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四中2014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试题试题解析-历史_第1页
广东肇庆四中2014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试题试题解析-历史_第2页
广东肇庆四中2014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试题试题解析-历史_第3页
广东肇庆四中2014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试题试题解析-历史_第4页
广东肇庆四中2014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试题试题解析-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肇庆市第四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3、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A体现了社会

2、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法律具有阶级性,罗马法在本质上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至于奴隶根本不在法律考虑范围之内,故排除A、B两项;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排除C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4、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

3、确立的新体制是A代议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宪法修正案的这种规定肯定了州的权利,但也强调了联邦政府的权利,因此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的原则,故选D。A项说的是设立议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B项说的是国家机构之间相互的制衡;C项说的是总统是任期制的,选举产生。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政治体制。15、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

4、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1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 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 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 A 项。B项是在1953年提出;CD

5、项是在建国初期提出,均可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17、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察洋务运动和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而作自强之气”,体现了洋务派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抵御外侮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故选B。A项并非根本目的,根

6、本目的应该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的角度进行分析;C项是手段;D项明显说法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19、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7、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五”计划隐含着时间信息,题干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重工业发展重点放在东北地区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东北重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和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苏联),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无关。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20、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8、。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1、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C项明显错误,当时并未形成东西方直接交流的局面;D项错误,他们并非是简单的

9、对社会的叛逆行为,而是提出的改造社会的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22、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 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马丁 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圣经和上帝即可得救。而罗马教皇宣扬“因行称义”,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此,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选C。二者都是将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排

10、除D。AB项明显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3、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38、(2011肇庆二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

11、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菱缩的状况。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6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2)以英国为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

12、分)(3)在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影响下,19世纪末中国的政治运动中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2分)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答案】(1)特征: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分散权力,且权力 间互相制约;政府权力相对萎缩(分) 影响: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 (2)变化:内阁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缩小;(或”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政府元首或政 府首脑权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加强。(分) 原因: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了民主权利;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

13、分) (3)主张: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等。(分)39、(2012珠海二模)(24分)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经济结构越合理就越能充分发挥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1)明朝中后期起,江南地区陆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至到鸦片战争前仍未能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请简析其原因。(8分)(2)近代西方经济发展迅速,试结合19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西方经济结构的变化。(8分)(3)为了实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向苏联学习经济建设的?并说明其影响。(8分)【答案】(1)君主专制加强,缺乏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民主政治环境;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市场狭窄;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海外贸易;儒家传统思想(或:理学“重义轻利”、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不利于培养务实的科技人才。(2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方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重化工业取代了轻纺工业(或答: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