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666a、 b、 c,则B.此刻b的速度最小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部分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 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比较介质中的三个质点C.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此刻 b向y轴正方向运动D.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砒c【详解】由机械振动华由波动图象可知,此日L_aJi故A错误

2、,此时质点播,由“上下坡法”由“上下坡法”可知,a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c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所以质点 c比质点a先回到平衡位置,故 D错误。2 .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观察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在光屏上得到如图2中甲和乙两种图样。下列关于 P处放置的光学元件说法正确的是光屏mm iiniii甲乙蛇A.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B.甲对应双缝,乙对应单缝C.都是单缝,甲对应的缝宽较大D.都是双缝,甲对应的双缝间距较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单缝衍射图样和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判断。单缝衍射图样为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往两边变窄,双缝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条纹间距相等,条纹宽度相等,结合

3、图甲,乙可知,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故A正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C.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确定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和分子平均动能变化, 内能是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总和,由气体压强宏观表现确定压强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故 正确;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故 B错误;FC.由压强公式P=-可知,气体压

4、强除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即温度,还与体积有关,故S错误;错误。a点射入,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变小,故D4 .如图所示,正方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垂直磁场边界从从b点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F丁:xXM!II目正确云:KK bA.粒子带正电B.粒子在b点速率大于在a点速率C.若仅减小磁感应强度,则粒子可能从b点右侧射出D.若仅减小入射速率,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变短【答案】C【解析】【详解】由左手定则确粒子的电性,由洛伦兹力的特点确定粒子在b、a两点的速率,根据2 v qvB m确定粒子运动半径和运动时间。 r由题可知,粒子向下偏转,根据左

5、手定则,所以粒子应带负电,故 A错误;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所以粒子动能不变,即粒子在b点速率与a点速率相等,故 B错误;若仅减小磁v2mv感应强度,由公式 qvB m得:r 而,所以磁感应强度减小,半径增大,所以粒子有可能从b点右侧射出,故 C正确,若仅减小入射速率,粒子运动半径减小,在磁场中运动的偏转角增大,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一定变长,故 D错误。5 .如图所示,a、b两点位于以负点电荷-Q (Q>0)为球心 球面上,c点在球面外,则A. a点场强的大小比b点大B. b点场强的大小比c点小C. a点电势比b点高D. b点电势比c点低【答案】D【解析】, L , Q ,一【详解】由点

6、电荷场强公式 E kp确定各点的场强大小,由点电荷的等势线是以点电荷 r为球心的球面和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确定各点的电势的高低。l , Q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 k二可知,a、b两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相等,所以a、b两点的r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故 A错误;由于c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比 b点的大,所以b点的场强大小比c点的大,故B错误;由于点电荷的等势线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球面, 所以a点与b点电势相等,负电荷的电场线是从无穷远处指向负点电荷,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b点电势比c点低,故D正确。6.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 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

7、星)。该卫星A.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D.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答案】D【解析】【详解】由同步卫星的特点和卫星发射到越高的轨道所需的能量越大解答。由于卫星为同步卫星,所以入轨后一定只能与赤道在同一平面内,故 A错误;由于第一宇宙速度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所以卫星入轨后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由于第二宇宙速度为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卫星的发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故C错误;将卫星发射到越高的轨道克服引力所作的功越大,所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小,故D正确。7 .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

8、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 6次实验的结果。组次入射光子的能量/eV相对光强光电流大小/mA逸出光电了,的取大动能/eV第14.0弱290.9一24.0中430.9组34.0强600.9第46.0弱272.9二56.0中402.9组66.0强552.9由表中数据得出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A.两组实验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8 .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C.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1.9 eVD.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 ,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答案】B【详解】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h W0比较两次实验时的逸出功

9、和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解题由题表格中数据可知,两组实验所用入射光的能量不同,由公式 E h可知,两组实验中所用的入射光的频率不同,故A正确;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khW0可得:第一组实验:0.9 4.0 W01 ,第二组实验:W02 3.1eVBW0 可得:Ek,041e|bevJfew-由题表格中数据可知,入射光能量相同时,相对光,光电流越大,D正确。 |_|/、I8.国际单位制(缩写SI)定义了米(m)、秒(等7个基本单,其他单位均理关 系导出。例如,由m和s可以导出速度单位mH1。历史上,曾米原器”定义米,用平 均太阳日定义秒。但是,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方式等因素的影 4967年用葩-133

10、原子基态的2.9 6.0 W02,解得:W01错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h响,而采用物理常量来定义则可避免这种困扰。能级间跃迁辐射的频率?尸9 192 631 770 Hz 定义s; 1983年用真空中的光速 c=299 792458 m sT定义m 。 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基本物理常量来定义(对应关系如图,例如, s对应? 丫,m对应c)。新SI自2019年5月20日(国际计量日)正式实施,这将对科学和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8 .用真空中的光速 c (m sT)定义m ,因为长

11、度l与速度v存在l = vt,而s已定义C.用基本电荷e (C)定义安培(A),因为电荷量与电流I存在I=q/t,而s已定义D.因为普朗克常量h (Js)的单位中没有 kg,所以无法用它来定义质量单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属于信息题,由题所给信息结合l vt和I ;的物理意义解答。由题意可知,如果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故 A正确;用真空中的光速定义 m ,即光在真空中传播 299792458 分之一秒的距离,且 s早已定义,故B正确;,. q.由公式I ;可知,安培即为1s时间内通过的电

12、何量,故 C正确;由题意可知,h对应为kg ,故D错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9 .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地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 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 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 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 A.斜槽轨道光滑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a.

13、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 Q点,钢球的(选填“最上端”、“最下端”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 y轴时(选填“需要” 或者“不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 A、B、C三点,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 x,测得AB和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 yi和y2,yi1则石 3 (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

14、,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

15、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同样是受地球引力, 随着抛出速度增大, 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答案】(1). BD (2).球心 (3).需要 (4).大于 (5). Vxj y2 yi(6). B (7). B (8).利用平抛运动的轨迹的抛物线和圆周运动知识证明即可【解析】【详解】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解答。(1)本实验中要保证小球飞出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即小球做平抛运动,且每次飞出时的速度应相同,所以只要每次将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可,故BD正确;(2)a.平抛运动的起始点应为钢球静置于Q点时,钢球的球心对应纸上的位置

16、,由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在确定y轴时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b.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即在相等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yi i1:3:5:7:. 可知,由于A点不是抛出点,所以 一 彳;设AB, BC间所用的时间为T, y23竖直方向有:y2 yi gT2,水平方向有:x %T,联立解得:v。 xJg; * yi(3)A项: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由于细水柱射出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此方案不可行;B项: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小球不同时刻位置即平抛运动的轨迹上的点,平滑连接在一起即为平抛运动轨迹,所以此方案可行;C项: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板放轩,以一定

17、初速度水平抛出,笔尖与白纸间有摩擦阻力的作用,所以铅笔作的不是平抛运动,故此方案不可行;,1 , 2(4)由平抛运动竖直方向运动可知,h -gt ,时间t同,故B正确;1 , 2 ,一、,由平抛运动可知,竖直方向:h 2gt ,水平方向:抛出物体的轨迹为抛物线,当抛出的速度越大,在抛物线上某点的速度足以提供该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物体的轨迹从抛物线变为圆。10.如图所示,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纸面内有一正方形均匀金属线框abcd ,其边长为L,总电阻为R, a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从 ad边刚进入磁场直至 bc边刚要进入的过程中,线框在向左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求:XBb

18、确云XX X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拉力做功的功率 P;(3)ab边产生的焦耳热Q。【答案】(1) E BLv; (2) P2.2 2B L v;(3)RB2L3v一 _ 2 _.一.Q I Rt解题。F Fa【详解】由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综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 (1)从ad边刚进入磁场到bc边刚要进入的过程中,只有 ad边切割磁感线,所以产生的感 应电动势为:E BLv;E(2)线框进入过程中线中S中的电流为:I -ad边安培力为:FA BIL由于线框匀速运动,所以有拉力与安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所以拉力的功率为:P Fv FAv联立以上各式解得:2.2 2B L v(3)线框进入过程

19、中线框中的电流为:进入所用的时间为:t Lv Rad边的电阻为:Rad 4联立解得:QB2L3v411.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给定电容值为C的电容器充电,无论采用何种充电方式,其两极间的电势差u随电荷量q的变化图像都相同。(1)请在图1中画出上述u p图像。类比直线运动中由 vd图像求位移 方法,求两极间 电压为U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 Ep。b.电容器有时需要快速充电,有时需要均匀充电。依据a中的结论,说明实现这两种充电方式的途径。(3)设想使用理想的“恒流源”替换(2)中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可实现电容器电荷量随时间均匀增加。请思考使用“恒流源”和(2)中电源对电容器的

20、充电过程,填写下表(选.也正蠲云(2) . EPCU2(3) . R(4) .要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恒流源”(2)中电源电源两端电压通过电源的电流快速度充电时,只要减小图2中的电阻R;要均匀充电时,只要适当增大图2中的电阻R即可 (5).增大 (6).不变 (7).不变(8).减小【解析】【详解】由电容器电容定义式C,得到uq图象,类比 斗k图象求位移求解电量,由图3斜率解决两种充电方式不同的原因和方法;根据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相当于电源解答q(1)由电容器电容定义式可得:C二,整理得:u1.一u q ,所以uq图象应为过原点的倾C斜直线,如图: 由题可知,两极间电压为

21、 U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即为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CU2当两极间电压为 U时,电荷量为Q CU,所以EP ;电容器最终的(2)a.由于电源内阻不计,当电容器充满电后电容器两端电压即电源的电动势, 电量为:Q CE ,由q t图可知,两种充电方式最终的电量相同,只是时间不同,所以曲线不同是R造成的;b.由图3可知,要快速度充电时,只要减小图2中的电阻R,要均匀充电时,只要适当增大 图2中的电阻R即可;(3)在电容器充电过程中在电容器的左极板带正电,右极板带负电,相当于另一电源,且充 电过程中电量越来越大,回路中的总电动势减小,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动势相等时, 充电结束,所以换成“恒流源”时,为

22、了保证电流不变,所以“恒流源两端电压要增大,通 过电源的电流不变,在(2)电源的电压不变,通过电源的电流减小。12.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仅为几米每秒,这与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有关。雨滴间无相互作用且雨滴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1)质量为m的雨滴由静止开始, 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u,求这一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Wo(2)将雨滴看作半径为的球体,设其竖直落向地面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kr2v2,其中 v是雨滴的速度,k是比例系数。0a.设雨滴的密度为P,推导雨滴下落趋近的最大速度vm与半径的关系式;b .示意图中画出了半径为 门、2 (门2)的雨滴在空气中无初速下落的V 4图线,其

23、中对应半径为ri的雨滴(选填、);若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雨滴无初速下落的v 4图线。( )(3)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在各方向运动的几率相等,其对静止雨滴的作用力为零。将雨滴简化为垂直于运动方向面积为 S的圆盘,证明:圆盘以速度 v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f 8V2(提示:设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数为n,空气分子质量为 m。)。【答案】 (1). Wf mgh 7 mu2© vm Jg(3).(4).2: 3k【解析】(5).详见解析【分析】 (1)对雨滴由动能定理解得:雨滴下落 h的过程中克服阻做的功;(2)雨滴的加速度为 0时速度最大解答;(3)由动量定理证明【详解】(1)对雨滴由动能

24、定理得:12mgh Wf mu12解得:Wf mgh 2 mu ; 一43 、,(2)a.半径为r的雨滴体积为:V - < ,其质量为m V 3当雨滴的重力与阻力相等时速度最大,设最大速度为Vm,则有:mg f其中f kr2vm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m .'1 3k由Vm j可知,雨滴半径越大,最大速度越大,所以对应半径为r1的雨滴,不计空气阻力,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图线如图:0(3)设在极短时间 t内,空气分子与雨滴碰撞,设空气分子的速率为U,在t内,空气分子个数为:N nSv t ,其质量为 m Nmo设向下为正方向,对圆盘下方空气分子由动量定理有:弓 t m(v u)对圆盘上

25、方空气分子由动量定理有:F2 t 0 m(u v)圆盘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 Fi F22 2联立解得:f 2Svnmo v 。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 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B选项为有机物,其他均为无机物),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区分。同时穿插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的概念。【详解】

26、A.碳化硅(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元素与硅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VA族,故A符合题意;B.聚氨酯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碳包覆银纳米材料中银为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钛合金为含有金属钛元素的合金,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A。【点睛】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创新点在于除了要判断是否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还给其加了限制条件“同主族” ,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2.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NaCl溶于水电解CuCl2溶液CH

27、3COOH在水中电离H2与C12反应能量变化H2(g)+Cl 2(g) = 2HCl(g)AH= - 183kJ mol - 1CH 3COOH 峰? CH 3COO -NaCl =Na +Cl -CuCl 2=Cu2+ +2C1 -+H +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A、B、C选项应区分电离和电解的概念。电离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根据其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几乎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如 A选项),只有少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如 C选项);是将电能转化为化 学能的一个装置(构成: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 阴阳电极

28、)。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 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还原氧化反应的过程(如B选项)。【详解】A.NaCl为强电解质,NaCl溶于水,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自发解离为 Na +和Cl-,故电离方程式为 NaCl=Na +C1-,故A不符合题意;B.电解氯化铜溶液,铜离子向阴极移动,得电子,发生电极反应为:Cu2+2e-=Cu,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失电子,发生电极反应为:2Cl-+2e-=Cl2,所以电解总反应为:Cu2+2C1 -""_中 Cu+Cl 2,故 B 符合题意;C.CH3COOH为弱电解质,溶于水部分电离,因此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 -+

29、H + ,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反应 H2(g)+Cl 2(g)=2HCl(g)的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436kJ/mol+243kJ/mol=679kJ/mol ),与形成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431kJ/mol X2=862kJ/mol )之差,即放热 183kJ/mol,放热? H 为负值,所以H2(g)+Cl 2(g)=2HCl(g) ?H=-183kJ/mol,故 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点睛】本题所选四个实验(或原理)均取材于课本,可见高考题越来越回归于课本。本题综合考查化学用语,涉及强、弱电解质电离、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30、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题目把化学用语与化学反应原理巧妙地结合。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锢(49In)等际新标准。锢与锄(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3.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国科A. In是第五周期第mA族元素C.原子半径:In>AlD.碱性:In(OH) 3>RbOHB. 115491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答案】D【解析】【分析】A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据此判断该元素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

31、D.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灶化物的碱性越弱;4左下角为质.因此该原子的.n【详解】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质子数=电子数=49 ,中子数为115-49=66不符合题意;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 IIIA族,同主族兀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 >Al,故 C 不符合题意;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Rb R 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

32、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3vRbOH ,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D。【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4.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 “ 表示链延长)3 X-Y-X-Y-X-Y-X-YmXIw X-Y-X-Y-X-Y-X-Y mXXX工2.T X X一、一X一、一X、jv'l0 0 II II Y C- -O-CH-CII-CH-O-X为Y为 0A.聚合物P中有酯基

33、,能水解B.聚合物P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C.聚合物P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获得D.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聚合物P的交联结构【答案】D【解析】将X为丫为带入到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中【详解】A.根据X为丫为可知,聚合物P是由邻苯二甲酸和丙三醇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的,据此解题;可知,接相连即厥基与醍键直接相连构成了酯基,酯基能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故A不符合B.聚合物P是由邻苯二甲酸和丙三醇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的,故B不符合题意;C.油脂为脂肪酸甘油酯,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脂肪酸盐和甘油即丙三醇,故C,不符合题意;D.乙二醇的结构简式为 HO-CH 2CH2-OH,与邻苯二甲酸

34、在聚合过程中只能形成链状结构,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D。【点睛】本题侧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涉及高聚物单体以及性质的判断,注意把握官能团的性质,缩聚反应的判断,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不大。5.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AFeCl2 溶液(FeCl3)Fe粉BNaCl 溶液(MgCl 2)NaOH 溶液、稀 HClCCI2 (HCl)H2O、浓 H2SO4DNO (NO 2)H2。、无水 CaCl2A. AB. BC. CD. D【解析】【分析】发生 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反之,不存在元

35、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FeCl 3与Fe反应生成FeCl2, 2FeCl 3+Fe=2FeCl 2,此过程中Fe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A不符合题意4B.MgCl 2与 NaOH 溶彳复分解反应 MgJ2NaOH=Mg(OH) 2 +2NaCl ,过量的NaOH溶液可JCfefflC|aOH=NaC+H"OIIBil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故B符.意;,.C.部分氯气与了氧化还原法应.C不符合.;D.NO2与水反成硝酸和N10反应过程中氮元素化合,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 D 不.综上所述,本题思Bo

36、【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题目难度不大。6.探究草酸(H2c2。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 mol L- 1 H2c2O4的pH=1.3 )实验装置试剂a现象ca(OH) 2溶液(含酚酗:)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少量NaHcO 3溶液产生气泡酸fKMnO 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c2 H5 0H和浓硫酸加热后广生有香味物质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H 2c2O4 有酸性,Ca(OH) 2+ H 2c2O4=CaC2O4 J+2H 2OB.酸性:H2c2。4>

37、 H 2CO3, NaHCO 3+ H 2c2O4NaHC 2O4+CO 2 T+H 2OC. H 2c2O4 具有还原性,2MnQ+5 c2O2 +16H +=2Mn 2+10cO 2 > 8H 2OD. H 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 一次浓嬷d _HOOCCOOH+2C 2H 50H 噜擎? C2H5OOCCOOC 2H5+2H 2。【答案】c【解析】【分析】草酸(又称乙二酸)为一种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因此能发生中和反应,具有还原性,因为乙二酸中含有竣基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据此解题;【详解】A.H 2c2。4为二元弱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和水,因此

38、含酚酬: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故A不符合题意;B.产生气泡证明有 CO2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 H2c2O4>H2cO3,反应方程式为:H2c2O4+2NaHCO 3=Na 2c2O4+2CO 2 +2H 2O 或,H2c2O4+NaHCO 3=NaHC 2O4+2CO 2+2H 2O故B符合题意;c.0.1 mol L-1 H 2c2O4的pH=1.3,说明草酸为弱酸,故草酸不可以拆分,故c不符合题意;D.草酸(又称乙二酸),其中含有竣基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正确,故 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点睛】本题考查草酸的性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侧重

39、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7.实验测得0.5 mol L-1cH3c00Na 溶液、0.5 mol L1 cuSO4溶液以及 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 c(H + )>c(OH -)B.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 -)减小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 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为吸

40、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据此解题;【详解】A.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和向着电离方向移动, 水中c(H + ).c(OH-尸Kw减小,故pH减小,但c(H+尸c(OH -),故A不符合题意;B.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进水的电离,所以 c(OH -)增大,醋酸根水解为吸热过程,CH3COOH-+H2O ? CH3COOH+OH -,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所以 c(OH-)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C.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故 c(H + )增大;升高温度,促进铜离子水解Cu2+2H 2O? Cu(OH) 2 +2H +,故c(H + )增大,两者共同作用使 pH发生变化,故C

41、符合题意;D.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明确化学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对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盐类水解是高频考点, 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难度不大,是基础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8.抗癌药托瑞米芬的前体 K的合成路线如下。H00H已知:1 .ii.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 3)2NCH 2CH 3的键线式为(1)有机物A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其钠盐可用于食品防腐。有机物 B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产

42、生CO2; B加氢可得环己醇。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是 (2) D中含有的官能团:(3) E的结构简式为(4) F是一种天然香料,经碱,f水解、酸化,得 G和J。J经还原可转化为 Go J的结构简 式为(5) M是J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M的结构简式是 包含2个六元环 M 可水解,与 NaOH 溶液共热时,1 mol M 最多消耗2 mol NaOH(6)推测E和G反应得到K的过程中,反应物LiAlH 4和H2O的作用是 (7)由K合成托瑞米芬的过程:托瑞米芬具有反式结构,其结构简式【答案】 (1). 6的-Goh黯符30(2),取代反应(3).谈基、羟基(4) . AS

43、-旷 (5).(6).(7).还原剂;水解【解析】【分析】 有机物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 CO2,其钠盐可用于食品 能与碳酸钠反应,但不产生 CO2,且B加氢得环己醇, 酸、H3BO3,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由G和J的结构可推知F为J为得G和J,J经还原可转化为 G,则G和J具有相同的礴|G先在LiAlH4作用下还原,再水解最后得到K,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A为苯甲酸,B为苯酚,苯甲酸和苯酚在浓硫酸、H3BO3,加 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 为,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O°H黑吃,0田O-HQ ;(2) D为D中含有的官能

44、团为默基、羟基, 故答案为:默基、羟基;(3) D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巳 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cx二止/,;(4) F经碱性水解,酸化得G和J, J经还原可转化为 G,则G和J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和碳骨架,则G为。; J为故答案为:1Gsj/";J为 06产 ,分子式为C9 H 8。2,不饱和度为6,其同分异构体符合条件的 M ,包含两个六元环,则除苯环外还有一个六元环, M可水解,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ImolM最多消耗2molNaOH ,说明含有酚酯的结构,则 M的结构简式为f ,故答案为:cv ;(6)由合成路线可知,E和G先在LiAlH4作用下还原,再水解最后得到 K,故答

45、案为:还原剂;水解;(7)由合成路线可知,托瑞米芬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两个苯环在双键两侧为反式结构,9.化学小组用如下方法测定经处理后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废水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物质)。I .用已准确称量的 KBrO 3固体配制一定体积的 a mol L-1 KBrO 3标准溶液;n.取vi mL上述溶液,加入过量 KBr,加HSO 4酸化,溶液颜色呈棕黄色;m.向n所得溶液中加入 V2 mL废水;W.向山中加入过量 KI;V.用b mol L-1 Na 2S2O3标准溶液滴定IV中溶液至浅黄色时,滴加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 定至终点,共消耗 Na 2s2。3溶液v2 mL。已知:l2+2Na 2s

46、2O3=2NaI+ Na 2s4。6Na 2s2O3和Na 2s4O6溶液颜色均为无色(1) I中配制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2)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IV中加 KI前,溶液颜色须为黄色,原因是 (5) KI与KBrO3物质的量关系为 n (KI) >6n (KBrO3)时,KI 一定过量,理由是(6) V中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7)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 gL-1 (苯酚摩尔质量:94 g mol -1)。(8)由于Br2具有性质,n IV中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答案】(1).容量瓶、量筒

47、 (2). BrO3- + 5Br- + 6H + = 3Br2+ 3H2O (3).onoh十 JlIBr(4) . n中生成的Br2与废水中苯Br酚完全反应后,出中溶液颜色为黄色,说明有Br2剩余,剩余 Br2与过量KI反应生成I2可利用后续滴定法测量,从而间接计算苯酚消耗的Br2(5). n中反应为KBrO 3 + 5KBr +3H 2SO4=3K 2SO4+ 3Br 2 + 3H 2O 可知 3n(KBrO 3)=n(Br 2), n 中 Br2部分与苯酚反应,剩余澳在IV中反应为 Br2+2KI=I 2+2KBr ,若剩余澳完全反应,则 n(KI) > 2n(Br 2),推知n

48、(KI) >6n(KBrO 3)(6).当滴入最后一滴 Na2s2。3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 30s不变色.94(6aV-bv3)(8).挥发6v2【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综合运用。苯酚与澳反应快速灵敏,但滴定终点难以判断,因而制得一定量的澳分别与苯酚和KI反应(澳须完全反应完),而澳与 KI反应生成的I2与Na 2s2O3进行滴定分析,因而直接测出与KI反应所消耗的澳,进而计算出与苯酚反应消耗的澳,最后根据苯酚与澳反应的系数计算废水中苯酚的浓度。【详解】(1)准确称量 KBrO 3固体配置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因而该空

49、填容量瓶、量筒;(2) KBrO 3溶液中加入KBr和H2SO4,溶液颜色呈棕黄色,说明生成Br2 ,根据缺项配平可知该离子方程式为 BrO 3- + 5Br - + 6H + = 3Br 2 + 3H 2O ;(3)苯酚和滨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2,4,6-三澳苯酚,化学方程式为(4)该测量过程是利用一定量的澳分别与苯酚和KI反应,注意澳须反应完全,且一定量澳的总量已知,部分澳与KI反应生成的12可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量,进而计算出与 KI反应的澳的消耗量,将一定量澳减去与KI反应的澳的消耗量,可得与苯酚反应的澳的消耗量,因而一定量的澳与苯酚反应完,必须有剩余的澳与KI反应,出中反应结束时,若溶

50、液显黄色说明苯酚反应完,且有澳剩余,以便与 KI反应,故原因为H中生成的Br2与废水中苯酚完全反应后,出中溶液颜色为黄色,说明有 Br2剩余,剩余Br2与过量KI反应,从而间接计算苯酚消耗的 Br2;(5) n 中反应为 KBrO 3 + 5KBr + 3H 2SO4=3K 2SO4+ 3Br 2 + 3H 2。可知3n(KBrO 3)=n 1 (Br2), n 中 Br2部分与苯酚反应, 剩余澳的量设为 n2(Br2)(ni(Br2)>n 2(Br2)在IV中反应为 Br2+2KI=I 2+2KBr ,若剩余澳完全反应,则 n(KI) > 2n2(Br2),推知n(KI) >

51、;6n(KBrO 3);因而当 n(KI) >6n(KBrO 3), KI 一定过量;(6) V中含碘的溶液内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随着Na 2s2O3溶液滴入,蓝色变浅直至消失,因而当滴入最后一滴 Na 2s2O3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s不变色;(7) n(BrO 3-)=av 1X10-3 mol ,根据反应 BrO 3-+ 5Br - + 6H + = 3Br 2 + 3H 20 可知 n(Br2)=3av 1X10-3mol ,澳分别与苯酚和 KI反应,先计算由KI消耗的澳的量,设为m(B2), 根据 l2+2Na 2s2O3=2NaI+Na 2s4。6 可知 I

52、22Na 2S2O3,又 Br2+2I -=I 2+2Br -可知 Br2 I 2,a1a可得 Br22Na 2S2O3, n(Na 2s2。3)= bv 3X10-3mol , n 1(Br2)= bv3 X10 -3mol ,再计算由苯酚消耗的澳白量,设为n2(Br2)= n(Br 2)- n i(B2)=( 3av 1- -2 bv 3) x10-3mol ,苯酚与滨水反应的计量数关系为 3Br 2C 6H5OH , n(C6H5OH)= n2(Br2)=(av 1- bv 3) X10-3mol ,废 36,1 .(aw- bv3)mol 94g/mol 94(6aM-bv3)水中苯酚

53、的含量6V26v2L(8) n中生成的澳须被苯酚和 ki完全反应掉,而澳有挥发性,反应时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10.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2和C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4 : 1 ,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已知反应器中还存在如下反应:i .CH4(g)+H 2O(g)=CO(g)+3H2(g)AH1ii .CO(g)+H 2O(g)=CO 2(g)+H 2(g) AH2iii .CH 4(g)=C(s)+2H 2(g)AH3iii为积炭反应,利用A Hi和AH2计算AH3时,还需要利用 反应的A H。反应物投料比采用 n (H2O) : n (CH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