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一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_第1页
山东省枣庄一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_第2页
山东省枣庄一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_第3页
山东省枣庄一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_第4页
山东省枣庄一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枣庄一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手段1、教学用品:1.0molL1盐酸、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250mL烧杯若干、简易量热计、温度计;多媒体2、预习本节学案,完成自主学习丛书预习导引部分。3、复习必修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目标1、会判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2、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义,知道其正负号的意义。3、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4、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培养协作精神。教学重点反应热的含义、测定中和反应热效应的实验教学难点测定中和反应热效应的数据处理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学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

2、基础上,继续学习化学热力学的有关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化学热力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有所了解,特别是实验探究-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对数据的处理、信息的提取都是很好的训练。设计思路从五个角度分析教材的内容组织线索,分别是:1、 知识逻辑线:从断键、成键的角度认识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定义计算公式测定中和反应的热效应。2、学生认识发展线:必修2: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就是反应热知道定义后,如何计算和测量实验中数据处理和注意事项3、问题线;什么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从两个角度(成键、断键和物质总能量)认识什么是反应热,如何确定测定中和反应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

3、、活动线:复习必须2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认识反应热的含义深化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理解,练习判断测量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对实验中的数据分析、处理5、情景素材线:木材和煤取暖生活中的放热反应中和反应热效应的测量实验生活中如何哪些用品和量热计原理相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古罗马一首拉草料的轮船自然的故事。了解为什么自燃,思考草发生变化时,伴随能量变化的形式。结合历史典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复习【设疑】1、 根据必修2的学习,你认为:任何化学变化都伴随能量变化,这句话对吗?2、 试从两个方面说明某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物质总能量两个方面)讨论、交流、回答1、 化学反

4、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放出能量;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不同;该化学反应体现一定的热效应;2、 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总是不同,对外体现释放和吸收能量。为“反应热”的定义引入埋下伏笔过渡【总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总结、交流认识一些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新授【过渡】在这些反应中都伴随着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我们就把这叫反应热。【追问】1、 这些变化都是什么反应?2、 而一个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吸、放热量又不相同,如何定义反应热哪?形成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由已有的认知自动生成反应热的概念【自主学习】反应热的概念、符号、测量默读课本:23页,回答问题锻炼学

5、生归纳能力【设疑】如何认识反应热的公式,试从初中热传导公式来理解。理解公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活动探究】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设疑】1、 量热计的构造,哪些是为了保温,减少热量的损失而设计的?2、 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设计,和量热计的原理相似?板书:1、 仪器2、 实验步骤操作实验讨论回答有的同学讨论到:夏天,买雪糕的用被子蒙在箱子上,防止热量传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处理数据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讨论】如果将上述反应中的盐酸改成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硝酸,测得的反应热会变吗?交流、讨论从中和反应本质的角度,认识反应的反应热讨论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

6、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交流:1.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2.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对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加深认识巩固练习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7、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 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热量 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 ;用

8、50 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_(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强化对中和反应测量实验的再认识【归纳】本实验中,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总结回答:(1)为了使中和反应进行完全,可以让酸或碱略 稍过量。 (2)为了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所用酸和碱的浓度宜小不宜大。 (3)宜使用有0.1刻度的温度计。(4)记录最高温度。(5)进行反应热的计算式进行了以下处理: a、忽略量热记的热容; b、认为稀溶液与水的比热相同; c、认为热容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强化对中和反应热测定的重视,培养其梳理、归纳能力。总结【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9、你都有哪些收获和困惑?总结、反思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巩固【课堂练习达标】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D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2下列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在生石灰中加水 B硝酸铵溶于水C浓硫酸加水 D用石灰石煅烧石灰3(2006·上海)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

10、物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D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5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和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反应混合物成糊状的原因 。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属于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检测学生掌握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 反

11、应热 (二)反应热的1、 概念:一定温度 化学反应 能量 1、原理2、 表示:Q 放热: 吸热:+ 2、实验:3、 获取方式: 仪器、步骤、注意事项理论计算 实验测定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体设计是基于学生必须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学习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认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为化学热力学的内容范畴。本节教学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特别是实验的操作和反思,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但少部分同学对误差分析有些欠缺,需要再强化其认识。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课堂评析:本节课,从古罗马的轮船草料自燃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先学习认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然后结合必修2的学习,逐步过

12、渡到本节的主题反应热,概念的形成,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中和反应中的反应热的测定,则是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来展开,这样做:一是便于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的不规范和不当之处,便于斧正;二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相互协作,发现别人问题的时候,也反思自己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自己活动有利于形成学习成果,比老师给出实验注意事项,开展误差分析效果要好得多。这也是本节课的设计亮点所在。本节课的设计亮点还在于各种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学习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生活,来者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课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导学案

13、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了解反应热的定义,了解焓变的定义。1、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意义。2、 感受学习化学热力学的严谨性和意义。4、学习化学学习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教学重点反应焓变定义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重点介绍化学反应的焓变,并从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的角度来认识。其中既表示物质变化,又表示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必修2认识过化学反应的两个意义,但没有更深入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争取在原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认知。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过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各物质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

14、。物质具有的能量我们用焓表示。听讲由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新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五页内容,了解焓变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图示表示化学反应的焓变【板书】焓变:1、 表达式2、 单位3、 焓变示意图思考、组织语言,归纳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形成性练习】如下图,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加深认识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物质的总焓大小【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来认识。那么,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把这两个方面都表示出来哪?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合作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归纳】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5、:总结:质量能(1)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物质的量比(3)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后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便于从本质上把握其内涵【交流研讨】 课本第6页,交流归纳出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讨论归纳:1、 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2、 在焓变后注明温度。3、 焓变的单位:kJ/mol或J/mol4、 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焓变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焓变数值不变,但改变符合。通过交流研讨,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切忌先给出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写出。【矫正

16、练习】课后习题P10第二题同学板演矫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交流讨论】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92.4KJ/mol。在该温度下,取1molN2和3molH2放在密闭容器,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其原因_讨论,然后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认识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纠正学生认知的偏差,形成思维的模型【典型练习】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 A、 H2(g)+Cl2(g)=2HCl(g) H= Q1 H2(g)+Cl2(g)=HCl(g) H= Q2B、C(s)+1/

17、2O2(g)=CO (g) H= Q1 C(s)+O2(g)=CO2(g) H= Q2C、2H2(g)+O2(g)=2H2O(l) H= Q1 2H2(g)+O2(g)=2H2O(g) H= Q2D、 S(g)+O2(g)=SO2 (g) H= Q1 S(s)+O2(g)=SO2 (g) H= Q2【变式练习】如果要比较上述各选项中的两个H,则会有什么结果?训练技能、形成能力;同时进行变式训练【高考再现】(08重庆卷)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AN2(g)+3H2(g)=2NH3(1); H=2(a-b-c)kJ·mol-1B N2(g)+3

18、H2(g)=2NH3(g); H=2(b-a)kJ·mol-1CN2(g)+H2(g)=NH3(1); H=(b+c-a)kJ·mol-1D N2(g)+H2(g)=NH3(g); H=(a+b)kJ·mol-1再现高考在本节内容的呈现,便于把握学习的方向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理解,说出你自己的收获。归纳、反思培养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当堂达标【当堂检查】完成自主学习P6 当堂达标 完成习题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导入下节课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看,其侧重点是化学反应的焓变的计算,有些反应的焓变不容易测得,如何求算反应的焓变哪?带着这个问题预习下节。预习下节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开始下节课的学习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 含义11. 公式 表示意义12. 示意图 书写注意事项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学生活动较多,主要想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组织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先让学生交流研讨,然后自己总结书写注意事项,比老师自己让学生好很多,这样记忆比较容易。但在学生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