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必修1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单元导言考纲考情古代中国指的是从中国地域内出现人类直到鸦片战争以前的漫长历史过程。此间,中国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从夏朝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为了组织政权和实施统治,在社会政治领域颁布并实施的各种规则和规范。它是文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历代王朝维持其政治统治的各种规则和方式。在本单元中,“各种规则和方式”主要述及官制、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等,其核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单元导言考纲考情-5-单元导言考纲考情-6-单元导言考纲考情第第1

2、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8-知识笔记疑难阐释一、商朝:有文字可考的制度建设1.最高统治者:最高统治者称“王”;实行王位世袭制;呈现“家天下”的政治格局。2.中央官职: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掌管政务。3.地方管理:地方上有内服和外服之分;内服由商王直接控制;外服由侯和伯管理,他们多是方国首领,臣服于商朝,需定期纳贡、奉命征伐。-9-知识笔记疑难阐释二、西周:政治制度的完备1.分封制-10-知识笔记疑难阐释-11-知识笔记疑难阐释2.宗法制 -12-知识笔记疑难阐释3.礼乐制度(1)目的:维护贵族特权地位、调节内部关系。(2)内涵:贵族阶层在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范

3、。(3)实质:社会等级制度。-13-知识笔记疑难阐释1.封建与封建社会封建又叫分封制或者封邦建国,指的是中国商周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即最高统治者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等。封建社会一词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中国史学工作者将封建社会概念引入研究中国历史,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对应的是秦朝到清朝这一阶段。-14-知识笔记疑难阐释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4、等级序列。(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集中。-15-考点一考点二 考点一考点一分封制分封制 史料一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附注:文,周文王。武,周武王。周公,周武王之弟。二叔,指周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即管叔、蔡叔。吊,悲伤。咸,和睦。)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史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

5、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下-16-考点一考点二史料三(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17-考点一考点二论从史出:1.根据史料一,指出分封的目的、依据、诸侯国。目的:拱卫王室。依据:与周王的血缘关系。诸侯国如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邘、晋、应、韩、蒋、刑、茅等。2.根据史料二,

6、指出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义务:按时朝见述职;有效治理地方;派兵拱卫王室。3.由史料三可以看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了什么恶果?恶果:周王权威丧失,不再被重视;诸侯不听王命,自行其是;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18-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分封制的特征与影响分封制的基本特征是授土授民,即周王以天子的身份将某些土地及其人口给予诸侯进行管理。分封时,有一套隆重的册命礼,由周王向受封者授予载有王命的文书。诸侯的权力就来源于周王的册命,因此诸侯要向周王尽各种义务。诸侯的义务一方面要管理地方、发展地方,这必然扩大了周王朝的影响,也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齐鲁大地、“晋善晋美”、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等。另一方面,

7、诸侯还要向周王进贡、派兵等,自觉接受王室的约束。这种由周王掌控中央、诸侯管理地方的国家形态又称为“王室方国”体制。-19-考点一考点二在西周,受封者的确定主要考虑他与周王之间的血缘关系,有血缘关系者受封,血缘关系近者优先,所以说,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而血缘关系总是随着代际相传而由亲变疏,逐渐失去相互间的约束关系。因此,分封制本身蕴含着必然走向瓦解的因素。-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二宗法制宗法制宗子权力的象征是他们所主持的宗庙。在周代,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小宗也是各自范围内近亲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普通族人祭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

8、持祭祀仪式。祖先祭祀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与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除祭祀外,许多日常礼仪活动和社会活动也要在宗庙里进行。如冠礼(男子成丁礼)、婚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21-考点一考点二作为宗族首领,宗子拥有高居于普通族人之上的地位。宗子在宗族内部的广泛权力,实质上已具有国家基层行政与司法权的性质。周代宗子普遍拥有家臣。家臣包括掌管宗族内部事务的室老和宗老,掌管治理宗族所辖地区人民的家宰和邑宰,以及隶属于宰的诸有司,如司徒、司马、工师等。宗子的这一套家臣组织,实质上就是国家的一种基层政权。但是,宗族在本质上仍然是以血缘为基础的私人性质的团体,故宗族与国家间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周代人称宗族为

9、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私人团体。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有“国”。宗族与国家之间的这种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关系,是引起古代社会关系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文化研究-22-考点一考点二论从史出:1.宗族的存在会产生哪些社会影响?影响:家国一体时,能够拥护政府,维护国家利益;家国对立时,则对抗政府,成为地方割据势力。2.应怎样评价宗法制?评价: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在当时是重大进步。宗法制下,大宗小宗各负其责,维持家族的稳定,有利于社会发展。宗法制的存在,容易形成宗族势力,对国家利弊并存。-23-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宗法制的历史余响宗法制的基本特征是强调血缘关系,即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

10、来分享各自的权利。分封制便是实行这一制度的典范。这种做法不仅存在于王室、诸侯等上层社会,也广泛地存在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一群人聚族而居,形成宗族。宗族关系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历史的突出现象。宗族势力不仅影响特定地域内的社会生活,而且在某些时期会左右历史发展。-24-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一考向一分封制的内涵分封制的内涵【例1】 (2014课标全国,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命题品鉴:依托“周礼”“雅言”等文化建设的举措设计问题,考查对周代分封制内涵与

11、影响的理解运用,从新的角度认识中国早期历史的主干内容。将“河南”“河北”“山东”与当时的主要诸侯国相联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它们也是在本题中联系分封制度与文化建设的桥梁。-25-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周礼”“雅言”,即在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都要用周礼,说周话(“雅言”)。审设问,找关联:设问是“起源于”,即与之相关联的是哪个地方或哪类地区。“周礼”“雅言”均是西周的文化名片,代表西周的文化特色和水平,故“周礼”“雅言”应起源于周的王畿,即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审选项,找答案: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在今陕西一带,而河南、河北、山东是当时所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所在地,故A、B

12、、D三项不可能为正确答案。答案:C-26-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对点训练1(2015江苏单科)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及郡国并行制,排除C、D两项。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材料中的“公”“侯”“伯”“子”不仅涉及中央官制,而且涉及地方制度,因此B项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解析关闭A-27-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二考向二分封制的瓦解分封制的瓦解【例

13、2】 (2013课标全国,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命题品鉴:以战国时期的墓葬状况为切入点,考查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借以显现独立分析问题的学科能力。以周代与战国、秦国与东方六国两组相互对比的历史现象贯穿题目始终,考查历史学科的时空意识。-28-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秦国

14、君王墓宏大,其余无明显等级差别”“东方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战国时期在执行传统的等级规定的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分化。审设问、找关联:“这表明”要求分析题干给出的历史事实得出新的结论。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它们严格执行分封制下森严的等级序列;而秦国则只是突出君王的地位,这说明秦国已经开始打破分封体制。-29-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审选项、找答案: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是井田制,而不是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分封制下尚未形成君主集权;从“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可以看出“消除分封体制”,从“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可以看出“走向集权统治”,故C项为正确答案;战国时期的

15、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只是在东方六国中的墓葬方面表现不明显而已,故D项说法是错误的。答案:C-30-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对点训练2(2015湖北宜昌三模)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未反映出青铜铸造业的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青铜器的发展从贵族化走向平民化,从而折射出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的下降,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青铜器的需求减少,故C项错误;礼乐制度是

16、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乐制度不可能在战国时期被废除,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B-31-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三考向三宗法制的内涵宗法制的内涵【例3】 (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像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命题品鉴: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不是从教材叙述出发,着眼于记忆,而是从历史现象出发,立足于新的问题情境;不是从现成结论出发,而是透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判断来实现考查意图。本题将教材上对宗法制的严谨表述幻化为甲骨文的“宗”字形体“ ”,从文字结构上来考查对宗法制内涵的

17、认识。-32-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宗”是会意字,见于甲骨文,“ ”像宫室屋宇之形。据此可以初步判断,“ ”应是室内摆设之物,且在商代已经流行。审设问,找关联:“宗”代指宗法制。古人命名宗法制,当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宗法制的基本特征是血缘关系。审选项,找答案:对于试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从时间入手即可排除B、D两项,B项出现在秦朝,D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出现于商朝时期。青铜兵器在商周已经出现,可以放于屋内,但是它与“宗”字的本意“祖宗”“宗庙”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答案:A-33-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对点训练3(2013海南单科)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

18、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题干言明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其“影响”必与血缘关系有联系。B项中的“嫡”与“长”表明嫡庶有别,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正确选项。一夫多妻和“门当户对”都不能直接体现血缘关系,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解析关闭B-34-殷周之际的制度变革殷周之际的制度变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

19、,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化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王国维殷周制度论-35-阅读提示(1)王国维(18771927)是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平生学无专师,

20、独辟蹊径,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建树。(2)王国维在研究中首创了“二重证据法”,即将地下出土的文物与地上流行的文字记载相互印证,无可辩驳地厘清了商周时期的重大问题,殷商制度论是其代表作之一。(3)在这段材料中,王国维说明了周初制度建设的成就、商周之间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周朝某一制度的推崇,值得仔细揣摩。-36-1234561.(2015东北师大附中月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周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

21、.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据“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可知题干涉及分封制。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体现了周初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即维护了西周的统治,故B项错误,C项正确。周初尚未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C-37-1234562.(2015河北保定调研)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点D.体现了

22、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与晚辈相比,长辈住房拥有较大的进深和较高的台基,是因为在家族血缘关系中长辈的地位高于晚辈,这一现象体现了浓厚的血缘等级色彩,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A项正确。传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男尊女卑的地位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A-38-1234563.周王朝建立后,武王病逝,其子即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武王弟弟周公旦并代行王权,“周公摄政七年,还政于成王。”据此可知,周人传子的制度()A.始于成王的即位 B.始于周公的归政C.与兄终弟及并行D.未因摄政而破坏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严格按照题目叙述的史实得出结论。A项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