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指导书_第1页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指导书_第2页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指导书_第3页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指导书_第4页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传动系统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目录一、实验目的2二、实验内容2三、实验设备介绍21.实验设备的总体布局22.实验台各部分的安装连线33.实验台组成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5四、实验台的使用与操作5五、测试软件介绍71.数据操作面板82.电机控制操作面板83.下拉菜单9六、实验注意事项14附录1: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任务卡15附录2: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方案书16附录3: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报告16附录4:实验系统各模块展示17附录5:转矩转速传感器介绍25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及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新方法;2. 掌握机械传动合

2、理布置的基本要求和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3. 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装置传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4. 培养学生根据机械传动实验任务,进行自主实验的能力。二、实验内容1. 从附录1中选择34个实验任务,自主设计满足要求的机械传动系统,并参照附录2写出实验方案书;2. 按照所设计传动系统的组成方案在综合实验台上搭接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并进行主电机转速一定载荷变化的性能测试及绘制性能参数曲线(转速曲线、转矩曲线、传动比曲线、功率曲线及效率曲线等);3.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传动系统设计方案。三、实验设备介绍1. 实验设备的总体布局“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由变频电机、联轴器、机械传动装置、加载

3、装置(磁粉制动器)、转矩转速传感器和工控机等硬件模块及测试软件组成,如下图所示。变频电机、机械传动装置、加载装置(磁粉制动器)、转矩转速传感器之间用联轴器连接;两转矩转速传感器的信号线分别与安装在工控机主板上的两块转矩转速测试卡联接,两转矩转速传感器的信号由此传入工控机,系统性能参数的测量通过测试软件控制。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任务,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选用不同机械传动装置,在此实验台上进行各种不同传动系统的搭建、安装调试和传动系统的各种性能测试,并分析系统传动性能,完成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 1-变频调速电机 2-联轴器 3-转矩转速传感器 4-机械传动装置5-加载与制动装置

4、6-工控机及测试软件 7-实验控制柜 8-台座2. 实验台各部分的安装连线(1) 先接好工控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之间的连线、显示器的电源线接在工控机上、工控机的电源线插在电源插座上。(2) 将主电机、主电机风扇、磁粉制动器、ZJ10传感器(辅助)电机、ZJ50传感器(辅助)电机与控制台连接,其插座位置在控制台背面右上方(见图2)。(3) 输入端ZJ10传感器的信号口、接入工控机内卡TC-1 (300H)信号口、(见图3)。 输出端ZJ50传感器的信号口、接入工控机内卡TC-1 (340H)信号口、(见图3)。(4) 将控制台37芯插头与工控机连接、即将实验台背面右上方标明为工控机的插座与工控

5、机内IO控制卡相连(见图2、图3)。图2 实验控制柜背面示意图图3 工控机插卡示意图3. 实验台组成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表1 组 成 部 件技 术 参 数备 注变频调速电机550WZ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规格 5N.m ;输出讯号幅度不小于100mV.规格 50N.m;输出讯号幅度不小于100mV机械传动装置(试件)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i=5蜗杆减速器 i=10V型带传动齿形带传动 Pb=9.525 Zb=80套筒滚子链传动 Z1=17 Z2=251台WPA50-1/10O型带3根1根08A型3根磁粉制动器额定转矩: 50 N.m激磁电流: 2A允许滑差功率: 1.1Kw加载装置工控机

6、IPC-810A控制电机和负载采集数据打印曲线四、实验台的使用与操作1. 搭接实验装置前应仔细阅读本实验台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各主要设备的性能、参数及使用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及测试软件。2. 按照实验任务要求选择恰当的传动装置。3. 搭接实验装置时,由于电动机、被测传动装置、传感器、加载器的中心高均不一致,组装、搭接时应选择合适的垫板、支承板、联轴器,调整好设备的安装精度、以使测量的数据精确。注意各组件均不可握轴搬动,组装时的电源为关闭状态。各主要搭接件中心高及轴径尺寸如下:变频电机 中心高80mm 轴径19ZJ10转矩转速传感器 中心高60mm 轴径14ZJ50转矩转速传感器 中心高70mm

7、 轴径25FZ-5发兰式磁粉制动器 最大直径220mm 轴径25WPA50-1/10蜗轮减速器 输入轴中心高 轴径12 输出轴中心高 轴径17齿轮减速箱 中心高120mm 轴径18 中心距85.5mm轴承支承 中心高120mm 轴径(a) 18轴径(b) 14、 184. 在有带、链传动的实验装置中,为防止压轴力直接作用在传感器上,影响传感器测试精度,一定要安装本实验台的专用轴承支承座。5. 在搭接好实验装置后,用手驱动电机轴,如果装置运转自如,即可接通电源,开启电源进入实验操作。否则重调各连接轴的中心高、同轴度,以免损坏转矩转速传感器。6. 本实验台可进行手动及自动操作。在实验台正面控制柜内

8、的实验台控制面板(见图4)有手动与自动操作的转换按钮,按动该按钮可以实现手动与自操作的转换。采用手动操作时,主电机的启闭及其速度、输入输出传感器电机正反转及磁粉制动器电流大小的调节(即负载大小的调节)在实验台控制面板上完成,数据的采集由配套的测试软件完成;采用自动操作时,除主电机的启闭与手动操作一样外,其余均采用配套的测试软件完成。控制面板中:电源: 接通、断开电源及主电机冷却风扇自动手动: 选择操作方式主电机: 开启、关闭变频电机 正转: 输入端ZJ10型传感器电机正向转动的开启、关闭 反转: 输入端ZJ10型传感器电机反向转动的开启、关闭 正转: 输出端ZJ50型传感器电机正向转动的开启、

9、关闭 反转: 输出端ZJ50型传感器电机反向转动的开启、关闭 电流粗调: FZ5型磁粉制动器加载粗调电流微调: FZ5型磁粉制动器加载微调图4 实验台控制面板7. 搭建好系统后,必须进行测试软件的设置(详见测试软件介绍)。五、测试软件介绍双击桌面上的"Text",进入"机械传动实验台Ver6.0"测试主界面。如下图所示,主要由下拉菜单、数据操作面板、电机控制操作面板、数据操作面板及显示面板组成。图5 主界面1.数据操作面板用于对被测参数数据库和测试记录数据库进行操作。2.电机控制操作面板(1)电机转速调节框 自动操作时使用,通过调节此框内数值可改变主电机

10、的转速,调节范围是01500。操作顺序是,(2)被测参数装入按钮 根据被试件参数数据库表格中的“实验编号”,装入与编号相符的实验数据,并在下面表格中显示。 注意每次实验前,必须执行此操作,否则,程序将报错或无法记录数据。(3)测试参数自动采样按钮 试验台开始运行后,按下此按钮后,计算机将自动进行采样并记录下采样点的各参数,用户对数据的采样无须干预。自动操作时,还同时起开启主电机的作用。(4)停止采样按钮 按下此按钮,计算机停止对试验数据进行采样,在自动操作时,还同时起停止主电机的作用。(5)手动采样按钮 在整个试验期间,用户必须在认为需要采集数据的时刻按下此按钮,计算机会将该时刻采集的试验数据

11、填入下面表格中显示并等待用户进行下一个采样点的采样。(6)主电机电源开关 此键不可用。(7)电机负载调节框 在此框内输入加载值后,按下调载按钮,进行不同电机不同负载的调节。3.下拉菜单(1)设置菜单设置菜单对本实验台有效的菜单项包括“基本试验常数”,“选择测试参数”,“设定转矩转速传感器参数”。 a)设置基本试验常数。弹出对话框如下图所示:报警参数限制各参数的上下限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采样周期的具体大小由采样总时间而定,譬如采样2分钟一般设置为1000ms已经足够,采样周期主要影响采样曲线以时间为X轴时点的隔距离。b)设置试验时应显示的测试参数设置实验中需要在操作面板上显示的测试参数。勾选

12、本实验用到的“n1输入转速”“M1输入转矩”“n2输入转速” “M2输入转矩”及“n效率”及“i速比n1:n2”即可,如下图所示。c) 设置扭矩传感器参数选择“设定扭矩传感器参数”,弹出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其中,系数、扭矩量程及齿数直接从传感器上得到,本实验中该数据不变;每次实验台重新安装时需要扭矩调零。扭矩调零时,启动小电机,按下钥匙按钮便可自动调零。注意此时小电机转向必须和主电机转向相反。保证小电机转向和主电机转向相反的步骤:点击“试验”菜单(如下图所示),启动小电机(方向任意),接着点击“开始采样”按钮,待数据稳定后记下显示窗口的n1和n2的读数。然后在电机控制操作面板上增加主电机的转速,

13、同时观察显示窗口的n1和n2的读数变化,若增加,则说明小电机转向与主电机转向相反,否则,改变小电机的转向,直至与主电机转向相反。当主轴转速小于100r/min时,需要启动小电机,所以需要设置小电机转速。在保证小电机转向与主电机转向相反的情况下,主电机静止,启动传感器上小电机,按下小电机旁的齿轮按钮,计算机自动检测小电机转速并填入框内(当主轴转速大于100r/min时,小电机转速设置为0)。(2)试验菜单这里的命令除小电机转向命令外,其余和电机控制操作面板上的按钮等效。注意,此处主电机电源按钮不起作用。(3)分析菜单如下图所示,包括设置曲线选项、绘制曲线、打印试验表格和设置打印机等,用户可根据实

14、验需要,选择要绘制的曲线并打印结果。 图8 分析菜单六、实验注意事项1、 传感器是精密仪器,严禁手握轴头搬运,严禁在地上拖拉。2、 三相变频调速电机和输入端转矩转速传感器、磁粉制动器和输出端转矩转速传感器为一整体,严禁将其从支撑座上拆卸下来,即它们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安装。3、 安装联轴器时严禁用铁质榔头敲打,两个半联轴器间应留有12mm的间隔。安装时,被测机械、传感器、负载三者要有较好的同轴度。4、 搭建传动系统时,严禁接通电源。当搭建好系统后,需用手转动主轴,当主轴运转自如后方能进行下步实验操作。5、 本实验台采用的是风冷式磁粉制动器,其表面温度不得超过80°C,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卸除

15、载荷。6、 在施加载荷时,“手动”应平稳旋转电流微调旋钮,“自动”应平稳加载,并注意输入传感器的最大转矩不能超过其额定值的120%。7、 先启动主电机后加载荷,严禁先加载荷后开机。8、 在试验过程中,如遇电机转速突然下降或者出现不正常的噪声和振动时,必须卸载或者紧急停车,以防电机温度过高、烧坏电机、电器及其他意外事故。9、 变频器出厂前设定完成,不得随意修改。10、 严禁在没有输入实验编号的前提下采集数据。11、 在记录采集数据过程中,不要进行任何窗口拖动动作。附录1: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任务卡任务卡1:(一级传动)设计参数:工作机功率,工作机转速工作条件:载荷有冲击,要求传动比

16、准确任务卡2:(一级传动)设计参数:工作机功率,工作机转速工作条件:载荷有冲击,要求传动比准确任务卡3:(一级传动)设计参数:工作机功率,工作机转速工作条件:载荷平稳,要求传动比准确任务卡4:(二级传动)设计参数:工作机功率,工作机转速工作条件:载荷平稳,工作环境有粉尘,要求传动比较准确 任务卡5:(二级传动)设计参数:工作机功率,工作机转速工作条件:载荷有冲击附录2: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方案书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确定方案及其理由4 实验步骤(粗略)5 注意事项(粗略)附录3: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报告1 实验数据及曲线列出实验数据表和绘制传动系统特性曲线2

17、实验分析和结论3 实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化建议。5. 思考题:多级传动中机械系统方案的选择中应考虑哪些问题?一般情况下宜采用何种方案?附录4:实验系统各模块展示1、 工作台和控制柜 实验平台总图 实验台平面图2、 工控机3、 三相变频调速电机和输入端转矩转速传感器转矩转速传感器结构图ZJ5转矩转速传感器中心高H=80,轴径D=14mm,最大测量转矩=5N.m底座高度 90mm4、 磁粉制动器和输出端转矩转速传感器FZ-5发兰式磁粉制动器 最大直径220mm 轴径25 转矩50N.mZJ50转矩转速传感器中心高H=70,轴径D=25mm,最大测量转矩=50N.m底座高度 100mm5、

18、机械传动装置(1)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中心距90mm 中心高 120mm(2)WPA50-1/10蜗轮减速器 中心高 100mm 底座高度 120mm(3)V带轮 直径为:70 、76、88、115、145 O型V带 内周带长:630、900(4) 链轮 齿数为: 17、25 滚子链 08A-171、08A-153(5)同步带轮 齿数:18、25 (6)L型同步带 31680 (7)半联轴器 126830、146828、178840、186840、188840、188845、196840、258845、258857 (8)支承 4套 中心高 120mm(9)支承底座 3块 高度 50mm 6、联接件 T型螺栓M1040,25个 六角螺栓M1030,15个平垫圈GB95-85-10,40个 柱销L=26,29,各20根7、辅助工具开口扳手;活动扳手;一字起和十字起;内六角扳手;拉马;机油壶附录5:转矩转速传感器介绍.概述Z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简称传感器)是根据磁电转换和相位差原理,将转矩,转速机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