有附件施肥装置,可供选用。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167014501300;结构质量():370;行数(行):;行距():550750(任意调节);株距():150、200、250、300、350、400;可调移栽深度():60、80、100、120、140;注水量(/株):0.1;施肥量(kg/hm2):150600;倒苗率(%):(秧苗与地面夹角);漏栽率(%):;伤苗率(%):。5)可溶性营养钵育苗设备和2YZ-Z型钵苗移栽机 该机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已通过部级新产品鉴定。这种配套设备吸取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总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能顺利完成育苗、移栽全过程。其技术经济指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该套设备经过大面积生产试验考核,受到用户欢迎。可溶性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主要适用于玉米、棉花、甜菜和烟草等作物。主要设备分为育苗设备和移栽机。育苗设备由卧式上土机、自动墩土机、滚轮式翻转机、辊式滑动架、平板气吸式播种机组成。主要技术参数:生产率(万个/h):(可溶性营养钵);钵体直径(mm):2050;钵高(mm):50100;装机容量(KW):1.5;该机采用人工拔苗,机械开苗床的方式作业,一次完成入土、覆土和镇压作业。机具由1822KW拖拉机牵引,通过地轮的转动,带动链轮运动,与夹放苗开沟器、扶土板等配合动作,将钵苗移栽于田间。主要技术参数:适应钵苗高度(mm):200;生产效率(株行min):50;漏栽率(%):2;倒伏率(%):7;锌体直径(mm):40;移栽行数(行):2;伤苗率(%):3;苗定向率(%):80。1.2 国外移栽机发展状况美国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当前美国已经进入全盘机械化、自动化阶段,不但大田作物生产及收获已全部机械化,一些难度大的行业与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向大功率、高速度发展是美国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此外,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保持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美国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农业机械。近几年,美国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已经开始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农业出现了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的趋势。西欧国家基本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目前这些国家小麦和玉米的整地、播种、收获、运输等生产环节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不少农业机械还装备了GPS系统进行精确农业作业。在苹果、梨、葡萄种植方面,为适应机械收获作业,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作物的形状和结构,实现农艺与农机的结合。日本田间作业从耕整地、插秧、植保、收获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水稻育秧、插秧、半喂入联合收获机械居世界领先水平。日本能在水稻育秧、移栽方面很快实现机械化。除水稻生产外,奶牛饲养、肉牛和养鸡、养猪业也都实现了集约化与机械化。特别是设施农业,日本的日光温室很发达,温室内温度、湿度、通风等实现自动控制,花卉、蔬菜、养菇等广泛采用温室栽培,室内作业小型机械齐全,机械化程度也较高。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对小规模经营适应力强,每公顷农用地拖拉机功率比美、英、法等高度机械化国家投入多等,是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特点。近几年来由于老龄化问题,日本农业从业人员急剧减少,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农业一方面酝酿改变经营模式,进行集团化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努力加大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力争开发出更加节省人力的农业机械,农业由机械化转为自动化就成了大势所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度、菲律宾及南美的一些国家,也在加快本国的农业机械化步伐,积极采用拖拉机配套农业机械化进行耕整地、播种、收割、机械排灌、手动与机动植保机械防病虫害、机械脱粒等作业。但总的看来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只相当除美国外其他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初期的水平。目前,菲律宾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甘蔗生产的某些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他们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泰国的农机化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地区而有所差异,泰国的中部平原地区是发达地区,播种机械、脱粒机械和喷雾机械拥有量较大,该地区的机械化模式以耕整机、脱粒机、播种机、除草机等为主,在其他地区小型拖拉机、水泵、喷雾机械和脱粒机械等发展也较快。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印度比较重视水利灌溉设施的投资。1.3 移栽机的介绍移栽机械是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关键设备。我国在70年代中期就研制了第一台用于玉米移栽的机械,之后,又陆续研制、开发和引进了多种适合于蔬菜、烟叶、甜菜等经济作物的移栽机械,但均因育苗技术落后,配套性能差,综合效益低等原因,都未得到推广应用,近几年来,随着育苗技术的发展,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推动了移栽机械的研制开发工作,又有多种新型移栽机械出现。中国农业大学也研制了一种导苗管式移栽机,并于1996年通过了国家农机具检测中心的检测鉴定。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研制使用的移栽机械都是半自动式的,全自动移栽机械因结构复杂,成本高,仅处在研究起步阶段。1.3.1移栽机的类型及特点1)钳夹式移栽机 依靠人工将秧苗喂入到安装在转动轮上的钳夹上,秧苗被夹持着随转动轮一起转动,栽植到土壤中。这种移栽机的结构简单,株距和栽植深度稳定,但作业速度低,一般为30株/min45株/min,而且容易夹伤秧苗,移栽的秧苗容易倾倒和被土壤掩埋。2)链夹式移栽机 与钳夹式移栽机相似,秧苗由人工喂入到链夹上,链条由地轮驱动,并将秧苗移栽到土壤中。由于只改变了传动方式,因此其性能与钳夹式移栽机相同。3)挠性圆盘移栽机 人工将秧苗放置到两片可以变形的挠性圆盘内,圆盘转动将秧苗移栽到土壤中,这种移栽机的结构简单实用,但株距和移栽深度不稳定,也容易出现埋苗,同时,挠性圆盘的寿命也较短。4)导苗管式移栽机与上述三种移栽机相比,秧苗在导苗管式移栽机内的运动是自由的,非强制性的,因此不易伤苗。另一方面,喂入器是由水平转动的多个喂入筒构成,人工喂入时,其喂入速度可以提高,作业速度能达到60株/min70株/min,比钳夹式移栽机提高30%50%,但是,这种移栽机的结构比较复杂。不论采用哪种结构的移栽机械,都应保证移栽的秧苗直立,不伤苗,株距、栽植深度和行距均匀一致。随着生产的发展,对移栽机械的性能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提高移栽速度。在理论上,采用机械移栽是人工移栽速度的4倍10倍,但是,由于半自动化的机械移栽仍需要较多的辅助人员(如苗的运输人员、机手等),实际上只是人工移栽的2倍5倍。半自动移栽机械的移栽速度取决于秧苗的人工喂入速度,国内外试验证明,秧苗的人工喂入速度上限是60株/70株/,超过这个速度人就会感到紧张,出现漏喂入现象,栽植质量下降。移栽与铺膜、起垄相结合。在我国东北地区,尽管采用了玉米移栽技术,秧苗仍有可能受到冷害,延长了返苗时间,如果将移栽和铺膜结合起来,将使移栽效果更为显著。此外,东北地区大多为垄作,移栽的同时完成起垄,有利于减少作业次数。目前我国的移栽机械均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移栽的同时注水。目前国内的移栽机械大多数都没有注水装置。在移栽时注水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缓苗时间的必要技术措施。但是,配备注水装置后,实际作业时如何补充水,又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免耕移栽。在华北以及长江以南地区,各季作业的接茬时间很短,能在免(少)耕地上实现直接移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江苏农学院已在棉花、烟叶和蔬菜的少免耕移栽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农业大学曾在北京郊区进行过玉米免耕移栽试验,但在玉米免耕移栽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3.2移栽机研究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必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步在适宜地区和适宜作物上推广应用。但尚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开发成本低、效果好的育苗方式,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工厂化育苗设施和技术体系,包括育苗穴盘的形状和规格、基质成分和类型、穴盘播种和灌溉设施、秧苗化学控制和最佳移栽苗龄等,培育出适合移栽的壮苗。开发完善移栽机械的性能,提高移栽速度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使之具备多种作业功能,包括注水、起垄、铺膜以及在免耕条件下直接移栽等功能。同时,应注意移栽机的通用性,使之不仅能移栽玉米,还能移栽蔬菜、甜菜及烟叶等作物。制定育苗移栽的相关标准,为实现全自动机械化移栽创造条件。目前我国从育苗到移栽的各个环节都缺少相关标准,使得育苗和移栽质量相差很大,移栽机械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很差,难以科学地评定育苗移栽质量。1.3.3 移栽机的结构2Z6型作物秧苗移栽机主要由悬挂架(通用机架)、地轮、施肥装置、栽植单体、仿形机构和秧盘等几大部分构成。而单体又由单体架、刮土器、仿形轮、开沟器、栽植部件、覆土器、镇压轮、栽植手座位、秧盘架和传动系统构成(参见图1)图 1.1 2Z-6型移栽机整体结构示意图1.3.4移栽机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工作时,深浅可调的刮土器首先刮去垄表层干土、根茬和土块,位于其后的靴式开沟器破土成沟并深施入底肥,栽植手将秧苗一株株连续地放入回转着的栽植器秧夹内,秧夹夹住秧苗的茎部(甜菜纸筒育苗夹住纸筒),钵托则托住秧苗的根部或营养钵保护秧苗茎部不被折断。当秧苗处于零速投苗点时,首先钵托自动缩回,随后秧夹张开,秧苗在零速投苗点落入沟中,并在沟两侧回流土壤的扶持下直立于沟内,随后第一覆土器给苗带覆以新土,使秧苗达到栽植深度。紧接着呈双曲线形状的扶苗器扶起秧苗的叶片,镇压轮以挤压形式压实苗带两侧土壤,最后第二覆土器进一步覆上浮土以利于保墒,这样,随着机器的前进,栽植手连续有节奏地喂入,秧苗被一株株地植入到垄上,完成机器栽植过程。该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作业行数:6;行株距:2245cm(可调);行距:6080cm(可调);施肥量:225300kg/hm2(可调);立苗率:95%(指秧苗主茎与铅垂向夹角20);伤苗率:3%(指秧苗主茎折断或苗叶大部分被损坏);成活率:98%;生产率:0.240.35hm2/h;配套动力:东方红75/802;拖拉机整机质量:602kg。1.3.5移栽机的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该机于1997年10月投入小区域试验,移栽的秧苗有玉米钵育苗、甜菜纸筒育苗和树枝。试验地为经重耙和旋耕后的麦地,24cm土块居多,土壤粘,含水率26%左右,土地平整,麦秸较多。这次试验重点对该机的立苗率、伤苗率、漏苗率、各单体仿形能力和株距均匀性及苗带压实度等指标进行了反复试验与测试。由于秧苗有限,每次每行移栽秧苗数为50株,试验效果比较理想,各单体均能良好仿形,苗带压实度达到农艺要求。2 方案论证2.1 移栽试验台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完成一套适合于工厂育苗的秧盘播种系统,系统由育苗秧盘变速传动装置、播种装置、铺土装置、喷水及微机控制装置组成。主要技术指标:播种精度:每穴1粒种子;作业速度:60盘/小时;功率:7kw漏播率:5%重播率:5%2.2 主要研究内容本次毕业设计主要针对移栽试验台的铺土装置进行总体设计。试验台的铺土装置分成几大部分,包括电机、料箱、支板、接料板、输送带、链轮等。他们之间的装配及机架的焊合是设计的关键。料箱通过左右支板来固定,并用螺栓固定及焊合,这样比较牢固。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并安装在电机座板上。出料口通过出料口支板加螺栓与料箱固定。螺栓和下支撑联接。电机和轴承座的支撑板的支架固定在底座上,联接是焊合。底座用螺栓连接。通过对整机结构的设计方案的制定,结构的合理安排,零部件之间的安装配合,初步形成机器的总体装配关系,绘制总装图。为以后的进一步详细设计打下基础。秧苗移栽试验台的整机设计即要满足设计精度要求,结构工艺要求,还要使机器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化的机械设计要求,机与电的紧密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