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_第1页
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_第2页
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_第3页
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_第4页
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       表 2 汉日母语者使用前置语列的数据统计一般同事 上司 客户日语母语者 汉语母语者 日语母语者 汉语母语者 日语母语者 汉语母语者20(65%) 4(33%)6(19%) 3(25%)4(13%) 5(42%)1(3%) 023(56%) 1(6%)10(24%) 4(25%)7(17%) 4(25%)1(2%) 7(44%)19(49%) 2(15%)9(23%) 5(38%)10(26%) 4(31%)1(3%) 2(15%)好朋友道歉型理由型顾及周围型健康劝告型日语母语者 日语母语

2、者16(52%) 1(17%)8(26%) 07(23%) 3(50%)0 2(33%)由表 1 可见,日语母语者在进行请求语言行为时,即使对方是关系亲近的好朋友,也仍然较为频繁地使用前置语列策略。汉语母语者则较多使用直接请求;当对方是一般同事时,与好朋友相比,使用直接请求的比例有所减低。在汉语母语者的数据里也存在相似的倾向。当对方是上司时,不论是日语母语者还是汉语母语者,均较多使用间接请求,表现出相似的倾向。当对方是客户时,日语母语者较多使用间接请求,而汉语母语者则较多使用间接请求或含蓄请求,显示出不同的使用倾向。    通过以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

3、论:1. 从整体上看,与汉语母语者相比,日语母语者较多使用间接请求或含蓄请求。    2. 当对方是自己的上级时,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都避免直接请求,显示出类似的使用倾向。    3. 日语母语者对内外关系较为敏感,在语言策略上表现出不同的使用倾向。    四、前置语列的具体分析    根据这次问卷调查所得到的资料,汉日两种语言在请求语言行为的辅助行为语阶段所使用的前置语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道歉型,以通过道歉向对方传递歉意的表达方式。如:(7) “悪”,“”,“

4、申訳”(8) “对不起”,“不好意思”2. 理由型,主要以说话人自身的各种情况为理由。如:(9)“煙苦手”(10)“我最近喉咙不太好”3. 顾及周围型,表达说话人对周围的考虑顾全的表达方式。如:(11) “他人”(12) “这里面的空气已经很不好了”4. 健康劝告型,以注意健康的劝告为主要内容。如:(13)“体良”(14)“抽烟对您的身体不太好”表 2 是根据上述的内容分类所统计的有关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汉日母语者使用的前置语列的数据。    不论请求者和被请求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如何,日语母语者使用“道歉型”前置语列的比例分别为52%、65%、56%、49%,均大幅度地

5、超过了其他功能的前置语列,是四种功能中被使用最频繁的。而在“理由型”前置语列和“顾及周围型”前置语列的使用上,日语母语者的使用率分别为 26%、19%、24%、24%和 23%、13%、17%、26%,使用频率居中。而“健康劝告型”前置语列的使用频率则为四种中最低。    由此可见,在请求对方时,即使这个请求是为了对方着想,不是为了自己获取利益,日语母语者仍然认为请求是给对方增加负担,带来麻烦的行为,因此较多使用致歉的前置语列策略。    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顾及周围型”前置语列,使用率为 50%、42%、25%、31%。其他

6、功能· 87·直接要求 间接要求 含蓄请求双方的社会关系好朋友一般同事上司客户日语母语者 汉语母语者 日语母语者 汉语母语者 日语母语者 汉语母语者15 35.7% 17 73.9%12 28.6% 6 26.1%2 4.8% 3 13.0%1 2.4% 5 21.7%27 64.3% 6 26.1%25 59.5% 11 47.8%33 78.6% 16 69.6%34 81% 10 43.5%0 0.0% 0 0.0%5 11.9% 6 26.1%7 16.7% 4 17.4%7 16.7% 8 34.8%1. 前置表現何配慮用,主要言語内容先立。  

7、;  2. ,次主要言語内容導入機能基本的機能。    3. 前置表現,次主要言語内容対判断 (態度) 認識,話手主観含。    4. 前置表現有無,次主要言語内容命題·事柄成立支障起。    6    而有关汉语的前置语列,至今都还没有具体的研究出现。因此,本文以陈    6的定义为基准判断分析汉日两语言的前置语列。    同时,在本研究中,依据是否经过辅助行为语阶段,即是否使用前置语列策略,是

8、否明确提出请求,将请求语言行为分为直接请求、间接请求和含蓄请求。举例如下:1. 直接请求,即不经任何语言铺垫直接将请求的内容告诉对方的请求行为。    (1) 。    (2) 请你也别抽烟,好吗?    2.间接请求,即经过语言铺垫后才将请求的内容告诉对方的请求行为。    (3) 恐入,場所願。    (4) 好像空气不太好。就先不抽了吧。    3.含蓄请求,即没有明确将请求的内容告诉对方的请求行为。 

9、;   (5) 体悪。    (6) 好像空气有些闷哦。    二、本研究的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法。以日语母语者与汉语母语为调查对象。为了避免受日语的影响,因此协助本次调查的汉语母语者均为在中国本土生活工作的人。问卷的设计如下。    问卷分为日语版和汉语版两种,问题内容相同。问题设计的背景场面均为公开场所。出场人物有“我(指调查协助者,即执行请求行为的人)”和“被请求的人”,以及其他在场的第三者。同时为了探讨请求方和被请求方的社会关系

10、对请求语言行为的影响,将“我”和“被请求的人”的社会关系设定为如下四种:1.“被请求的人”是“我”的好朋友。    2.“被请求的人”是“我”的一般同事。    3.“被请求的人”是“我”的上司。    4.“被请求的人”是“我”的客户。    问题内容是:在房间里,除了你和他以外,还有其他人在。他在抽烟。而房间里外均没有写明“禁烟”。此时,你请求他不要抽烟。你怎么说?三、调查的结果以及考察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所得到的结果统计如下表 1:表 1 汉日母语者请求策略使用的数据统计

11、· 86·收稿日期 2011- 12- 20基金项目 福建省 2011 年度社科基金项目 (2011C032)。    作者简介 陈臻渝 (1978-),女,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从事日语语言学、比较语言学、语用学研究。    前置语列策略,如:“悪”,“”,“申訳”,“恐縮”,“失礼”等,是为了语言交际的顺利展开而在进入正题前所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行为中,尤其是请求或拒绝的语言行为。    不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中,请求行为都是普遍而且敏感的,是

12、人类社会交际中不可避免的社会活动。    Brown & Levinson    1认为请求行为是威胁他人不愿意被打扰的 Negative Face 的一种行为活动。请求语言行为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起始行为语(alerters):其功能是吸引听话人的注意。    (2) 辅助行为语(supportive moves):其功能是说服对方答应说话人的请求。    (3) 中心行为语(headacts):其功能是标明所完成的

13、行为。    前置语列策略通常情况下较容易出现在请求语言行为的辅助行为语(supportive moves)阶段,直接左右请求行为的成功与否。进行请求行为时,根据双方社会地位之不同,以及所处情境之不同,实施请求者为了能够顺利实现请求目的而使用适当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比如说是使用强制命令要求还是谦恭请求,是开门见山地直率请求还是委婉请求。但无论是语言行为还是非语言行为,在语言表达方式和策略上的选择都因说话人的母语文化而不同。    鮫島    2,山下    3,陈

14、3;古江    4在论文中都提到过日语学习者的前置语列的使用问题。特别是山下    3在论文里指出,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议论文里,不论是前置语列的使用次数还是种类等,都大大低于日语母语者,让人感觉日语学习者的自我主张过于强烈。由此可见,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进行交际对话时,如果不能准确地掌握前置语列的使用,就容易在日语交际中触礁或给对方造成不愉快。    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汉日请求语言行为的考察,剖析汉日前置语列策略的相同点和差异点,促进日语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的使用目标语言的交际能力的提高。 

15、;   一、前置语列的具体定义以及本研究对请求语言行为的基本定义才田    5等人的研究虽然提及日语的前置语列,但都没有作出具体定义。之后,陈    6对日语的前置语列作了具体分析,按照前置语列的谈话功能将其分类,并规定了前置语列的定义:从前置语列策略论汉日的请求语言行为摘 要 以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为资料,探讨汉日母语者在进行请求行为时的异同点,得出以下结论:在请求行为的方式上,与汉语母语者相比,日语母语者较多使用间接请求或含蓄请求。而当与对方的社会关系属于明显的上下级时,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都避免直接请求,显示

16、出类似的使用倾向。    在请求行为中所使用的前置语列方面,日语母语者较多使用“道歉型”前置语列,而汉语母语者则较多使用“顾及周围型”前置语列,并根据与对方的社会关系使用不同的前置语列。    关键词 请求;前置语列;语言策略;语言行为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178X (2012) 02- 0085- 04    陈臻渝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第 31 卷第 2

17、 期Vol.31 No.2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2 年 2 月Feb.2012· 85·的前置语列的使用则根据双方社会关系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倾向。当和对方是好友关系时,汉语母语者较多使用的是“健康劝告型”前置语列;当和对方是一般同事时,则较多使用“道歉型”前置语列;当对方为自己的上司时,则较多使用“健康劝告型”前置语列;当对方是自己的客户时,较多使用的是“理由型”前置语列。由此可见,在请求对方时,汉语母语者较多地从客

18、观因素出发,并根据与对方的社会关系,选择最为合适的前置语列进行表达,而不是像日语母语者那样先从自我反省出发,为给对方增添负担麻烦道歉。    五、结语    本文以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为资料,探讨了汉日母语者在进行请求行为时的异同点,得出以下结论:在请求行为的方式上,与汉语母语者相比,日语母语者较多使用间接请求或含蓄请求。而当与对方的社会关系属于明显的上下级时,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都避免直接请求,显示出类似的使用倾向。在请求行为中所使用的前置语列方面,日语母语者较多使用“道歉型”前置语列,而汉语母语者则较多使用“顾及周围型”前置语列,

19、并根据与对方的社会关系使用不同的前置语列。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显示出来的汉日母语者对前置语列策略使用的不同倾向,也说明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母语者在使用语言策略时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第二语言教育时,仅仅教授语言形式的功能用法是无法促进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必须实现各种语言策略的习得,了解学习各种语言策略的使用规则,从而实现学习者与目标语言的母语者之间的顺畅语言交流。    参 考 文 献    1 Brown, P&Levinson, S. Politeness: So

20、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32- 46.    2 鮫島重喜.日本語学習者定形表現·文末表現習得過程中国語話者“依頼”“断”“謝罪”場合J.日本語教育, 1998(98):73-84.    3 山下. 日本語母語話者学習者前置表現印象相違J.日本語教育論集, 2002(18): 45-47.    4 陈臻渝·古江尚美. 日本語前置表現関一考察会話文投書比較通

21、J. 人間社会学研究収録,2006(2): 67-80.    5 才田·小松紀子·小出慶一. 表現注釈機能位置J. 日本語教育, 1984(52): 19-31.    6 陳臻渝. 日本語会話前置表現配慮表現方法J. 言語文化学研究, 2008(2): 99-115.    A Contrastive Study of Request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Based on Prefaced ExpressionsCHEN Zhen- yu(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faced expressions used in request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Based on research, w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