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路教案_第1页
串联电路教案_第2页
串联电路教案_第3页
串联电路教案_第4页
串联电路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市级公开课 教学设计课 题:R-L-C 串联电路科目:电工基础课 型:新 课课时:45分钟授课教师:王志庆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班级:电子信息074授课时间:2008年5月7日下午第一节芜湖市职教中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R-L-C串联电路的分析方法2、掌握R-L-C串联电路的相位关系3、掌握R-L-C串联电路的性质特点及计算公式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发现、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观察、思维能力。2、通过公式推导和例题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强调尊重科学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 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巩固专业思想。教学

2、重点、难占八、重点:R-L-C串联电路的性质特点及计算公式难点:R-L-C串联电路的相位关系、ter课刖反思本节课内容主要是重点学习 R-L-C串联电路的基本性质特点,本课 教学内容是本章也是全书的一个重点,它既是前面三节纯电阻、纯电感、 纯电容电路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学习后面相关电路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更是以后要学习的交流电动机、变压器和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学习我准备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 想,注重诱导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 氛围,并且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 思维方法和理解识记能力,运用已知探求新知,

3、从而培养独立获取知识 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有效跟进, 那么可以预期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能动的创造中不断追求 与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信心,巩固专业知识。教学设想1 .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2 学;2、针对教学中重、难点,拟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讲解教学内容,达到形 象、直观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学情分析任教班级属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 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 端正,但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加之初中基础知识学习不牢固,因此课堂接受能力差。古人云,授

4、人以鱼,供一饭 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针对重点难点, 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 和理解识记能力,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从而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止匕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基本要求, 尽量多与 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工学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一)导课5分钟教学内容(二)学习内容35分钟及课时一、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致分配:二、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5分钟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设计意动图复习 提问引入 新课 主题 展开 教师 引导 观察在纯电阻

5、电路中:在纯电感电路中:学生思考 回答学生观看教师设问, 为引入后 续新课内在纯电容电路中:【板书】R-L-C串联电路定义: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相串联所组成的电路,叫做投影内容学生观察思考谷铺垫 利用多媒 体营造氛 围,创设R-L-C串联电路【投影】情境,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设计意动图启发【分析】学生思考配合通过多思考设:电路中通过的正弦交流电流为教师完成电路媒体课师生i Im Sin t A分析件展示,讨论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学生思考让学生教师ur U Rmsin t V共同分析,配充分体点拨电感两端的电压为合教师完成归会到探引出ul ULmsin( t 900)V纳小结。

6、索知识结论电谷两端的电压为学生思考问的乐趣。uc Ucmsin( t 900)V题,与教师共为后续所以,电路两端的电压为:同解疑教学内【板书】容做铺一.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垫【讲析】由上述分析知,在R-L-C串联电路中,电阻、电感与 电容元件的串联交流电路,各元件通过同一电流。在相位 上电阻两端电压与电流同相,电感两端电压超前电流900, 电容两端电压滞后电流90°,因此,电感上的电压与电容 上的电压是反相的。上面各量的最大值及有效值符合欧姆定律,即:所以,R-L-C串联电路的性质是由两个分量决定的, 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Ul=XlI, Uc=XcI,因此,电 路的性质实际上是

7、由Xl和Xc的大小来决定的。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设计意 图启发【投影】Ul投影加深印象提示学生,提问UrI学生观看投影注息重点师生Uc观察思考通过投共同【板书】1、当Xl>Xc时,则Ul>U c,端电压应为三个分电压的 相里和,如图:【投影】【讲析】由图知:端电压比电流超前一个小于 90°的角,电路 呈感性,叫做电感性电路。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arctgarctg >0UrR【板书】2、当Xl<Xc时,则Ul<Uc,则相量关系如图:学生观看投影影有更讨论 教师 设疑 引入 新知 教师 小结 得出 结论 引入 新知观察思考加直观 的理解 通过提 示,

8、引出 下一> 的知识点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设计意 图教师【讲析】学生观看投影提示学生,小结由图知:端电压比电流滞后一个小于 900的角,电路呈容观察思考注息重点得出性,叫做电容性电路。配合教师完成帮助学生结论<0归纳小结,巩固知识引入【板书】同时巩固新知新知3、当Xl=Xc时,则Ul=Uc ,则相量关系如图:识教师小结得出【讲析】由图知:电感两端电压和电谷两端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结论 引入 新知反,所斗端电压等十电阻两端电压,U = U R,电路呈阻性,这种状4又叫做串联谐振。UU Ul Uc, Xl Xc =0arctg arctg =0【板书】U RR二.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

9、系【讲析】由图知,电路的端电压与各分电压构成一个直角三角 形,称为电压三角形。由几何关系知,斜边为端电压,两 个直角边: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UR, 一个是电感与电容 两端电压之差U L Uc 0【公式推导】式中: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解 分析 讲解 分析此式为R-L-C串联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Z |也具肩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性质,其单位是欧姆(Q),称之为电路的阻抗。感抗和容抗之差叫做 电抗,用X表示,X=XlXc ,单位也是欧姆(Q)【讲析】将电压三角形各边除以电流I可得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一称为阻抗三角形。【投影】【讲析】电压三角形与阻抗三角形是相似形,| Z |与R的夹角也叫做

10、阻抗角,它是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例题分析】RLC串联电路,已知 R=30, L=127mH, C=40F, 电源电压 u=220 v2 (sin314t+20o)V求:(1)电路的感抗、容抗和阻抗;(2)电流有效值及瞬时值的表达式,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配合教师完成 公式的推导和 归纳学生观察思考配合教师完成 学生思考问 题,与教师共 同解疑运用已知 探求新知, 从而培疗 学生独立 获取知识 的能力。 引导学生 思维向纵 深发展, 使自己的 教学行为 得到肩效 跟进 通过实 例进一 步加深 学生对 新知识(3)各部分电压。点的记 忆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启发 提问 师生 共同

11、 讨论 师生 讨论 教师 点拨 引出 结论【分析解题】感抗* lL31412710 340容抗XC 1/C (314 4010 6)180阻抗电流4效值'IU(泊| 220)/504.4A相位差电流瞬时值i 4.4 J2"sin( 314 t 2053 )(3)电阻端电压Ur 1 R 4.4 30 132 V电感端电压U LIX L4.440176 V电容端电压u c|X c4.480352V【课堂小结】1、当Xl>Xc时,(|)>0 表示u领先i电路呈感性当Xl<Xc时,()<0 表示u落后i电路呈容性当Xl=X c时,(|)=0 表示u、i同相电路

12、呈电阻性2、I = U / Z 1X=X lXc【课后练习】书 P1454、(3)学生思考配合 教师完成电路 分析学生思考,配合教师完成归纳小结。通过多媒 体课件展 示,让学 生充分体 会到探索 知识的乐 趣。使学 生在能动 的创造中 不断追求 与实现自 身价值, 提高自信 心,巩固 专业知识。 通过课外 探究进一 步加深学 生记忆, 便于后续 内容的学 习 通过练 习掌握 学生的 认知程 度【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市级公开课,就这节课而言,从准备到完成共历时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我或是在电脑前修改课件,或是与同事们共议课程。我真实地感受到上好一节课的不容易,更加对教师这个行业倍加热爱。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在语言表达、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应变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完成的那刻看着学生们脸上学有所成的笑容,我真的觉得他们好可爱。我也深深领悟到今后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发展出发更贴近学生。那种一味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改变,把学生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交流,最大限度的让课堂“活”起来。本节课教学中我认为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 、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但是缺乏浓厚的课堂氛围;2 、 在教学方法上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还没有较大的创新与突破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在平时的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