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1页
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2页
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3页
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4页
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本文联系李白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经历,从三个反面对其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阐述,也展现了其为人的豁达, 豪迈与洒脱的独特气质。  关键词:李白 怀才不遇 理想 同情 赞美  李白,作为盛唐气象的代表性诗人,其人放荡恣肆,浪漫洒脱;其诗豪放飘逸,清新俊朗。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了清朝王琦编纂的5李太白全集。这本书共收入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文1110篇,其中诗歌1048首。在这1048首诗中,可以认定是描写女性的诗篇有103首。王安石说李白诗歌“十首

2、九说妇人与酒”。南宋人陈藻的读李翰林诗也说:“杜陵酒罕相逢,举世谁堪入此公。莫怪篇篇吟妇女,别人无物与形容。”虽然,他们说的有点夸张,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诗歌在李白诗中不少的篇幅。 涉及女性的诗歌最早出自诗经:周南 卷耳,卫风 ,伯兮 、 邶风 雄雉 等等, 到了汉魏诗歌中, 如汉乐府的 伤歌行 、 饮马长城窟行 , 古诗十九首的 行行重行行 、 青青河畔草 、 明月何皎皎 以及南朝民歌 

3、;子夜四时歌等等。这些诗歌表达怨女思妇忧愁。后来屈原独辟蹊径,以君子美人比喻国君和自己,自始,涉及女性的诗歌中带有了政治色彩。此后,许多人都以之为模板,创作了不少佳作如曹植的洛神赋,美女赋等等。但是,让女性诗歌真正大放光彩的是李白。他笔下的女性诗歌不仅汲取并涵盖了前人的意涵,还创作出了前人未曾触及的领域。作家的创作离不开其所处于的时代环境,正如歌德所说:“我不应该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万的事物和人物。”当然,除了外在的因素外,创作也离不开作家本人的经历和个性,。古人所说的:“诗言志”。或文如其人,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似乎有点偏颇,但可以看出创作和诗人本

4、身之间的联系。本文联系时代背景和李白的人生经历及个人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于历史中寄寓还才不遇 李白所处的盛唐是个“百花齐放”文化繁荣时代,盛唐之士有着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李白也不例外,他是个功利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但是他的仕途被自己理想化了,最终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从“仰天大笑出门去”到现在的“我辈只是蓬蒿人”的巨大反差使他不得不借诗酒来消愁,作诗以抒怀。这类诗歌中的女子形象主要是出自历史宫廷的。有“班婕妤”、“陈皇后”、“赵飞燕”“西施”、“王昭君”等, 如妾薄命:”汉帝宠阿娇,

5、 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 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 今日断根草。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这首诗的本事是汉武帝陈皇后失宠, 乃至被废幽居长门。诗人揭露古代宫廷女子色衰爱弛的不幸命运, 将批判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诗歌将陈皇后失宠前后的境遇作了细致的描摹。借表现同是宫廷倾轧牺牲品的宫中妃子的不幸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显然, 诗人是借咏史在抒怀。因此从这些人物身上依稀可辨诗人的影子。近人黄

6、永武说:“在古代, 非仅宫女仰仗皇帝个人的好恶, 就是士大夫也常常自比妾妇, 仰仗君子的爱顾, 官位不亨达,托宫词以寄怨的也很多, 所以宫词实在也触及了古代读书人普遍的一个心结。又如写王昭君的:“于阗采花,于阗采花人, 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 胡中美姬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 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 胡沙埋皓齿。李白和王昭君算为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免对其美貌的惋惜,进而想到自己的内才不能为国君赏识。总之,诗人写历史中的美人和君子,意在追求自

7、己和国君的合作,美人的失恋即是诗人仕途的受挫。 于虚幻中寄寓美好理想 纵观在仕途上坎坷的人,他们为了排忧,或及时行乐,寄情于山水之间,或寻仙访道,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解脱.当然,李白也不例外,他在将进酒中写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另外,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迷狂时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不心驰神往。道家思想对李白影响比较大,他曾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因此,女性形象在他的笔下也被神仙化了。如作者笔下的上元夫人,雍容华贵,神采飘然“: 裘被青毛锦,身着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萧。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又如,屈原、曹植描绘过的洛神宓妃,在

8、李白的笔下其风姿神采足以勾心夺魄“: 洛浦有宓纪,飘风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香尘动罗袜,渌水不沾衣。”当面临现实的灰暗,内心的空缺面或许能在幻想的世界得到慰藉。也许,幻想中的女性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补偿其心理的缺失。 于现实中寄寓同情赞美 “唐代, 由于男子长期在外应考、从军、经商,夫妻分居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于是出现了大量描写离妇的诗。” 全唐诗中描写商人妇的诗有 60 多首, 在 60 多首描写商人妇的诗歌中, 写商人妇离愁别绪的占绝大多数。 在现实中,

9、作者,或是同情那些被迫与丈夫分离的的思妇,或者表达对自己妻子的思念。如,江夏行“忆昔娇小姿, 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 得免长相思。谁知嫁商贾, 令人却愁苦。悔作商人妇, 青春长别离对镜便垂泪, 逢人只欲啼。”诗人以时间的顺序描述了江夏女子的丈夫在外经商,她的凄苦较多,而幸福的回忆却较少。另外还有长干行二首,从二人相识、相恋到结婚, 再到婚后的别离, 诗人对每一阶段女子的形态和心理都作了细致到位的刻画,道出了妇人“那作商人妇, 愁水复愁风”的内心悲苦。“在封建社会, 一般读书人为功名所羁绊, 或

10、为生活所逼迫, 往往不得不离开妻子在外作客。” “能诗的夫妻离别后, 往往以诗赠答, 以抒怀念之情, 这样就产生了一部分寄内诗”李白的 20 多首寄内诗便是表达对与自己分隔两地的妻子的思念和不能团聚的感伤之情。如,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写自己客居他乡,触景生情,表达了“多少思念,多少感叹,泪下如雨,信不能封缄。”的惆怅之情。自代内赠 秋

11、浦寄 内、在得 阳非 所 寄 内、南流夜郎寄内等一系列作品大致都是此类。此外,作者笔下还有一些赞美女性的诗歌,多为采菱女、采莲女、当垆女、船家女、浣纱女、游侠女。她们或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外表如“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或有着天真浪漫,开朗活泼的内心,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如“吴儿多白晰,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优美清新的诗歌中弥漫着人性美和人情美。 丹纳在艺术哲学提到:“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作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格概况”。盛唐宏大的气象培育了李白豪放的气质。同时,其本人“读书,学道,任侠,隐居,漫游”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即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