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水液代谢与大禹治水药师法味一,人体三大代谢之前言。药师法味曰,人体有三大代谢,一是水液代谢,二是食物代谢,三是呼吸代谢。水液代谢者,即人体一身之水液代谢之出入也。即黄帝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也。食物代谢者,即人体吃食物后,消化吸收,运化排泄之过程。如饮食之重要,平常之人,半日不食则气衰,一日不食则气短乏力,七日不饮食则死。即黄帝内经曰:”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灌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出于肺,
2、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常数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而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又言: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黄帝内经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也。呼吸代谢者,古代言之甚少。以理推之,即全身皮毛和肺鼻与外界气体之交换出入也。人体处处,无一处无气,无一处无水精血,此三大代谢,为生命必须,至关重要。而作为呼吸心跳,其作用更是重要,不可片刻停留,停留即死矣。又如婴儿之出生,若不呼吸,则不能活,为同样道理。
3、人体生命,除此三大代谢,在也无其他另外代谢与外界交换。更何况,人体气血阴阳本是一体,可互相转换,若能熟知三大代谢,灵活运用,则可于治病法中游刃有余矣。是以,此三大代谢为生存之根本,生命之所必须也。得之则生,失之则死。而三大代谢正常,则人不病而寿长。若三大代谢失常,则人体诸病重生而寿妖,甚至毙命顷刻。因此,弄懂三大代谢,则人体诸病可去矣。遂作三大代谢探讨。下面分别对三大代谢进行探讨。一,水液代谢过程之总纲。地球了,百分之七十是海洋,而人了,百分之七八十也是由水组成的。皮肤毛发血液,以及各种组织器官等,无一处没有水。所以了,古人讲,天一生水,人是从水中进化而来的。人体了,若是没有水的滋养,那就要死
4、了。水构成了人体稳定的内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情况。水液代谢了,以上已述,就是人体一身之水液代谢之出入也。具体而言,即黄帝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也。上面就是说,我们喝水或者食物水分,首先进入到胃肠,一方面由脾胃肠固摄,经过脾大小肠的消化吸收,上行到肺。一方面一部分水直接由胃肠下渗到膀胱。上到肺的部分,通过肺的一呼一吸之压力,以及三焦的通调水道功能,一方面了把水液推向全身,滋养各个远端组织和器官;另一方面远端偏表皮利用完的水,一部分通过皮肤呼吸作用排到体外,另一部分由肺及
5、三焦把全身之组织器官之废物代谢水收回来,下输到膀胱。在膀胱这,一方面,进行气化重吸收回到体内。一方面把不能利用的排出体外。这样了,水液代谢就流通起来了,给各个组织器官提供了活动的内环境。这就是基本的人体水液代谢。由上面可知了,水液代谢是由各个脏腑共同完成的,一是脾胃肠的吸收,二是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三是三焦包括心肝胆等的通调水道,四就是肾和膀胱重吸收气化排泄的作用。若其中一环出问题,那么人体就会形成水液代谢病。具体来看。如果水在脾胃肠这出现问题。一是消化吸收向上问题,一是排泄向下渗透问题。这是阴阳升降的两方面。这样了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消化吸收向上正常而向下渗透太过而病缺水。2,消化吸收向
6、上正常而向下渗透太少,水液蓄积而病水多。3,向下渗透正常而消化吸收向上太过,而造成病缺水,肠道干燥。4,向下渗透正常而消化吸收向上不足,则病水液液停留。5,向上消化不足,向下渗透也不足而病水多。6,向上消化和向下渗透太过而病水不足。如果水液在肺这里了,也是一样的。肺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就是阴阳两方面。一是向外,一是向内。所以病病也有这几种情况。1,向外宣发正常而向下肃降回收排泄不足而病水液停留。2,向外宣发正常而向下肃降回收排泄太过而病水不足。3,肃降正常而宣发太过而病水不足。4,肃降正常而宣发不足而病水液停留。5,宣发肃降俱不足而病水液停留。6,宣发肃降而俱太过而病水不足。如果水液在三焦这里
7、,也是这样,一阴一阳。三焦主通调水道,从上走下。同样有个太过与不及的问题。因为这里很隐晦,古来对这里的认识比较小,就不举例说明了。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点,那就是三焦,在上并于心肺而宣发水液。在中而并于脾胃肠而运化水液。在下并于肝肾膀胱而排泄水液。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如果水液在肾膀胱这了。也像肺一样。有排泄和重吸收的功能,这两者也是一阴阳。所以也可分为。1,如果重吸收向上正常而排泄太过则病水不足。2,如果重吸收向上正常而排泄不足而病水液停留。3,如果排泄正常而重吸收不足而病水液停留。4,如果排泄正常而吸收太过则病局部水不足。5,排泄和重吸收俱不足而病水液停留。6,排泄
8、和重吸收俱太过则病局部水不足。值得说明的是,水液病,大概可分两种,一是病水不足而成燥症,一是病水太多而成湿症。燥湿相因,为一阴一阳。然后阴阳又可分三阴三阳即六种病水情况。三个病水不足,三个病水太过。这是从局部根源上来讨论的,但是了人体是一个整体。有时往往会同时出现病水液停留成湿症和病缺水成燥症的情况。此时了,需要我们抓住病根在哪,看到底是谁引起谁的。比如下边蓄水而成水停而上部缺水而干燥。这是水液分布不均的问题,是因为下边水液不不化而导致水液无法上承。所以此时需要温阳化水,把水液送上去,两者就好了。这点要注意。下面了我们来具体看。二,脾胃肠胃病而病水。1.脾胃消化功能差而下渗力正常。上面已讲,水
9、进入胃肠,一方面是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直接运到肺,一方面是水直接还没吸收就通过胃肠渗透到膀胱去了,这部分了,比较少。水液了,在肠道,不能下到大肠就会肠鸣而便干,或者因为脾胃消化水的能力差,则水运到肺的就少。而肺又把水液输向全身,现在水少了,全身了就会形成燥证。皮肤干燥啊,口渴啊,发热啊这些。水停胃肠的情况。这个治法了,一方面是健脾胃,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一方面了就是要增加胃肠使水下渗膀胱的功能。这就解决了。如果便溏怕冷不口渴,不喜欢饮水的了,比如就可以用理中加茯苓桂枝生姜汤。这样来看脾胃肠病水的情况就简单了。所以,如果脾胃的下渗作用正常,而脾胃的消化吸收水分的功能差,那么就会使水停留在胃肠形
10、成水液聚集在胃肠的的情况而出现肠鸣啊便溏啊的情况,如果还有全身或上身皮肤干燥了,可以增加些附子细辛麻黄等,来增加宣水气化能力。这就是内经说的,辛以润之。如果肠道有水肠鸣而便干了,可以用到金匮的己蜀葶立丸。2,脾胃消化功能正常而下渗力差。主证:肠鸣腹胀,或干呕,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干,或发热困倦乏力院痞呕恶等等。病机:脾胃消化功能可以,而下渗力差,故有小便不利或口渴的情况。治法:以渗透利水为主。方利:小半夏汤或五苓散类。热结者用猪苓汤。湿热困阻影响肝胆发黄的用茵陈蒿汤类。或中暑而上吐下泻则可用藿香正气水类等3,脾虚不固,过于下渗。主症:小便过多或尿糖,身体乏力或消瘦,干燥等。病机:脾虚不固,下渗
11、太过,水液及营养物质直渗膀胱而多尿尿糖等。(注,有点类似糖尿病之多饮多尿尿糖)治法:培土治水,减少渗透(不能用茯苓泽泻桂枝等),增加吸收。方药:白术生姜根据寒热加减。治法:去邪热,复升降。方:增液承气类加减。4,下渗正常或减少而消化吸收过于抗盛主症:腹胀,便秘,口渴,发热,或盗汗出。病机:体内邪热,消化抗盛,水液缺少,而便秘腹胀,口渴发热等。方:麻子人丸,承气汤类。5,下渗过少且消化过少。主证:腹胀大如鼓,大小便闭等。病机:脾气绝或邪结。治法,骏下攻积逐水方:6,消化下渗俱太过主证:发热,口干口渴,饮食抗盛,小便利,大便干等。病机:多由邪热集于中,风火相散上下。水进入脾胃肠,一是消化吸收,宣发
12、水液向上运输到肺。一方面是一部分水在胃肠道直接下渗到肾膀胱。这两方面,一方面出问题,肠道的水液都会受到影响。像仲景法,有时尿多去茯苓,桂枝,加白术,就是减少水液的下渗里,把水液拦起来,人体水液就多了。三,肺水代谢病。肺代谢水的功能,一是宣发水液向全身,一是回收远端组织代谢的废物水回来下输到膀胱。下行由三焦所主。所以肺代谢水病情况有1,宣发正常而回收差,2,宣发正常而回收抗盛,3,宣发不足而回收正常,4,宣发抗盛而回收正常。5,回收宣发俱不足。1,宣发正常而回收差主症:肌肤或组织积水,皮下水肿,以上半身为主,或胸间积水。或发热或咳嗽或发热困倦等。病机:肺气失宣,水液停留胸隔或肌表。治法:宣肺化气
13、,发汗去水。方:水在表者而肌表水肿偏于上半身者,麻黄加术汤或麻黄薏仁甘草汤等。水停胸隔而喘咳,胸闷者,大小青龙等治疗。2.宣发正常而回收太过,病水不足。主证:以干燥证为主,口干口渴,小便利或有热而超热盗汗等,病机:肺气收敛太过利水太过。治法,宣发补水。方药:沙参脉动汤等。3.宣发不足而回收正常。主症:胸隔或皮肤肌表水肿,发热,或鼻流清涕等。主症:胸隔膨胀,水肿,喘咳,痰鸣鹿鹿,气短,不能卧,全身水肿,身体蠕动等。病机:宣降俱废,水液停留。治法:热结则寒药骏下逐水。寒则大温气化行水。方:略。4.宣发太过而回收正常。主症:或有热,或不降,导致宣发太过,水液大量丢失,形成燥证,而口渴发热或低热盗汗出
14、等病机:发散太过,失水。治法:收敛滋润。方:沙参麦冬汤等加减。5,回收宣发俱不足。病机:肺回收不足,代谢废水停留胸间或肌表。治法:宣发肺气,增加回收能量力。方药:偏肌表而恶风者,防己黄芪汤类等。水偏于胸隔者,大小青龙汤类。6,发散和回收俱抗盛,主症:口渴喜饮,发热汗出,小便多,等病机:邪热内扰,上下而逆干燥。治法:清热养阴。方:略水液到肺,通过呼吸和心跳的作用产生的压力,一推一吸,把水液推向全身,滋养各个部分,然后在把废水收回来,通过三焦下排到膀胱肾。其实其他血液营养五脏也是这样。心肺为人体最大的常用动能。就像发动机一样。虽然其根在肾。肾又通于脑。脑的神经作用又浇灌全身,即四逆散与肾气丸加减类
15、。三:三焦水液。水饮到肺后,通过三焦通调水道功能,把废物水排到膀胱,然后气化而出。内经言,三焦主通调水道。少阳三焦系统,经上焦心肺,中焦胆脾胃,下焦大小肠膀胱等排除体外。若勿用下法,则会导致水停胸胁形成结胸痞症等。即分别使邪气陷于上焦,中焦下焦而导致水气停留。1,邪陷上焦。大小陷胸汤等症。2,邪陷中焦,即泻心汤症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症十枣汤等。3,邪陷下焦。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没有整理出来,先整个思路,大家一起去讨论学习少阳系统了,本来要从肝算起,肝从下走上与厥阴心包相连,心包又出于相表里的手少阳三焦经脉,然后少阳三焦经脉又与足少阳胆经相连,从上走下。少阳胆又与肝相连。如果过早用下法用下法。就会使
16、这个系统精气分别陷于上中下三焦。而形成负压,于是造成水液或其他搏结不散。而容易形成上焦心肺胸隔,的大小结胸证。本来外之邪,表之邪,用下法,也会在体内形成负压而气血杂物搏结。在中焦就容易形成泻心诸汤证。如果影响水液就会形成水液证。甚至肝腹水这些都可以纳入这个系统了。少阳堵住了,胆汁向下排泄不利,水液就会堵在腹部,下不了膀胱,于是就容易形成肝腹水。四:肾水。水到肾膀胱,经过肾膀胱阳气的蒸腾,水在此一方面重吸收,一方面阳气推出意外。所以病的情况也有以下几种。1,阳气不及,重吸收和排便能力差。(1)重吸收差则导致体内缺水而口渴,加上阳气推动能力差,则水液在膀胱停留而出现水肿腹大,小便不利,无力,或口渴
17、等情况。轻者可用五苓散或肾气丸,重者可用真武汤类。(2)如果膀胱肾气虚,气化排便不利,泛益心肺则会出现喘咳气短不得卧等情况。治法,用桂苓甘五味甘草汤加附子等,温阳去水,平冲降逆。(3)进入经脉则身体或四肢蠕动,心中悸动等。治法用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加减用药等。(4)如果泛益肌表关节,则出现四肢或全身水肿等。用苓桂术甘汤等加减用药。2,如果有邪热,或气陷膀胱与肾,则会出现气化太过或小便过多不利的情况。(1)如果热化太过小便不利口渴等,可用猪苓汤或八正散或四逆散加减用药。(2)如果热化太过,口渴而小便利,可与导水液从大便而走,兼清热养阴。(注:提壶揭盖法)水到肾,也有个重吸收向上和排泄向下的两方面,
18、或者说阴阳吧。水液我们知道,他的出路了,有大便,小便,口鼻腔呼吸,和全身皮毛的蒸发作用。废水,最主要是从皮肤和小便排除。所以如果小便不利,那么就容易产生水肿。如果皮毛不开也容易水肿,皮毛属肺,一般用发散法。小便不利,一般用利尿法。这两方面可以互相影响。因为人体是一个密闭的。如果皮毛不开,有时会引起小便不利的情况,这是应为,皮毛不开,体内形成一个负压把小便吸住,然后就下不来,此时了就需要用发汗法,开肺表气,于是没有这个压力,于是小便就出来了。这在中医来说,叫提壶揭盖法。就象有时倒水,如果不把盖揭开,里面形成负压,就不容易把水倒出来,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反过来,如果表皮不开,我们用发汗结果也不出汗,
19、而小便又不利了,这时就需要利小便,来打开这负压,两头一开,水液就散开了。同样,大便和皮毛也有这种关系,这属于一个大法。但是,要注意,平常人 ,平常人不能乱这么用。因为平常人,上下皮毛都是通的,如果你又给他发汗,又给他利小便,那么就会出现他体阴液衰竭的情况,或者闭于中。肺合皮毛,肾合三焦膀胱腠理,心布于表,汗法,实际牵涉到心,肾,肺三藏。你想啊,就像一个两头开的柔软的管道一样,如果你同时两头抽里面的气,那么中间就会憋下去。一样的道理。同样,发汗法和攻大便法通常也是不能同时用的,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提壶揭盖虽然为大法,也不能乱用。通常,先解表,后和里。这也是原则问题。通常说的尿毒症,其实也是肾膀
20、胱的渗透力差了。但是了,原因根源也在阴阳上求。上面讲的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脾肺三焦和肾,各自的情况。下面讲的是整体调理,就是整体把人体这个水液代谢给转起来,有局部必有整体,有整体必有局部,这个是少不了的,知道整体在来看局部就要简单的多。整体调理法。讲到整体调理法,我觉得了,就要必然讲到真武汤。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么。木金火水,一气周流的四象。玄武就是专指水的,而真武汤以玄武北水命名,我们也知道,他肯定是治水的。北方主水,应于人体肾脏,肾脏了,又主一身之水液,所以一病水,则五脏六腑一身之水液都会受到影响。可水寒辱土脾胃肠,水寒凌心,水寒射肺皮肤四肢,水寒木郁。这样,五脏都收到影响了。而
21、真武汤了,就是根据人体水液整体失调而设的。以真武命名是因为全身水液由北方玄武肾所统摄。所以,真武汤就是专门治水的,下面了,我们看下,真武汤。真武汤了,是仲景用于治少阴病,水液代谢失常的。原文一共只有两条,一条出在太阳篇,一条出在少阴篇。为什么会出现在太阳篇了,那是因为体内肾阳虚,水液停留,然后误用了汗法,伤了阳气,激动体内水液,导致水液弥漫全身的情况,所以有一条列在了太阳篇。水液了,由肾所主,但是了他却与各个脏器都有关。脾胃肠,肺心,三焦肝胆,还有肾膀胱都有关系。而这个真武汤病症了,病情非常重,全身水液失常,人可能都快要死了。你看原文啊,心下悸(影响到心了),头眩,身润动(影响到肝了),振振欲
22、辟地,小便不利(本身肾病),下利呕吐(影响到脾胃肠了),喘咳不得息(影响到肺了)等。这就是说啊,病人已经全身水肿,心律失常,身体抽动,头脑思维那些都不正常,可能没多久就要死了。于是了用到了真武汤。整体调理,把人体整个水液都运转起来。然后人才有好的可能。所以,这个真武汤是个整体调理方,不早眼于局部,而是着眼于整体。知道整体,那么在来看局部就简单多了。我们看下原文怎么说的:真武汤症:伤害条文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辟地者,真武汤主之。这条了,是讲太阳病啊,用了发汗法,出汗之后,病还不解,这个人还发热,并且了心惊动有些心律失常了,然后身体抽搐,就像要摔倒一
23、样,还头眩,于是用真武汤。为什么不好了,因为这不是单纯的太阳病,病根在肾,阳气虚,用阳气虚,然后误用了汗法,伤了阳气又激动里面的水液,于是造成水液滔天的情况。这就用到了真武汤,整体调整,疏通全身水液。古时也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说啊,古时洪水滔天,大禹的父亲去治水,他用了堵法,于是洪水没有得到治理。后来大禹又去治水,而是用了疏通法,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于是后来洪水被治理好了。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茯苓芍药,白术,生姜各三两,附子一枚炮。(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
24、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加生姜5两。真武汤非常有意思。 白术,生姜,白芍,茯苓,附子 五味药 ,一般人用来治水。这条了,在少阴篇。就是讲啊,肾阳亏虚,里面有水液停留,水液排不出去,而到处跑。你看啊,小便不利,如果影响脾胃肠就会大便下利或呕吐,腹痛,如果影响肺就形成喘嗽不得卧,泛益肌表了就形成四肢沉重等,此时就用真武汤整体疏通调理。大家注意看,这里面了大有趣机。 如果结合内经里描述的整个水液代谢来看, 就有意思了。 黄帝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25、。”我们看啊,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脾,脾气散津,上输于肺。就是啊,喝水,经过胃脾肠道的消化吸收,然后一部分脾散津气于肺,然后在宣到全身,一部分了从肠道渗透到膀胱去。然后我们看真武汤,附子, 白术,生姜, 茯苓,白芍。其中了,茯苓白术生姜,就把精气从脾散到肺了。白术可以健脾运化精气,就是增加水的消化吸收能力。茯苓增加肠道使水液下渗膀胱的作用。生姜了,一是增加脾的散精气能力, 一个是使肺的精气宣发到全身去并且把便表的废水从汗恐排出去。把精气运到全身去,代谢在远端要产生废水吧,于是用白芍作用于三焦,收敛相火,然后三焦通调水道,把废水收回来送到肾膀胱去。因为三焦主通调水道么,并且少阳胆随三焦相火化气
26、,从上走下,有助于三焦的通调水道的作用。简单例子, 熬夜后早上起来会眼睛水肿。 就是熬夜引动少阳三焦相火,亢于上不下行而失于通调水道的功能。 则会眼睛这些有轻微水肿。 况且, 大家看柴胡剂时, 因为少阳不降,也有很多水结的条纹。这也是证据,内经证据还要多。所以用白芍有助于敛阴和营,把远端水液回收回来,收相火,引胆经下行而可以调水道,引水液下行到肾和膀胱。在肾和膀胱了,水液在阳气的蒸腾下,一是对水液进行重吸收,一是固摄小便并且在阳气的推动下排除小便这双向作用。于是加附子助阳气的蒸腾重吸收和固摄排泄水液的作用。而茯苓了甘淡利水,在这里了又有利于水液在肾和膀胱的渗透力,增加小便过滤,排小便的作用。简
27、单例子, 熬夜后早上起来会眼睛水肿。 就是熬夜引动少阳三焦相火,亢于上不下行而失于通调水道的功能。 则会眼睛这些有轻微水肿。 况且, 大家看柴胡剂时, 因为少阳不降,也有很多水结的条纹。 一个真武汤,就快把全身水液代谢给解决了。 其解决的还不仅是水。 人体气与水与津血,都是成液体状态。 都可以互换, 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说,用好了真武汤,那个将会不得了。 到真武汤的地步,已经是非常严重的病情了。 所以,真武汤是个整体调理方。 着眼于五脏的功能恢复,而不仅仅就是肾。我们在看加减法。1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这个了,是肾阳亏虚,水液停留,上攻到肺,于是就喘咳,如果严重点就会连
28、躺都躺不下,呼吸气短,等危重情况。所以了,主要矛盾跑到肺去了,肺主宣发肃降水液么,现在水停在这里了,比如会呼吸不畅,而发生喘咳,甚至全身水肿的情况。于是了加细辛干姜温化水饮,加五味子收纳肾气。2.若小便利者,去茯苓。小便利为什么还去茯苓了。小便利了,是因为阳虚,气化能力不足,膀胱和肠道的水液的下渗增加了。其主要原因是阳虚,水液不化,不能重吸收或消化不了,所以去茯苓。 3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这里了,矛盾又在脾去了,影响到了脾。脾阳虚,水液消化不了,渗透力也差,于是造成水液走入肠道,于是去去白勺之阴寒。加上干姜二两。白芍了,他是阴寒性的,可以降三焦相火和柔肝利胆,也有利尿作用。这里脾阳虚,所以去白芍。如果出现相火不降,而脾阳又不是很虚了,上热而口干口苦,那么了还要大量用白芍。4,若呕者,加生姜5两。这里了,是水液影响到胃了,胃气上逆,于是就出现了呕吐,于是加生姜散胃里的水气。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全身的一个水液做一个基本了解。但是了,我们人体,气血津液,都是一体的,比如血少的汗少,汗多的血少。所以,如果灵活运用就不仅仅是水液代谢的问题了。血汗同源,气又与血同源,阴阳互根,精又与血同源,对,阴阳又互根 湿聚又成水,水聚成饮,饮聚成痰 这样括开来就宽了。我们看伤寒这么多方,大部分都是调理水液的,举个例,用扩展真武汤的用法,一般来治水。但不仅仅陷于治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张家口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6年崇左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茂名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汕头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6年崇左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上海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安庆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铜陵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b卷
- 枣庄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宝鸡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
- 景观格局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特征
- 精装修分户验收方案
- 影视投资基金
- 法尔奈斯庄园
- 《数字影像设计与制作》统考复习题库(汇总版)
- 生产与运作管理案例大全
- 仪器清洁消毒登记表
- SB/T 11095-2014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 GH/T 1070-2011茶叶包装通则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 GB/T 38750.2-2020往复式内燃机能效评定规范第2部分:汽油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