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1. 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 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 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 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
2、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2. 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3、“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 7 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对于天气,学生也会有一大堆疑问,比如下雨天为
4、什么有时会打雷?为什么一天中有时冷,有时热?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契机。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 个教学内容,共计24 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1“水”单元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 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本单元共有8 课,这 8 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
5、的:第 1 课到第 4 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 5 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 6 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 7 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 , 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 8 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2“空气”单元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
6、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 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本单元共 8 课,这 8 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 第 1 课,感受空气 ) ;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 第 2 课到第 7 课) ;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
7、特征和作用 ( 第 8 课 ) 。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天气”单元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
8、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 5 课“风的观测”和第 6 课“云的观测”,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三、教学目标1. “水”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 0 时,开
9、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当环境温度高于0 ,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
10、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 , 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科学态度目标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
11、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空气”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空气总会充满各处。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科学探究目标运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
12、空气特征及现象。以语言、绘画、文字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尝试以气泡图、矩阵图等图表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体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空气是重要
13、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利用空气的性质改善生活,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天气”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
14、并描述天气。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地观测天气。四、具体教学方法和措施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2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5 .引导学生用准确、恰
15、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6 .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五、教学设计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19.1-9.7始业教育课;一 1.水到哪里去了29.8-9.14一 2.水沸腾了; 一 3.水结冰了39.15-9.21一 4.冰融化了; 一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49.22-9.28一 6.加快溶解;- 7.混合与分离59.29-10.5国庆节放假610.6-10.12一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机动710.13-10.19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测验810.20-10.26二1.感受空气;二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910.27-1
16、1.2一 3.压缩空气;一 4.空气有质量吗1011.3-11.9二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二6.我们来做“热气 球”1111.10-11.16二7.风的成因;二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11211.17-11.23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测验1311.24-11.30三1.我们关心天气;三2.认识气温计1412.1-12.7三3.测量气温;三4.测量降水量1512.8-12.14三5.观测风;三6.观察云1612.15-12.21三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机动1712.22-12.28三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机动1812.29-1.4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测验191.5-1.
17、11期末复习201.12-1.18期末测验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一、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选择题1 .在等量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和小苏打比较起来()A.食盐强BJ、苏打强h O解能力一样解析:A【解析】【分析】在20 C时,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盐,10 .35克小苏打。2 .下列事例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是()。A.气球的存在B.水中倒扣的杯子里面有空气iC.扁平的塑料袋解析:C【解析】【解答】A、气球的存在可以说明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扣的杯子里面有空气说明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不符合题意。C、扁平的塑料袋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18、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3 .适合我们上室外体育课的天气是 ()A.雨天或雪跳雹D青天解析:D【解析】【解答】 适合我们上室外体育课的天气是晴天,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分析】晴、阴、多云、雨、雪等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4 .小明用湿拖把拖地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A.水渗入到地板里了iB.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C.水被地板吸收了-以上三种说法都对解析:B【解析】 【解答】小明用湿拖把拖地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o【分析】水、水蒸气和冰这三种物态可以相互转化。
19、5 .气球在街头艺人手中可以扭成不同的形状,是因为 ()A.空气是透明的-B.空气占据空间-C.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D.空气很轻 解析:C【解析】【解答】气球里的是气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因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各 种形状,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一 定的体积和形状。6 .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 ()A.用嘴吹灭B.用水浇灭“C.用灯帽盖灭iD.用书本扇灭 解析:C【解析】【解答】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用灯帽盖灭,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一般用灯帽盖灭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熄灭酒精灯,第二次是为了平衡压强,方便
20、 下一次使用。7 .冬天,湖面上的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A. 10CB. 0C.-10D. 100解析:B【解析】【解答】A 10c时,水全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B、0c时,湖面的水开始结冰,符合题意。C、-10C时,水全是固态的,不符合题意。D、100 c时,水开始沸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o【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0c以下水是固态的,0c时固液共存,0-100 C之间,是液态的,100 C开始沸腾,100 c以上是气态的。8 .在温度为()摄氏度的地方,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水。A. -4 cB. 0CC. 1C解析:C【解析】【解答】温度在零度以上水是不会变为冰的。C选项符合题意。
21、故答案为:Co【分析】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结冰,这个过程发生在零度以下。9 .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一项是()。A.雷电B.地震iC台风解析:B【解析】【解答】地震属于一种自然灾害,而不是天气现象。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o【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 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 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10 .食盐溶解的快慢跟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水的温度"B食盐颗粒大小C容器的材料解析:C【解析】【解答】食盐溶解
22、的快慢与容器的材料无关。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o【分析】加大水的温度和减小食盐的颗粒大小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11 .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A.头上的触角声音C.蹈解析:A【解析】【解答】蚂蚁利用头上的触角来交流信息。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o【分析】触角是蚂蚁进行信息交流,感知外界变化的器官。12 .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造成严重污染的是()A.木头B.塑料“C.黏土解析:B【解析】【解答】塑料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的速度是几百年。所以容易造成污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B选项【分析】由于塑料具有难降解的特点,所以又被称为白色垃圾o13 .喝完了饮料,我们应该()。A.饮料瓶放
23、进垃圾桶回收B饮料瓶随便丢在地上方便解析:A【解析】【解答】喝完饮料,应该将饮料瓶放进垃圾桶回收。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塑料是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14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A.升温B.降温iiC.放热解析:A【解析】【解答】水变成水蒸汽需要吸收热量,因而要升温,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大自然的水循环。15 .在研究水结冰的试验中,给水位做上标记,是为了观察()。A.水什么时候变成冰出.水变成冰后,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C.水变成冰的温度解析:B【解析】【分析】做标记,为了进行前后对比体积有没有变化。16 .如
24、图所示,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需要向 ()。A. a管吹气B.营吹气ii (W管都可以解析:B【解析】【分析】从b管中向瓶中吹气,气体会把水压出,沿着a管出来。17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A. 4 CiB. -4 CC. 0 C解析:C【解析】【分析】当温度低于 0摄氏度时,水会开始结冰。18 .水变成水蒸气,()不会发生变化。A.体积B.状态“C.气味解析:C【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19 .水在变成冰的过程中,它的体积会()A.变大睦小解析:A贺持不变【解析】【分析】水结成冰,体积变大。20.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正确的是()D.解析:A【
25、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 添加酒精;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21.夏天,人们在院子里洒水,这样做 ()。A.是对的,因为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气温会降低B.是错的,因为水蒸发时会放出热量,气温反而会升高C.毫无意义,因为水温和气温是相同的,不会降低地面温度解析:A【解析】 【分析】夏天院子里洒水,水会蒸发,蒸发会吸热,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会降 低。2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百叶箱作用的是()。A.密封B.通风“C.挡雨解析:A【解析】 【分析】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的反辐射,保护仪器 免受强风、雨、雪等影响,并使仪器
26、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 的变化。23 .小朋友在卧室就闻见厨房里面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A.空气有质量B.空气会流动C.空气会被压缩解析:B【解析】【分析】闻到香味说明空气在流通。24 .不能正确获取天气情况的方式是 ()。C.阅读过期的报纸A.上网B.看电视解析:C【解析】【分析】旧报纸的信息比较落后,和当天的天气毫无关系。25 .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的成份发生变化 B.温度发生变化C.水的状态发生变化解析:A【解析】【分析】烧水时,温度升高,变成了水蒸气26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A.空气是看不见的B空气是摸不着
27、抓不到的C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解析:C【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的空间时可以改变的,空气可以被压缩或者扩张27 .冬季的某一晴天,室外的温度是3C,教室内的温度是 20C,教室的玻璃窗上出现了很多水珠。这些水珠(卜A.可能是氧气变成的B.可能是教室外面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可能是教室里面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解析:C【解析】【分析】教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28 .为了观测到正确的温度,应该 (湎度计的液柱顶端。A.俯视B.平视“C.仰视解析:B【解析】【分析】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29 .如图,如果把纸团换成乒乓球,同样把杯子倒扣入水中,乒乓球在杯子中的情况是 (
28、)。A. J T 吧.C.解析:C【解析】【分析】杯子里被空气占据着,杯子内不会进水的。30 .冰块在()的环境里会融化 。A. 0 c以上“ B.©以下C0解析:A【解析】 【分析】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 0 ,当温度高于0 ,冰会融化。二、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判断题31 我们可以借助空气中轻小物体的飘动状态来间接知道空气的流动情况。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根据物体的飘动状态,可以判断风向,即是空气流动的情况。32 水不会在空气里存在。(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 水会在空气里存在。【分析】空气中含有很多水蒸气。33 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因为我们无法捕捉他们。( )解析
29、: 错误【解析】 【解答】空气是有一定的质量,我们也可以捕捉它们。【分析】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也有一定的质量。34 加热对溶解的速度和溶解能力都没有影响。(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加热对溶解能力没有影响,但是可以加快溶解速度。【分析】加热、搅拌或者粉碎颗粒都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35 倒掉杯子里的水后,杯子里还有空气。解析: 正确【解析】 【解答】倒掉杯子里的水后,杯子里还有的物质是空气。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36 石和沙子都不能溶解在水中解析: 正确【解析】 【解答】石和沙子都不能溶解在水中 ,放在水中都会出现沉淀现象。【分析】有许多物质
30、可以溶于水的,但是还有很多物质是不溶于水的。37 掉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说明蒸发了。解析: 正确【解析】 【解答】掉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叫做蒸发。38 水蒸发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也随着水一起蒸发了。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食盐是不能够蒸发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对食盐水进行加热,水会蒸发掉,食盐不会蒸发。39 通过手、眼等的感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与热是最准确的。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通过皮肤来感知物体的冷热只能估计温度,不精确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 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
31、器,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温度才是最准确的40 在相当条件下,冰激凌比冰块融化得慢。(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在相同条件下,冰激凌和冰块融化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冰块融化为水的速度只与温度有关系。41 因为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水中溶解了食盐以后,就无溶解红糖了。()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水中家里食盐之后是可以在溶解红糖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有限的。42 只有下雨才叫降水。(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并不是只有下雨才叫降水,下雪、冰雹等都是降水。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
32、43 鲸鱼在水中用鳃呼吸的。(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鲸鱼在水中是依靠肺部呼吸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鲸鱼属于哺乳动物,是依靠肺部进行呼吸的。44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解析: 正确【解析】 【解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其形状取决于它的容器。【分析】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45 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 ,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地下降。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当环境温度低于0 时,水开始冻结,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水结冰时,会向周围释放热量。46 水和冰可以相互转化。 ( )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水和冰可以相互转换47 测量气
33、温的温度计也可以用来测量开水的温度。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最高刻度,低于开水的温度,被测温度高于该温度计的最大量程,会毁坏温度计的。48 只有温度才能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 即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49 相同的白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 )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升高温度可以加快白糖在水中的溶解。50 空气可以被压缩,但水不容易被压缩。( )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所以可以被压缩。51 水只有达到 100 才会蒸发。( )解
34、析: 错误【解析】 【分析】水的蒸发是无时不刻在进行的,与温度无关。52 对着镜子哈气,镜面立即变模糊,这是镜面蒙上了一层水蒸气。( )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是镜子上凝结了一层小水珠,是水不是水蒸气。53 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时,两个杯里的温度可以不同。( )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只有溶解这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一致。54 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空气我们肉眼无法看到,但可以借助其他物体证明它是存在的。55 当我们把橡皮泥捏成小人的形状时,它就不是橡皮泥了。( )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橡
35、皮泥的形状变了,但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56 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了,可以用磁铁来分离。 ( )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根据磁铁可以吸引铁质物品,所以可以用磁铁把木屑和铁屑分开。57 用滤纸过滤时,漏斗里面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 )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58 桌上的空杯子里面什么都没有。 ( )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空气占据空间,故杯子中有空气59 增加食盐的量,可以增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溶解能力是不变的60 金属做成梯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承重力强。( )解析: 错误【解析】
36、【解答】金属做成梯子,利用的是金属的柔韧性。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物质的材料不同,性质就是不同的。三、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解答题61 请选填出下列实验器材的名称和所做的实验,填序号。名称:实验: 名称选填:A研钵;B烧杯;C酒精灯;D试管实验选填:E把糖磨碎后溶解;F加热蒸发分离食盐和水;G装水;H做结冰和融化冰的实验解析:C; A; B; D; F; E; G; H【解析】 【分析】酒精灯是用来加热的,蒸发来分离食盐和水;研磨研磨物体;烧杯装液 体的容器;食管做结冰和冰融化的实验。62.聪聪对有关溶解的探究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帮助聪聪完成下列科学探究题(1)请你在图B的框中写出
37、相应实验器材的名称。(2)如果图A中1号烧杯里的液体是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的某种物质,那么1号烧杯里的液体是()。A.盐+水B.面粉+水C.清水(3)如果图A中2号烧杯里也有液体,那么这种液体是()。A.盐+水B.面粉十水C.清水(4)爸爸拿来了一瓶海水,要想知道海水里面是否真的溶解了盐,应该用 ()。A.图A的方法B.图B的方法C.两种都可以(5)过滤时,漏斗内液体的液面()A.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B.不能超过漏斗的边缘C不能超过漏斗一半的高度(6)图B中的实验用加热的方法,目的是()。A.让盐蒸发B.让盐和水一起蒸发掉C让水蒸发解析:(1)B(3) C(4) BA(6) C【解析】 【分析】
38、过滤可以分离不相溶的两种物质;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检测水中是否含有 食盐。63.地球的陆地表面,覆盖着一层土壤,它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1)通过观察与研究,你在土壤中发现了哪些物体或物质,请填写在下面空白的方框内。(2)下列对土壤的研究与描述,你认为符合哪种土壤类型,请将土壤类型的序号填写在下 面的相应括号内。A.沙土B.黏土C壤土用手捻一捻,发现很粗糙,它是(和点水握一握,很容易成团,且不易散,它是 (加点水搓一搓,能搓成条,但易折断,它是(倒进同样多的水,渗下去的水最少,它是 ()土壤中大颗粒较多,它是(土壤中细小颗粒较多,它是(土壤中大颗粒、中等颗粒、细小颗粒含量差不
39、多,它是()解析:(1)略像这样吹瓶内的气球,很难吹起气球气向上升执空 八、一L-冷空性越(2) B; B; A; B; B; A; C【解析】【分析】土壤里面有生物、微生物、枯枝败叶等;根据土壤里含有沙粒和黏粒的 多少,含黏粒多的为黏质土,含沙粒多的为沙质土,黏粒和沙粒含量差不多的为壤土。64.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全民一心,科学防疫,在与病毒的斗争中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但我们不能掉 以轻心,”战疫”,仍在继续.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它的传染性就极强。空气是怎样的一种 物质?它具有哪些特点?请完成下面
40、的题。(1)下列场景或现象,应用了哪些空气的性质,请连线。扎破其中一个气球,木棍就会倾斜气向下降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好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2)请在下图的右半部分中用箭头画出冷热空气流动的路线。(3)你认为,大自然中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热气球飞向天空量制冷空调按在房屋的顶部,有利于屋内快速制冷 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A.空气占据空间B.空气会流动C.空气有质量解析像逡阐獭内加与国,很魔吹起气球才戚其中一个,木限就会假斜用打气筒始篮球打气,打得气越足r雀球弹性越好热气球飞向天空割冷置骷在房层的叵器有利于屋内快速胡挖(2)(3) B【解析】【分析】(1)像这样吹瓶内的气球,很难吹起气球是空气
41、占据空间;扎破其中一个气球,木棍就会倾斜是空气有质量;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打得气越足,篮球弹性越好是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热气球飞向天空是热空气会上升原理:制冷空调按在房屋的顶部,有利于屋内快速制冷是冷空气向下降。(2)热空气会上升(3)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65.小明在做 纸团遇水是否变湿”的实验时遇到一些问题,请你帮帮他。(1)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撒一些()A.沙B.泡沫塑料C.回形针(2)杯子放入水中的正确操作方法是()C.(3)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扣入水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解析:(1) BA(3) C【解析】【解答】(1)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
42、,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撒一些泡沫,(2)杯子放入水中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图一,有少量水到杯子里去,纸一直都是干的,(3)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扣入水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杯子里的水面升高,杯子里的空间杯水占据了,纸团湿透了。【分析】做实验的正确步骤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做实验,得到实验结论。66.请你用简图画一只蚯蚓,并注明蚯蚓的体节、头、环带、肛门。解析:略【解析】【解答】蚯蚓属于环节类动物,身上有体节、头、环带、肛门等部位。【分析】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之一, 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2。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
43、、杜拉蚓等品种 。67 在探究 “加热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试验中,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请认真回忆,并回答下面问题。( 1 )写出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 2 )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 3 )能加快溶解的办法还有: ( 4 )如果想迅速地将白糖溶解,喝到一杯糖水,你会怎么做?解析: ( 1 )两个杯子 白糖 热水 冷水( 2 )热水中的白糖颗粒比冷水中的白糖颗粒更快地变小和变得看不见;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3 )搅拌、砸碎、加热( 4 )(略)【解析】 【分析】做实验前要清楚实验做需要的材料;该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注意只有一个条件改变,那就是水的温度,通过比
44、较它们溶解的时间,得出结论;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研磨等等;68 童童想研究“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勺白糖” ,请你根据本单元做过的相关实验作出回答。( 1 )将实验需要的材料番号填写在横线上。 ?.带刻度的烧杯. 漏斗 . 搅拌棒 . 食盐 . 勺子. 酒精灯. 白糖 . 水 . 记录单(2)量取100 毫升水时,我们应 (选填 “平视 ”“仰视 ”或 “俯视 ”)刻度线。( 3 )用勺子取白糖时,每一勺白糖的量应。( 4 )往水里增加白糖时,要等先加入的白糖,才能加下一勺。(5)如果加入第8 勺白糖后,无论怎么搅拌,杯底还是有白糖颗粒,那么 100 毫升水能溶解大约 勺白糖。解
45、析: ( 1 ) ( 2 )平视( 3 )尽量相同( 4 )溶解(5) 7【解析】 【分析】做实验首先要知道实验所需要的材料;量筒读数时眼睛要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因为要探究水里溶解多少勺白糖,所以保证每次的量相同;加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勺; 无论怎么搅拌,杯底还是有白糖颗粒 ,此次这一勺白糖不能算进去的。69 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 1 )不断加热后水沸腾了,此时水的温度可能是( )A.10B.0C.100(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 ()A.稍稍降低点B.保持不变C.继续升高(3)放置一会后.水温慢慢降低了。小明想测量水温,以下操作正确的是()解析:(1)
46、 CB(3) C【解析】【解答】 不断加热后水沸腾了,此时水的温度可能是100 C ,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水温将保持不变,我们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该将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液体的 内部,不能靠着烧杯的底部或者内壁。【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C ,水沸腾以后要继续加热才能沸腾,此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考的是常见的工具用途。70.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 ?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方法1: 方法2: 解析:用扇子扇;用嘴吹【解析】 【分析】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流动,借助于其他物体可以证明空气在 流动。71.比较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在相应位置打 “
47、短”占据空间形状流动台匕 目匕不能固定不固定牧童较轻台匕 目匕不能空气水石头解析:占据空间形状流动能不能固定/、固定较重较轻能不能空气VVV水VVVV石头VV【解析】 【分析】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都有确定的质量,气体和液体都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72 .空气和水能被压缩吗?请你完成以下实验记录。实验方法:(1)推: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达到刻度5的位置,如下图)的空气和水,记下初始的刻度,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分别可以将活塞压到哪 个刻度。拉: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分别可以将活塞拉到哪个刻度。实验结果:初始位置1可
48、下推压向上拉伸空气刻度5刻度刻度水刻度5刻度刻度画出向下压和向上拉时,空气颗粒的情况。(用O示空气颗粒)(2)实验解释:加压前向下压后向上拉后解析:(1) 3; 7; 4; 6【解析】【分析】空气会流动,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能被压缩。73 .为了研究 搅拌是否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小明找来了很多实验材料,如下图所示冷水 冷水 热水 热水 冰糖碎冰糖搅拌棒 搅拌棒(1)在上图中,请圈出这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2)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和()。A.颗粒大小B.水的温度C.液体是否被搅动(3)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A.颗粒大小B.水的温度C.液体是否被搅动(4)如果实验结果是搅拌的那杯水,冰糖溶解得较快,那么说明()。A.搅拌不影响溶解速度B.搅拌会减慢溶解速度C搅拌会加快溶解速度(5)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不搅拌的一杯溶解快B.搅拌的一杯溶解快C两杯溶解一样快解析:(1)例如:圈出来的是:冷水、冷水、冰糖、搅拌棒再如:圈出来的是:热水、热水、冰糖、搅拌棒(2) A; B(3) C(4) CB【解析】【分析】该实验探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除了是否搅拌这 一个条件不同,其他的条件都要保持相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健医疗服务合同3篇
- 户口借用全攻略委托书篇3篇
- 委托开发协议合同范本3篇
- 合同中的停薪留职规定3篇
- 协议供货与定点采购3篇
- 官方授权委托样式3篇
- 四方合伙合作协议书3篇
- 住宅用途变更声明书3篇
- 线上线下服饰销售模式比较考核试卷
- 玻璃背景墙设计考核试卷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4.2 做诚实的孩子 鲁人版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综合案例分析题解题技巧试卷
- 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智联招聘-202405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章节期末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6月份)(含答案)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 特斯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梳理分析课件
- 城市设计导则SOM
- 九年级英语单词默写表(最新可打印)
- 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修订
- 宁国市慈善协会筹备工作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