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明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探微_第1页
文学明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探微_第2页
文学明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探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支教专题: 文学明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探微 刘学明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耀眼的奇葩。能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有助于我们掌握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化。作为教师,我们应更有责任传播这种古代文明,让学生们深入学习理解古典诗词。但古诗教学并非易事,由于作品年代久远,人物思想古今差异较大,诗情大多较含蓄,学生学习古诗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古诗词,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有以下一些体会供同仁们参考:一、巧妙设置古诗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首优美的古诗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其意境之优美令人陶醉。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带到诗的意

2、境中去认识美,感受美,激发他们的情感,要巧妙设置古诗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一)、利用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如通过幻灯片投影等再现教学情景,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它融景、情、理为一体,尽情描绘春江月夜澄澈空明之美景,抒写人生离别之感,形成幽美邈远的意境,成为诗中的绝响。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这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这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这一轮明月平添了思

3、妇游子的几多离愁。随着讲解,依次推出张若虚凝望江心、皎洁的明月、月夜下的江水、涌动的潮水、落花等画面,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那种人生苦短的悠悠惆怅中所交织着的对生命的依恋,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明月长相依的一丝欣慰,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这首诗歌。(二)、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创设诗歌氛围。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讲授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之时,先播放忧伤哀怨的曲子一江春水向东流,哀伤的音乐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而凄冷的氛围中,然后用低沉缓慢的语调缓缓讲述着: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

4、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回想起南唐的王朝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我心中的几多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啊滚滚东流。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强烈感受到了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感受到了李煜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字字泣血,令人潸然泪下。(三)、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古诗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讲述声情并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贺铸的青玉案一诗中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连用三个比喻,以实写虚,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纷乱的愁情。在教学时,我先有

5、感情的进行语言描绘:“你看:那一腔愁绪,仿佛遍地如烟的青草,连绵弥漫,无边无际;又像那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濛濛一片,遮天盖地;更似那江南黄梅时节的霏霏细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精彩的语言描述,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连用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萧瑟苍凉的画面。教学中同样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枯藤盘缠,老树颓废,昏鸦瑟缩,万物萧杀,了无生机,面对如此凄清之景,羁游天涯的游子如何不想归家啊!然而古道坎坷漫长,秋风萧瑟凄冷,座下瘦马如柴,归家之路绵绵千里。学生无不为游子思乡盼归的哀伤之情

6、所感动。二、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与诗人情感融为一体 诗歌中的形象不同于小说、戏剧、散文中的形象,受格律、字数限制,诗歌的意蕴非常含蓄。学生要想正确理解诗意,就必须根据诗歌语言,调动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才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如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是千古名句,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诗人作诗的情境,学生边听着明月几时有的乐曲,边根据诗句想象出诗人身处异乡眺望故乡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接着再让学生扮演诗人,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讲述出来,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诗句,使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诗人思念亲人时那

7、种痛彻心扉的情感,同时也理解到了诗人渴盼与亲人相见的急切心情。正因为诗歌语言言简意丰,所以更应善于想象与联想,把文字转换成头脑中的形象,再现诗歌情景,进而品味诗意,把握诗歌内容。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教学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刻地感受那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学生们在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这样学生与诗人情感自然融为一体,更好地把握了诗歌内容。三、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领悟诗歌语言魅力 朗读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曾指出:“读书须成诵。”要想

8、体会古诗中的优美意境,首先就要读,要求学生读出声音,读出语调,进而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所寄寓的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注满了字里行间。词中所描绘的一幅幅连续转动的画面扣人心弦:醉里把灯挑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耳听各个营房接连不断响起的号角;广阔的八百里范围,官兵分享到烤肉,多种乐器合奏着边外雄壮的歌曲,这种磅礴的气势惟有朗读才能体现出来。在秋天的季节检阅军队,马像的卢神马一样跑得飞快,箭射出去,弓弦振动,发出雷一般的响声。这一连串转动的画面,看的、听的、跑的、射的,黑夜、白天,创造出了极其壮观的景象,为的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这种对祖国的忠诚,为国献身

9、的豪气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产生感情,激发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让诗的优美语言带动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很好的理解、体会;当学生理解完诗句后,学生还应有感情地朗读以便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当然,诵读诗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学生想读好而读不好的时候,教师应适时予以示范,给予启发指点迷津。教学时,在学生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去感悟诗歌语言之精妙,洞察诗歌语言之精髓,把握诗歌语言之理趣。要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仔细揣摩诗意。如游园不值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让学生依据文字联系自己对春天的观察及诗歌对春天的描述来想象满园春色是怎样的,那枝出墙的红杏是怎样的可爱。学生边联想边有感情的朗读,在愉悦的气氛下读出语气、语调、情感,更能领会诗歌意境,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境地。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