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控实验方案_第1页
水控实验方案_第2页
水控实验方案_第3页
水控实验方案_第4页
水控实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控实验方案水控实验方案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组员:目 录一、混凝实验4(一)实验目的和要求4(二)实验原理4(三)实验试剂、设备4(四)实验步骤41、最佳混凝剂的筛选42、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4(五)实验结果整理5(六)注意事项6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实验模型6(一)实验目的及要求6(二)实验原理6(三)实验试剂、设备71.主要装置72.配套装置73.实验装置配套测定设备及仪器74.实验水样及活性污泥7 (四)实验步骤71.清水实验82.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83.在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完成后,SBR反应器进入负荷运行实验8(五)实验结果整理82、MLSS的测定93、实验结果分析9三、 活

2、性炭吸附实验9(一)实验目的9(二)实验原理10(三)实验试剂、设备111.实验装置112.连续流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11 (四)实验步驟12连续流活性炭吸附实验12(五)实验结果整理12四、污泥比阻测定实验13(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3(二)、实验原理13 (三)实验试剂、设备141、比阻实验装置142、实验配套设备与试剂15(四)实验步骤15 (五)实验数据处理151、测定并记录实验基本参数152、将布氏漏斗实验所得数据按表记录并计算163、以t/V为纵坐标,V为横坐标作图184、根据原污泥的含水率及滤饼的含水率求出C225、以比阻为纵坐标,混凝剂投加量为横坐标,作图求出最佳投加量。24(六

3、)注意事项24五、综合实验结果分析25六、个人感想体会25一、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了解混凝现象的影响因素和混凝剂的筛选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的混凝工艺条件。(二)实验原理混凝是在废水中预先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再加以分离除去的过程。它包括使胶体悬浮物的脱稳和接着发生使颗粒增大的絮凝作用。胶体微粒都带电荷,他们之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体的布朗运动和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因而使胶体颗粒保持分散的悬浮状态,即稳定性。在脱稳之后,凝聚使矾花增大,以便使矾花随后能从水中去除。(三)实验试剂、设

4、备1、 实验用水:加入生粉的水2、 实验药品 聚合氯化铁、1mol/L盐酸3、 主要实验装置及设备化学混凝实验装置采用可编程的六联电动搅拌器,结构如下仪器 PHS-2型精密酸度计、浊度仪、1000mL烧杯、量筒、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最佳混凝剂的筛选本组通过实验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铁后,决定采用聚合氯化铁作为混凝剂。2、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在6个1000mL烧杯中分别加入1000mL原水,置于实验用的六联电动搅拌器平台上,使搅拌叶片位于烧杯正中,注意保持各烧杯中叶片位置相同。测定原水水样的浊度初步确定水样中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用量方法如下:在一烧杯中,加入200mL原水,慢慢搅动烧杯中

5、的水样,每次增加0.5mL的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投加量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确定实验时混凝剂投加量。方法如下:分别向六个烧杯中投加混凝剂,使它们的浓度变化接近最小混凝剂投加量的50%-175%熟悉搅拌器的操作,按要求调整搅拌器的运行参数a.混合搅拌转速:100-160r/min; b.混合时间:1-3min,可取2minc.絮凝搅拌转速:20-40r/min; d.絮凝时间:10-30min,可取15min按混合搅拌机速度启动搅拌机,当到达时间后,自动按预定的絮凝搅拌速度,降低搅拌机转速,在到达预定的絮凝时间后,自动关闭搅拌机。记录过程中矾花出现先后顺序以及形态。轻轻

6、将搅拌叶片从烧杯中提出,注意不要搅动水样,静止沉淀20min,观察矾花沉降情况。沉淀时间到达后,分别从烧杯中取100mL左右上清液于200mL烧杯中,测定各自的剩余浊度并记录(每杯水样测定三次)。(五)实验结果整理上述步骤中,确定了200mL原水中的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用量为1mL,故在实验步骤中,分别向六个烧杯加入该最小混凝剂投加量的50%-175%,再乘以五倍,由于大烧杯是1000mL.即分别加入,2.5mL,3.75mL,5mL,6.75mL,7.5mL,8.75mL的聚合氯化铁溶液。而聚合氯化铁的浓度为10g/L.(1) 最佳投药量的确定 数据记录于表1-1所示表1-1混凝剂最佳

7、投加量实验记录第二小组 姓名乐艳 实验日期2015-11-6 水样名称加入生粉的水样 原水水温15 浊度182 使用混凝剂的种类及浓度%1聚铁水样编号123456混凝剂投加量/(L)2.53.7556.757.58.75矾花形成的先后顺序矾花形态细疏小粗疏大细密小粗实大细疏小细疏小剩余水浊度/度160.648.346.250.159.260.5241.834.739.533.633.545.3332.530.128.426.332.438.3平均45.037.738.036.741.748.0备注1快速搅拌 45s转速 150r/min2慢速搅拌 4min转速 40r/min3沉淀时间 16m

8、in以上清液的浊度为纵坐标,混凝剂的投加量为横坐标,绘出剩余浊度与混凝剂投加量的关系曲线。混凝剂投加量/(mL)浊度2.5453.7537.75386.7536.77.541.78.7548 图1-2 剩余浊度与混凝剂投加量关系曲线由图形可知,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多,原水的浊度先减后增,出现了一个最低点,该点即为最适宜混凝剂投加量。该曲线方程已知,其一阶导数为零的点,即为混凝剂最适宜投加量。该方程为y=1.0311-11.066x+65.914,其一阶导函数为y=2.0622x-11.066,当其一阶导函数y=0时,解得:x=5.366mL.即1000mL原水的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5.366mL

9、,由混凝剂浓度为10g/L,可以算出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53.66mg/L.(六)注意事项取水样时,必须把水样混合均匀,以保证各个烧杯中水样性质一样,取澄清水样的上清液时,应避免搅动已经沉淀的矾花,且尽量使各个烧杯水样取上部同一清水层。注意避免某些烧杯中的水样受到热或冷的影响,各烧杯中水样温度差<0.5注意保证各搅拌轴放在烧杯中心处,叶片在杯内的高低位置应一样。测定水质时应选用同一套仪器进行。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实验模型(一)实验目的及要求应熟练掌握SBR活性污泥工艺各工序的运行操作要点;熟练掌握活性污泥浓度和COD的测定方法;正确理解SBR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SBR活

10、性汚泥工艺曝气池的内部构造和主要组成;了解有机负荷对有机物去除率及活性污泥增长率的影响。(二)实验原理 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即SBR 工艺(sequencing batchreactor)。本工艺最主要的特征是集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混合液沉淀于一体,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相比较,工艺组成简单,无需设污泥回流设备,不设二沉池,一般情况下,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在单一的曝气池内能够进行脱氮和除瞵反应,易于自动控制,处理水水质好。 间歇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在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式,在有机物降解方面是时间上的推流,有机污染物是沿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的,运行工序如图5-7所示。图5-7 SB

11、R工艺曝气池运行工艺示意图 1 间歇式活性污泥曝气池的运行操作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待机(闲置)5个工序组成。这5个工序构成了一个处理污水的周期,可以根椐需要调整每个工序的持续时间,进水、排水、曝气等动作均由自动控制箱设置的程序自动运行。(三)实验试剂、设备 模型由本体、附属设备和工作台等组成,外形尺寸:长×宽×高=860mm×760mm×1250mm。本体为一有机玻璃制作的矩形水池,长×宽×高=800mm×400mm ×400mm,内有曝气管、厌氧搅拌器、浮动出水堰、进水管、排水管。1.主要装置曝气管上有8个

12、微孔曝气头;厌氧搅拌器一个,电机为Z50/20-220型,配电子调速器为KZT-01型;浮动出水堰一个,外形尺寸为70mm×100mm,排水管上接一个DN15电磁阀;进水管配转子流量计,LZB-10, 6-60L/H。2.配套装置配水箱一个,长×宽×高= 600mm×400mm×400mm;进水泵一个,HQS-4000型潜水泵,Q=4500L/H,H=4m;空气泵一个,LP-60型,Q=60L/min,H=0.04MPa;自动控制箱一个,PVC制作,长×宽×高= 870mm×750mm×200mm。内有:

13、a.DZ47-60型漏电保护器一个;b.DHC8型时间继电器4个,进水、曝气、出水、搅拌各一个;c.插座4个。3.实验装置配套测定设备及仪器悬浮固体测定装置及设备;COD测定装置及设备。4.实验水样及活性污泥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厂回流泵房的活性污泥(四)实验步骤 首先必须弄清楚组成模型的所有装置和连接管路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模型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方可开始模型的启动和运行。 1.清水实验 按进水-曝气-沉淀-排水-搅拌顺序设定4个继电器的运行时间,配水箱灌满自来水,用进水泵将水打入本体,曝气一段时间,再停止曝气一段时间,打开排水电磁阀排一部分水,观察浮动出水堰是否灵活,最后开动搅

14、拌器慢速搅拌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可根据实验目的调整继电器使用的个数和设定时间。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周而复始,重复循环。 2.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回流泵房的活性污泥装入本体中,体积占本体有效容积的1/32/3, 剩余体积装入自来水,只开动曝气的空气泵曝气12 d,然后在配水箱中配低COD浓度的实验用水,或稀释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控制每次进水量,延长曝气时间。根据污泥沉降性能和出水水质,逐步增大进水浓度和进水水量,直到直接进入原污水。 上述阶段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污泥适应将要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二是使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装置运行稳定的标志是:污泥浓度基本稳

15、定;有机物去除率基本稳定。 3.在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完成后,SBR反应器进入负荷运行实验 根据污水、出水水质和污泥性质,确定每个周期的进水量、出水量、每个工序的持续时间。通常一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在48h,进水量或出水量1/3左右,当污水可生化性较差时,持续时间要延长。当不考虑去除污水中氮、磷时,可不使用搅拌器。当考虑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时,必须使用搅拌器,采用脱氮除磷的工艺参数。 有机物去除规律及污泥增长规律的实验:在投加废水后,2min、40min、lOOmin、180min后取混合液样10mL进行测定,将混合液样过滤,测定其MLSS值,并测定滤后水的COD值。(五)实验结果整理1. COD的测

16、定已知:硫酸亚铁铵的浓度为0.042mol/L,取了5ml水样,5ml重铬酸钾,5ml硫酸-硫酸银,经过反应,再经微波炉加热消解后,用硫酸亚铁铵滴定。表2-1 COD测定数据记录表 名称样品标定样品耗去硫酸亚铁铵的体积/mL COD /(mg/L)去除率/%标定前V0/mL测定后V1/mL(V1-V0)/mL空白溶液023.5523.55原水水样022.2022.2090.721#加入废水2min的混合液022.3022.3084.007.4072#加入废水40min的混合液022.5022.5070.5622.223#加入废水100min的混合液023.0023.0036.9659.264#

17、加入废水180min的混合液023.3023.3016.8081.48 CODcr(O2,mg/L)=(V0-V1)×C×8×1000/ V2 其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0.042mol/L; V0-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用量,mL; V1-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用量,mL; V2-水样的体积,5mL;通过上式,可以计算出对应的水样中的COD的浓度。2、MLSS的测定本组,选用了两分钟时的污泥来测定MLSS,数据如表2-2所示。表2-2 MLSS测定数据记录表 名称样品干滤纸重/g过滤后干滤纸重/g过滤溶液体积/mL MLSS/(mg/L)1

18、#混液(2min)0.32690.71801003911=3、实验结果分析绘制随时间变化的COD,如图2-3所示。图2-3 COD随时间变化图由上图可知,COD随着时间逐渐减少,说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还是起到了很不错的作用。可能在滴定过程中出现了了什么问题,通过计算可知,此活性污泥在180Min时甚至去除率达到了80%以上,个人认为,不会达到如此高的效率。这个实验的失败,告诉我,每一个数据,都紧密的影响着实验结果,所以细心严谨是必须的!3、 活性炭吸附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活活性炭吸附的基本原理;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废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具有良好

19、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行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有一些被吸附物质先在活性炭表面积聚浓缩,继而进人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间被吸附,此外还有些特殊物质则与活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附。活性炭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机理是活性炭表面的分子受 到不平衡的力,从而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曲。当活性

20、炭对水屮所含杂质进行吸附时,水 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人水屮,即同吋发生解吸现象。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吋, 称为吸附平衡。而此时被吸附物质作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 量q表示: 式中,q为活性炭的吸附量,即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质量,g/g; x为被吸 附物质质量,g;m为活性炭投加量,g; V为污水休积,L;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q的大小除了决定于活性炭的品种之外,还与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浓度、水的温度及 pH值有关,一般说来,当被吸附的物质能够与

21、活性炭发生结合反应、被吸附物质又不容易溶解于水而受到水的排斥作用,且活性炭对被吸附物质的亲和作用力强、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又较大时,q值就比较大。描述吸附容量q与吸附平衡吋溶液浓度C的关系杆Langmuir吸附等温式、BET吸附等 温式和Fruendlich吸附等温式。在水和污水处理中通常用Fruendlich表达式来比较不同温度和不同溶液浓度时的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即式屮,q为活性炭的吸附量,g/g; C为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 K,与溶液的 溫度、pH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性质有关的常数,可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将上式取对数后变换为lgq=lgK+lgC 将q和C相应值绘在双对数坐

22、标上,所得直线斜率为1/n,截距为K。连续流活性炭的吸附过程同间歇性吸附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前者被吸附的杂质来不及达到平衡浓度C,因此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这时应对吸附柱进行被吸附杂质泄露实验和活性炭耗竭过程实验,也可简单地采用Bohart-Adams关系式:式屮,t为工作时间,h;v为吸附柱中流速,m/h; D为活性炭层厚度,m; K为速度 常数,L/(mg/h);为吸附容量,即达到饱和时被吸附物质的吸附量,mg/L;为入流溶质浓度,mg/L;为允许出流溶质浓度,mg/L。根据入流、出流溶质浓度,可用式估算活性炭柱吸附层的临界厚度,即保持出流溶质浓度不超过炭层的理论厚度。 式中,D0为临界

23、厚度。 在实验时如果原水样溶质浓度为,用3个活性炭柱串联,则第一个活性炭柱的出流 浓度,即为第二个活性炭柱的人流浓度,第二个活性炭柱的出流浓度,即为第三 个活性炭柱的入流浓度。由各炭柱个不同的入流、出流浓度、便可求出流速常数K值及吸附容量N.(三)实验试剂、设备 1.实验装置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杯内装入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的方法,连续流吸附采用有机玻璃柱内装活性炭、水流自上而下连续进出的方法,连续流吸附实验装置如图5-12所示。2.连续流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振荡器1台;烘箱;有机玻璃柱d=2030mm,H=1000mm;活性炭;500mL三角烧瓶;COD、SS测定分析装置,玻璃器皿,滤纸;

24、配水及投配系统;酸度计;温度计(四)实验步驟 连续流活性炭吸附实验将污水过滤或自配水样,测出污水的COD。在内径为2030mm,高为1000mm的有机玻璃柱内装入500750mm高的经水洗烘干后的活性炭。打开进水阀门,使原水进入活性炭柱,以40200mL/min流量(具体可参考水质条件而定)运行,运行时炭层中不应有空气气泡。实验要用3中不同的流速进行。在每一流速运行稳定之后,每隔1030min各炭柱取样,测定出水COD值,至出水COD浓度达到进水COD浓度的0.90.95为止。并将结果记于表3-1。(五)实验结果整理表3-1 连续流活性炭吸附实验记录原水COD浓度C0= 13.44mg/L,水

25、温 15,工作时间/t/min1#柱2#柱3#柱消耗硫酸亚铁铵的量/mL对应COD浓度/mg/L消耗硫酸亚铁铵的量/mL对应COD浓度/mg/L消耗硫酸亚铁铵的量/mL对应COD浓度/mg/L20min23.4523.3023.3140min23.4423.3023.3160min23.3023.2523.30已知:硫酸亚铁铵的浓度为0.042mol/L,取了5ml水样,5ml重铬酸钾,5ml硫酸-硫酸银,经过反应,再经微波炉加热消解后,用硫酸亚铁铵滴定。CODcr(O2,mg/L)=(V0-V1)×C×8×1000/ V2 其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0

26、.042mol/L; V0-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用量,mL; V1-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用量,mL; V2-水样的体积,5mL;通过上式,可以计算出对应的水样中的COD的浓度。滴定空白消耗了23.55ml硫酸亚铁铵,原水,消耗硫酸亚铁铵23.35,可以计算出COD浓度为13.44mg/L.按理说,原水在经过了1#、2#、3#管处理后,其COD的含量应该递减,而且,单就一根炭柱而言,随着时间的延长,COD的含量也应该递减,在经过了活性炭的处理之后,通过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数据混乱,没有什么规律,通过思索,我认为该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并不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几个组一起做实验,相互之

27、间造成了影响,所以计算吸附的COD的量也就没什么意义!通过计算可知,原水中的COD浓度本身就很低,所以,在连续流吸附实验中,可以增大流量。四、污泥比阻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掌握用布氏漏斗实验选择混凝剂;掌握确定污泥的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二)、实验原理污泥比阻是表示污泥过滤综合特性的综合指标,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在单位过滤面积上的阻力。求此值的作用是比较不同的污泥(或同一种污泥加 入不同量的混凝剂后)的过滤性能。污泥比阻越大,过滤性能越差。过滤时滤液体积V(mL)与推动力P (过滤时的压强降,g/cm2)、过滤面积F(cm2)、

28、过滤时间t(s)成正比,而与过滤阻力R(cm*s2/mL)、滤液黏度g/(cms)成反比。过滤阻力包括滤渣阻力Rz和过滤隔层阻力Rg构成。而阻力R随滤渣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大,过滤速度则减少。因此将上式改写成微分式:由于Rg比R相对来说较小,为化简计算,姑且忽略不计。式中,为单位体积污泥的比阻;为滤渣厚度;为获得单位体积滤液所得的滤渣体积。如以滤渣干重代替滤渣体积,单位质量污泥的比阻代替单位体积污泥的比阻,则上式可改写为:式中,为污泥比阻,在CGS制中其量纲为s2/g,在工程单位制中其量纲为cm/g。在定压下,在积分界限由0t及0V内对上式积分,可得上式说明在定压下过滤,t/V与V成直线关系,其斜

29、率为 因此,为求得污泥比阻,须在实验条件下求出b及C。b的求法 可在定压下(真空度保持不变),通过测定一系列的tV数据,用图解法求得斜率。C的求法 根据所设定义C=(Q0-Qy)Cd/Qy滤饼干重(g)/mL滤液式中,Q0为污泥量,mL;Qy为滤液量,mL;Cd为滤饼固体浓度,g/mL。根据液体平衡: Q0=Qy+Cd根据固体平衡:Q0C0=QyCy+CdQd式中,C0为污泥固体浓度,g/mL;Cy为滤液固体浓度,g/mL;Qd为滤饼量,mL。可得Qy=Q0(C0-Cd)/(Cy-Cd)带入化简得,C=CdC0/(Cd-C0)(g/mL)上述求C的方法,必须必须测量滤饼的厚度方可求得;但在实验

30、过程中滤饼的厚度很难测得,故改用测滤饼含水比的方法求C值。式中C1为100g污泥中的干污泥量;C2为100g滤饼中的干污泥量。投加混凝剂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使污泥比阻减小,对于无机混凝剂如三氯化铁,硫酸铝等,投加量一般为污泥干重的5%10%,高分子混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碱式氯化铝等,投加量一般为污泥干重的1%。(三)实验试剂、设备1、比阻实验装置污泥脱水依靠过滤介质(多孔性物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使水分强制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达到脱水的目的。本实验是用真空的方法造成压力差,并用调节阀调节压力,使整个实验过程压力差恒定。过滤开始时滤液只需克服过滤介质的阻力,当滤饼逐步形

31、成后,滤液还需克服滤饼本身的阻力。滤饼的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可压缩性滤饼,如沉砂、初沉池污泥和其他无机污泥;另一类为可压缩性滤饼,如活性污泥,在压力作用下,污泥会变形。测定污泥比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配套设备与试剂秒表、滤纸;烘箱;布氏漏斗;氯化铁、硫酸铝。(四)实验步骤测定污泥的含水率,求出其固体浓度C0。配置氯化铁(10g/L)和硫酸铝(10g/L)混凝剂。用氯化铁混凝剂调节污泥(每组加一种混凝剂),加量分别为污泥干重的0%、2%、6%、10%。在布氏漏斗上放置滤纸,用水湿润,贴紧周底。开动真空泵,调节真空压力,大约比实验压力小1/3时,关掉真空泵。加100mL污泥于布氏漏斗中

32、,开动真空泵,调节真空至实验压力,达到此压力后,开启秒表,并记录开始时管内滤液量V0。每隔一定时间记下计量管内相应的滤液量。一直过滤至真空破坏,如真空长时间不破坏,则过滤20min后即可停止。关闭阀门取下滤饼放入称量瓶内称重。称重后的滤饼于105的烘箱内烘干称重。(五)实验数据处理1、测定并记录实验基本参数实验日期:2015-11-06; 原污泥含水率:99.67%; 固体浓度C0=1g/mL;实验真空度40KPa; 不加混凝剂的滤饼的含水率83.20%;原100g(100mL)污泥,经过滤干燥后,滤纸质量=0.3269g,干泥重=0.6507-0.3269=0.3238,故原污泥的含水率=,

33、不加混凝剂的滤饼的含水率=加混凝剂的滤饼的含水率,如表4-1所示。污泥干重=0.3238g,用FeCl3混凝剂调节污泥,加量分别为污泥干重的2倍,6倍,10倍,即加量为0.65mL、1.9mL、3.2mL.编号絮凝剂的量/mL湿泥+滤纸质量/g干泥+滤纸质量/g污泥干重/g滤饼总重/g滤饼含水率/%10.652.23360.6620.33511.906782.4221.912.18070.6670.34011.853881.6533.242.15280.67070.34381.825981.17表4-1 滤饼含水率1号滤饼含水率=2号滤饼含水率=3号滤饼含水率=2、将布氏漏斗实验所得数据按表记

34、录并计算1号污泥数据如表4-2所示。时间/s计量管滤液量V/mL滤液量(V=V-V0)/mL(t/V)(s/mL)备注0V0=10mL00无3033231.3043478266048381.5789473689057471.91489361712066562.14285714315073632.38095238118080702.57142857121086762.76315789524091812.96296296327095843.21428571430097873.44827586233098883.75表4-2 1号污泥过滤相关数据2号污泥数据如表4-3所示时间/s计量管滤液量V/mL

35、滤液量(V=V-V0)/mL(t/V)(s/mL)备注0V0=20mL00无30503016066461.3043478269079591.52542372910583.563.51.65354330712088.568.51.75182481813593731.8493150681509575216595.975.92.17391304318096.576.52.35294117619596.876.82.539062521097772.72727272722597.577.52.90322580624098783.076923077表4-3 2号污泥过滤相关数据3号污泥数据如表4-4所示时

36、间/s计量管滤液量V/mL滤液量(V=V-V0)/mL(t/V)(s/mL)备注0V0=15mL00无3040251.26060451.3333333339072571.57894736812082671.79104477615089742.02702702718094792.27848101321096.581.52.57668711724097.582.52.90909090927097.982.93.25693606830098833.61445783133098.183.13.971119134表4-4 3号污泥过滤相关数据原污泥数据如表4-5所示时间/s计量管滤液量V/mL滤液量(V

37、=V-V0)/mL(t/V)(s/mL)备注0V0=10mL00无3022122.56043331.8181818189051412.19512195112058482.515064542.7777777781807060321075653.23076923124079.969.93.43347639525582.872.83.50274725327084.873.83.65853658528588.878.83.61675126930089.579.53.77358490631591.181.13.88409371133092.582.5434593834.15662650636094844

38、.28571428637594.384.34.44839857739094.884.84.59905660440595854.764705882表4-5 原污泥过滤相关数据3、以t/V为纵坐标,V为横坐标作图原污泥Vt/V00122.5331.818181818412.195121951482.5542.777777778603653.23076923169.93.43347639572.83.50274725373.83.65853658578.83.61675126979.53.77358490681.13.88409371182.54834.156626506844.2857142868

39、4.34.44839857784.84.599056604854.764705882 图4-6 原污泥t/V-V关系图斜率b=0.041761号污泥Vt/V231.304347826381.578947368471.914893617562.142857143632.380952381702.571428571762.763157895812.962962963843.214285714873.448275862883.75 图4-7 1号污泥t/V-V关系图斜率b=0.034852号污泥Vt/V00301461.304347826591.52542372963.51.65354330768.

40、51.751824818731.84931506875275.9252.35294117676.82.5390625772.72727272777.52.903225806783.076923077 图4-8 2号污泥t/V-V关系图斜率b=0.0363三号污泥Vt/V251.2451.333333333571.578947368671.791044776742.027027027792.27848101381.52.57668711782.52.90909090982.93.256936068833.61445783183.13.971119134 图4-9 3号污

41、泥t/V-V关系图斜率b=0.039484、根据原污泥的含水率及滤饼的含水率求出C其中:C1100g污泥中的干污泥量 C2100g滤饼中的干污泥量表4-10 污泥C的相关数据原水1号2号3号污泥含水比(%)99.676299.664999.659999.6562滤饼含水率(%)83.2082.4281.6581.17C10.32380.33510.34010.3438C216.817.5818.3518.83C(g/mL)0.0033020.0034160.0034650.003502表4-11 比阻值计算表水样原水1号2号3号污泥含水率/%99.676299.664999.659999.6562污泥固体浓度/(g/)1混凝剂用量/g00.651.913.24布氏漏斗d/cm8过滤面积F/50.27面积平方/2526.62滤液粘度/g/cm*s0.01真空压力P/(g/)400K值/(s*)2.021*108皿+滤纸量/g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