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_第1页
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_第2页
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_第3页
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_第4页
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 毕业设计论文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任务书一、 课题名称: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二、指导老师:小军三、设计容与要求1、课题概述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我国的公粮现均集中存放在国家或地方的粮库中。温度是保存好粮食的先决条件之一。为了保证存放在粮仓中的粮食不致腐烂变质,必须定期抽样检查各点的粮食温度,并使粮仓的温度、湿度保持在一定的围。可是,我国最大的粮库方圆几公里,仓库房数为数十个,测量点可达数千个。若采用人工测温,不仅效率低,劳动时间长,而且由于抽样不彻底,导致部分粮食变质,从而引起大面积的粮食变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后果。因此,粮仓管理的智能

2、化必不可少。本课题意在设计一个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以实现粮仓温度的精确测量与稳定控制。2、设计要求与容1、功能要求:1)定时对粮仓多点温度和环境温度自动巡检或人为选测,定时间隔可调。2)8路输入信号,可检测7点仓库温度和环境温度,自动比较检测点温度与环境温度,各点与环境温差超标则闪光响铃报警,温差处于安全围保持正常状态不变。3)检测电路24小时工作,各检测点编号和温度可显示或记录。2、设计容:1)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绘制系统组成框图;2)使用protel软件绘制各模块电路原理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3)使用protel软件绘制整机电路原理图和PCB板图;4)制作实物并进行系统的软硬件调试;5)

3、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3、主要技术指标(1)温度检测围为-40+60;(2)温度误差1.0;(3)超过规定的温度围时报警;(4)工作电源:36V;四、设计参考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五、设计说明书要求1、封面:包括设计题目,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目录:根据说明书的容决定,一般采用23级;3、设计任务书:包括课题名称、目的、用途、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参照教材目录编排);4、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5、正文:设计方案框图与电路工作原理:包括系统方框图,电气原理图,各单元电路的设计,简述主要部件(包括主要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条件、给定参数、

4、理论公式与详细的计算步骤、计算结果。这是说明书的主要部分;6、元件参数表:包括所选用的元器件名称、参数、型号;7、调试方案:包括调试的条件、方法、使用仪器设备的型号,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8、设计心得:包括对本课程设计的客观评价、设计特点、存在的问题以与改进意见等;9、参考文献:包括作者、署名、出版地、出版年等。六、设计进程安排第1周:资料准备与借阅,了解课题思路;第2-3周:设计要求说明与课题容辅导,完成图纸初稿;第4-6周:进行毕业设计,完成说明书初稿;第7周:第二次检查设计完成情况,并作好毕业答辩准备;第8周:毕业答辩与综合成绩评定。七、毕业设计答辩与论文要求1、毕业设计答辩要求答辩前三

5、天,每个学生应按时将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专题报告等必要资料交指导教师审阅,由指导教师写出审阅意见。学生答辩时对自述部分应写出书面提纲,容包括课题的任务、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参考文献、设计的基本容和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评价。答辩小组质询课题的关键问题,质询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与计算方法实验方法、测试方法,鉴别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2、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文字要求:说明书要求打印(除图纸外),不能手写。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排版合理,无错别字,不允许抄袭。图纸要求:按工程制图标准制图,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

6、书写。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40 / 49摘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关系国民生计的重要物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粮食质量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地方各大型粮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粮食储存变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粮食储存不当而发霉变质的粮食就达上亿斤,造成无法估量的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粮食的温度监控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本设计是一个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是以实现粮仓温度的精确测量与稳定控制为目的。它主要是由STC89C51单片机控制模块、DS18B20温度采集模块、报警模

7、块、按键模块、数码显示模块等几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由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采集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送入控制电路进行计算和处理,让其在数码显示管上显示出环境温度与粮仓各点温度的当前温度差的测量值,当温度差超过规定围时就发出警报。它的优势是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数码显示;报警器AbstractFood is the basic material of human survival,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related to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wit

8、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whole society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food quality problem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local large grain depot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grain storage deterioration of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every year in China because o

9、f the improper storage of grain moldy grain amounted to billions of pounds, incalculable economic losses. So the application of temperat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grain in agri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This design is a granary multi-poi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s to achieve accurate measure

10、ment and s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the purpose of. It is mainly by the STC89C51 control module, DS18B20 temperature gathering module, alarm module, keyboard module, display module. The whole system is composed of MCU through the temperature sensor collects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nd the tempe

11、rature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circuit to calculate and process, in which the digital display shows the current measurement of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each point in the granary temperature value, when the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range will sound the alarm. It is

12、the advantage of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low power consumption, simple operation, complete functionKeyword:STC89C51 MCU;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digital display; alarm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课题背景11.1.1 课题设计的意义和目的11.1.2 粮情测控系统现状与其发展21.2 国外温度检测技术的动向与趋势21.3 课题的任务要求31.3.1 设计要求与容31.3.2 主要技术

13、指标3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42.1 方案的选择与论证42.1.1 系统总体设计42.1.2 方案的比较与论证4第3章系统的硬件设计73.1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73.1.1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73.1.2 技术的应用73.2 系统温度传感器93.2.1 DS18B20工作原理93.2.2 DS18B20的主要性能103.2.3 DS18B20的部结构103.2.4 DS18B20的管脚功能113.2.5 DS18B20与单片机接口123.3 STC89C52的介绍133.3.1 STC89C52的主要性能133.3.2 STC89C52的引脚功能说明143.4 报警电路153.5 显示电路163

14、.5.1 LED显示器结构与原理163.5.2 LED数码管编码方式16第4章系统的软件设计194.1 模块流程图194.1.1 数码显示程序194.1.2 报警程序流程图194.1.3 主程序流程图19结论21参考文献22致23附录1 电路原理图24附录2 电路板24附录3 程序25附录4 元器件清单35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粮食存储是国家为了防止战争、灾难与其他突发性事件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因此,粮食的安全储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各种大型粮库都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粮食储存变质的问题。根据国家粮食保护法规,必须抽样检查粮库各点的粮食温度,以便与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早期粮情信息的检

15、测都是采用手工作业,存在着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而目前运用的一些粮情测控系统也存在着结构复杂、测量精度低、维护困难、系统缺乏标准化、系列化等问题。尤其是大型粮库的温度检测系统任务不能与时彻底完成,则有可能会造成粮食大面积变质。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粮食变质儿损失的粮食达到100亿斤,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粮食的保存至关重要,为了实现粮食的大量储存,本课题设计了一个粮仓多点温度控制系统,以实现粮仓温度的精确测量与稳定控制。其应用围甚广。1.1.1课题设计的意义和目的当代科学技术日益向高速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不管是生活还是生产,都离不开自动化。信息社会对工业和农业生产提出

16、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节约成本,而且要高效化。温湿度的测量是工业和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对于农业发展,比如大棚种植、粮仓管理等等,都必须保证精确的温湿度控制。防潮、防霉、防腐、防爆是粮仓日常工作的重要容,也是衡量粮仓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粮仓温湿度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监测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误差较大,因此需要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测量精确的监测系统。为了满足粮仓温湿度的精确控制要求,满足测温湿度过程信号易处理要求,设计一种可远程无线传输的多点监测数字显示的温湿度测量系统,可以完成多点粮仓温湿度的测量和显示功能。该系统操作简单,功能齐全,是单片机智能

17、化的一种应用。1.1.2粮情测控系统现状与其发展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储藏工作一直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广泛开展以清洁卫生为主的物理机械、化学药剂等方面的综合防治与储粮害虫的调查研究工作,学习国外科学保粮方法,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从而使粮油储藏从最初采用的土法保粮逐步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气控、温控、“三低”(低温、低氧、低剂量)、害虫科学防治、机械通风和电子测温等科学保粮。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科学保粮数达到储粮总数的65%左右,将储粮损失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进入21世纪,伴随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

18、展规划战略农业拓展战略研究中确定了“粮食绿色一条龙”和“农产品绿色储运”战略,粮食绿色储藏在我国掀开了新的篇章,并得到高度重视、关注和长足的发展。1.2 国外温度检测技术的动向与趋势温度检测的动向与趋势随着工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自动的水平与围也不断扩大,因而对温度检测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一般可以归纳一下几方面:1)扩展检测围:现在工业上通用的检测温度围为200300摄氏度,而今后要求能测量超高温与超低温,尤其是液化气体的极低温度检测更为迫切,如10K以下的温度检测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2)扩大测温对象温度检测技术将会由点测量发展到线、面、甚至是立的测量。应用围将同工业领域延伸到环境保护,家用电

19、器,汽车工业与航天工业领域。3)发展新型产品利用老的检测技术生产出适合于不同场合、不同工况要求的新型产品,以满足于用户需要。4)适应特殊环境下测温在工业生产中,对许多场合的温度检测器有特殊要求,如防硫、防爆、耐磨等性能要求。5)显示数字化:温度仪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其最大优点是直观、无读数误差、分辨率高、测量误差小,因而有广阔的销售市场。6)标定自动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准确,自动地标定温度检测器。根据上述要求,国外温度仪表制造商将向以下几方面发展。a.继续生产量大面广的传统温度检测元件,如: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等。b.加强新原理、新材料、新加工工艺的开发。如近年来已开发的碳化硅薄膜热敏

20、电阻温度检测器。c.向智能化、集成化、实用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1.3课题的任务要求1.3.1设计要求与容(1)功能要求:1)定时对粮仓多点温度和环境温度自动巡检或人为选测,定时间隔可调。2)8路输入信号,可检测7点仓库温度和环境温度,自动比较检测点温度与环境温度,各点与环境温差超标则闪光响铃报警,温差处于安全围保持正常状态不变。3)检测电路24小时工作,各检测点编号和温度可显示或记录。(2)设计容:1)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绘制系统组成框图;2)使用protel软件绘制各模块电路原理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3)使用protel软件绘制整机电路原理图和PCB板图;4)制作实物并进行系统的软硬件调

21、试;5)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1.3.2主要技术指标(1)温度检测围为-40+60;(2)温度误差1.0;(3)超过规定的温度围时报警;(4)工作电源:36V;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确定了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容和任务要求,设计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并将方案进行比较论证,选择较优的方案,阐述方案各个模块的功能。2.1 方案的选择与论证2.1.1系统总体设计温度检测系统有共同的特点:测量点多、环境复杂、布线分散、现场离监控室远等。若采用一般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则需要设计信号调理电路、A/D 转换与相应的接口电路,才能把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计算机去处理。这样,由于各种因素

22、会造成检测系统较大的偏差;又因为检测环境复杂、测量点多、信号传输距离远与各种干扰的影响,会使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所以多点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的关键在于两部分:温度传感器的选择和主控单元的设计。温度传感器应用围广泛、使用数量庞大,也高居各类传感器之首。2.1.2方案的比较与论证(一)传感器部分方案一采用热敏电阻,可满足40摄氏度至90摄氏度测量围,但热敏电阻精度、重复性、可靠性较差,对于检测1摄氏度的信号是不适用的。而且在温度测量系统中,采用单片温度传感器,比如AD590,LM35等.但这些芯片输出的都是模拟信号,必须经过A/D转换后才能送给计算机,这样就使得测温装置的结构较复杂.另外,

23、这种测温装置的一根线上只能挂一个传感器,不能进行多点测量.即使能实现,也要用到复杂的算法,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软件实现的难度。方案二AD590是一种单片集成的两端式温度敏感电流源,它具有线性优良、性能稳定、灵敏的高、无需补偿、热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强、可远距离测温且使用方便的优点。首先要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转换成电量,把它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放大,输入到A/D转换电路,在输入到数码管显示出来。方案三进而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使用传感器,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数字温度芯片DS18

24、B20测量温度,输出信号全数字化。便于单片机处理与控制,省去传统的测温方法的很多外围电路。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它能用做工业测温元件,此元件线形较好。在0100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DS18B20的最大特点之一采用了单总线的数据传输,由数字温度计DS1820和微控制器AT89C51构成的温度测量装置,它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可直接与计算机连接。这样,测温系统的结构就比较简单,体积也不大,且由于AT89C51可以带多个DSB1820,因此可以非常容易实现多点测量.轻松的组建传感器网络。方案论证从以上三种方案,很容易看出,方案一、方案二需要对温度信号进行放大、转换,十分麻烦,电路复杂,且

25、工作量大,稳定性差。方案三,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采用方案三。采用温度芯片DSB1820测量温度,可以体现系统芯片化这个趋势。部分功能电路的集成,使总体电路更简洁,搭建电路和焊接电路时更块。而且,集成块的使用,有效地避免外界的干扰,提高测量电路的精确度。所以集成芯片的使用将成为电路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方案应用这一温度芯片,也是顺应这一趋势。(二)单片机控制部分方案一此方案采用PC机实现。它可在线编程,可在线仿真的功能,这让调试变得方便。且人机交互友好。但是PC机输出信号不能直接与DS18B20通信。需要通过RS232电平转换兼容,硬件的合成在线调试,较为繁琐,很不简便。而且在一些环

26、境比较恶劣的场合,PC机的体积大,携带安装不方便,性能不稳定,给工程带来很多麻烦。方案二此方案采用STC89C51八位单片机实现。单片机软件编程的自由度大,可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各样的算术算法和逻辑控制。而且体积小,硬件实现简单,安装方便。既可以单独对多DS18B20控制工作,还可以与PC机通信.运用主从分布式思想,由一台上位机(PC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多点温度数据采集,组成两级分布式多点温度测量的巡回检测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另外STC89C51在工业控制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编程技术与外围功能电路的配合使用都很成熟。方案论证从以上两个方案可以看出,方案二更适合本设计,因为它而且体积小,硬件实现简单

27、,安装方便。故本设计采用方案二(三)系统方案综上所述,传感器部分采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主控部分采用AT89C51单片机。总体结构方框图如图2.1-1所示。图2.1-1 总体结构方框图第3章系统的硬件设计3.1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1.1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单片机,又称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把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定时/计数器(Timer/Counter)、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等都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与应用在个人电脑中的通用型微处理器相比,它更强调自供应(不用外接硬件)和节约成本。它的最大优点是体积小,可放在仪表部,但存储量小,输入输出接口简单,功能

28、较低。由于其发展非常迅速,旧的单片机的定义已不能满足,所以在很多应用场合被称为围更广的微控制器。自单片机出现至今,单片机技术已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路程。纵观20年来单片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以微处理器(MPU)技术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为先导,以广泛的应用领域拉动,表现出较微处理器更具个性的发展趋势。其发展速度大约每两三年就要更新一代、集成度增加一倍、功能翻一番。其发展速度之快、应用围之广,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它已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单片机的品种很多,但其中最典型的是MCS-51单片机,它是美国INTE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与MCS-48单片机相比,它的

29、结构更先进,功能更强,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电路单元和指令,指令数达111条,MCS-51单片机可以算是相当成功的产品,一直到现在,MCS-51系列或其兼容的单片机仍是应用的主流产品3.1.2技术的应用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像机、摄像机、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以与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医疗器械以与各种智能机械。单片机广泛应用

30、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与过程控制等领域,大致可分如下几个畴:智能仪器: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诸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湿度、温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长度、硬度、元素、压力等物理量的测量。采用单片机控制使得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功能比起采用电子或数字电路更加强大。例如精密的测量设备(电压表、功率计,示波器,各种分析仪)。工业控制:单片机具有体积小、控制功能强、功耗低、环境适应能力强、扩展灵活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用单片机可以构成形式多样的控

31、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通信系统、信号检测系统、无线感知系统、测控系统、机器人等应用控制系统。例如工厂流水线的智能化管理,电梯智能化控制、各种报警系统,与计算机联网构成二级控制系统等。家用电器:现在的家用电器广泛采用了单片机控制技术,从电饭煲、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彩电、其他音响视频器材、再到电子秤量设备和白色家电等。网络和通信:现代的单片机普遍具备通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为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间的应用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现在的通信设备基本上都实现了单片机智能控制,从手机,机、小型程控交换机、楼宇自动通信呼叫系统、列车无线通信、再到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的移动,集群移动通信

32、,无线电对讲机等。医用设备领域:单片机在医用设备中的用途亦相当广泛,例如医用呼吸机,各种分析仪,监护仪,超声诊断设备与病床呼叫系统等等。汽车电子:单片机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汽车中的发动机控制器,基于CAN总线的汽车发动机智能电子控制器、GPS导航系统、abs防抱死系统、制动系统、胎压检测等。此外,单片机在工商、金融、科研、教育、电力、通信、物流和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3.2 系统温度传感器本设计系统选用的是增强型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有很大的优点。DS18B20有三只引脚,GND,DQ,VDD。如图3.2

33、-11、 GND为电源地2、 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3、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图3.2-1 DS18B20引脚图3.2.1 DS18B20工作原理:DS18B20的温度检测与数字数据输出全集成于一个芯片之上,从而抗干扰力更强。其一个工作周期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温度检测和数据处理。18B20共有三种形态的存储器资源,它们分别是:1)ROM 只读存储器,用于存放DS18B20ID编码,其前8位是单线系列编码(DS18B20的编码是19H),后面48位是芯片唯一的序列号,最后8位是以上56的位的CRC码(冗余校验)。数据在出产时设置不由用户更改。DS18B20共6

34、4位ROM。2)RAM 数据暂存器,用于部计算和数据存取,数据在掉电后丢失,DS18B20共9个字节RAM,每个字节为8位。第1、2个字节是温度转换后的数据值信息,第3、4个字节是用户EEPROM(常用于温度报警值储存)的镜像。在上电复位时其值将被刷新。第5个字节则是用户第3个EEPROM的镜像。第6、7、8个字节为计数寄存器,是为了让用户得到更高的温度分辨率而设计的,同样也是部温度转换、计算的暂存单元。第9个字节为前8个字节的CRC码。3)非易失性记忆体,用于存放长期需要保存的数据,上下限温度报警值和校验数据,DS18B20共3位EEPROM,并在RAM都存在镜像3.2.2 DS18B20的

35、主要性能1)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围:3.05.5v。2)测温围:在10+85时精度为0.5。3)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4)独特的单线接口仅仅需要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讯。3.2.3 DS18B20的部结构DS18820的部结构主要由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易失性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配置寄存器等组成。如图3.2-2图3.2-2 DS1802 部结构图1. 64位光刻ROM,可以看作为该器件的地址序列号。其作用是使每一个出厂的DS18820地址序列号都各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820的目的。2

36、. DS18820中的温度传感器完成对温度的测量,输出格式为: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当测温精度设置为12位时,分辨率为O0625,即O0625LSB。其二进制补码格式如图3.2-3所示。图3.2-3 二进制补码格式3DS18820中的低温触发器TL、高温触发器TH,用于设置低温、高温的报警数值。DS18820完成一个周期的温度测量后,将测得的温度值和TL、TH相比较,如果小于TL,或大于TH,则表示温度越限,将该器件的告警标志位置位,并对主机发出的告警搜索命令做出响应。需要修改上、下限温度值时,只需使用一个功能命令即可对TL、TH写入,十分方便。4DS18820中的高速暂存器是一个9字节

37、的存储器。开始两个字节为被测温度的数字量,第3、4、5字节分别为TH、TL、配置寄存器的复制,每一次上电复位时被重写。配置寄存器有R0、R1组成,其值决定温度转换的精度位数、转换时间。第7字节为测温计数的剩余值。第8字节为测温时每度的计数值。第9 字节读出的是前8个字节的CRC校验码,通过此码,可判断通讯是否正确。3.2.4 DS18B20的管脚功能,如图3.2-4图3.2-4 DS18B20引脚图序号名称引脚功能描述1GND地信号2DQ数据输入/输出引脚。开漏单总线接口引脚。当被用着在寄生电源下,也可以向器件提供电源。3VDD可选择的VDD引脚。当工作于寄生电源时,此引脚必须接地。3.2.5

38、 DS18B20与单片机接口DS1820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供电,一种是采用电源供电方式,此时DS1820的1管脚接地,2脚作为信号线接单片机的I/O口,电源与数字输入管脚间需接一个4.7K的电阻,3管脚接电源,如图4-1所示。另一种是寄生电源方式,如图4-2所示。单片机端口接单片机总线,为保证在有效的DS1820 时钟周期提供足够的电流,可用一个MOSFET管来完成对总线的上拉。当DS18B20处于些存储器操作和温度A/D转换操作时,总线上必须有强的上拉,上拉开启时间最大为10s。采用寄生电源供电方式时VDD和GND端均接地。由于单线制只有一根线,因此发送端接口必须是三态的。单片机VCCDQGN

39、DVcc4.7K图3.2-5 DS18B20采用电源供电方式的电路图单片机VccVcc DS18B20DS18B20DS18B204.7 K图3.2-6 DS18B20采用寄生电源的电路图3.3STC89C52的介绍本系统选用的单片机型号为STC89C52,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STC89C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 32 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个数据指针,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晶振与时钟电路。另外,STC89C52可降至0Hz静

40、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 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8 位微控制器 8K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3.3.1 STC89C52的主要性能STC89C52RC单片机:8K字节程序存储空间;512字节数据存储空间;带2K字节EEPROM存储空间;可直接使用串口下载;AT89S52单片机:8K字节程序存储空间;256字节数据存储空间;没有带EEPROM存储空间;3.3.2 STC89C52的引脚功能说明,如图3.3-1图3.3-1 STC

41、89C51 引脚图18脚:I/OP1口(P1.0P1.7),P1口是从部提供上拉电阻器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和输出4个TLL门电流;9脚:复位脚(RST/Vpd);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时,要保持RST引脚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1017脚:I/OP3口(P3.0=RXD,P3.1=TXD,P3.2=-INT0,P3.3=-INT1,P3.4=T0,P3.5=T1,P3.6=-WR,P3.7=-RD),P3口是8个带部上拉电阻器的双向I/O口,可接收和输出4个TLL门电流;18、19脚:晶振(18=XTAL2,19=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出、输入。20脚:地(Vss

42、),接地;2128脚:I/OP2口(P2.0P2.7),P2口为部上拉电阻器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和输出4个TLL门电流;29脚:-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30脚:ALE/-PROG;31脚:-EA/Vpp3239脚:I/OP0口(P0.7P0.0),P0口为8位漏极开路双向I/O口,每引脚可吸收8个TTL门电流。40脚:+5V电源。3.4 报警电路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与蜂鸣器相连来显示当前系统所处的状态来报警。如图3.4-1所示,其中P3.0口与蜂鸣器中间接一个电阻起到防止电流过大,保护器件的作用。图3.4-1 报警电路模块图3.41为系统报警模块的电路图。单片机把接

43、收来的数字温度信号与所设置的温度信号比较,一旦发现超出了设定的围,由单片机的P2.0引脚置高电平,驱动三极管(8550),使继电器吸合,二极管亮,同时,蜂鸣器响,发出报警信号。当实际温度值低于温度下限值时,蜂鸣器不报警,表示当前温度低于上限值,系统处于安全状态;相反,当实际温度值高于温度上限值时,蜂鸣器报警,系统则需要报警。3.5 显示电路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如果需要显示的容只有数码和某些字母,使用LED数码管是一种较好的选择。LED数码管显示清晰、成本低廉、配置灵活,与单片机接口简单易行。3.5.1 LED显示器结构与原理七段LED显示器共有8个发光二极管。其中7个发光二极管用于构成七笔字形

44、,另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小数点。七段LED显示器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接法,如下图所示,共阴极接法,将8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高电平输入有效LED发光。共阳极接法,将8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在一起,低电平输入有效LED发光。七段LED显示器显示原理简单,只要控制其中各段LED的亮与灭即可显示出相应的数字、字母或符号。如图3.5-1所示。图3.5-1 7段LED显示器3.5.2 LED数码管编码方式当LED数码管与单片机相联时,一般将LED数码管的各笔段引脚a、b、g、Dp按某一顺序接到MCS51型单片机某一个并行I/O口D0、D1、D7,当该I/O口输出某一特定数据时,就能使LED数码管显示

45、出某个字符。例如要使共阳极LED数码管显示“0”,则a、b、c、d、e、f各笔段引脚为低电平,g和Dp为高电平。LED数码管编码方式有多种,按小数点计否可分为七段码和八段码;按共阴共阳可分为共阴字段码和共阳字段码,不计小数点的共阴字段码与共阳字段码互为反码;按a、b、g、Dp编码顺序是高位在前,还是低位在前,又可分为顺序字段码和逆序字段码。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a、b、g、Dp顺序打乱编码。图3.5-2为共阴和共阳LED数码管几种八段编码表。这里采用共阴极数码管的编码方式。图3.5-2 共阴和共阳LED数码管几种八段编码共阴顺序小数点暗共阴逆序小数点暗共阳顺序小数点亮共阳顺序小数点暗Dp g

46、f e d c b a16进制a b c d e f g dp16进制00 0 1 1 1 1 1 13FH1 1 1 1 1 1 0 0FCH40HC0 H10 0 0 0 0 1 1 006H0 1 1 0 0 0 0 0 60H79HF9 H20 1 0 1 1 0 1 15BH1 1 0 1 1 0 1 0DAH24HA4 H30 1 0 0 1 1 1 14FH1 1 1 1 0 0 1 0F2H30HB0 H40 1 1 0 0 1 1 066H0 1 1 0 0 1 1 066H19 H99 H50 1 1 0 1 1 0 16DH1 0 1 1 0 1 1 0B6H12 H92

47、 H60 1 1 1 1 1 0 17DH1 0 1 1 1 1 1 0BEH02 H82 H70 0 0 0 0 1 1 107H1 1 1 0 0 0 0 0E0H78 HF8 H80 1 1 1 1 1 1 17FH1 1 1 1 1 1 1 0FEH00 H80 H90 1 1 0 1 1 1 16FH1 1 1 1 0 1 1 0F6H10 H90 H图3.5-3为本系统数码管显示电路模块。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单片机控制系统里处理出来的温度差进行数码显示。数码显示管下面的四个三极管是用来驱动数码管显示的。图3.5-3 数码管显示电路模块第4章系统的软件设计4.1 模块流程图4.1.1数

48、码显示程序显示子程序流程图4.1.2报警程序流程图开始当前数字温度与设定值比较是否超出X围?报警4.1.3主程序流程图软件的设计相较于硬件设计,更容易让人一目了然,简单明了。下图为本系统的主程序流程图。首先初始化定时器,判断按下哪个按键,然后定时时间到显示读取下一个的温度差值,由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采集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送入控制电路进行计算和处理,让其在数码显示管上显示,当温差超值时就显示、报警,温差未超值就只显示,如此循环,以每按一个不同的按键来判断环境温度与其它7个粮仓温度的温度差是否超值,来进行是否报警的循环。开始初始化定时器判断是哪个按键按下,并执行相应操作按键按下?定时时间到

49、显示读取下一通道的温度值报警温差超值?显示温度值结束主程序流程图结 论两个多月的毕业设计终于在今天画下了句点。在这两个多月中,我遇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对于WORD文档的笨拙使用以与对于课题的不理解,一直在都在拖着毕业论文的进度,还好,身边有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我如期的完成本次的设计论文。本次设计中不仅要求我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此次毕业设计也是我踏入社会大门之前对自身水平的一次考验和检测。通过设计对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理论基础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此次设计是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课程设计,从选题到制作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选

50、的设计要符合本专业,全面的涉与所学的知识,并能高于课本,是对自己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考验和检查。而且制作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遇到问题,绝不能马虎了事,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分析方法。此次课程设计对我来说收获颇多。采用单片机STC89C52处理温度数据的多点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已基本实现所有要求的功能。本系统能够提供直观的温度数据显示。从那些温度数据的变化情况,人们可以了解特定环境的温度变化状况。然后,可针对不利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本系统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可以通过红外无线技术实现远程测温,这样就能够运用到各种密闭的环境中;没有完备的抗干扰措施防止系统在恶劣环境下

51、收到干扰。通过这次的课题设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这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这次的论文,以前一直不知道用WORD写一篇论文原来是这么的不容易。现在对WORD的运用更熟练了。当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消化了课堂里学到的一些知识的同时,我对单片机的学习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参考文献1菁,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方案的研究交通大学报。2007(41)2王永志,媛媛.大型粮库的温湿度监测报警控制系统J 农机化研究,2008,(08).3丁英丽.基于电容式传感器的粮食水分测量仪J.传感器技术,2003,(04)30-37.4林文华.粮库的温度湿度自动测试系统J.电脑学习2003,(04)5

52、0-55.5高美珍.基于PIC16单片机和HM1500的湿度测量J.电子工程师,2004,(10).6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与设计M.航空航天大学,2002.7徐爱钧.单片机高级语言C51 Windows环境编程与应用M.电子工业,20018Wolfgang .GopelSensorsandAcmatorsB.J.(18-19):121,1994.9周虹,克勤.仓贮环境的湿度测量与仪器的选用J.茶叶机械杂志,2000,(03):20-23.10宝平,全力.新型粮仓温湿度智能化测控系统J.农机化研究,2004,(02):10-16.11 胡劲松,吴捷.单片机多机通信的新型方式J电子技术应用

53、,1997,(08).12 德振 .湿度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J.电子制作,2010,(01) 11-14,25.13 Microchip推出超低功耗的18引脚PIC单片机J.电子与电脑2010,(01) 73.14 程海婴 .基于DS18B20粮仓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J.知识经济2010,(01)117-118.15龙庆华 .智能温室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 J华南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16 海涛,政保基于单片机的火炮膛瞬态温度测试系统J.仪表技术2010,(02):16-1817 何鹏,袁琪,丁春欣传感器在温室大棚环境控制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农业2002,(07):21-23.18 王立琦礼勇;基于CAN总线的通用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致 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首先,我要衷心的感我的指导教师晓军讲师,从论文的选题到毕业设计和论文工作的进行,老师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指导和鼓励,并尽力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使我在面临一些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论文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