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联络通道冻结监测分析_第1页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监测分析_第2页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监测分析_第3页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监测分析_第4页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监测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铁联络通道冻结监测分析     摘要:南京地铁一工程联络通道采用冻结法施工中, 对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地表变形等方面进行了跟踪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冻涨压力、卸压孔压力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供其他工程参考。关键词: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监测1 前言      地铁联络通道一般位于区间隧道的中间,通常南京地铁一期TA4 标隧道,北起钓鱼台工作与集、排水泵站连在一起,共同起着两隧道连结、井北侧,南至三山街车站南端头井,由

2、左线(下行集、排水和防火等作用。联络通道土体开挖前,必线)和右线(上行线)隧道组成,左、右线均由572 须对其周围土体进行加固。冻结法加固土体是一种环管片拼装而成。隧道外径6.2 m ,内径5.5 m ,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块管片宽为1.2 m, 厚为0.35 m 。联络通道位于两中都成功得到了应用1-3 。最近,在南京地铁一期工站区间隧道中间,隧道中心埋深13.13 m。联络通程TA4 标中,联络通道施工首次成功采用了冻结施道及泵站采取合并建造模式, 它既保证上、下行隧工。在冻结施工过程中,对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道间的联络作用和必要时乘客安全疏散的功能,又度、地表变

3、形等方面进行了跟踪监测。文中分析了起到地铁运营中两车站之间的集、排水作用。工程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冻涨压力、卸压孔压力结构由两个与隧道相交的喇叭口、通道以及集水井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有利于工程施工的建设性意等组成。联络通道所处的主要土层参数如表1 所示。表1  土层物理参数  2 工程概况      从表1 看出,土层平均渗透系数小,透水性差,是冻结施工较为有利的土层;同时,土层中含有粉砂层,冻结法也能更好处理流砂问题。经研究采用“隧道内钻孔冻结加固,矿山法暗挖构筑”的施工方案,即:在隧道内利用水平孔和部分倾斜孔冻结加固

4、土层,使联络通道以及集水井外围土体冻结,形成强度高,封闭性好的冻土帷幕; 采用矿山法, 进行联络通道及泵站的开挖构筑施工。土层冻结和开挖构筑施工均在区间隧道内进行,其主要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 联络通道连通地面的垂直水管施工 冻结孔钻孔施工( 同时安装冻结制冷系统) 安装冻结盐水系统和检测系统( 同时在隧道内联络通道洞口附近进行支撑,其目的是,冻结过程中隧道受冻土力的作用会发生隧道横向断面变形,从而影响隧道的椭圆度。为了减少这一变形,故在冻结前进行隧道内壁支撑)积极冻结 探孔试挖 拆钢管片 联络通道掘进与临时支护 联络通道永久支护 泵站开挖与临时支护(联络通道支护是,对泵站位置进行预留,在联络通

5、道永久结构施工完毕后,再开挖泵站土体作临时的支护,在永久性结构完工并达到要求强度后,最后拆除暴露在泵站内的冻结管。) 泵站永久支护 必要时进行土层注浆充填。3 水平冻结设计3.1 水平冻结孔布置      根据冻结帷幕设计及联络通道的结构,冻结孔的倾角采用上仰、近水平、下俯三种角度布置。开孔间距为0.7 m ,冻结孔58 个。冻结孔的布置见图1 所示。3.2 冻结参数      选用YSLGF300 型螺杆压缩机组一台套,设计工况:制冷量为87 500 Kcal/h,电机功率110 kW 。地层

6、冻结供冷工艺参数和指标: 积极冻结盐水温度为2830; 冻结孔单孔流量不小于4 m3/h; 冻结帷幕交圈时间为20 d,达到设计厚度的时间为30 d; 积极冻结时间为30 d ,维护冻结时间为35 d 。测温孔10 个(4 个兼作卸压孔)。  (a)冻结孔布置的横断面图(mm)  (b)冻结孔布置的纵断面图(括号内数字为孔长及倾角)图1 冻结孔布置Fig.1 Layout of the freezing hole in the soil       结系统辅助设备: 盐水循环泵选用IS125-100 200 型2

7、台,流量200 m3/ h,电机功率45 kW, 还有一台备用; 冷却水循环选用IS125-100200C 型2 台,流量120 m3/h,电机功率30 kW ,一台备用; 冷却塔选用NBL-100 型一台,补充新鲜水15 m3/h。4 监测成果分析4.1 盐水温度监测分析      冻结工程于2002 年11 月30 日开机冻结,到2003 年1 月8 日已经冻结39 d,超过设计冻结时间(35 d)4 d 。盐水降温曲线如图2 所示。去路盐水温度33,回路盐水温度开机2 d 降到20, 降温幅度较大。2003 年1 月7 日盐水的去、回路温

8、度差已从2002 年12 月24 日的平均2 降到0.5, 说明土层的热负荷减少,冻土帷幕形成良好。4.2 土层温度监测分析      在上、下行线隧道联络通道洞口两侧共布置10 个测温孔,在下行隧道中布置了4 个,上行隧道中布置了6 个,开挖是从下行隧道开始的,每个测温孔内设3 个测点,每个测点间距为600 mm,测温孔深为2 m。测温孔如图3 所示。      测试结果如图4, 图5 所示。研究表明,同一孔内3 个测点的温度相差不大,呈现出孔越深温度降低越大的趋势。根据第3# 测孔的实测资料

9、,在距冻结主面400 mm 的降温幅度最大,到2002 年12 月14 日该处温度降到0.5,冻结时间为15 d, 冻土平均发展速度为26.7 mm/d; 第2# 测孔距冻结主面为450 mm,12 月19 日该处温度降到0.2, 此时冻结时间为20 d ,冻土平均发展速度25.0 mm/d;第5# 测孔距冻结主面700 mm,12 月27 日其温度降到0.2 ,此时冻结了27 d ,冻土平均发展速度27.8 mm/d 。以上3 个孔的冻土平均发展速度为26.5 mm/d ,按此推算,到2003 年1 月8 日实际开挖时,冻结时间为39 d,冻土形成厚度2.06 m, 超过设计厚度0.46 m

10、 。4.3 地表变形监测分析      测点布置如图6,各测点之间的距离为2 m。从图7 可以看出,在钻孔、安装冻结管阶段,地表 图2 部分冻结管盐水温度与时间关系       (a) (b) 图3 土体测温孔平面图(单位:m)  图4 下行线土体测孔温度随时间的关系       呈逐渐沉降现象,直至达到最大沉降值,这是由于钻孔挖土造成的。从冻结初期到随后出现隆起现象,符合冻土膨胀的特性。从12 月24 日起,地面隆起变形趋于

11、稳定,说明冻土结构的扩展速度变缓慢, 可判断冻土帷幕已经形成,并达到了足够的强度。地表变形的变化规律与文献2的结果有一致性,在文献2的测试结果中,冻结过程中地表也呈现隆起情况,但隆起幅度没有本次的大,没有出现正值,即与初始地面标高比,仍处于沉降状态。这说明地表的变形大小与联络通道的埋深有关(也即与冻结管的埋深有关),在文献2中联络通道埋深为23.2 m,属于较大埋深。另外,在图7 中,不同的测点变形不同,这与冻结管的布置是有关的,冻结管密度较大的地方沉降较大,同时在冻结过程中隆起的幅度也较大。4.4 冻涨压力及卸压孔压力测试分析      在隧

12、道下行线布置了4 个冻胀压力测孔,根据冻胀压力测孔1 的实测数据,2002 年12 月18 日冻胀压力达到最大值0.73 MPa,此时冻结时间为19 d; 测孔4 在12 月19 日冻胀压力达到最大值1.81 MPa, 冻结时间为20 d 。测试结果说明冻结20 d 左右时冻土柱已经交圈,冻结帷幕已基本形成。此后冻胀压力趋于稳定并逐步减少,冻土帷幕厚度增加,符合冻土冻结规律。另外,在隧道下行线联络通道开挖断面内布置一个卸压孔,观测其压力变化。到12 月24 日压力不再升高,说明冻结帷幕内的自由水由于水分迁移的作用, 已经基本补给到冻土中。2003 年1 月3 日打开该卸压孔,只有少量水和泥浆流

13、出,几分钟后就停止了,在1 月8 日土体开挖时,该孔内无水流出的现象。 图5 上行线土体测孔温度随时间关系  图6 联络通道地表变形测点布置e  (a) 纵向测点(b) 横向测点图7 地表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关系5  结语      根据对系统运转、盐水降温、温度场、地表变形和冻胀压力因素等的综合分析,认为冻结帷幕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具备开挖条件。同时,观察到隧道内部管片上的结霜情况正常,结霜的范围和轮廓比较均匀,据此反映出冻结过程正常。2003 年1 月8 日,开始打开钢管片进行土体开挖,开挖过程中无水流现象, 但联络通道内土体开挖困难,需用风镐掘进。土方开挖在1 月18 日结束,没出现任何异常现象,冻结法施工取得了成功。值得探讨的是,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监测综合分析,可得到理想的土体开挖时间应为2002 年12 月24 日,应该比实际的开挖时间提前半个月。在土体开挖过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冻结时间过长,可使联络通道内的土体开挖困难,就是一天24 h 连续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