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_第1页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_第2页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_第3页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_第4页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 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进入三年级,通过 一二年级正规、系统的科学学习与指导,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求知 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不过,由于年 龄的因素,同学们的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 比较弱。因此,在三年级的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观察、思维 等方面的示范和引导,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小组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本册教材为新版教科版本教材,以主题划分单元,本册教材由“水”、”空 气”和“天

2、气”三个主题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课,共计24课。第一单元水,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这这种常见物 质在液态、气态、固态三个状态之间的变化。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 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在本单 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水的固态、液态、气态形式,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同 时,引导学生进行食盐、沙和水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 “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本单元共有8课,第1-4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比较三种形 态的水的特点;第

3、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认识到同样 的水溶解不同物质的数量是不同的。第 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速度,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教材分析“变化可逆”的概念。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 化,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第二单元“空气”,本单元以“空气”为探究主题,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 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 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 流动

4、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风的成因等概念有初步理解。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 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 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空气 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 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第三单元“天气”,本单元以“天气”为探究主题,将让学生经历天气的探 究之旅。学生通过探究观察天气与什么有关?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降水量, 观察风、云,整理出天气日历,并制造出天气

5、预报。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 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 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学取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 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 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

6、进行解释的能力。在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 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 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教 学 目 标 与 要 求重难占八、教 学 措 施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当环境温度低于0C,水的温度下降到0c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3、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 要因素。5、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6、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

7、溶解速度。7、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8、能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9、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10、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11、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 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1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 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14、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15、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16、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

8、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 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 强的科学探究能力。1、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 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 动。2、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 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 实践能力。3、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 学氛围,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

9、兴趣。4、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充分做好各种科学实验的准备工作,通过实验引导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5、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研究。科学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引导学 生科学思维带出教室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将科学课的学 习从课堂延伸课外。教学时间安排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1第一单元 水1.水到哪里去了1机动2课时12.水沸腾了123.水结冰了124.冰融化了13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36.加快溶解147.混合与分离14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5-6第一单元复习27第二单元 空气1.感受空气1机动2课时7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83.压缩空气184.空气后质量吗

10、19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96.我们来做“热气球”1107.风的成因110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111-12第二单元复习213第三单元 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1机动2课时132.认识气温计1143.测量气温1144.测量降水量1155.观测风1156.观察云116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16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17-18第三单元复习219-20综合复习综合复习4、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选择题1 .玻璃中装满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还有 ( 卜A. 一瓶空气畔瓶空气n Ct半瓶空气解析:A【解析】【分析】空气无处不在,瓶子里充满了空气。2 .我们知道,空气在水中能形成气泡,这说明(

11、)。A.空气占据空间B空气在水中漂浮C空气是一种气体解析:A【解析】【解答】空气在水中形成气泡说明空气占据空间,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3 .下列三种物质中,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A.空气B.水解析:A【解析】【解答】A、空气是气态的,符合题意。C.酒精B、水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C、酒精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4 .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有雪”的是()解析:A【解析】【解答】A、图标为雪天,符合题意。B、图标为沙尘天气,不符合题意。C、图标为雨天,不符合题意。D、图标为雾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12、本题考的是天气图标。5 .适合我们上室外体育课的天气是()跳雹D青天A.雨天或雪 解析:D【解析】【解答】 适合我们上室外体育课的天气是晴天,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分析】晴、阴、多云、雨、雪等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6 .小明用湿拖把拖地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A.水渗入到地板里了iB.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C.水被地板吸收了I,以上三种说法都对解析:B【解析】 【解答】小明用湿拖把拖地后,地板上的水慢慢变干的主要原因是水变成水蒸 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o【分析】水、水蒸气和冰这三种物态可以相互转化。7 .小明想要测量今天的温度,他应该把温度计放

13、在()A.室外阴凉通风处h B室外阳光下,C室内D室外背阴处 解析:A【解析】【解答】小明想要测量今天的温度,他应该把温度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 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 2点的气温最高。8 .给自行车胎和篮球里打气,是利用了空气 ()A.会流动的性质B.很轻的特点C.占据一定空间且能被压缩的性质D.是无色、透明的 解析:C【解析】【解答】给自行车胎和篮球里打气,是利用了空气占据一定空间且能被压缩的性 质,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o【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很轻,具有流动性,占据一定空

14、间且能被压缩的气体。不同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不同用途。9 .下列天气现象中,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A.雪雅雨C.雹陇卷风解析:D【解析】【解答】A、雪相当于固态的水,属于降水形式,不符合题意。B、暴雨属于降水形式,不符合题意。C、冰雹是固态的水,属于降水形式,不符合题意。D、龙卷风是空气的流动,不属于降水形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分析】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0 .动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有氧气B.空气流动起来可以形成风C.鱼儿可以在水里呼吸是因为水里有空气h D.燃烧不需要空气解析:D【解析】【解答】A、动植物要呼吸,需要空气里的氧气,

15、不符合题意。B、空气流动起来可以形成风,而风可以给动植物带来凉爽,可以传播种子和花粉、可以 发电等,不符合题意。C、鱼儿可以在水里呼吸是因为水里有空气D、燃烧离不开空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分析】本题考的是空气对动植物的影响。11 .以下容器,用来装空气不容易泄漏的是A.塑料杯B.碗解析:C,不符合题意。()C.塑料袋D.广口瓶【解析】【解答】A、塑料杯不方便密闭保存,不符合题意。B、碗是敞口容器,不方便密闭保存,不符合题意。C、塑料袋可以装空气,不易漏气,符合题意。D、广口瓶不够密闭,不符合题意。【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保存时需要密闭保存,否则容易漏气。12.木屑和铁屑混合在

16、一起了 ,可以用哪种仪器分离?()故答案为:C。解析:A【解析】【解答】木屑和铁屑混在一起之后可以用磁铁将它们分开。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o【分析】磁铁可以吸引铁质物品。13 .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造成严重污染的是()A.木头B.塑料“C.黏土解析:B【解析】【解答】塑料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的速度是几百年。所以容易造成污染。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由于塑料具有难降解的特点,所以又被称为白色垃圾o14 .在温度为()的地方。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冰。A. -3 cB. 0 cC. 7 c解析:C【解析】【分析】一个大气压下,水在0c开始凝固,零下时水呈固态的。15 .喝完了饮

17、料,我们应该()。B饮料瓶随便丢在地上方便A.饮料瓶放进垃圾桶回收解析:A【解析】【解答】喝完饮料,应该将饮料瓶放进垃圾桶回收。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塑料是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16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将纸团塞入干燥的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团 ()。A.会变湿环会变湿Cr半干、一半湿解析:B【解析】【分析】纸团不会湿,杯子内充满了空气。17 .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研究空气的组成从18世纪开始,先后有多位科学家对空气进行了研究。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做实验时收集了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使蜡烛燃烧时发出比平时更 光亮的火焰;他又将老鼠放入这种气体中,发现老鼠比在寻常

18、空气中的活动时间更长。事 实上,普利斯特里已经发现了 氧”,只是当时他坚持的一些观点还不是很完善。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化学实验进行了分析,认为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 能帮助燃烧、有助于呼吸的气体,命名为 氧”;另一种是不助燃、无助于生命的气体,命 名为氮”。他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又有其他科学家陆续发现空气中还含有氧、氨等稀有气体就这样,人们对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的认识不断完善。下面是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百分比 示意图。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A.氧气B.氧气“C.僦气解析:A【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次是氧气、

19、稀有气体的含 量特别少。18 .如果在上一题的塑料瓶上戳一个小孔,再吹气球,这时气球会 ()。A.比原来大B.比原来小“C.没有变化解析:A【解析】 【分析】如果塑料瓶上戳一个小孔,吹气球的过程中,会挤压瓶中的气体出来, 所以气球可以吹的比原来大。19 .做 让试管中的水结冰”的实验时,向试管周围的冰块中撒食盐,是为了 ()。A.让冰块看上去多一点B.让试管周围的温度保持在0 c C.让试管周围的温度降低到0c以下解析:C【解析】【分析】 做 让试管中的水结冰”的实验时,向试管周围的冰块中撒食盐,是为了让试管周围的温度降低到 0c以下,因为冰加了盐凝熔化的温度降低了。20 .工艺师将一块木头雕

20、刻成人像,将石头雕刻成动物,将纸剪成美术作品,经过这些改 变,这三种物质()。A.还是原来的物质B不是原来的物质了C其中的一部分物质被改变了解析:A【解析】【分析】 工艺师将一块木头雕刻成人像,将石头雕刻成动物,将纸剪成美术作 品,经过这些改变,这三种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是物理变化,并没有发生新的变化。21 .水变成水蒸气,()不会发生变化。A.体积B.状态“C.气味解析:C【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22 .水在变成冰的过程中,它的体积会()A.变大臣小贺持不变解析:A【解析】【分析】水结成冰,体积变大。23 .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A.

21、让盐结冰uB.制造更低的温度C.制造更高的温度解析:B【解析】【分析】盐能加速冰的融化,快速吸收热,所以水就结冰了。2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百叶箱作用的是()。A.密封B.通风口C.挡雨解析:A【解析】 【分析】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的反辐射,保护仪器 免受强风、雨、雪等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 的变化。25 .生活中,不利于空气清新的做法是 ()。A.尽量多开私家车B.出行选择乘坐公交车或使用共享车C.垃圾分类投放,不能随意焚烧解析:A【解析】【分析】环境保护的方法有,减少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垃圾分类等。()C马上要下大雨了

22、()C.空气会被压缩C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26 .天空中黑压压的云突然移过来,还伴有大风,说明A.快要出太阳了n B太阳要落山了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一些现象确定天气的情况27 .小朋友在卧室就闻见厨房里面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A.空气有质量B.空气会流动解析:B【解析】【分析】闻到香味说明空气在流通。28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A.空气是看不见的B空气是摸不着抓不到的解析:C【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的空间时可以改变的,空气可以被压缩或者扩张29 .将一杯冰和一杯 20c的水混合, 过了较长的时间,冰只融化了一半,此时杯中水的温 度是()。A. 0cB. 10CC.

23、无法判断解析:A【解析】【分析】冰和水在一起混合了较长时间以后,形成了冰和水的混合物。这个时候冰没有办法让水变成冰,并且冰不再融化。说明冰和水达到了一个平衡,这个时候杯中的水的 温度是0摄氏度。30 .下列关于植物的相同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B.植物都会生长、发育C.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 解析:A【解析】【解答】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阳光。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需要阳光。 二、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判断题 31.金鱼在水里用肺呼吸。()解析:错误【解析】【解答】金鱼是用鲤部呼吸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鲤是硬骨鱼的呼吸器

24、官。水从口进入后经过鲤流出,水流方向正好与鲤板中的血 流方向相反,形成逆流交换系统能高效地既带来氧又带走二氧化碳。32 .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解析:正确【解析】【解答】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分析】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但是固体不具有流动性。33 .石和沙子都不能溶解在水中 解析:正确【解析】【解答】石和沙子都不能溶解在水中,放在水中都会出现沉淀现象。【分析】有许多物质可以溶于水的,但是还有很多物质是不溶于水的。34 .掉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说明蒸发了。 解析:正确【解析】 【解答】掉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 的。【分析】物

25、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叫做蒸发。35 .茶叶既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解析:正确【解析】【解答】茶叶中同时含有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杂质。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36 .壁虎冰凉的皮肤上有许多小鳞片。 解析:正确【解析】【解答】壁虎冰凉的皮肤上有许多小鳞片。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壁虎是蜥蜴的 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 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 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裘,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

26、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37 .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看上去和鱼的幼体很像。 解析:正确【解析】 【解答】青蛙是一种变态动物,其幼体和鱼的幼体很像。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38 蜻蜓和麻雀一样都有翅膀,因此蜻蜓属于鸟类。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蜻蜓属于昆虫。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有的昆虫含有翅膀的。39 把食盐不断地加入到一杯水中,它可以不断溶解。(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将食盐加入一杯水中,并不会一直

27、溶解。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由一定的限度的。40 食盐和沙子混合到一起后 ,我们无法分离它们。(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实验和沙子混合后可以分类开来。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利用食盐溶于水而沙子不溶于水的特点就可以将二者分类开来。41 “青烟随风偏 ”是风力 8 级的主要特征。(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 “青烟随风偏 ”是风力 1 级的主要特征。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 18 个等级,最小是0 级,最大为 17 级。42

28、 在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水消失了是因为蒸发皿能够吸水。(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水消失的原因是水从液态变成了气态,飞到了空气中。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水的蒸发指的是液体水在受热后变为蒸汽跑到空气中。43 因为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水中溶解了食盐以后,就无溶解红糖了。(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水中家里食盐之后是可以在溶解红糖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有限的。44 倒掉杯子里的水后,杯子里还有空气。解析: 正确【解析】 【解答】倒掉杯子里的水后,杯子里还有的物质是空气。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4

29、5 生长在水中的金鱼藻是不需要阳光的。(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生长在水中的金鱼藻是需要阳光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绿色植物生长都是需要阳光的,进行光合作用。46 水和冰可以相互转化。 ( )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水和冰可以相互转换47 金属做成梯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承重力强。( )解析: 错误【解析】 【解答】金属做成梯子,利用的是金属的柔韧性。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物质的材料不同,性质就是不同的。48 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蒸发现象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30、。49 同一个地方一天中的气温是不会有变化的。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同一个地方,太阳一天的照射情况不一样,所以温度是在变化的。50 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 ,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地下降。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当环境温度低于0 时,水开始冻结,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水结冰时,会向周围释放热量。51 我们可以借助空气中轻小物体的飘动状态来间接知道空气的流动情况。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根据物体的飘动状态,可以判断风向,即是空气流动的情况。52 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认真记录实验现象,有助于培养其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1、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3 空气和石头、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54 使用酒精灯时,应该用内焰加热。( )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与空气接触充分,用外焰加热。55 冰融化时周围的温度会上升。( )解析: 错误【解析】 【分析】冰融化时,固体变成液体,要吸热。56 湿衣服会变干的现象是属于蒸发现象。( )解析: 正确【解析】 【分析】水在常温下变成气体的过程是蒸发,蒸发的过程要吸热。57 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解析:正确【解析】【分析】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可以装在容器里

32、测量体积。58 .相同的白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解析:正确【解析】【分析】升高温度可以加快白糖在水中的溶解。59 .当我们把橡皮泥捏成小人的形状时,它就不是橡皮泥了。()解析:错误【解析】【分析】橡皮泥的形状变了,但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60 .我们做雨量器的杯子只要是透明的就可以了。()解析:错误【解析】【解答】雨量器不仅要透明,还有上下均匀。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雨量的仪器。三、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解答题61 .为了研究 搅拌是否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小明找来了很多实验材料,如下图所示白七0 0 -X *冷水 冷水 热水 热水 冰糖碎冰糖搅拌

33、棒 搅拌棒(1)在上图中,请圈出这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2)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和()。A.颗粒大小B.水的温度C.液体是否被搅动(3)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A.颗粒大小B.水的温度C.液体是否被搅动(4)如果实验结果是搅拌的那杯水,冰糖溶解得较快,那么说明()。A.搅拌不影响溶解速度B.搅拌会减慢溶解速度C搅拌会加快溶解速度(5)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不搅拌的一杯溶解快B.搅拌的一杯溶解快C两杯溶解一样快解析:(1)例如:圈出来的是:冷水、冷水、冰糖、搅拌棒再如:圈出来的是:热水、热水、冰糖、搅拌棒(2) A; B(3) C(4) CB【解析】【分析】该实

34、验探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除了是否搅拌这 一个条件不同,其他的条件都要保持相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62.聪聪对有关溶解的探究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帮助聪聪完成下列科学探究题(1)请你在图B的框中写出相应实验器材的名称。(2)如果图A中1号烧杯里的液体是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的某种物质,那么1号烧 杯里的液体是()。A.盐+水B.面粉+水C.清水(3)如果图A中2号烧杯里也有液体,那么这种液体是()。A.盐+水B.面粉十水C.清水(4)爸爸拿来了一瓶海水,要想知道海水里面是否真的溶解了盐,应该用 ()。A.图A的方法B.图B的方法C.两种都可以

35、(5)过滤时,漏斗内液体的液面()A.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B.不能超过漏斗的边缘C不能超过漏斗一半的高度(6)图B中的实验用加热的方法,目的是()。A.让盐蒸发B.让盐和水一起蒸发掉C让水蒸发解析:(1)B(3) C(4) BA(6) C【解析】 【分析】过滤可以分离不相溶的两种物质;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检测水中是否含有 食盐。63.地球的陆地表面,覆盖着一层土壤,它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1)通过观察与研究,你在土壤中发现了哪些物体或物质,请填写在下面空白的方框内。(2)下列对土壤的研究与描述,你认为符合哪种土壤类型,请将土壤类型的序号填写在下 面的相应括号内。A.沙土B.黏

36、土C壤土用手捻一捻,发现很粗糙,它是()和点水握一握,很容易成团,且不易散,它是 (加点水搓一搓,能搓成条,但易折断,它是()倒进同样多的水,渗下去的水最少,它是 (土壤中大颗粒较多,它是(土壤中细小颗粒较多,它是(土壤中大颗粒、中等颗粒、细小颗粒含量差不多,它是()解析:(1)略(2) B; B; A; B; B; A; C【解析】【分析】土壤里面有生物、微生物、枯枝败叶等;根据土壤里含有沙粒和黏粒的 多少,含黏粒多的为黏质土,含沙粒多的为沙质土,黏粒和沙粒含量差不多的为壤土。64.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重要物质之一,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在地球的表面,大约 70%的面积覆盖着()。A

37、.海洋B.陆地C森林(2)除了海洋以外,地球的陆地上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水体,你能根据下面不同水体特征的描述,找到其相对应的水体名称吗?A.湖泊B.水库C地下水 D河流非常长,水从上游流向下游()自然形成的面积较大,水量较多、水面平静的封闭水域 ()存在于地下,有时会以泉水等形式出现在地表()人工修建的,面积较大、水量较多、水面平静的封闭水城,一般有人工修建的坝()解析:(1) A(2) D; A; C; B【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 71%面积被水覆盖,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 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65 .请你补充完成对 空气是否有质量”的研究。(1

38、)猜测:。(2)称量空气前,在简易天平一端放上充满空气的小皮球,另一端放上若干豆子,应该先 把天平调到()A.左右平衡B.左端下沉C右端下沉(3)小皮球里打入20筒空气后,会看到()A.天平保持平衡B.小皮球一端下沉C小皮球一端往上翘(4)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空气没有质量B.空气有质量C.空气无色、无味解析:(1)空气是有质量的A(3) B(4) B【解析】【解答】在实验之前猜想空气是有质量的,称量空气前,在简易天平一端放上充满空气的小皮球,另一端放上若干豆子,应该先把天平调到左右平衡。小皮球里打入20筒空气后,会看到小皮球一端下沉,由此可以得到空气是有质量的。【分析】空

39、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具有一定的质量。66 .请你用简图画一只蚯蚓,并注明蚯蚓的体节、头、环带、肛门。 解析:略【解析】【解答】蚯蚓属于环节类动物,身上有体节、头、环带、肛门等部位。【分析】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之一, 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2。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 唇蚓、杜拉蚓等品种。67 .观察下面实验图示,回答问题。(1)你做过以上实验吗? (2)这个实验实在研究空气的什么特点?(3)介绍一下这个实验的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4)纸团会被打湿吗?为什么?解析:(1)做过(2)空气能否占据空间(3)将

40、纸团紧塞在杯底,保证不会掉下来;将塞有纸团的杯子杯口向下竖直压入水底;让 杯子全部沉没在水中。(4)不会,因为纸团和水之间隔着一段空气,空气会占据这部分空间,水接触不到纸,所以纸不会打湿。【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可以判断出该实验为了研究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的特点;最终杯子里的纸团没有湿,因为杯子内充满了空气,把水和纸团隔离开了。68 .小林准备了一架简易天平,左端放了一个充气的气球,右端放了一些绿豆(如图)。(1)现在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再往气球里打入20筒空气,天平右端要再放入 6粒绿豆才能恢复平衡,由此可推测 ()。A.绿豆比空气重B.空气比绿豆重C.20简空气的质量约等于 6粒绿

41、豆的质量(2)小林还尝试用米粒等其他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实验记录如右表。由此可知,20筒空气的质量约为()。与20筒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物品名称数量绿豆6米i米粒15粒A.6克B.15 克C.15颗米粒的质量(3)我们还可以选择()来做实验。A.一元硬币B.西瓜C.回形针(4)如果将天平左端气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那么天平会()。A.往气球一端下沉B.往绿豆一端下沉C.保持不变解析:(1) C(2) C(3) C(4) B【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平衡得出,空气的质量约为6粒绿豆的质量;(2) 20筒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 相当于6粒绿豆或者15粒米粒的质量;(3)回形针的质量轻,也可以最实验

42、;(4)气体是有质量的,放掉气球里的一部分气体,会往绿豆方下沉。69.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1)不断加热后水沸腾了,此时水的温度可能是()A.10CB.0CC.100C(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 ()A.稍稍降低点B.保持不变C.继续升高(3)放置一会后.水温慢慢降低了。小明想测量水温,以下操作正确的是()C.解析:(1) CB(3) C【解析】【解答】 不断加热后水沸腾了,此时水的温度可能是100 C ,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水温将保持不变,我们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该将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液体的 内部,不能靠着烧杯的底部或者内壁。【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

43、腾的温度为100 C ,水沸腾以后要继续加热才能沸腾,此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考的是常见的工具用途。70 .空气和水能被压缩吗?请你完成以下实验记录。实验方法:(1)推: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达到刻度5的位置,如下图)的空气和水,记下初始的刻度,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分别可以将活塞压到哪 个刻度。拉: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分别可以将活塞拉到哪个刻度。实验结果:初始位置1可下推压向上拉伸空气刻度5刻度刻度水刻度5刻度刻度(2)实验解释:画出向下压和向上拉时,空气颗粒的情况。(用 O示空气颗粒)【解析】【分析】空气会流动,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能被压缩。71 .使用气温计应该注意哪五个方面?解析:会拿:用手握住温度计上端 . 会放:将温度计下端放入被测液体的中心部分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垂直 .会读:准确读出温度值(看清分度值,一般初中可不估读).会记:准确记录温度的读数和单位 .【解析】【分析】气温计使用方法。72.把盐放到水里,盐不见了,这种现象就是溶解。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把下面实验方法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在实验设计栏,并在实验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