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8/141 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第2 2篇篇交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 魏熙乐魏熙乐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Tel:-mail: 2 22021/8/14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图图1-2 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3 32021/8/14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l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在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在19世纪世纪中叶先后诞生,在中叶先后诞生,在20世纪前半叶,世纪前半叶,约占约占整个电力拖动容量整个电力拖
2、动容量80%的不可调速系统的不可调速系统采用交流电动机采用交流电动机,只有,只有20%的高性能可的高性能可调速系统采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采用直流电动机。4 42021/8/14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模型直流电动机模型换向器的作用换向器的作用5 52021/8/14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l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调速系统 优点:优点:直流电动机的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简单数学模型简单,转矩易于控,转矩易于控制。制。 缺点:缺点:具有电刷和换向器具有电刷和换向器,必须经常检查维修,必须经常检查维修换向火花使直流电机的应用环境受到限制换向火花使直流电机的应用
3、环境受到限制换向能力限制了直流电机的容量和速度等换向能力限制了直流电机的容量和速度等6 62021/8/14n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电枢在定子上,为三相对称的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枢在定子上,为三相对称的交流绕组;三相对称交流绕组通入三相对称交流电流绕组;三相对称交流绕组通入三相对称交流电流时,将在电机气隙空间产生时,将在电机气隙空间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转子绕组;转子绕组的导体处于旋转磁场中;转子导体切割磁力线,的导体处于旋转磁场中;转子导体切割磁力线,并产生并产生感应电势感应电势,并产生,并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与;感应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
4、电磁力作用在转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电磁力作用在转子上将产生电磁转矩,并驱动转子旋转。子上将产生电磁转矩,并驱动转子旋转。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7 72021/8/14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l交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 优点:优点:无电刷,无需换向无电刷,无需换向,结构点简单,成,结构点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维护方便、惯量小、本低、工作可靠、维护方便、惯量小、效率高效率高 缺点:缺点:动态数学模型复杂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动态数学模型复杂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性质强耦合的性质8 82021/8/14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
5、与发展l解决交流电动机的调速问题,依赖解决交流电动机的调速问题,依赖于以下两点:于以下两点:变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如变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如IGBT,MOSFET)整流整流-逆变装置逆变装置新兴的控制技术新兴的控制技术9 92021/8/14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n到到20世纪世纪6070年代,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年代,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发展,使得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交流拖动的交流拖动系统得以实现,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系统得以实现,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现,使得交流调速系统实现成为可能交流调速系统实现成为可能,打
6、破,打破了直流调速系统一统高性能拖动天下的格局。了直流调速系统一统高性能拖动天下的格局。n交流调速系统能否取代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能否取代直流调速系统?10102021/8/14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l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早期方法早期方法基于稳态数学模型基于稳态数学模型新兴的控制技术新兴的控制技术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制 F. Blaschke, “感应电机磁场定向控制原理感应电机磁场定向控制原理” P. C. Custman, “定子电压坐标变换控制定子电压坐标变换控制” 难波江章,难波江章,“转差型矢量控制转差型矢
7、量控制” W. Leonhard, “通用高性能矢量控制系统通用高性能矢量控制系统” Depenbrook,“直接转矩控制直接转矩控制”11112021/8/14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l进入进入21世纪后,用世纪后,用交流调速系统取交流调速系统取代直流调速系统代直流调速系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交流拖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电力拖交流拖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电力拖动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动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12122021/8/14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n一般性能的节能调速一般性能的节能调速 n
8、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 n特大容量、极高转速的交流调速特大容量、极高转速的交流调速13132021/8/14一般性能调速和节能调速一般性能调速和节能调速 l风机、水泵风机、水泵对调速范围和动态性能对调速范围和动态性能的要求都不高,只要有一般的调速的要求都不高,只要有一般的调速性能就足够了。性能就足够了。l需要调速,但对调速性能要求不高需要调速,但对调速性能要求不高的生产机械,也属于一般性能调速。的生产机械,也属于一般性能调速。14142021/8/14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l矢量控制技术矢量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直接转
9、矩控制l可以和直流调速系统媲美的高性能可以和直流调速系统媲美的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15152021/8/14特大容量、极高转速的交流调速特大容量、极高转速的交流调速l特大容量的电力拖动设备特大容量的电力拖动设备厚板轧机厚板轧机、矿井卷扬机矿井卷扬机等,以及极等,以及极高转速的拖动,如高转速的拖动,如高速磨头高速磨头、离心离心机机等,都以采用交流调速为宜。等,都以采用交流调速为宜。16162021/8/14按按调速方法调速方法分类分类降电压调速降电压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绕线转子
10、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变极对数调速变极对数调速变压变频调速变压变频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 异步电动机调速异步电动机调速17172021/8/14 按照交流异步电机的原理,从按照交流异步电机的原理,从定子传入转子的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电磁功率Pm可可分成:分成:机械功率机械功率Pmech-拖动负载的有拖动负载的有效功率;效功率;转差功率转差功率Ps-传输给转子电路的,传输给转子电路的,与转差率与转差率s 成正比。成正比。 P PmechmechP PmmP Ps sPm = Pmech + PsPmech = (1 s) PmPs = sPm按按能量转换能量转换类型分类类型分
11、类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 异步电动机调速异步电动机调速18182021/8/14n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转差功率是否增大转差功率是否增大,能量,能量是被消耗掉还是得到利用,是是被消耗掉还是得到利用,是评价调速系统效率评价调速系统效率高低的标志高低的标志。n按按转差功率转差功率将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系统分成三类:将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系统分成三类: 转差功率消耗型转差功率消耗型 转差功率馈送型转差功率馈送型 转差功率不变型转差功率不变型按按能量转换能量转换类型分类类型分类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 异步电动机调速异步电动机调速19192021/8/14l全部转差功率都全部转差功
12、率都转换成热能消耗转换成热能消耗在转子回路中。在转子回路中。l以以增加转差功率的消耗来换取转速降低增加转差功率的消耗来换取转速降低(恒转矩(恒转矩负载时),越到低速效率越低。负载时),越到低速效率越低。l结构简单,设备成本少,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构简单,设备成本少,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转差功率消耗型转差功率消耗型 降电压调速降电压调速 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 转子串电阻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 异步电动机调速异步电动机调速20202021/8/14n转差功率一部分被消耗掉(转子铜损),转差功率一部分被消耗掉(转子铜损),大部分则大部分则通过变流装置回馈给电网或转化
13、成机械能予以利用。通过变流装置回馈给电网或转化成机械能予以利用。n功率既可以从转子馈入又可以馈出的系统称作功率既可以从转子馈入又可以馈出的系统称作双馈双馈调速系统。调速系统。n无论是馈出还是馈入的转差功率,扣除变流装置本无论是馈出还是馈入的转差功率,扣除变流装置本身的损耗后,最终都转化成有用的功率身的损耗后,最终都转化成有用的功率,效率较高效率较高,只能采用只能采用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 转差功率馈送型转差功率馈送型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 异步电动机调速异步电动机调速21212021/8/14l
14、转差功率只有转差功率只有转子铜损转子铜损,而且无论转速高低,而且无论转速高低,转差转差功率基本不变功率基本不变,因此,因此效率更高效率更高。l 变极对数调速是有级的,应用场合有限。变极对数调速是有级的,应用场合有限。l 变压变频调速变压变频调速应用最广,可取代直流调速;但在应用最广,可取代直流调速;但在 定子电路中须配备与电动机容量相当的变压变频器,定子电路中须配备与电动机容量相当的变压变频器,相比之下,设备成本最高。相比之下,设备成本最高。变极对数调速变极对数调速 变压变频调速变压变频调速转差功率不变型转差功率不变型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 异步电动机调速异步电动机调速22222021/
15、8/14降电压调速降电压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变极对数调速变极对数调速变压变频调速等变压变频调速等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 异步电动机调速异步电动机调速转差功率消耗型转差功率消耗型转差功率馈送型转差功率馈送型转差功率不变型转差功率不变型按按调速方法调速方法分分类类按按能量转换能量转换类型分类类型分类23232021/8/14l同步电动机没有转差,也就同步电动机没有转差,也就没有转差功率没有转差功率,所以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只能是所以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只能是转差功率不转差功率不变型
16、变型。l同步电动机转子极对数是固定的,只能靠同步电动机转子极对数是固定的,只能靠变变压变频调速压变频调速。没有像异步电机那样的多种调没有像异步电机那样的多种调速方法。速方法。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 同步电动机调速同步电动机调速24242021/8/14l从从频率控制的方式频率控制的方式来看,同步电动机调速可分为来看,同步电动机调速可分为他控变频调速他控变频调速和和自控变频调速自控变频调速两类。两类。l他控变频调速他控变频调速利用独立的变压变频装置给同步电利用独立的变压变频装置给同步电动机供电。(结构简单,可能产生失步现象)动机供电。(结构简单,可能产生失步现象)l自控变频调速自控变频调速
17、利用转子磁极位置检测信号来控制利用转子磁极位置检测信号来控制变压变频装置换相,又称作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变压变频装置换相,又称作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或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结构复杂,从根本上或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结构复杂,从根本上消除失步问题)消除失步问题)交流电动机调速交流电动机调速 同步电动机调速同步电动机调速25252021/8/14两类交流调速两类交流调速l基于交流电动机的基于交流电动机的稳态模型稳态模型,其,其动态性动态性能不高能不高,是在交流调速发展初期出现的。,是在交流调速发展初期出现的。l基于交流电动机的基于交流电动机的动态模型动态模型,能实现,能实现高高动态性能动态性能,是
18、随着客观需要和研究成果,是随着客观需要和研究成果陆续开发出来的。陆续开发出来的。26262021/8/14主要章节主要章节第第5章章 闭环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第第6章章 绕线转子异步机双馈调速系统绕线转子异步机双馈调速系统 第第7章章 笼型异步电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笼型异步电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第第8章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27272021/8/14电机学与本课程关系密切的环节电机学与本课程关系密切的环节(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模型)(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模型)n1 感应电势感应电势n2 等值电路等值电路n3 功率流程功率流程
19、n4 机械特性机械特性 28282021/8/141 感应电势(折算后)感应电势(折算后)14.44gsNsmEf N K14.44rsNsmrEf N K 14.44ssNsmsEf N Kn定子全磁通定子全磁通 在定子每相绕组中的在定子每相绕组中的感应电势感应电势msn转子全磁通转子全磁通 在转子每相绕组中的在转子每相绕组中的感应电势感应电势mrn气隙磁通气隙磁通 在定子每相绕组中的在定子每相绕组中的感应电势感应电势m29292021/8/142 等值电路等值电路ns是异步电机的一个基本参数,没有单位,是异步电机的一个基本参数,没有单位,它的大小反映了异步电机转子的转速它的大小反映了异步电
20、机转子的转速n。n正常运行的异步电动机正常运行的异步电动机,转子转速转子转速n接近于接近于同步转速同步转速n1。n转差率转差率s很小很小,一般一般s =0.010.05。pec111nnnnns转差率转差率s30302021/8/14折算前稳态电路折算前稳态电路等效稳态电路等效稳态电路频率频率折算折算绕组绕组折算折算用静止转子代替旋转转子用静止转子代替旋转转子附加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附加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等于电机输出的机械功率等于电机输出的机械功率2 等值电路等值电路31312021/8/14T形等效电路形等效电路在异步电动机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异步电动机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2 等值电路等值电
21、路折算原则:折算原则:(1 1)磁势不变)磁势不变(2 2)功率不变)功率不变32322021/8/14pec2 等值电路等值电路33332021/8/14R1,R2-定子每相电阻和折合到定子侧的转子每相电阻定子每相电阻和折合到定子侧的转子每相电阻; Ll1,Ll2一定子每相漏感和折合到定子侧的转子每相漏感一定子每相漏感和折合到定子侧的转子每相漏感;Lm一一定子每相绕组产生气隙主磁通的等效电感定子每相绕组产生气隙主磁通的等效电感,即励磁电感即励磁电感;U1 , 1一一电动机定子相电压和供电角频率电动机定子相电压和供电角频率;S 转差率转差率2 等值电路等值电路忽略铁损忽略铁损34342021/
22、8/14pec2 等值电路等值电路35352021/8/14转差功率转差功率Ps(转子铜耗(转子铜耗Pcu2)转子机械功率转子机械功率Pmec=P2+pmec+ps定子铜耗定子铜耗pcu1铁耗铁耗pFe电磁功率电磁功率PM电源电源输入输入功率功率P13 功率流程功率流程36362021/8/14电源输入功率电源输入功率 定子绕组的铜耗定子绕组的铜耗铁耗铁耗 pFe1定子铁心中的磁滞损耗定子铁心中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正常运行时涡流损耗,正常运行时转子铁耗转子铁耗pFe2可忽略。可忽略。11111cosIUmP12111curImpm2011FeFerImpp3 功率流程功率流程定子侧定子侧 3
23、7372021/8/14电磁功率电磁功率(通过电磁感应由定子(通过电磁感应由定子传递给转子)传递给转子)转子铜耗(转差功率)转子铜耗(转差功率)M/22/212CusPrImp转子的机械功率转子的机械功率M/22/22CuMmecP) s1 (rss1I3pPP/1222222211/2/1 22coscosMcuFePm E Im E IPppm Irs3 功率流程功率流程转子侧转子侧 38382021/8/14 电磁转矩电磁转矩除以转子机械角速度除以转子机械角速度 rad/srad/s,得异步电动机的,得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平衡方程式转矩平衡方程式20eTTT(电磁转矩(电磁转矩= =轴上输出
24、转矩轴上输出转矩+ +空载转矩)空载转矩)e1TmecMPP)pp(PPsmec2mec电机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电机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P2要由要由Pmec扣除机械损耗扣除机械损耗pmec(轴承、风(轴承、风阻等摩擦阻转矩)和附加损耗阻等摩擦阻转矩)和附加损耗ps(齿槽影响,谐波磁势作用)。(齿槽影响,谐波磁势作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3 功率流程功率流程39392021/8/143 功率流程功率流程40402021/8/14pec根据等效电路推导机械特性有两条途径,根据等效电路推导机械特性有两条途径,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4 机械特性机械特性 sRIn3nsRI3PT2221pp1
25、2221Me1、e2、41412021/8/14途径途径1.1用用U1表示表示22l11 l21221112LCLsRCRUI1LL1LjLjR1Cm1 lm11 l11122l1 l21221121LLsRRUII sRIn3T2221pe4 机械特性机械特性忽略励磁电流忽略励磁电流42422021/8/14得异步机的得异步机的机械特性方程式机械特性方程式2212122112213llpeLLsRRsRUnT根据根据 sRIn3T2221pe上式是异步机调压调速的基础,上式是异步机调压调速的基础,经过变化后,是恒压频比变频调速的基础。经过变化后,是恒压频比变频调速的基础。4 机械特性机械特性43432021/8/14将上式对将上式对s求导求导, 并令并令dTe/ds=0,可求得产生最,可求得产生最大转矩时的大转矩时的临界转差率临界转差率22l1 l21212mLLRRs最大转矩最大转矩21max22211111232pelln UTRRLL最大转矩与电网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最大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