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_第1页
试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_第2页
试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_第3页
试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4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按数值分为正常组、升高组及显着升高组。比较各组之间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结果 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着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着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着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白细胞总数显着

2、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着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着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着增高(P0.05,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着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显着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着增高(P0.01)。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两者的改变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脑出血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3、60;病情程度 预后  脑出血(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为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1994年3月2006年9月,对本院收治的4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检测,并分析二者变化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482例,男292例,女190例。年龄5694岁,平均68.3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经临床检查及CT或MRI证实,

4、0;其中壳核出血例,丘脑出血例,脑叶出血例,小脑出血例,脑干出血例。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入院后12 h内进行),轻型(015)198例,中型(1630)172例,重型(3145)112例。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时及前2周有严重感染性疾病;伴有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前1个月使用过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24 h内查外周血。检测采用美国库尔特贝克曼公司MMX5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  1.3  分组  根据外周

5、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值进行分组。按白细胞总数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0×109L)、升高组(10×109/L14×109/L)、显着升高组(14×109/L)。按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0.75)、升高组(N 0.760.90)、显着升高组(N0.9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行2检验 ,检验水准:0.05。  2  结  果  2.1&#

6、160;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见表1。  白细胞总数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显着增高(分别为P0.01, P0.05),病死率显着增高(P0.05);白细胞总数显着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显着增高(分别为P0.05, P0.01),病死率显着增高(P0.01);白细胞总数显着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无显着差异(P.),病死率显着增高(P0.01)。  2.2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

7、#160;见表2。 表1  白细胞总数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表2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升高组比较:P0.01  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增高有显着性意义(分别为P0.01, P0.05), 病死率增高有显着性意义(P0.01); 中性粒细胞计数显着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无显着差异(P.),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升高有显着性意义(P0.01),病死率增高有显着性意义(P0.01);&

8、#160;中性粒细胞计数显着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无显着性差异(P.),病死率增高有显着性意义(P0.01)。  3  讨  论  一般认为,脑出血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发病年龄、发病前病理基础、出血部位、出血量、合并症等。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后血糖、肾功能、白细胞计数等可作为判断脑出血预后的良好参数2。本组资料显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病情严重3、预后差、病死率高。  分析脑出血后白细胞增高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脑出血后脑

9、组织水肿明显,导致颅内压增高,下丘脑及垂体轴的神经体液内分泌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浆皮质醇增加引起白细胞反应性增高;丘脑、下丘脑受压引起严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缺氧及交感神经兴奋促进骨髓池的释放,导致白细胞增加;血液对脑膜刺激,白细胞反应性增高。  脑出血后,白细胞,主要是多型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可被某些物质所激活成为活化白细胞4,后者的流变学行为可发生改变,表现为聚集性、黏附性显着增高和变形能力显着降低。同时,血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5、核转录因子(NF-B)、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显着增高。sICAM-1是最重要的白细胞内皮

10、细胞黏附分子之一,可介导白细胞黏附,造成微循环堵塞,脑组织有效灌注压下降,并释放神经毒性物质,引起并加重脑组织的继发性的缺血性损害6。NF-B7是一种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持续激活可诱导神经细胞死亡。          IL6是一种促炎症介质,在脑出血后调节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参与脑损伤。MMPs的作用是攻击脑血管的基底膜和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脑出血和脑水肿8。活化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产

11、生过多9,使脑组织神经、血管内皮细胞生物膜结构破坏,膜通道开放,导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和细胞外钙离子内流10。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一种细胞毒性的弹性蛋白,它可降解细胞外基膜成分,血-脑屏障遭破坏11。活化白细胞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酶类(蛋白水解酶等),对局部脑组织(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造成直接而严重的损伤。活化白细胞使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加,它们可激活补体产生补体介导的细胞损伤。脑组织受损后可进一步诱导白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形成恶性循环,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以致造成疾病的不良预后。  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类似于脑梗死,脑出血后血肿周边会存在缺血半暗带12

12、。半暗带内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早期对其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抗感染、脱水以及稳定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能够改善神经功能13、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方法简单易行,不受条件限制,可作为常规检查、评估项目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 2 蔡亚平,黄敬亭,姜兴明脑血管病的远期预后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25(1):28-30. 3&#

13、160;王金娥急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6(1):54-55. 4 傅 琦,刘春风,包仕尧活化白细胞在脑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4,2(4):201-203. 5 陈少芳,梁 晖急性脑出血病人血清sICAM-1、MDA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3):148151. 6 Kim JS Cytokin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in stroke&

14、#160;and related diseasesJ J Neurol Sci,1996,137(2):69-78. 7 Clemens JA, Stephenson DT, Yin T, et al Drug-induced neuroprotection from global ischemia is associated with prevention of&#

15、160;persistent but not transient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in rats J Stroke,1998,29(3):677-682. 8 Power C, Henry S, Del Bigio MR, et 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duces m

16、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J Ann Neurol, 2003 ,53(6):731-742. 9 陈 瑗,周 玫自由基医学基础与病理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 10 刘 静,蔡定芳中性白细胞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6):348350. 11 Yamasaki Y, Matsuo Y,

17、60;Zagorski J, et al New therapeutic possibility of blocking 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 on transient 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ratsJ Brain Res, 1997,759(1):103111. 12 Powers WJ, Zazulia ARThe use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cereb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