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二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二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二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二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我愿住在童话里第一课时 歌表演大鹿教学时间课 型唱歌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唱法、创编法教学用具课件、钢琴、头饰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2、 通过演唱歌曲、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创编中感受到愉悦。3、 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旋律流畅,节奏规整,音乐形象鲜明,深受儿童喜爱。歌曲为F大调,四二拍。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 教学难点歌曲中最后一句:“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中的“进来”和“咱们”的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学环节教师

2、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组织教学二、新课导入三、新歌学习1、 课前律动表演2、 师生问好。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新的歌曲,希望大家能喜欢。2、 课件出示大鹿。1、 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2、 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以稳定的速度击拍。3、 跟着老师按歌曲的节奏读歌词,边读歌词边击拍。4、 分角色按节奏边读歌词边击拍。5、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在心里默唱。6、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唱。律动表演小动物模仿操学生欣赏歌曲大鹿学生聆听,并且配合击拍,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欢快的心情。通过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几次带着任务去聆听,逐渐学唱歌曲。4、 表现歌曲五、创编表演1、

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1)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是谁演唱的?第三、四乐句是谁唱的?(2)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3)歌曲第三、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4)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角色表现歌曲。1、 教师引导学生,在歌曲基础上创编,发展故事情节。分配角色表演。2、 师生共同评价。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故事情节编创动作,并且互相评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编潜能。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我愿住在童话里 第一课时 歌表演 大鹿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糖果仙子舞曲教学时间课 型欣赏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欣

4、赏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进一步增进对童话人物的了解,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2、 能随录音哼唱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副歌部分。3、 聆听乐曲水果仙子舞曲,认识钢片琴并感受其音色。4、 感受歌曲的梦幻色彩以及抒情、优美的情绪。教材分析永远住在童话里是一首富于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四四拍,有主歌和副歌组成的两段体结构。歌曲旋律明快、跳跃,每个乐句都以“弱起”开始。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运用,使歌曲活泼而富有童趣。水果仙子舞曲选自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三段体结构,四二拍。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梦幻色彩以及抒情、优美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随录音哼唱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副歌部分

5、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导入二、欣赏歌曲教师采用谈话法由童话故事人物引入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1、 聆听歌曲,歌曲中有那些童话人物?同学们知道这些童话故事吗?2、 聆听歌曲,听辨歌曲的两个乐段的情绪有何不同。3、 随音乐哼唱歌曲的副歌部分。4、 欣赏乐曲糖果仙子舞曲5、 教师介绍胡桃夹子故事情节以及乐曲在舞剧中表现的场景。6、 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7、 出示钢片琴图片,结合音响,向学生介绍钢片琴。8、 聆听,记忆第一主题。9、 完整聆听,听辨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10、 教师播放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舞曲相关视频片段,学生欣赏,感

6、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并对芭蕾舞有个初步的了解。学生介绍童话人物。聆听歌曲回答问题。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随音乐哼唱欣赏舞曲聆听教师的介绍聆听乐曲,感受情绪了解钢片琴聆听,记忆第一主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交流童话人物,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几次聆听任务,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掌握本节课的欣赏重点,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欣赏 永远住在童话里 糖果仙子舞曲 课后 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三课时 小红帽教学时间课 型唱歌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用轻快的声音演唱会这首歌曲。2、 学会歌曲后,能跟着老师模唱歌曲的曲谱

7、。3、 背唱这首歌曲。4、 分组编创、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教材分析小红帽是一首在世界广为流传的巴西儿童歌曲,四二拍。歌曲旋律流畅,音乐教材比较简单,学生学习轻松愉快,乐于表现。教学重点对歌曲的表现、编创童话剧。 教学难点对歌曲的表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导入2、学唱歌曲3、 分析歌曲4、 表现歌曲5、编创、表演音乐童话剧教师:同学们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呢?1、 教师播放歌曲小红帽。2、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3、 教师搬走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4、 教师钢琴伴奏,带领学生模唱曲谱。1、 提问,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2、 哪几个乐句相同?哪几个

8、乐句相似?3、 歌曲哪个乐句与其它乐句不同,是对比的关系?4、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5、 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1)根据旋律线的走向,为歌曲设计演唱的力度。(2) 根据乐句的相同、相似与不同,演唱时应如何表现?1、 用轻快的声音,运用力度、速度等要素完整表现歌曲。2、 背唱这首歌曲。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童话剧小红帽由几个部分组成?2、 分组编创、表演其中的一部分。3、 分组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选配音乐,编配打击乐器、编创表演动作等。4、 全班合作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红帽。学生讲故事学生聆听范唱学生学唱歌曲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交流讨论

9、结果学生根据上面的交流情况,对歌曲进行合理的表现。1讨论:出发森林中的狼遇险获救2、 分组编创3、 编创动作4、合作表演通过学生讲故事,让同学们回顾故事情节,为歌曲的表现打好基础。因为多数学生已经学过这首歌曲,学唱的时间不用太长即可。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歌曲,为后面歌曲的表现奠定基础。顺理成章的完成歌曲的表现。小组合作编创,然后进行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小红帽歌表演出发森林中的狼遇险获救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快乐的游戏第一课时读童谣花蛤蟆、唱歌数蛤蟆教学时间课 型唱歌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唱法、试唱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能用自然、欢

10、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2、 能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3、 能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教材分析数蛤蟆是流行于四川的儿童数字游戏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紧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歌曲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情绪。歌曲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适合低年级孩子演唱。教学重点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教学难点能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导入2、 学唱歌曲3、表现歌曲1、朗读童谣花蛤蟆。认识“× × ×”“× ×× ×”两种节奏型的读法。2、首先用手敲击童谣的

11、节奏,然后边敲击节奏,边读童谣。1、教师示范演唱数蛤蟆,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2、学生模唱谱前十小节,教师指导学生分辨旋律的相同与不同。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7-10小节。4、指导学生演唱7-14小节。5、演唱歌词。完整演唱歌曲。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可分领唱与齐唱。2、编创歌词演唱。3、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手轻轻敲击歌曲的节奏。4、小结本节课内容。学生读童谣,敲节奏。学生听范唱,回答问题。学生模唱谱前十小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歌曲。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这既是对童谣节奏的学习,也是为后面舞龙编创节奏做准备。教师设计好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唱歌曲。会唱的基础上就能自如

12、的表现歌曲。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 快乐的游戏第一课时 读童谣花蛤蟆 唱歌数蛤蟆 课后 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布老虎舞龙教学时间课 型欣赏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欣赏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2、 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的形象。3、 感受舞龙的快乐情绪。4、 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教材分析布老虎是一首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的乐曲,选自作曲家王义平创作的管弦乐曲中国儿童玩具。表现了布老虎威风凛凛的形象。“舞龙”是我国民间节日里的一种娱乐形式,舞龙是一首以打击乐为主,兼有吹奏乐的民间乐曲,通过各

13、种节奏以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了节日里人们舞龙时的欢庆场面。教学重点通过听唱和视听的方法欣赏两手曲子,感受曲子的情绪。 教学难点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导入2、 初听音乐3、分段欣赏4、 完整欣赏5、 导入欣赏舞龙6、编创舞龙教师出示布老虎实物,请学生说说布老虎的形状等特点,然后提示学生聆听音乐时,应重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布老虎的不同形象。1、 完整聆听音乐。2、 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1、 欣赏第一乐段(1) 聆听第一乐段,感受音乐情绪。(2) 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威武”。(3) 学生用“梆”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

14、浑厚的声音,表现布老虎威严的样子。(4) 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模仿。2、 欣赏第二乐段。(1) 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温顺”。(2) 用“噜”随音乐模唱,用较为柔美的声音表现老虎温顺的样子。(3) 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3、 欣赏第三乐段。(1) 聆听第三乐段,请学生说说听出了哪段旋律。(2) 教师总结:在这个乐段中,出现了“威武”和“温顺”两个主题,而且这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布老虎不同的音乐形象。(3) 复听第三乐段,用图示表示老虎两个主题的进行。1、 完整欣赏乐曲,学生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2、 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1、 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

15、艺术形式。有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在节日里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2、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舞龙。3、 聆听全曲(1) 聆听全曲,乐曲中出现了哪几件打击乐器?(2)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乐曲,同时加进了吹奏乐器,为乐曲增加了热烈的气氛。1、 师生根据乐曲中的节奏,合作编创自己的打击乐合奏舞龙。2、 分组演奏。学生回答问题,感受音乐。聆听音乐谈聆听感受聆听音乐,感受情绪。再次聆听,为主题命名。模唱主题聆听主题,用动作模仿。聆听第二乐段,为主题命名。默唱主题聆听并用动作模仿。欣赏第三乐段,回答听出的旋律。用图示表示老虎的行进。

16、完整欣赏乐曲,感受音乐形象。听教师介绍舞龙看视频聆听全曲,了解曲中用的打击乐器。用打击乐器编创舞龙的伴奏。通过观察布老虎实物,首先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听音乐,谈感受,进一步理解音乐。通过分段欣赏,让学生逐一了解每一乐段中主题的特点,以及表现的音乐形象。并能摸唱每个主题,用动作模仿,从而了解全曲。整体感受音乐。首先了解舞龙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然后再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融入乐曲之中。师生合作编创打击乐合奏,可以引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并参与打击乐的创作兴趣。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欣赏课布老虎舞龙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三课时猜谜谣教学时间课 型唱歌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唱法

17、、试听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猜谜谣。2、 能勇敢地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教材分析猜谜谣是一首问答式对唱歌曲,通过一问一答唱出了羊、牛、鸭、鹅、猫、猴、猪、狗八种动物。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四二拍,简单易学。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担任领唱,与同学们配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导入2、初听歌曲3、学唱歌曲4、填词学唱5、表现歌曲6、课堂小结教师谜语导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蚊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在行。(打一动物)1、 教师范唱,请学生聆听歌曲都唱到了哪些动物?2、 复听歌曲,熟悉歌词。1、 模唱

18、歌曲的第一、二句曲谱。2、 试听歌曲的第三、四乐句。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曲谱,找出相同的旋律。教师弹奏学生先听后跟着学唱。3、 教师可以适当用柯尔文手势纠正学生视唱时出现的错误。4、 完整演唱曲谱。1、 教师带着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声音的位置要高,不要喊。2、 分句填词学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3、 演唱时可加入声势伴奏。1、 请两位同学领唱,一问一答,其他同学演唱齐唱部分。2、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唱完后加上声势伴奏,增加歌曲的欢快气氛。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以及学生的表现情况。学生猜谜学生听歌曲,回答问题。学生模唱,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乐句的特点,学唱曲谱。学生读歌词填词演唱声势伴奏演唱学生配合

19、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及旋律。在初听后在模唱,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在会唱曲谱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轻松愉快。通过领唱和齐唱的配合,锻炼学生的演唱及团体配合能力。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猜谜谣唱歌课领唱 齐唱 课后 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四课时大头娃娃教学时间课 型唱歌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唱法教学用具课件、大头娃娃面具教学 目标1、 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2、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3、 知道顿音要唱的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教材分析歌曲大头娃娃旋律欢快、跳跃,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20、歌曲的四个乐句 教学难点知道顿音要唱的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2、学唱曲谱3、学唱歌词4、表现歌曲1、 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室,随歌曲大头娃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2、 教师简介大头娃娃。1、 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2、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3、 跟教师模唱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4、 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5、 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第一乐句的相同,然后请同学们自己演唱第四乐句。1、 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知道每个乐句结束处换气。2、 根据节奏度歌词。3、 第三乐

21、句时要唱出“连”与“顿”的对比。4、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填词学唱。5、 边唱歌去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1、 教师请几位学生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台上随歌曲演唱,学生相互对演唱、表现做出评价。2、 最后教师统一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听教师的简介。聆听歌曲观察乐句模唱乐句学唱第三乐句视唱第四乐句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了解如何换气。根据节奏度歌词学习第三乐句的唱法学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学生表演,并相互评价。边唱边表演通过学生表演大头娃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种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唱歌曲的曲谱。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歌曲,学会唱歌曲。会唱歌去之后让

22、学生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去表现歌曲。 板书设计第四课时 大头娃娃唱歌课连音 顿音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五课时士兵进行曲教学时间课 型欣赏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赏法、欣赏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感受并能说出士兵进行曲坚定、雄壮的情绪。2、 能用行进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六个乐句。3、 随音乐做声势表演。教材分析士兵进行曲时由德国作曲家舒曼创作,选自儿童曲组。乐曲虽然很短小,但音乐形象鲜明。三段体结构,四二拍,乐曲节奏鲜明、果断、干练,生动地表现了木偶兵行进的形象。教学重点感受并能说出士兵进行曲坚定、雄壮的情绪教学难点随音乐做声势表演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导入2

23、、 聆听第一乐段3、 聆听第二、第三乐段4、 完整欣赏5、 表现音乐6、编创动作复听玩具并进行曲引起学生的回忆,在有趣的音乐中进入士兵进行曲的学习。1、 教师播放乐曲,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2、 随音乐模唱第一乐段旋律。3、 在模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辨第一乐段有几个乐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4、 完整模唱第一乐段。1、 聆听第二乐段,学生分辨音乐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注意音区的变化。2、 聆听第三乐段,引导学生听辨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1、 完整欣赏全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音乐形象。2、 教师总结: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既有对比也有重复。音乐形象坚定、有力。1、 乐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节奏规整

24、,表现了木偶兵整齐而有些机械的动作。学生聆听乐曲,表现乐曲。2、 教师指导学生用“嗒”读乐曲低声部的节奏并拍手,四分休止符读“嘶”同时两手向外打开,八分休止符要读的短而轻巧。3、 教师指导学生按教科书提示的节奏读“嘁”“嚓”“砰”“咔”参与表现。4、 教师指导学生按教科书呈现的声势做动作。教师引导学生编创动作,请编创好的同学到前边表演,全体同学一起随音乐做动作。听音乐回忆学过的曲目,进入本课的欣赏学习。能说出乐曲坚定、雄壮的情绪。模唱第一乐段旋律。分辨几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完整模唱第一乐段。聆听第二乐段,分辨音乐的变化。聆听第三乐段,听辨与第一乐段的变化。欣赏全曲。听教师的总结。学生随音乐走步

25、,每个乐句以不同的方向表示乐曲有几个乐句,同时要表现出木偶兵的威武姿态。学生练习读休止符。学生参与表现学生做声势动作。学生参与编创动作并表演。通过回顾学过的曲目,自然愉快的进入本课的学习。教师带着学生循序渐进的先分乐段学习,在整体欣赏,感受乐曲的情绪、旋律,逐步理解乐曲,并能准确的表现乐曲。编创动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第五课时 士兵进行曲欣赏课 课后 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第一课时劳动最光荣森林中的铁匠教学时间课 型欣赏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赏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2、 在教

26、师指导下,学生自编动作,随歌曲表演。3、 聆听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记忆音乐主题。4、 聆听乐曲,感受并描述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教材分析劳动最光荣时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歌曲情绪欢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用对比的手法批评了贪玩的蝴蝶,告诉学生要向辛勤的蜜蜂和喜鹊学习。森林中的铁匠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管弦乐作品,乐曲分为五段。教学重点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教学难点聆听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记忆音乐主题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2、 新课3、小结教师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导入新课,提示学生聆听动画片里的歌曲。一、欣赏劳动最光

27、荣1、聆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2、聆听歌曲。提问:我们应该像哪种动物学习,为什么?3、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4、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5、学生编创表演动作。6、学生随录音边唱歌曲边表演。二、欣赏森林中的铁匠1、初听音乐,听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你能联想到什么场面?2、教师播放乐曲,结合教科书的插图,简介铁匠打铁的过程。3、学生随音乐模仿打铁的动作。4、聆听乐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体会劳动者的快乐心情。5、教师带领学生模唱乐曲主题。6、为主题旋律编配打击乐器伴奏。7、再次聆听乐曲,听辨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当主题出现时用“当”模唱。8、乐曲最后,速度有什么变化,你有什

28、么感受?9、随音乐完整表现。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2、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表现。学生欣赏主题曲。聆听歌曲,回答问题。聆听歌曲,回答问题。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随音乐哼唱歌曲。创编动作。听音乐回答问题。听教师简介铁匠的打铁过程。学生模仿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模唱乐曲主题。打击乐器伴奏。聆听乐曲,模唱主题乐曲。回答问题。表现音乐。由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次聆听歌曲,并且每一次都带着问题聆听,带着任务聆听,逐渐学会哼唱歌曲、模唱乐曲,并能编创出动作,用打击乐器伴奏。随音乐表现。 板书设计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第一课时 欣赏课劳动最光荣森林中的铁匠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

29、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二课时理发师教学时间课 型唱歌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视唱法、听唱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 在聆听乐曲、节奏表演过程中学会歌曲。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带领学生进行二声部练习。教材分析理发师这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生动的表现了理发师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理发师为他人服务时的愉快心情表现的栩栩如生。教学重点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带领学生进行二声部练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导入2、授新

30、3、表现歌曲1、 教师播放影片幽默的理发师片段,学生欣赏艺术化的场景。1、 模仿歌曲节奏。(1) 教师范唱第一乐句,学生模仿节奏。(2) 教师范唱第二乐句,学生模仿节奏。(3) 教师范唱第三乐句,学生模仿节奏。(4) 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学生模仿节奏。2、 教师出示课题理发师,播放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3、 聆听歌曲,学生用“啦”模唱。4、 跟着老师模唱旋律。5、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哼唱歌曲。6、 随伴奏录音学生演唱歌曲。7、 练习简单的二部合唱。1、 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2、 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3、 教师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演唱,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欣赏艺术化的场景。学生用模

31、仿剪刀的象声词模唱节奏。学生用模仿刮胡刀刀的象声词模唱节奏。学生用模仿吹风机的象声词模唱节奏。学生用模仿喷雾的象声词模唱节奏。学生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学生模唱歌曲。学生模唱旋律。学生跟伴奏哼唱。演唱歌曲。联系二部合唱为歌曲配打击乐器伴奏。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学生独立表现歌曲。由艺术化的场景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完成闯关游戏才能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然后在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学会演唱歌曲。会唱了歌曲还要更好的引导学生表现好歌曲。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唱歌课理发师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三课时 种玉米教学时间课 型唱歌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

32、方法听唱法、视唱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在学习、表现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2、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3、 通过演唱,表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教材分析种玉米时一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这是一首充满劳动热情的歌曲,学生非常喜欢。教学重点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教学难点4、 在学习、表现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游戏导入2、学习新歌3、 表现歌曲4、小结教师敲击节奏,学生随教师的节奏做动

33、作。 × × × × 1、 聆听歌曲种玉米伴奏,随音乐走步。2、 随歌曲伴奏练习声势。3、 初听歌曲范唱。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劳动?4、 给歌曲起个名字。5、 复听歌曲范唱,随歌曲做动作。6、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7、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可以适当加强演唱时的力度。8、 随录音伴奏完整演唱歌曲。1、 教师启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控制的力度和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 分组为歌曲编创表演动作。3、 小组合作表演歌曲。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走步。学生小跑。学生跑跳步。听歌曲伴奏,随音乐走步。进行声势练习。听歌曲回答问题。给歌曲取名字。听歌曲做动

34、作。学唱歌曲。完整演唱歌曲。学生完整表现歌曲。分组编创动作小组合作表演。教师通过敲击节奏,让学生根据节奏做动作,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的演唱。教师激励学生通过完美的演唱、编创合适的动作表现歌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处理能力。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种玉米唱歌课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四课时猴子蒸糕教学时间课 型歌表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2、 与同学合作,大胆创编,主动参与音乐表现。3、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教材分析猴子蒸糕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改编而成的叙事性表演歌曲,六声徽调式。歌曲

35、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忙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小猴蒸好糕,小狗想吃糕时,被小后拒绝并告诉它“不做工的吃不到”。歌曲词曲结合自然、幽默风趣。教学重点与同学合作,大胆创编,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难点与同学合作,大胆创编,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导入2、授新3、小结教师出示猴子蒸糕插图,请学生展开联想,说说故事的结局怎样?1、 聆听歌曲(1) 聆听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2) 再听歌曲,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2、 学习歌曲(1) 有表情地读歌词,注意角色的不同语气。第1、 二段歌词是由什么角色演绎的?第3、 四段歌词中新

36、出现了什么角色?(2) 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第一、二段歌词。(3) 为第一、二段歌词编创表演动作。(4) 随歌曲边唱边表演。(5) 聆听歌曲第三、四段歌词。(6) 随范唱轻声哼唱第三、四段歌词。(7) 学生分角色表演第三、四段歌词。(8) 分组汇报表演。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收获。学生看插图说故事。聆听范唱。再听歌曲,感受情绪。读歌词,感受角色特点。随录音哼唱第一、二段歌词。为第一、二段歌词编动作。表演第一、二段。聆听第三、四段歌词。哼唱第三、四段歌词。表演第三、四段。分组表演。通过插图,让学生展开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聆听歌曲的范唱,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的内容,然后分段学习歌词

37、,并且编创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四课时 歌表演猴子蒸糕第1、 二段第三、四段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第一课时小动物回家教学时间课 型唱歌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唱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2、 利用固定节奏伴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恒拍的训练。3、 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速度演唱,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教材分析小动物回家时一首适合低年级儿童学习的歌曲。D大调,四二拍,规整的四句式,一段体结构。歌曲表现了小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适合低年级学生参与学习。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的每

38、个乐句的第一小节为切分音节奏的学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2、聆听歌曲3、学唱歌曲4、表现歌曲1、教师提问:还记得我们以前学唱过的表现动物的歌曲吗?你能唱一唱吗?1、 歌曲中唱到了哪几种动物?2、 这四种小动物是怎样回家的?3、 用动作表现这四种动物。1、 教师按节奏带读歌词。2、 学生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并加上声势。注意恒拍的稳定性。3、 教师教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音准。1、 演唱歌曲(加上声势或律动)2、 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速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体会到演唱速度的变化,音乐形象也会随之改变。3、 编创歌词。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动物回家的歌词,分组

39、演唱新编创的歌词。学生复习演唱关于动物的歌曲小动物唱歌小青蛙找家小蜻蜓谁唱歌咏鹅。回答问题。用语言表达动物是怎样回家的。用动作表现。学生跟教师读歌词。学生朗读歌词,加上声势伴奏。学生学唱歌曲。演唱歌曲,加上声势。以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创编歌词。分组演唱通过复习学过的歌曲,帮助学生积累、记忆。通过聆听歌曲,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先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然后再学唱歌曲,更好的把握歌曲。通过设计不同的表现方式,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板书设计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第一课时 小动物回家唱歌课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动物说话教学时间课 型

40、唱歌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视唱法、听唱法教学用具课件、钢琴教学目标1、学习“× ×× × ×”的节奏型,能准确运用在歌曲中。2、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这首歌,并领会歌曲中爱环境、爱动物的情感。3、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尝试进行音乐创编活动,感受编创活动的乐趣。教材分析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的创作歌曲,四二拍,一段体结构。歌曲节奏简单、规整,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歌曲旋律较为平和,与歌词结合紧密,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神态和叫声,是适合表演的儿童歌曲,很有趣味。教学重点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动物说话。 教学难点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

41、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节奏学习2、聆听歌曲3、 学唱歌曲4、唱好歌曲1、 模仿教师拍手,学习“× ××× ×”节奏型。2、 播放歌曲伴奏录音,学生用“× ××× ×”节奏型为歌曲伴奏。3、 第一遍:接龙,老师拍两小节。4、 第二遍:接龙,教师变换动作。1、 听一听歌曲中唱到了哪几种小动物的叫声。2、 再听歌曲第一段歌词,完成歌曲间奏处的声势。1、 在教室的指导下,按节奏朗读歌词。2、 教师用琴教唱,注意学生的音准。3、 学生跟录音范唱模唱歌曲。4、 学唱歌曲的第二段歌词,注意间奏处的声

42、势变化,编创鸭子的动作。5、 以此方法学习歌曲的第三、四段歌词。6、 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设计,为歌曲编创动作。1、 教师鼓励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为歌曲编创动作。2、 同学、小组之间相互展示。 3、 进行小组唱、教师与学生接龙唱、一人唱大家接唱等不同方式表现歌曲。学生模仿教师拍手。学生拍两小节。看学生谁学的准确认真。听歌曲回答问题。拍手、点头。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学生跟琴学唱歌曲。学生模唱歌曲。通过模仿教师拍出的节奏型,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听歌曲,了解歌曲的内容,加入声势伴奏。通过读歌词、学唱、模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上的积极性。这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和

43、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不同方式演唱,确保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准确的演唱这首歌曲。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动物说话唱歌课课后反思优点:缺点:亟待改进方面:教学内容第三课时读童谣小鸭子欣赏鸭子拌嘴片段教学时间课 型欣赏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听赏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目标1、 学习小鸭子,练习固定节奏与童谣的配合,为学习两声部做准备。2、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听辨几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3、 感受乐曲表现的形象,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部分内容。教材分析小鸭子是广泛流传于儿童中的一首童谣,它欢快的节奏,表现了小鸭子的可爱形象。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合奏,通过多种打击乐器的合奏音响,栩栩如生的描绘了群鸭漫游水中,互相拌嘴嬉戏的情景。教学重点听赏乐曲鸭子拌嘴听辨几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表现的形象,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部分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读童谣2、 欣赏鸭子拌嘴片段3、课堂小结1、 教师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