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_第1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_第2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_第3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王冕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窃入学舍_   (2)父怒挞之_(3)夜潜出_   (4)闻而异之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入学舍

2、,听诸生诵书。_(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_3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_2.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郑人买履(l)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坐:同“座”,座位。之:到去。操:拿,携带。反:同“返”,返回。及:到,等到。遂:终于。宁:宁可。无:不。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

3、是(_)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大意: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_3. 重点段落品析。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最后一句“取之,信然”的“信”是什么意思?_。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_。3“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_4给这篇文言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4. 课内扩展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4、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注释)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拓(zhè)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以喂蚕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其鸣自詨(xi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并完成填空。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_,山上长了很多_。树木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_,_的嘴,_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_。2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溺:_ 故: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衔:_

5、60;埋:_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精卫填海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_)(2)这个故事刻画了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_)(3)精卫是炎帝大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_)(4)这个故事反映出精卫的愚昧,木头和石头根本不可能填塞东海。(_)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精卫怎样的精神品质?_5. 文言文阅读。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注释:欲:想要。惠:通“慧”。若:好像。奇:以为奇(在此应指特别)。欲:想要。乃:于是,就。故:的原因。庐:(

6、简陋的)房屋。之:代词,代“这件事”。1魏武帝喜欢何晏吗?请找出短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_2对“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让魏武帝站在里面。B.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坐在里面。C.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圆框,让自己坐在里面。3你感觉何晏的性格特点是()A.当机立断 B.胆大心细 C.聪明机智6.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1此句中“尝”的意思是(   )A.尝试 B.曾经2请在此句中用“/”标出朗读停顿。3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通过本学期开展的历史人物故事会,

7、你还了解的历史人物故事有_。7. 诗文展览馆。1.选择最恰切的答案,将序号填在“_”上。(1)少儿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多次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同学们用诗句来应答赞美,最恰当的一句是:_(A)将谓偷闲学少年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万紫千红春满园(2)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小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被。事后,小李由衷地感叹道:_(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C)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3)三字经中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的一句是_。(A)香九龄,能温席   (

8、B)融四岁,能让梨   (C)亲师友,习礼仪2、在小儿垂钓中,写路人问路,而小孩不回答的句子是_,_。3、你们班在学校拔河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这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就像古今贤文中所说的_,_。8. 读文回答问题。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   。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1按原文填空。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p)   囊萤(nán) 金晖(hu) 刘禹锡( y )B.洛阳(luò) 韩愈( y&

9、#250; ) 胆怯(què) 陶渊明(yun)C.萤火(yín)   曝晒( pù ) 光晕(yùn) 范仲淹(zhòn)D.绽放(zhàn)   炫耀(xiàn) 涉水(shè) 龚自珍(n)3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4请写出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囊萤:_恭勤:_5囊萤夜读中车胤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当有人请

10、教我们学习有什么秘诀,我们可以送他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_。”当我们听到同学说“自己基础差,怎么也跟不上了”,我们可以跟他说“学习不怕根底浅,_。”本学期我们还学过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有:_、_。9. 阅读理解。李广射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òng)石没(mò)镞(zú)。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注释)本文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西汉名将,力大无穷,擅长射箭,作战英勇,令敌人闻风丧胆,世人称之为“飞将军”。镞:箭头。更:再,又。居:居住。尝:曾

11、经。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2)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_(3)广亦竟射杀之。_2短文写了李广三次射虎,第一次是_;第二次是_;第三次是在右北平射虎时被老虎所伤,但最后仍射死了老虎。其中第_次写得最详细,这件事突出了李广_的特点。3下列对李广再射时“终不能复入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中石没镞”只是一时侥幸B.第一次射石时李广以为是老虎,特别紧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C.李广的箭术发挥不稳定D.李广后来射的石头太坚硬4下列写李广的诗句中与本文所描述的情景无关的一项是(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60;B.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C.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D.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5结合短文内容,用一句话来赞美李广将军。_10.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逐走: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想喝水解渴。河、渭:黄河、渭河。大泽:大湖。道:半路上。邓林:桃林。1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渴而死。_(3)弃其杖,化为邓林。_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夸父逐日的故事。_3夸父和精卫有什么共同点?你身边一定也有

13、这样的人,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_11. 阅读综合训练。欧阳苦读(文言文)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苦读(白话文)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

14、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_。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家贫无资(_)教以书字(_)及其稍长(_)或因而抄录(_)昼夜忘寝食(_)惟读书是务(_)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_;_。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_、_、_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还进行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的人。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

15、习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欧阳修_,而车胤_。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1)传:_ (2)弃:_(3)意:_ (4)还:_2请把画“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_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铁棒磨

16、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13.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文中画横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世传(_)   世代相传。 世上传说。卒业(_)   完成学业。 诵读完毕。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之”在文中指_。(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其”在文中指_。3老媪是怎样回答李白的?把文中相应的句子

17、画上“”。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_。14.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宋:宋国。富人:富裕的人。坏:毁坏,损坏。筑:修补。盗:偷盗。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 B.其家/甚智/其子。C.其家甚/智/其子。 D.其/家甚/智其子。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B.如果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C.这个富人家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 钱财。D.偷盗之人是富人的邻居。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人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家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15.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