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教学_第1页
如何有效教学_第2页
如何有效教学_第3页
如何有效教学_第4页
如何有效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 (40分钟)内,在实现教学目 标的过程中,教学的付出与 达标”的效果的比。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方向问题, 这个方向就是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是在 规定的时间之内,通过教材提供的范例和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及学生的语 文实践,去实现课标要求的过程。因此树立并强化目标意识至关重 要。漠视或偏离目标就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准备的中心发言就是,强化目标意识,优化导读结构。一、增强目标意识目标意识包括目标的认定和教学行为的指向。教学目标的认定可以为教学行为指示方向,也可为教学行为的控制提

2、供依据。 没有明确的教学 目标,任何积极的教学行为、任何有序的教学结构、任何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任何高超的教学艺术都将失去意义。所以,教学行为是要受教学 目标制约的。增强目标意识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受到应有的制约, 不至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算到哪里。我认为,增强目标意识要把 握住三点:确定目标力求正确、把握目标力求全面、达成目标力求整合。首先,我来谈第一点 确定目标力求正确。如教学田忌赛马,许多教师都把教学着力点用在两次赛马的不同 上第一次怎样赛,第二次怎样赛,两次赛马的结果等。因为担心学 生不理解所以采用了各种方法引导:有的用图示法、有的用课件,有的灵机一动用扑克牌模仿比赛的出场顺序。

3、还设想如果齐威王也和田忌一样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将会怎样,于是又来了一番演练。整节课就这样 操练和表演,学生觉得有趣,玩得轻松,课堂气氛也十分热烈。这样的 教学效益到底如何呢?课文写的两次赛马的文句浅显易懂,并非重点难点,只要学生去读就能理解。教师花时间花精力显然没有效益,这就是 教学目标导向发生了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咱们的教学参考书一一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界定的: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田忌、孙膑、疑惑、讥 讽、轻蔑、目瞪口呆、顺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4、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了解两次赛

4、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 同,结果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领悟科学的思想方法对于成功的 意义。相信大家在备课时都照着参考书把这些目标、重点、难点都写在教案 之中了,但是在对这些目标的理解出现了问题,那么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比较合适呢?首先我们把它这样分解一下:1、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在全文的地位和蕴含的道理;2、孙膑懂得主要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 以转败为胜”的原因和所运用的思想方法;3、课文写两次赛马过程中每 个人的不同表现及其用意。我们现在解读一下,第一个目标直接指向全文的中心, 学生可以有以下 几种理解:两军相遇智者胜;在相同条件下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

5、就会有 不同的结果;在考虑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就会迎刃而 解;恰当地舍弃部分是为了得到更多;等等。目标二是通过语言体会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的智慧,体会孙膑的活动过 程:他们把各自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 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孙膑从中懂得这是比赛的惯例,不会轻易 改变。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齐威王可以稳操胜券。孙 膑从中可以断定齐威王的马不会变,策略也不会变。齐威王每个等级 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这是孙膑亲眼看到的。也就是说孙膑看到了田忌的上等马虽然比不上齐威王的上等马,但是可以胜过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虽然比不过齐威王的中等马,却可以胜过

6、齐威王的下 等马。在三场比赛中只要胜两场就是胜的一方。这四点只有孙膑考虑过。目标三是通过语言文字领会事件中人物的不同表现。课文写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了,其表现是 扫兴”和 筵头丧气”;写第二次赛马齐威王输 了其表现是 有点心慌”,接着是 目瞪口呆”。同样是失败,为什么两人 的表情如此不同,这时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的。田忌的 扫兴”和 筵头丧 气”只是反映了他情绪失去兴致。因为在他看来失败不是太意外,所以 孙膑提醒时他是 瞪了一眼”,告诉他可以取胜时他是 疑惑地看”没信心地说”。齐威王可不同了,第一次胜利了是 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 马”讥讽田忌“轻蔑地说在他看来他是不会失败的,所以输了第二场 是 有点

7、心慌”,他坚信第三场能胜,可是直到输了第三场他才目瞪口呆”,感到难以置信。课文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在语文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应该着眼于语文活动,舍弃过多的非语文活动,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能给学生思想的熏陶、思维的 启迪、智力的开发、智慧的开启。其次,我来谈谈在课堂上 把握目标力求全面。仍然以大家熟悉的一 片老课文为例。詹天佑中的 修筑铁路”部分共分三个自然段,分别 是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教学 勘测线路”可以从詹 天佑说的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对工作的认真核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严格;从詹天佑的行动中,引导学生认识詹天佑与工人同甘共苦的精神; 从詹天佑怎么想的语

8、句中,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修好铁路的决心很大。 教学 开凿隧道”教师要对描写两地 山势不同以及怎样开凿的句子教得 很细致,或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解,或让学生边读边画。学生理解了詹 天佑根据地势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 说明他的杰出。教学设 计 入字形”线路,可以采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或者采用演示法让 学生理解,使学生懂得了詹天佑的设计很妙,从而深刻体会詹天佑的杰 出才能。学生体会到詹天佑的 杰出”后很多教师就没有进一步追究了, 似乎这个部分根本就和 爱国”无关。这就不够全面。其实,教师在学生完成上述基本阅读任务之后还应该引导追究三点:詹天佑在勘测线路中的语言、行动、思想等表现重点说明什么

9、?其思入字想动机是什么?开凿隧道为什么要采用中部凿井法?设计形”路线所显示的智慧说明了什么?这三个问题不但含了修筑”部分的所有信息,而且可以把这部分和上下文有机联系起来思考。詹天佑为什么下决心一定要修好这条铁路呢?仔细揣摩其思想动机,他是为了回击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藐视。詹天佑在开凿隧道中采用中部凿井法,是想为国家省工省财,缩短工期,以回击帝国主义者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 ”的谬论。詹天佑在设计 人”字形线路中显示的智慧,其实也是回击帝国 主义者的要挟、嘲笑、和攻击密切相关。这些都反映了詹天佑的爱国思 想。大多数教师教学这部分没有和上下文联系,是因为他们认为课文第 一部分写詹天佑在帝国主义的藐视下接

10、受任务,侧重表现了他的爱国;第二部分写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才干,侧重表现他的杰出。这就患了顾此失彼的毛病。目标的全面把握,必须联系全文整体,必须有较深层的思维活动,必须 有较深入的把握语言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人物、事物特点的过 程中,学生经历了思维活动,感悟到理解语言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思 想内涵,端正了学习态度。这就是长期的教学效益。第三点就是达成目标力求整合。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怎样整合,值得研究。当我们把知识与 能力目标定为 有感情地朗读某段话并理解这段话“时,读”就成了达成 目标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假设 第一遍读,学生能勉强读下来,

11、发现 三个字不会读;第二遍读,原先不会读的三个字通过查字典会读了;第 三遍读能把这段话顺利读下去且大体了解了这段话讲什么;第四遍读,能比较流利地朗读,能分清这段话讲了几个要点;第五遍读,能抓住这 段话的整体内容、朗读更加流畅;第六遍读,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并能把这种情感通过语调传达出来; 第七遍读,能感悟到作者的表达方 法,感情朗读比较传神。这样,我们就说对这段话的阅读,学生已经达 到了目标。这个目标是怎样达成的呢?不是光靠教师的讲,还要靠学生自己的朗读、默读、查阅、思考等过程和方法的运用。这个教学过程, 我们是以 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的目标作为教学支点,把 过程和方法” 作为达成知识和能

12、力目标的手段。这就实现了前两个维度目标的整合。如果教师急于求成,只让学生阅读一遍,能否达成知识和能力这项目标 呢?当然不能。可见, 过程和方法”的反复性是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 基本条件。如果我们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时间,也就是说,让学生拥有阅读过程的反复性”的时间和条件,学生是不是就能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呢?这里有一个前提,如果学生的读书态度是草草应付,是有口无心, 是粗略地读,是浮于表面的读,是只动嘴巴不动心的读,那么,虽然具 备过程反复性的条件,但也仍然无法达成知识与能力这项目标。这里讲 的就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和前两个维度目标的整 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层意义:一层是

13、学生主体对学习内容是不是 有情感,是不是觉得有价值,对它们抱着什么态度;另一层是学生主体 对自己的学习是不是投入情感, 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学习是自我价值的实 现,是不是以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如果是的话,过程反复性的条件就能为学生充分利用;如果不是的话,给学生再多的时间条件也无济于事。从这个角度讲,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生 的学习态度,是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条件。到了三维目标自然整合的时 候,教学也就真正提高了效益。二、优化导读结构教学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这篇课文,出示课题常见的有三种 方法。第一种是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当你完成了一件自己很满意的 手工艺品时,你希望得

14、到别人怎样的评价呢?第二种是实物观赏揭示课 题:教师出示两幅画,一幅画得很精彩,另一幅画得很糟糕。问:同学 们请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评价 净三种是直接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题目是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板书)。对于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最省时高效呢?毫无疑问是第三种。第一种教师是设想学生的回答是精彩级了",可事实上有的同学说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有的说是希望得到别人的高度赞赏,有的说希望别人称赞这工艺品很精美,就是没有学生按照老师的设想说出精彩极了第二种教师意在让学生看后说出精彩”或 糟糕”的字眼,结果可想而知,

15、学生未必能按照教师的设想说 出精彩”和 糟糕”的字眼,因为评价这两幅画的优劣的词语很多很多。 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这样的毛病: 教师为了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以便顺 利地揭示课题,必定要来一番引导。这样的引导没有实际意义,只能说是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第三种呢,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 学生问的都是和文本有关的内容, 根据学生提问的具体情形引导阅读感 悟很顺畅,这是方法的取舍。再举一例,还是以我们熟悉的课文 落花生为例,曾经有一位教师 是这样提的导读问题一一花生有什么特点?(不好看,很有用)一花生的特点是和什么相比较 而言的?(桃子、石榴、苹果) 一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特点?(把 鲜红嫩绿的

16、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一比较之后 的结果呢?(花生不好看,桃子、石榴、苹果好看)一父亲借什么来比喻做人的道理?(借花生的特点) 一花生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用问题导引法教学,从第一问到最后一问都徘徊于表层,兜了一 圈又回到了起点,既进不去、展不开,又出不来。教师想让学生理解课 文的若干知识点,但是先学哪个,后学哪个,先学的和后学的有什么联 系,先学的怎样带动后学的,后学的怎样呼应先学的等等,教师都没有 经过合理的排列。所以教学过程就好像隔靴搔痒,杂乱无章且重复繁琐, 浪费了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要使课堂结构有序怎样确定这个教学的点呢?我认为第一个点可以确 定为 父亲借花生的什么

17、特点来比喻做人”这个问题上。通过这个点必定 能引出 花生不好看,但是很有用”的特点。通过追究花生的第一个特点不好看”,可以对相应的语句进行阅读感悟:从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 地上”这个句子,理解花生的样子不好看;从 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 辨出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这个句子,理解花生的果子不容易看出; 从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比较中,学生明确了桃子、石榴、苹果也有 样子好看”(鲜红嫩绿)和 容易看出”(高高挂在枝头上)这两方面 的特点。通过追究花生的第二个特点 很有用”,可以引导阅读感悟写议 论花生 好处”的文句:从 花生的味儿美”这个单独使用的角度引导学生 领悟花生在个体上的作用; 从花生 何以榨油”这个混合使用的角度引导 学生领悟花生在群体中的作用;从花生 阶格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 都喜欢吃”这个大众化的角度引导学生领会它在集体中的广泛作用。把 花生的特点,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和应该怎样做人三者联系起来, 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什么样的人才算 有用”?做人既有用又 讲体面行不行?可以引导学生认识: 一种是着意修饰自己炫耀自己而损 人的人;一种是对别人对集体对社会有用却不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