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中小衔接拓展课程_第1页
语文学科中小衔接拓展课程_第2页
语文学科中小衔接拓展课程_第3页
语文学科中小衔接拓展课程_第4页
语文学科中小衔接拓展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学科中小衔接拓展课程】滨江区六年级文言文拓展学习读本(六年级下用)张林华编著2016 年 2 月1目录第一单元养德1.孝2.信3.善4.礼第二单元笃学1.学2.思3.问4.悟第三单元游学1.游2.观3.访4.赏2第一单元养德德,为人之本。养德,以人类优秀文化、父母师长身教和言教来滋润我们心灵,成为真、善、美之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是“孝”, 孝之于父母,谓之“敬”;孝之于国家,谓之“忠”; 孝之于兄弟,谓之“悌”; 孝之于晚辈,谓之“慈”。要践行“孝”,在生活和交往中,对父母、兄弟姐妹及他人要言而有信,记住自己说的话,兑现自

2、己的承诺,这样是一位“守信之人”,方能得到人们尊敬。要他人觉得自己的话“可信”,必须有“善心”,给人带来祝福和教诲的吉祥之言,谓之“善言”;帮助他人成功或脱离苦难之行为,谓之“善行”。要让自己善心常驻,就要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以崇敬之心对待父母、朋友和周围万物。1.孝:行佣供母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zhépxin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 跣 ,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节选自二十四孝)【注释】31.遭:遇也。数:屡也。劫:

3、强取也。辄:每也。2.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3.裸:赤体也。跣:赤足也。4.佣:雇役於人也。庐墓:作室墓旁以居也。5.孝廉:汉武帝始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后遂为定例。6.谏议大夫:官名。【译文】东汉时有一个叫江革的孝子,字次翁,从小就失去父亲,而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到处都有盗贼作乱,江革就背着母亲到其他地方逃难。在路上,好几次碰到盗贼,盗贼见他年轻力壮,就想捉他一起做强盗。江革每次总是哭泣着说:“我还有一位无人照料的老母亲,我跟你们去了,谁来照顾她呢?”强盗听了这番诚恳的告白,又见他这样孝顺,也就不忍心杀他们。江革背着母亲,一路逃难,后来居住在下邳这个地方。他穷得连衣服、鞋子都没有,裸着身体

4、、光着脚。后来江革当佣工做苦力,赚些微薄工钱来供养母亲。虽然家里十分贫困,但凡是母亲日常需要的东西,不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却一应俱全,没有缺乏。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住在母亲的坟旁,连睡觉的时候,丧服也不脱掉。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德行很高,就推举他为孝廉,最后做到了谏议大夫。【自学】1.诵读:流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3.摘录抄写:哪些句子最感动你,让你体会到江革的“纯孝”?【互学】4.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评价:有人物语言、细节;有自己的情感。】5.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孝敬父母”?给自己写一个行为约定。【拓展】6.收集中华其他“二十孝”故事。7

5、.积累与“孝”有关的成语、典故。42. 信:曾子杀彘(zhì)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节选先秦韩非子)【注释】1.曾子(前 505前 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2.彘(zh

6、36;):猪。3.适:往、回去。适市回:去集市上回来。4.戏:开玩笑。5.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6.待:依赖。7.子:这里是第二人称尊称“您”的意思。8.而:则,就。9.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10.之:到11 烹(png): 烹饪,煮。12.是:这13.反:同“返”,返回14.顾反:等到回来。15.特:只、仅、独、不过。16.女:同“汝”,你的意思。17.杀:宰18.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市,集市。19.欲:想要20.止:阻止21.遂:于是,就【译文】曾子的妻子

7、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住猪并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5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把猪宰好煮熟给孩子吃了。【自学】1.诵读:流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3.用“”画出: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曾子“守信”?【互学】4.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

8、。【评价:有人物语言、细节;有自己的情感。】5.讨论:曾子对妻子的话,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拓展】6.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7.阅读:有关诚信的故事。如韩信报恩一字千金等。3.善: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节选自老子)【注释】1.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2.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3.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4.渊:沉静、深沉。5.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9、善仁,指有修养之人。66.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7.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8.尤:过失、罪过。【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自学】1.诵读:流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3.抄写:描写“水”的美德的句子。【互学】4.

10、画一画,背一背:文中用了一连串排比的、来告知我们如何学习“水”的美德的句子。5.讨论:我们如何学习“水”的美德,做一个“上善”的人?【拓展】8.积累:有关善良的成语。9.阅读:有关善良人的故事。如张良拾履等。4.礼:行修言道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xiá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 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注释】71.从宜:采取适宜的做法;怎么适宜便怎么做。2.使:出使,代表国家到他国出访。3.俗:风俗。4.决嫌疑:分清事情的疑惑、不明之处。5.妄说:无根据地乱说。6.辞费,指话多而无

11、用,这里指说了做不到的话,言而无信。7.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译文】礼节要顺应事情采用合适方法,出使要顺应当地的风俗。 所谓礼,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判断事情的疑似难明,分别事情的同异,明辨事情的得礼或失礼。依礼而言,不可随便地取笑人,不可说做不到的话。依礼,做事不得超过自己的身份,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也不得随便地与人套近乎。涵养自己的德性,实践自己的诺言,这就叫做完美的品行。行为合乎忠信,言语合乎仁义,这才是礼的实质。【自学】1.诵读:流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3.抄写:描写“礼”的本质的句子。【互学】4.发现: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

12、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5.讨论:我们怎样礼待父母、师长和朋友?【拓展】7.积累:有关守礼的成语。8.阅读:有关以礼待人的故事。如孔融让梨等。8第二单元笃学学,人成长之径。笃学,就是像套着竹笼的马一样,神情专注地学习。学,就是能静下心来,在师长伙伴的引领下,吸收新知识,去除心中蒙昧,使自己变得更聪慧。要“学有所得”,就必须“思”,即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自己“学思结合”,就会心生许多“疑问”,就会推动自己不断探究,不耻下问,渐渐地发现新的知识,把别人的书读成自己的。要学有所成,必须时刻“悟文”、“悟情”、“悟道”,也就是不断发现自我,明白自己内心

13、真正理解到什么,感悟到什么。悟,是我们学习中的思维方式,也是最高的学习境界。5.学: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公。2.患:担忧,忧虑。3.不若:比不上。4.众:众多。5.既:已经。96.迨:到;等到。7.倍诵:“倍”通“背”,背诵。8.乃:于是,就。9.尝:曾经。10.或:有时。11.咏:吟咏。1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

14、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13: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14:中夜:半夜。【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得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

15、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自学】1.诵读:流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3.抄写背诵:司马光学习秘诀的句子。【互学】6.发现:本文写人好学的方法。7.讨论:我们从司马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一起制定一份课外诵读经典的计划。【拓展】9.积累:有关勤学的成语。阅读:有关勤学的故事。如颜回好学等。106.思: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注释】1.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2.尝:曾经。3.诸:众。4.游:玩。5.子:果

16、实。6.折枝:压弯了树枝。7.竞:争着。8.走:跑。9.信然:真是这样。【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自学】1.诵读:流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3.抄写:王戎为何不跟随大家去摘李子的句子。【互学】8.分析:王戎看到什么现象?心里会怎么想?(他是根据什么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9.讨论:我们平时学习知识、观察周围的事物时,应该怎么思考?【

17、拓展】1110.积累:有关善于思考的成语。11.背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问:学必好问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节选清代刘开问说)【注释】1.君子:古时对有德有才人的称呼。2.辅:辅助。好:喜好3.无以致疑:不会发现疑问;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致:求得。4.广识:增广知识;广:使广,增广,增加。5.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6.舍问:放弃提问。舍:放弃。7.其奚决焉: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奚:何,怎么。其:之,代词,指代文中的“理”

18、与“识”。焉,代词,指代上述的“理”与“问”。决:判断,解决。【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自学】1.诵读:流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3.抄写:写好问的好处的句子。【互学】4.分析: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分别写什么观点?有什么作用?125.讨论:我们在学习中是怎么发

19、现问题、怎么提出问题的?【拓展】6.积累:有关好问的成语。7.阅读:古代好问的故事。如宋濂问学等。8.悟:贾岛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注释】1.贾岛:唐朝诗人2.岛初赴举京师:贾岛当初到京城去考进士3.赴举:参加科举考试4.京师:京城(长安)5.得句:想出诗句,一般

20、指一句或两句6.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7.吟哦:吟咏8.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9.韩愈吏部权京兆:礼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10.左右拥至尹前: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11.讶:对感到惊讶12.具对:全部详细回答13.云云:如此14.炼:锤炼,申引为反复思考1315.俄:不久16.立马良久:让马站住很久17.留连:舍不得离开18.权:代理职务19.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20.第三节:指韩退之仪仗队的第三节21.尚:还,仍然22.已:停止23.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神:精神 游,离开象,眼前事物象外: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24. 

21、遂:于是就25. 辔: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26.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百姓【译文】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22、。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学】1.诵读:流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3.抄写:贾岛反复琢磨诗句的样子的句子。【互学】8.分析:“推”和“敲”分别写进诗句,诗句描绘的情境有什么不同?9.讨论:贾岛的“推”“敲”的言行,对我们学习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有什么启示?14【拓展】10.积累:有关反复琢磨的成语。11.阅读:古代智慧的故事。如苏轼和佛印的趣事等。第三单元游学游,人生活之径也。游学,是人主动与大自然、与良师益友面对面地交流,丰富

23、知识,拓宽眼界,陶冶情操的过程。“游必有方”,指的是外出游山玩水、拜师求学,既要有目标方法,也要有路径和方法。游中细“观”,睁大眼睛,静心察看,发现大自然中柔美与壮丽,发现对方给自己带来精神的怡乐。游中“访”学,主动向老师请教,品味自然万物的品性,明达事理,提升自己的修养。游中“赏”识,发现周围事物和人物的美,让自己的心灵世界充满阳光。9.游:西湖游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zhào即 棹 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

24、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节选袁宏道西湖游记)【注释】1.突兀:这里指高高耸立的样子。152.棹:这里指划船。3.东阿王:这里指三国时期诗人曹植。4.余:自称,相当于“我”。【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自学】1.诵读:流

25、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作者游览的见闻与联想。3.抄写:作者描写西湖美景的句子。【互学】4.分析:古人写游记的一般方法(从游览路线、见闻与联想、写作格式等方面去发现)5.讨论:作者采用哪些方法,描写哪些景物,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拓展】6.积累:有关描写湖光山色的成语。7.阅读:古代游记。如老残游记徐霞客游记等。10.观:孔子观器huánq孔子观于鲁 桓 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yòu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

26、16yì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wù)有满而不覆者哉!”(选自荀子·宥坐)【注释】1.欹(q):倾斜。2.于:向。3.宥(yòu)坐: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宥:同“右”。4.闻:听说。5.顾:回头看。6.挹(yì):舀。7.喟然:深深的叹气,表示深有感触的神情。恶:哪里。【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太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太庙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太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一个座右铭一般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物,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

27、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舀水往里倒。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哪有满盈而不翻倒的呀!”【自学】1.诵读:流利()熟练()有节奏()2.借助注释和译文,用自己的话孔子到鲁庙观器的经过。3.抄写:孔子观欹器注水后的现象;孔子观后的感叹。【互学】4.分析:孔子在观器前就已经知道欹器的作用和特点,为何还要让人演示一遍呢?5.讨论:孔子“观”器的态度、行为及结果,对我们观察周围事物有什么启示?17【拓展】6.积累:有关细心做事的成语。7.阅读:古代观赏事物的游记。如张晓祥观月记、李孝光雁山观石梁记等。11.访:宋濂苦学sh

28、36;余幼时即 嗜 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注释】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明初文学家。2.余:我。3.嗜:喜欢、特

29、别爱好。4.无从:没有办法。5.致书:得到书。致:得到。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每:常常。7.假借: 借。8.于:介词,从。9.笔:名词活用,用笔。10.手:名词活用为动词,动手。11.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12.走:跑。13.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14.以是:因此。以:以为;是:这样。1815.加冠(gun):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16 患:担心。.1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18.游:交往。19.尝:曾经。20.趋:赶到。21.从乡之先达执经

30、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叩,请教。22.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望,声望,名望。隆:高。23.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充,这里指拥挤。24.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色:脸色。25.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提出。质,询问。26.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以:连词,而,来。27.或:有时。28.叱(chì)咄(du):训斥,呵责。29.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色:表情。 恭:恭敬30.至:周到。31.复:这里指辩解,反驳。32.俟(sì):等待。【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