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研究_第1页
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研究_第2页
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研究_第3页
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研究    摘 要:对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进行研究分析后表明: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的总体情况比较理想,其中积极奋斗和忍受伤疼情况较理想,抗压性况一般,心理坚韧性的3个维度存在性别、获奖情况、训练年限及项目特点差异。 关键词: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积极奋斗;抗压性;忍受伤痛 台湾学者黄崇儒在总结分析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质性分析方法,构建了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概念,即运动心理坚韧性是指个体在运动情境中知觉遭受威胁时,心理上不容易被击败的特性。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强的个体行为特征主要有:无论面对怎样的运动情境,都能保持高度的专注;能忍受生理的伤

2、痛;积极自律;追求完美与既定目标;高度自信心;比赛时拥有坚强的求胜意志;有较强的抗压能力等1 。心理坚韧性是优秀运动员必备的心理技能,是其比赛获胜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例如:Gould 等人通过访谈101位大学摔跤教练发现,有82%的教练认为导致摔跤运动员成功的最重要心理特征是心理坚韧性,并推测心理坚韧性与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和动机水平有关2; Dong sung 与Kang-Hun借用Mental ToughnessTest(心理坚韧性测试)探讨优秀和非优秀女性运动员在心理坚韧性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在自信心、觉醒控制和正向能量上有显着性差异,优秀运动员

3、表现出较好的心理坚韧性3。以上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理论思辨或借助于其它测量工具进行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这种心理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思辩比较困难,加之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实证工作一直较难开展。但是,在社会压力和经济利益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中,竞技体育比赛的竞争也就越激烈,对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要求就越高。因此,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问题,特别是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对于选拔优秀运动员、提高其竞技比赛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方法,对我省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进行研究,以便准确地把握我省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状况,为提高其心理技能水平和竞技比赛

4、能力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取自山东省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和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采用集体统一测试的方法,用指导语指导被试者填答问卷。共发放问卷的620份,回收589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528份,有效率89.6%。被试选自上述两所学校各个年级,其中男生293人,占总体人数55.4%,女生236人,占总体人数44.6%。其中201人来自农村,占总体人数38.0%,80人来自乡镇,占总体人数15.1%,244人来自大中城市,占总体人数46.1%,4人未报告居住地。参加比赛获奖的学生240人,未获奖的学生288人。训练年限1年及以下的学生101人

5、,2-4年的354人,5年及以上的74人。耐力型项目52人,速度型项目25人,力量型70人,表现难美性16人,表现准确型37人,隔网对抗性41人,格斗对抗型224人,同场对抗型64人。运动员从事运动项目分布在田径、篮球、排球、射箭、足球、游泳、体操、乒乓球、举重、柔道、羽毛球、跆拳道、拳击、散打、攀岩等。被试分布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使用台湾学者黄崇儒先生编制的特质运动心理坚韧性量表(Trait Mental Toughness Inventory for Sport;TMTIS)。该量表分为3个维度:积极奋斗,指运动员在艰苦的训练情境中,积极进步,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在比赛时

6、拼命追求胜利和荣誉的态度。共计16个题目。如“练习时我会尽力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抗压性,指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遇到有压力的情境,可以有效处理的能力。共计11个题目。如“紧张的时候,我会有办法马上放松下来”。忍受伤痛,指运动员在知觉到身体状况不佳或是体力上不堪负荷时,是否可以坚持忍受的行为反应。共计5个题目。如“有时候身上有一些伤痛,我还是会持续的参加练习”。采用Likert5点计分方式,从1分(非常不同意)到5分(非常同意)。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运动心理坚韧性越强。国内李静等人对其信效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各题的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35,没有跨因素情况,可解

7、释的总变异量为5378。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a a系数为088,积极奋斗维度089,抗压性维度087,忍受伤痛维度0854。 1、3数据处理 所测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forWindows 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研究结果 2.1 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的特点 体校学生在TMTIS 问卷各维度与总体的平均得分为:积极奋斗4.1±0.52,抗压性3.74±0.60,忍受伤痛4.05±0.72,总体3.96±0.61。由于研究采用5级评分制,理论中值3,所以结果表明我省体校学生积极奋斗状况和忍受伤痛情况比较理想,抗压性

8、一般。该研究结果与李静、刘贺5关于青少年运动员心里坚韧性特点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积极奋斗情况和忍受伤疼情况的得分方面稍差,但在抗压性方面要强一些。 2.2不同性别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比较 不同性别体校学生在心理坚韧性各维度上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统计表明,女性运动员在心理坚韧性3 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性,并在抗压性和忍受伤痛维度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而在积极奋斗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女性运动员有更强的心理坚韧性,更能承受艰苦的运动训练或激烈的竞赛所带来的压力或伤痛。 2.3是否获奖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比较 是否获奖体校学生在心理坚韧性各维度上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3)

9、。统计检验表明,不同等级运动员在积极奋斗、抗压性和忍受伤疼三个维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事后分析表明,曾经在比赛中获过奖的学生的积极奋斗、抗压性和忍受伤疼情况均好于未在比赛中获过奖的学生。 2.4不同训练年限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比较 不同训练年限的体校学生在积极奋斗、抗压性及忍受伤痛三个均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呈现出除了训练时间在1年及以下的学生外,训练年限越长,体校学生积极奋斗心理越强,忍受伤痛和抗压能力越强的趋势(见表4)。 2.5不同居住地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比较 不同居住地的体校学生在积极奋斗、抗压性和忍受伤疼三个均维度上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居住地在乡镇的学生在

10、积极奋斗、抗压性和忍受伤疼三个维度上的情况要比居住地在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理想一些,有更强的心理坚韧性,有更积极的奋斗精神,也更能承受艰苦的运动训练或激烈的竞赛所带来的压力或伤痛。 2.6不同项目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比较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运动项目有多种分类形式,即可以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可以分为耐力型项目,速度型项目,力量型项目,表现型,对抗型项目等。统计检验表明,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体校学生在心理坚韧性及其3个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力量型的学生在抗压性和忍受伤疼情况方面要明显好于其他项目的学生。 3.讨论 在经济水平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再加上计划生育政

11、策的实施,现在的孩子都像是“金蛋”一样珍贵,这就造成了目前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过分溺爱、娇宠子女的现象,并因此造成了儿童、青少年的意志薄弱,既缺乏积极进取、持之以恒的坚韧精神,又缺少承受压力或挫折以及伤痛的适应能力。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了在本研究中,预期我省体校学生的心理坚韧性水平较低。但研究结果表明,体校学生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状况比较理想,抗压性相对一般。其原因可能有四:一是近些年来,高水平运动员或运动明星所带来的金钱效益和拥有的荣誉是吸引青少年从事运动训练的一个最主要动力来源。访谈发现95.61%的体校学生渴望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或运动明星,他们目标明确,并愿意为达成目标而积极奋斗,能够忍受

12、或承受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所带来带来的压力和伤痛。二是与体校学生的成长历程有关。体校学生一般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父母,在各级体校开始专业训练和学习,长期独立地应对训练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使他们具有更强的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并逐渐内化为其心理坚韧性的一部分。三是我国各级运动队又却是各级体校的训练目前普遍存在着重视身体素质和专业运动技能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培养的现象6。这种现象就阻碍了体校学生的心理成长,弱化了其心理抗压承受能力和疏导调节能力,使得体校学生的抗压能力一般。女学生在抗压性和忍受伤痛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运动员,可能是由于现在的女学生比男学生更具有忍耐能力,能够更为

13、有效地克服厌倦或厌烦心理,更能忍受长期训练带来的伤痛。这一点与李静、刘贺5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四是现在体校的教育体制已经发送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单纯向运动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转变成了现在的以向高校输送大学生为主、向运动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为辅的两条腿走路的体制。这就导致了现在体校学生的训练动机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具有正确的、适宜水平的训练动机的学生在训练中会自觉地做到自我勉励、积极向上、树立信心、挑战困难,向着确定的目标不懈奋斗,其心理坚韧性水平就高,也就更能承受艰苦的运动训练或激烈的竞赛所带来的压力或伤痛;训练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就会情绪低落,     不思

14、进取、甚至半途而废,导致其心理坚韧性水平较低,缺乏积极奋斗精神,更无法承受艰苦的运动训练或激烈的竞赛所带来的压力或伤痛。 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各维度在是否获奖和训练年限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与未获奖学生相比,获过奖学生都参加过较低级别的竞赛,因为生活、训练条件和待遇水平比较差,他们非常渴望能够晋升成为更高水平竞赛的一员,因此这些学生的内在成就动机、目标感和积极进步的心理动力更加强烈,在对事业的积极奋斗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未获过奖的学生由于他们对晋升成为高水平竞赛一员的期望比较小,导致他们在训练中积极奋斗精神,自然抗压性和忍受伤疼的能力也就低一些。从训练年限上来看,训练时间在1年及

15、以下的学生,由于他们刚开始接触训练,其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及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的期望促使他们能够积极奋斗,并能够承受一定的训练和比赛中的压力和伤痛;而对于训练时间比较长的学生来说,运动训练年限越长,比赛次数越多,运动员所积累起来的经验与认知水平的提升对其心理的影响作用会越来越强,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较强的自控、抗压与放松能力7,而当比赛中出现较为复杂的情况时,更能顶住压力表现出良好的预测力、判断力8。 不同居住地的体校学生在积极奋斗、抗压性和忍受伤疼三个均维度上虽然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居住地在乡镇的学生在积极奋斗、抗压性和忍受伤疼三个维度上的情况要比居住地在城市

16、和农村的学生理想一些,有更强的心理坚韧性,有更积极的奋斗精神,也更能承受艰苦的运动训练或激烈的竞赛所带来的压力或伤痛。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在乡镇居住的学生的内在训练动机水平相对较高和,其追求的目标相对比较明确;而在城市居住的学生由于其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导致其内在动机不足、对未来的目标比较模糊;而在农村居住的则是由于其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导致其内心成就动机不足,心理产生了加大的落差,导致他们的心理坚韧性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在心理坚韧性的三个维度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心里坚韧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表现型运动项目,如射击(箭)、体操、武术等,学生的心理能力水

17、平对其竞技水平的临床发挥和比赛结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类项目的学生在比赛中要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承受着更多、更大的心理压力;而力量型项目,如田径、攀岩、举重、摔跤、柔道等运动项目,学生的体能、专业技能起着主导作用,心理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重要的,又是辅助的9。因此,一般而言,表现型项目应该要更加注重学生心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心理抗压能力应相对好于力量型项目的学生。然而研究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或许是因为体校学生在训练普遍存在注重对于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心理能力培养的结果,导致与力量型项目学生相比,表现型项目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更不容易达到项目竞赛本身所要求的心理水

18、平,当然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 4.结论 (1)我省体校学生有较理想的心理坚韧性水平,其中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情况比较理想,但是抗压性一般。 (2)我省体校学生心理坚韧性的3个维度存在性别、是否获奖、训练年限及项目特点差异,其中女性学生比男性学生有更强的坚韧性,更能承受艰苦的运动训练或激烈的竞赛所带来的压力或伤痛;获奖学生积极奋斗、抗压能力和忍受伤疼情况要明显好于为获奖学生;训练年限越长的体校学生的积极奋斗、忍受伤痛和抗压能力就越强;不同居住地的体校学生在积极奋斗、抗压性和忍受伤疼三个均维度上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居住地在乡镇的学生在积极奋斗、抗压性和忍受伤疼三个维度上的情况要比居住地在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理想一些;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体校学生在心理坚韧性及其3个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力量型项目的学生在抗压性和忍受伤疼情况方面要明显好于其他项目的学生。 论文发表参考文献: 1黄崇儒. 运动心理坚韧性概念的建构与测量D .2003 年台湾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http :/ / 140. 122.127. 247/. 2 Gould D.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coaching: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intercollegiate wre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