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泵浦NdYVO4 Cr4+YAG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_第1页
LD泵浦NdYVO4 Cr4+YAG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_第2页
LD泵浦NdYVO4 Cr4+YAG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_第3页
LD泵浦NdYVO4 Cr4+YAG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_第4页
LD泵浦NdYVO4 Cr4+YAG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D泵浦Nd:YVO4 /Cr4+:YAG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指导教师 摘要:半导体激光(LD)泵浦的固体激光器具有全固化、体积小、泵浦效率高等特点,在激光通讯、遥感探测、工业加工、军事、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使用连续激光二极管泵浦Nd:YVO4 晶体,得到1064nm 的连续红外激光输出,在激光谐振腔中加入慢饱和吸收晶体Cr4+:YAG,得到了调Q脉冲激光输出,从实验上得到了泵浦功率、Cr4+:YAG小信号透过率以及输出镜透过率对输出脉冲特别是脉冲宽度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求解速率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基本相符。关键词:

2、LD 泵浦;NdYVO4; Cr4+YAG;被动调Q;脉冲宽度Characteristic of a laser diode pumped passively Q switched Nd:YVO4 laser with Cr4+:YAG saturable absorberStudent majoring in optics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g SunTutor Xiuqin YangAbstract: Laser-diode (LD) Pumped solid-state laser has wide applications in

3、 the fields such as laser telecommunication ,remote-sensing detection ,industry and military as well as health due to its advantages such as all solid state ,high pump efficiency ,small volume and long longevity ,and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on. Using continuous laser diode pumped Nd: YVO4 cryst

4、al gets 1064 nm infrared laser output continuously. Then adding slow saturable absorber crystals Cr4 + : YAG in the laser cavity to obtain the output of the Q-switched pulse laser.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pump power, output transmission and cavity length to the output pulse in particular the infl

5、uence of pulse width from experiments. Through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rate equation to carry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of the equations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Key words: LD pumped; Nd: YVO4; Cr4+:YAG; passively Q switch

6、ed; pulse width第一章 前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首台激光器发明以来,各类激光器和激光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固体激光器的发展尤为突出。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简称LD)抽运的全固态激光器(DPSSL)相对于灯抽运的固体激光器有着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应用广泛等优点,成为目前全固态激光器的研究热点。采用激光器的调Q技术可以实现脉冲激光的输出,可以获得很高的单脉冲能量,由于有了这样强的相干辐射光,当它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产生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新现象,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物理范围内开辟了强光光学这一新的学科,成功的实现了光的倍频、光的差频与和频、光的参量放大和振荡,观

7、察到光的受激拉曼散射、强光自聚焦等一系列非线性光学效应。调 Q 技术的出现还推动了激光测距、激光雷达、高速全息照相以及激光加工等应用技术的发展。本章对论文中用到的激光晶体(Nd:YVO4)的特性、调Q 技术特别是被动调 Q 技术、可饱和吸收晶体(Cr4+:YAG)以及速率方程理论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1.1 LD泵浦全固态激光器发展概况1917年,由爱因斯坦首先提出了“受激辐射” (Stimulated Emission)的概念,这就为激光器的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1。1958年,A.Schawlaw和C.Townes等人第一次提出了激光产生的条件;1960年,T.Mainman等人就利用红宝石

8、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氙灯泵浦,获得了历史上第一台激光器2;1961年,R.Newman提出了全固态激光器的概念; 1962年,GaAs作为激光增益介质的激光器诞生;1968年,Ross等制成了第一台在低温环境下运转的Nd:YAG激光器;1972年,第一台在室温下运转的Nd:YAG激光器诞生;在随后的十年之中,激光器进入了全面的发展时期。1983年,一个LD能够输出的功率超过了100mw;1988年,LD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3.7w;1989年,美国的SDL公司成功的研制出了LD阵列,在1cm长的LD阵列上能够获得76w的连续输出,转换效率为39%;1992年,美国又报道了1cm长的LD阵列上获得

9、了12lw的连续输出,转换效率为45%;1993年,美国的里福摩尔实验室通过微通道水冷法获得了平均功率1O00w的LD输出;1998年,Brand T H等人采取使用两个泵浦源双棒串接的方式,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获得2000w左右的激光输出;1999年,Kiriyama H等人在日本的大阪采用8组板条式的放大器结构,使激光的输出功率达到了1000w以上;2001年,由Akiyama等人使用3组泵浦模块,在对激光器没有进热效应补偿的情况下,成功的获得了5400多瓦的激光。随着LD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固态激光器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3。1.2 激光二极管泵浦的激光工作物质固体激光材料的革命性发展有力地推

10、动了半导体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的迅速发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固体激光增益介质是搀杂了激活粒子的玻璃或晶体,由于玻璃增益介质的自身缺陷比较严重,造成激光器阈值较高,而且玻璃的散热性较差,因此人们多以激光晶体作为增益介质。在各式各样的激光晶体中,又以搀杂Nd3+离子的晶体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应用较广的有Nd:YAG、Nd:YV04、Nd:GdVO4、Nd:YLF、Nd:YAP和Nd:SVAP等激光晶体4。Nd:YVO4晶体属于四方晶系, 锆英石结构,单轴晶体。Nd:YVO4晶体中激活离了位置具有低的点群对称性,离子振荡强度大。YVO4基质对Nd离了有敏化作用,提高了它的泵浦吸收宽度。Nd:YVO4在轴切

11、割时,其偏振(E/C)和偏振(EC)的光谱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其最强吸收和最强的辐射都发生在偏振方向,因此常用轴切割晶体得到线偏振光输出,更有利于腔内倍频。Nd:YVO4晶体的单轴和偏振输出性质避免了不必要的热致双折射效应。Nd:YVO4晶体可以允许比传统的Nd:YAG晶体掺入更多的Nd3+离子而不发生浓度碎灭效应,而且与Nd:YAG晶体相比,Nd:YVO4晶体具有更大的吸收系数和受激发射截面以及大的吸收带宽5。本论文实验部分所使用的泵浦光的波长为808nm,与掺钕钒酸钇(Nd:YVO4)晶体的吸收带相匹配,因此,Nd: YVO4能将808nm的泵浦光很好地吸收,转变为1064nm 的激光输出

12、。因此特别适合作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增益介质近年来,人们已经对Nd:YVO4激光器及其倍频激光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6。 1.3 调 Q 技术调Q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激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其特点是把激光能量压缩在纳秒量级的脉冲中发射,使激光的单色亮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通常我们用品质因数Q值来衡量激光中光学谐振腔的质量优劣,它是对腔内损耗的一种量度,品质因数Q7定义为: Q 1式中为激光的中心频率,用L表示腔长,n为折射率,为光在一个单程内能量的损耗量(包括输出的能量),则Q值可以表示为: Q 2由此可见,Q值与损耗成反比,即损耗大,Q值就越低,损耗小,Q 值就越大。固体激光器由于存在弛豫

13、振荡,产生了能量在阈值附近起伏的尖峰脉冲系列,从而阻碍了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的提高。如果我们设法在泵浦开始时使谐振腔的损耗增大,即提高振荡阈值,使振荡不能形成,上能级的反转粒子数有可能大量积累,当积累到最大值时,突然使谐振腔的损耗变小,Q值突然增大,这时腔内就像雪崩一样以极快的速度建立起极强的激光振荡,在极短的时间内反转粒子数大量被消耗,转变为腔内的光能量,同时在透射反射镜端耦合输出一个极强的激光脉冲,在这个过程中,弛豫振荡一般是不会发生的。所以,输出是窄脉宽(一般ns量级)、高峰值功率(一般大于mw)的脉冲,通常把这种脉冲称为巨脉冲。上述调节腔内的损耗实际上就是调节Q值,这就是调Q技术,又称为Q

14、突变技术或Q开关技术。调Q技术又分为主动调Q和被动调Q两种。1.31主动调Q技术 谐振腔内损耗的改变完全由外部驱动源控制,与腔内激光的强弱和泵浦能量的大小无关。常用的主动调Q技术包括声光调Q技术和电光调Q技术等。声光调Q利用光通过介质中超声场发生衍射而造成光的偏折,以此来控制激光谐振腔内的Q值。由于声光开关的调制电压比较低(几十伏),容易与连续激光器配合而获得 160KHz 甚至上百KHz的高重复率且稳定性好的巨脉冲。电光调 Q 就是利用晶体的普克尔效应来实现 Q 值突变的方法。电光调 Q 属于快开关类型,它能产生窄脉冲,同步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输出巨脉冲稳定。Q 开关的选择会严重影响激光器的

15、体积和系统的复杂程度。电光 Q 开关需要外部高压系统和腔内光学偏振元件,声光Q开关需要高频驱动,系统较为复杂,在某些情况下应用不太方便。而采用饱和吸收体被动调Q方法则免去了高压或射频信号源以及开关电路,结构相对简单,造价低,从而可使得激光二极管泵浦得调Q激光器拓展其应用范围8。1.32 被动调Q技术根据某些物质对入射光有强烈的非线性吸收效应而制成的可饱和吸收体,将其作为损耗片来调节激光谐振腔Q值的开关技术。饱和吸收体有着低成本、体积小、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来产生纳秒量级、高重复率的脉冲串。目前主要有染料调Q、色心晶体调Q、Cr4+:YAG调Q和半导体材料GaAS调Q等9。1.33 Cr4+

16、:YAG被动调Q技术原理Cr4+:YAG 在 0.91.2具有宽的吸收带和良好的可饱和吸收特性,特别适合作1.064m 钕激光器的被动Q开关,与染料及色心 LiF2F2 晶体相比, Cr4+:YAG具有热导性能好,,吸收截面大,掺杂浓度高,饱和光强小,,损伤阈值高,光化学性质稳定,无退化现象,使用方便,寿命长,易实现高峰值输出功率和高脉冲重复频率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被动调Q开关材料。 图 1, Cr4+:YAG 的四能级结构模型图Cr4+:YAG 晶体的饱和吸收特性可用“图 1”所示得四能级模型描述。在 13,32,21,42,和 24 能级之间都能发生跃迁。32,42 跃迁速度快,而 21

17、跃迁速度慢。Cr4+ :YAG 晶体对波长 1.064m光的吸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除很强的基态吸收外,还存在较强的激发态吸收。Cr4+:YAG晶体得饱和吸收的另一个特点是恢复时间较长,达到微妙量级。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激发态(能级 2)得寿命较长,约为 3.43.5 微妙,更高激发态的寿命为 50ps。由于激发态寿命比调Q脉宽长很多,Cr4+:YAG属于慢饱和吸收体。Cr4+:YAG 得吸收谱如“图 2”所示:图2,室温下 Cr4+:YAG 的吸收谱Cr4+:YAG 主要有三个吸收带: 0.48, 0.64, 1 。其中1的红外吸收带是A32T32的吸收跃迁,是一个很宽的吸收带。在此吸收范围内,

18、Cr4+:YAG具有良好的可饱和吸收特性,并且和1064nm波长的激光发射跃迁很好重叠,因此特别适合作该波长激光器的Q开关。图3 Cr4+:YAG晶体被动调Q过程Cr4+:YAG晶体被动调Q过程如图3所示。在泵浦初期,工作物质处于储能阶段,腔内自发荧光很弱,光子数较少,Cr4+:YAG晶体的吸收系数很大,腔内处于低Q值(高损耗)状态,故不能形成激光振荡。设此时对应激光器阈值的反转粒子数密度为nt1 ,随着光泵的继续作用,反转粒子数的积累,腔内荧光逐渐变强,当光强能与饱和吸收光强相比拟时,晶体的吸收系数变小 ,透过率逐渐增大,当工作物质反转粒子数密度到达nmax时, Cr4+:YAG晶体的吸收达

19、到饱和值,突然被漂白而变得透明,这时腔内Q值猛增,激光振荡的阈值粒子数反转密度降为nt2,而nmax便成为这个低振荡阈值条件下的初始粒子数反转密度ni, ni >> nt2,于是激光器输出一个调Q脉冲,腔内光场迅速减弱,因而晶体又恢复了吸收特性,起到将腔关闭的作用,为下一个脉冲的输出做准备10。 1.4 速率方程理论激光器理论包括经典理论、半经典理论、量子理论和速率方程理论。速率方程理论可以认为是量子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因为它是从光子(即量子化的辐射场)与物质原子的相互作用出发的。但是,由于忽略了光子的相位特性和光子数的起伏特性而使该理论具有特别简单的形式。速率方程理论对光场和激光

20、介质都作了某些近似和简化。一方面视介质由彼此不相关的激活粒子所组成,因此可以把整个原子系统的辐射和吸收看成对各个原子的辐射和吸收的简单求和。另一方面,把每个模看作由大量的全同光子所组成。认为每个粒子受激发射和吸收跃迁几率,只与腔内振荡模数和每一个模的平均光子数有关。腔内的激光振荡过程可以理解为一群粒子数确定的原子系统和一群振荡的光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由速率方程理论得到原子系统各个有关能级上原子数随时间的变化率方程和光场光子数随时间的变化率方程11。速率方程是分析调Q激光器运转特性的有效理论工具。1963 年,A. A. Vuylsteke 12和W. G. Wagner 13首先给出了

21、描述快速调 Q 激励的速率方程组,用两个方程分别描述腔内光子数密度和激活介质反转粒子数密度随时间的变化。之后,A. Szabo 等人给出了被动调 Q 激光的速率方程组,用第三个方程来描述饱和吸收体粒子数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到目前为止,该方程组已经被广泛引用和适当修正。在上述这些文献中,速率方程均采用了平面波近似,即假定泵浦光分布、腔内光子数密度分布及饱和吸收体的恢复都是均匀的。本论文就采用了平面波近似,写出了 Nd:YVO 4/ Cr4+:YAG 被动调Q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并用mathcad程序对速率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从理论上模拟解释了一些实验结果。第二章 LD 泵浦 Nd:YVO4/Cr4+

22、:YAG 被动调 Q的实验研究2.1 实验装置实验中使用连续激光二极管泵浦 Nd:YVO4晶体,得到了1064nm 的连续红外激光输出,然后在激光谐振腔中加入慢饱和吸收晶体Cr4+:YAG,得到了调Q脉冲激光输出,实验装置如下图 4 所示:图4 Nd:YVO4/ Cr4+:YAG 被动调Q激光器示意图 实验用最大输出功率为30W,波长为 808nm 的LD作为泵浦源。采用尺寸为 4×4×8 mm 的掺杂为 0.27 at.% 的Nd:YVO4 晶体作为激光工作物质,其通光面为平行平面(4×4 mm),晶体两端均镀有1064nm的增透膜。Cr4+:YAG 的2个通光

23、面也为平行平面,均镀有1064nm的增透膜。M1为 R100 的凹面镜,它的平面镀808nm 增透膜,凹面镀有对1064nm高反的膜。M2 为平行平面镜,作为耦合输出镜。实验中采用的 Cr4+:YAG 的小信号透过率分别为 75,90,耦合输出镜的透过率分别为 40,27。 实验中Nd:YVO4用铟箔包紧置于紫铜块中,采用循环水冷,Cr4+:YAG 没有采取冷却措施。实验用光功率计(Coherent,FieldMaxIITo)测量输出功率,实验光电二极管 (New focus, model 1611) 对输出脉冲进行探测,并在示波器(Tektronix Dpo7104) 上显示波形。 2.2

24、实验步骤和结果本实验采用图 4 的实验装置:1)改变泵浦功率,得到输出脉冲序列的重复频率、输出功率和脉冲宽度随泵浦功率变化的曲线,如图 57 所示:图 5 输出脉冲序列的脉冲宽度随泵浦功率的变化图6 输出脉冲序列的重复频率随泵浦功率的变化图 7 输出脉冲序列平均输出功率随泵浦功率的变化由图 57可以看到,在较低泵浦功率下,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输出脉冲的重复频率明显增加,输出功率明显增大,而脉冲宽度减小。2)改变耦合输出镜的透过率,得到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在不同输出镜透过率下的变化曲线,如图 8 所示:图8 T0=70%和T0=90%时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随泵浦功率的变化曲线由图8 可以发现,输出镜

25、透过率T0=90%比T0=70%具有更大的脉冲宽度,随着输出镜透过率的减小,脉冲宽度减小3)改变 Cr4+:YAG 的小信号透过率,得到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随 Cr4+:YAG 小信号透过率变化的曲线,如图 7所示:图 9 TC=27%和TC=40%时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随泵浦功率的变化曲线由图 9可以发现,小信号透过率TC=40%比TC=27%具有更大的脉冲宽度,随着小信号透过率的减小,脉冲宽度减小。2.3 实验分析2.3.1泵浦功率对输出脉冲的影响实验中得到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输出脉冲序列的重复频率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是当泵浦功率增加时,抽运速率增加,从而使Nd:YVO4晶体的激发态反转粒子数

26、聚集的速度增加,反转粒子数密度增大,腔内净增益系数增大,从而使增益到阈值所需要的时间变短。因此,2 次漂白可饱和吸收体的时间间隔变短,缩短了调 Q 的周期,从而增大了脉冲序列的重复频率。根据相关文献中的方程组14 ,被动调 Q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可变为: 3 式中为光子数密度,n为增益介质反转粒子数密度,为增益介质的受激发射截面,l为增益质长度,为饱和吸收体长度,为饱和吸收体基态吸收截面,为饱和吸收体激发态吸收截面, L表示谐振腔总的无用损耗,R为耦合输出镜的反射率,为光子在谐振腔内往返一周内的渡越时间, L1为谐振腔的腔长, , , 分别为饱和吸收体基态,激发态和总的粒子数密度,为抽运速率,为

27、增益介质的上能级寿命,为可饱和吸收体激发态寿命。重复频率15: 4对PRF对求导得到: 5其中 = 6所以上式可知:随泵浦速率的增加输出脉冲序列的重复频率随之明显增加。单脉冲输出能量16: 7上式中,是产生调 Q 脉冲过程中消耗的反转粒子数密度,是消耗的总的反转粒子数,消耗个反转粒子数,所以为消耗反转粒子数产生的光子的总能量,它再乘以输出耦合系数就是被动调 Q 激光器输出的脉冲能量。所以泵浦功率越大,越大,越大。而平均输出功率,所以随泵浦功率的增加,输出脉冲的平均功率增加。脉冲宽度与( 为激光振荡的阈值反转粒子数密度)成反比,随着增大,脉冲的前沿和后沿同时变窄17 ,脉冲的建立及熄灭时间就越短

28、。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增大,所以减小,即:脉冲宽度随泵浦功率的增加而减小。实验中这种倾向在阈值附近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在抽运功率较小时,随着抽运功率的增加,腔内净增益系数变大,腔内光子数的增加和反转粒子数的减小更加迅速,所以脉冲的建立和熄灭过程就更短,脉冲更窄。在较高的抽运功率下 , Cr4+:YAG 激发态吸收和热效应使得它更不容易漂白,相当于 Cr4+:YAG 得小信号透过率减小和腔内插入损耗的增大,这就造成激光脉冲变窄。利用表 1 中的数据,数值求解速率方程组18 3可以从理论上模拟 Cr4+:YAG 被动调 Q Nd:YVO4 激光器的输出脉冲特性。图10为理论上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脉冲

29、重复频率和平均输出功率随泵浦功率的变化。表 1 Cr4+:YAG 被动调 Q Nd:YVO 4 激光器速率方程的相关参数s2.5 ´10-18 cm2n12.183sg4.0 ´10-18 cm2n21.83ses8.2´ 10- 19 cm2l0.8cmns02.0 ´1017 cm-3L0.13298 usTc27,40,10s3.2 usT060,75,85 ,90L139cm图 10 输出脉冲序列的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平均输出功率随泵浦功率的关系图 11 脉冲宽度与输出镜透过率的关系 图 12脉冲宽度与小信号透过率的关系2.3.2 输出镜透过率对

30、输出脉冲脉冲宽度的影响图 11 为数值求解速率方程组3得到的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随输出镜透过率变化的曲线。图 11中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随输出镜透过率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结果图8中输出镜透过率T0=90%比 T0=70%的脉冲宽度要大,对比可以看出实验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模拟的结果相吻合。2.3.3 Cr4+:YAG 的小信号透过率对输出脉冲脉冲宽度的影响腔内光子寿命与光子损耗成反比,而脉冲宽度与光子寿命成正比,所以脉冲宽度与腔内损耗成反比19,较低的初始透过率对应较高的腔内损耗,于是初始透过率越低,脉冲宽度越窄,即脉冲宽度随 Cr4+:YAG 小信号透过率的降低而减小。图 12 为数值求解速率方程组3

31、得到的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随 Cr4+:YAG 小信号透过率变化的曲线,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随小信号透过率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结果图9中小信号透过率 TC=40%比TC=27%的脉冲宽度大,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的结果相符。第三章 总结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泵浦的全固态激光器(DPSSL)相对于灯泵浦的固体激光器有着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应用广泛等优点,成为目前全固态激光器的研究热点。Cr4+:YAG 晶体具有宽的吸收带和良好的饱和吸收特性,并且光化学性质稳定,导热性能也很好,因此,它是高功率、高重复频率及小型全固化激光器的被动 Q 开关的理想元件。最近几年,在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峰值功率

32、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LD 泵浦固体激光技术的发展,不但使 Cr4+:YAG 被动调 Q 激光器脉冲宽度、重复频率等指标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使器件更加小型化。本论文采用光纤藕合输出的激光二极管作泵浦源,用Nd:YVO4晶体作激光工作物质,研究了饱和吸收体Cr4+:YAG被动调Q激光特性。实验实现了LD泵浦Nd:YVO4晶体Cr4+:YAG被动调Q 1064nm激光运转。实验中改变泵浦功率(1W-10W)得到了泵浦功率、输出镜透过率,饱和吸收体的小信号透过率对输出脉冲特别是脉冲宽度的影响。 在较低泵浦功率下, 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输出脉冲的重复频率明显增加,输出功率明显增大,而脉冲宽度减小;输出脉

33、冲的脉冲宽度随输出镜透过率以及饱和吸收体小信号透过率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数值求解速率方程从理论上模拟输出激光脉冲的输出特性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基本相符。参考文献:1 周炳馄,高以智,陈家弊,等.激光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1472 李相银,姚敏玉,李卓等编著.激光原理技术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68-713 张韧剑. 端泵Nd:YVO4主被动双调Q激光器实验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14 张中士. LD泵浦Nd:Y(Gd)V04晶体Cr4+:YAG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75 何京良. “大功率全固态激光器”,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998).6 杨克建,赵圣之,赵宏明,李桂秋. LD泵浦 Nd:YVO4 晶体 Cr4+:YAG 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V33(6): 5675717 王青圃,张行愚,刘泽金,李平.激光原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918 蓝信钜等.激光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19 张中士. LD泵浦Nd:Y(Gd)V04晶体Cr4+:YAG被动调Q激光特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710 减竞存,隋宁菠,邹玉林等. Cr4+:YAG晶体及调Q激光器研究进展.激光杂志,200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