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城市与环境教案-《土壤学》(土壤污染与防治)2008.doc

《土壤学》教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714505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90.59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12-03 上传人:鑫*** IP属地:山东
50
积分
关 键 词:
土壤学 教案
资源描述:
《土壤学》教案,土壤学,教案
内容简介:
滨州学院城市与环境系土壤学课程(共36课时)教 案课程编号: 14131016 教师姓名: 黄宝圣 适用专业: 生态学 执教班级: 2008级1班 2008-2010学年第1学期 教案设计(编写)规范1.一门课程的教案包括三个层面设计(1)课程内容、教学基本要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设计等,主要解决本门课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2)各章节内容、教学方法、要求与设计等,主要解决各章节教什么,怎么教;(3)一次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求与设计等,主要解决一次课教什么、怎么教。2.一次课的教案内容,主要包括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后札记等方面。其中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围绕的中心和力求达到的目标;教材分析则要找出本次课的重、难点及关键,并确立突出重点、克服难点、抓住关键的方案;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要按引入新课、讲授、总结巩固三方面详细设计;教后札记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的讲授设计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13章13 土壤污染与防治全章课时数2全章教学目标掌握土壤污染、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等概念与各种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农业污染、化学污染防治措施。节13-1土壤污染的概念13-2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13-3 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13-4 酸性沉降对土壤的影响13-5 土壤污染的防治(第14次课)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壤污染、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等概念与各种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农业污染、化学污染防治措施。教学重点土壤污染、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等概念与各种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农业污染、化学污染防治措施教学难点土壤背景值的获得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授课时间/地点2009.12.31(星期四)14:00-14:45; 14:50-15:35教学楼6#208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文献等)1龚子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北京:科学出版杜,19992朱祖样土壤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3熊顺贵基础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杜,200l4黄昌勇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讲授、设问、解疑、信息反馈与处理、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等环节I 组织教学II 导入III 新授13 土壤污染与防治 我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已达1000万hm2.粮食减产达1.31010kg; 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为世界平均用量的2.9倍. 在我国北方地区,14个县市的69个点位的调查表明, 37个点位的地下水NO3- 含量已高达50g/。 1994年,我国农药的施用量已超过2.2105,占世界农药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我国受农药污染的土地已达到1.3108hm2.研究发现 : 施用的农药有 20%-70%长期残留在土壤中。残留农药对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根瘤菌和根际微生物影响较大。其他如: 由于高交通量造成的道路两旁土壤环境的多环芳烃及铅污染; 城市污水的农业利用及城市垃圾、有毒废弃物的堆放、处置带来的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污染。 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 局部地区有所改善,但总体形势比较严峻。 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资源,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 实际上已成为突出的全球问题。13-1 土壤污染的概念一、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理论上是指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即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 (一)土壤背景值的获得 要获得一个尽可能接近自然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真值是相当困难的。通常,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应建立包括情报检索、野外采样、样品处理和保存、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分析数据统计检验、制图技术等构成的工作系统。(二)土壤背景值的应用 农田施肥:土壤背景值反映了土壤的化学元素的丰度,在研究化学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时,土壤背景值是预测元素丰缺程度,制订施肥规划、方案的基础数据。 土壤污染评价:土壤质量评价,划分质量等级和进行污染评价,划分污染等级,均必须以土壤背景值作为基础参数和标准,进而对土壤质量进行预测和调控及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等。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背景值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订土壤环境标准不可缺少的数据。 环境医学和食品卫生:土壤背景值反映了区域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通过对元素背景值的分析,可以找到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群之间某些异常元素的相互关系。 二、土壤自净作用 土壤自净: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土壤自净作用类型:1.物理自净作用 土壤是多孔介质,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可以随土壤水迁移,通过渗滤作用排出土体;某些有机污染物亦可通过挥发、扩散方式进入大气。2.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作用 土壤中污染物经过吸附、配合、沉淀、氧化还原作用使其浓度降低的过程,称为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 主要载体:土壤粘粒、有机质(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有较强的吸附能力)3.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通过生物降解,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而消散的过程(生物化学自净是真正的净化)。三、土壤环境容量 (一)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最大容纳量。(二)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土壤环境容量。 当土壤环境容量标准确定后,可由下式获得土壤的静容量: Cso=M(Ci-Cbi) 衡量土壤允许量时需要有一个基准含量水平,这个水平所获得的容量称为土壤静容量,即土壤标准容量。 M-耕层土重;Ci-i元素的土壤环境标准;Cbi-i元素的土壤背景四、土壤污染的概念当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量,而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叫做土壤污染。1.土壤污染直接表现于: 土壤生产力的下降; 使某些微量和超微量的有害污染物在农产品中富集。2.土壤污染危害其他环境要素 土壤中可溶性污染物使地下水污染; 悬浮物及其所吸持的污染物,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污染土壤被风吹扬到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扩大污染面。3.土壤既是污染物载体,又是污染物的天然净化场所 当污染物进入量超过土壤的这种天然净化能力时,则导致土壤的污染,有时甚至达到极为严重的程度。13-2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之一:工业“三废” 一、重金属污染物 1.镉(Cd) 含量:土壤中 0.010.70 mg/kg,平均 0.097mg/kg. 来源:冶炼厂 电镀厂 电池 、磷肥等 毒性:积蓄性,潜伏10-30年,影响植物对磷钾的吸收。 污染实例:日本的镉米事件。 病症:痛病。2.铬(Cr) 含量:我国土壤小于80 mg/kg. 一般为5060 mg/kg。 污染源:炼钢厂、铬矿、电镀、鞣革、颜料、合金、油漆、印染、胶印。 毒性:腐蚀皮肤、造血障碍等 污染实例:河北省文安县电镀村儿童发铬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村,其体内免疫蛋白的水平明显降低。3.汞(Hg) 含量:土壤中0.065mg/kg 污染源:金矿炼金,生产含汞制品的工厂,包括:日光灯、体温计,血压表、气压计、整流器等,其他如升汞、中药中的轻粉、红粉、制造雷管的雷汞等 毒性:在心、脑中蓄积,导致神经损伤。 污染案例:闻名世界的“水俣病”。在日本九洲熊本县水俣湾,曾发生“海藻枯萎、鸟死猫疯,人群耳聋,手指颤抖,精神错乱,瘫痪致死”医生束手无策的怪病,后经多年调查,才找到元凶汞中毒。20年间,水俣湾3000余人染病,200多人丧命。4.铜(Cu) 含量:2100mg/kg, 平均 20-30mg/kg。 污染源:铜矿,煤的燃烧、城市污泥。含铜农药。印刷电路板厂。 毒性:影响光合作用,引起缺铁;在人的肝脏积累。 污染实例:计算机主板厂。5.铅(Pb) 含量:2200mg/kg,一般为1342mg/kg。背景值16ppm.污染源:铅锌矿开采、含铅汽油、蓄电池、青铜冶炼颜料、釉彩、涂料、医药、化学试剂等 毒性:影响光合作用,抑制养分吸收;贫血、高血压、智力衰退等 污染实例:我国曾有用含铅的容器盛放食品和饮用水而引起 中毒的的事故。一些专家认为,用铅容器盛放食品和饮用水使古罗马统治阶级中毒,加速了他们的灭亡。6.锌(Zn) 含量:土壤中10-300mg/kg。平均100mg/kg。 污染源:电池、农业污泥、垃圾、农药、铅锌矿、煤等 毒性:50mg/kg时植物中毒。抑制光合作用,失绿症。 污染实例:某电镀厂7.砷(As) 含量:0-195mg/kg, 平均9.36mg/kg. 污染源: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炼砷、含砷农药、磷肥、煤。 毒性:低浓度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茎叶受害;皮肤癌。 污染实例:砷污染饮水引起砷中毒报告. 某工厂生产磷肥和硫酸,由于将高砷磷矿石放置在距水井(120m)附近(7m),导致饮用水源污染,致使1052人中毒。8.氟(F) 含量:50-3467mg/kg,平均 478mg/kg。 污染源:炼铝、炼钢、磷肥、含氟塑料等 毒性:使人、畜、植物中毒。氟斑牙、大骨病等。 污染实例:我国报头地区曾发生国近10万头羊氟中毒,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家蚕也对氟比较敏感。二、有机污染物 1.农药 2.三氯乙醛 3.油类 4.表面活性剂 5.废塑料制品 三、固体废弃物 1.工业固体废弃物 2.城市垃圾 3.放射性物质13-3 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一、土壤组成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一)粘粒矿物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粘粒矿物的吸附行为显著影响污染物在土壤的活度和毒性。 水溶态和交换态的重金属元素的毒性较大,专性吸附态的重金属的毒性较小。 一般土壤质地愈粘,氧化含量越多,土壤对重金属的专性吸附作用越强,重金属的毒性越小。(二)有机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静电吸附、络合作用含氧官能团。 当土壤pH上升时,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增加。 胡敏酸和富啡酸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的和难溶性的络合(螯合)物,主要依赖于饱和度。 富啡酸金属离子络合物比胡敏酸金属络合物的溶解度大。二、土壤酸碱性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土壤溶液中的大多数金属元素(包括重金属)在酸性条件下以游离态或水化离子态存在,毒性较大,而在中、碱性条件下易生成难溶性氢氧化物沉淀,毒性大为降低。 电荷形态、沉淀溶解;吸附解吸、络合螯合等影响污染物毒性。 不同的pH值条件下,重金属的形态也不同,pH的变化可改变其吸附、沉淀、络合特性,也改变其毒性。三、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大多数有机氯农药在还原条件下才能加速代谢。 大多数重金属都亲硫,故在还原条件下易生成硫化物而降低其毒性,通气后其毒性增强。水稻抽穗前淹水使Cd转化为CdS,可降低米中镉的含量。在还原和酸性条件下,砷的毒性较强。铁、锰氧化物可降低其毒性。 二氧化锰可氧化土壤中的三价铬,而有机质可把六价的铬还原成三价铬。 分解DDT适宜的Eh值为0250mV,艾氏剂也只有在Eh120mV时才快速降解。在通气良好和碱性土壤中,Ca3(AsO4)2是最稳定的含砷矿物,其次是Mn3(AsO4)2,后者在碱性和酸性环境中都可能形成。 在还原和酸性(pH5.0)为游离CaCO3与交换性盐基缓冲控制带; 第二段(pH4.05.0,以至于pH3.0)为交换性盐基缓冲带: 第三段(pH4.0)主要为活性铝缓冲控制带。 土壤受酸雨淋洗的前期,pH值是上升而不是下降。 在土壤酸化过程中,首先是交换性盐基的减少,其次是pH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下降。二、酸性沉降对土壤中铝的活化和溶出酸雨对土壤的酸化导致铝的活化和释放。当酸性溶液pH4.5时,土壤铝溶出量开始增加,当pH MgNaK 土壤酸化降低钼的有效性。城市或市郊土壤一般不缺硫,而边远地区会缺硫五、酸性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固氮菌、硝化菌、氨化菌对酸度极为敏感。 酸化土壤对硝化细菌的抑制效应比氨化细菌更强。 pH4时硝化作用完全停止。 pH小于3.6的森林土壤已检测不出固氮菌的活性。13-5 土壤污染的防治一、提高保护土壤资源的认识深刻认识土壤健康的重要性;土壤健康就是人类的健康! 被污染的土壤就是被破坏的自然资源。就是对地球和人类的犯罪。土壤污染的特点:渐近性、长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土壤污染是人土壤污染是人类的活动的恶果类的活动的恶果土壤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部分,与其他污染密切相关治理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则:1.以防为主,且不要先污染后治理;2.严格执法,依法管理各种土壤污染源的排放;3.实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4.建立先进的土壤污染监测、预测与评价系统。 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提高政策的决策水平,民主化和科学化。 改变资源的经营与所有体制。二、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 1.施用改良剂 使用改良剂、抑制剂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和毒性。 沉淀剂:石灰性物质、硫化物、磷酸盐等 吸附或抑制剂:膨润土或合成沸石等 2.工程措施清洗法 EDTA 清洗治理Cd污染。或表面活性剂。 清洗1-2次, 可使土壤中的Cd含量下降83%(EDTA 30kg/100m2 用量)电化法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发明了一种净化污染土壤的电化学方法。客土法 通过换土、去土、翻土等方法改变土壤表层中重金属的含量。工程量大。 其他如阴阳离子膜交换技术、热解吸法等。调节土壤pH条件,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活性。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控制Eh值。3.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某些动物或植物能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土壤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7145050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