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8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说教材: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本单元的课文都与爱相关,学习给予是快乐的,旨在让孩子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情感目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三、设计理念: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走进情感世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
3、中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呢?2、揭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y 理解词义)。3、解释题意【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二)、初读课文提初读要求,抓人物,说主要内容。出示句子: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提出疑问:保罗和这个男孩及他的弟弟只认识了短短的一天,三人却在一起过了难忘的圣诞夜。男孩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保罗又是怎样一步步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经历“与文本初
4、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突现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导行作用。(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活动1、以保罗看到的、听到的为线索,引出描写男孩的几句句子。 看到的:圣诞节前一夜,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听到的:可是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从保罗看到的、听到的这个侧面,从而去揣摩男孩的心里活动,这中间设计了一些
5、情境引导学生读好男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并且以两个“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保罗以为”进一步猜测男孩的想法,引入到事件的第二部分。2、第十一自然段【设计意图】弟弟的出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男孩带来的意外。学生也像保罗一样,经历了一个从误解到理解的过程。同样,以听,以看为契机,去体会男孩的这份给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去感悟和体会,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3、句子: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设计意图】将难忘与快乐联系起来,他们三个人中,你觉得谁最快乐?学生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保罗、男
6、孩、男孩的弟弟三人的难忘,体会他们因给予而得到的快乐,学生的情感同时升温。(四)、拓展升华,深化主题1.那么你曾有过给予是快乐的经历吗?说一说。 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写一写:曾经,因为我快乐。【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说、写这两方面进行训练,从生活中进一步深刻地体悟“给予是快乐的”。最后浓缩成一首小诗,让感悟升华,让情感积淀。(五)总结全文是啊,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时能体会到给予的快乐,也许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
7、切的话语,一颗慷慨的爱心。只要能做到奉献与付出,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别人一份关爱,一份帮助,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份真正的快乐。付出往往比获得更愉快。我们课后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给,永远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教学反思今天上午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课给予是快乐的,整堂课基本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能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思路也很清晰。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并进行了引读,以保罗看到的、听到的为线索,引出描写男孩的几句句子,让学生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阅读后
8、,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其次,课堂上的交流很多,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现其情感的变化,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没有体现到位。最后,我思索,一节课是否称得上好或者差,不在于用了哪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在于搞了多少新颖的形式,而在于看它能否抓住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实实在在的课才是最好的课。教学设计方案
9、 篇2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语句。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张家界在哪儿吗?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吗?打开书。二、自学。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迥然不同、斑驳、安谧、举世无双、比比皆是、名副其实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张家界迷人的景色。3、第三、四、五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学生自学,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三、交流讨论:1、理解下列词语: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斑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着别种颜色。安谧
10、:指地方安宁。举世无双:全世界没有第二个。比比皆是:形容很多,到处都是。名副其实:名声和实际相符合。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张家界迷人的景色。课文从山、水、森林、野生动物这几方面介绍了张家界迷人的景色。3、第三、四、五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有总领下文的作用,是该段的中心句。)四、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部分找出来,练习有感情朗读。2、学生自由练。3、指名读给大家听。简单评议。4、有感情齐读课文。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2、背诵你喜欢的语句。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内容分析: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263页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它是在学生
11、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教学目标:1、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懂得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相差程度有关的道理。2、通过数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3、渗透有序思考和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教学难点: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制作一个规格为5×3×1(单位:cm)的长方体纸盒。教师准备设计记录纸以及展示设计方案的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1、
1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各种包装图,这些包装盒有什么特点?(长方体)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包装有关的学问,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板书: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3、包装需要注意什么?(美观、大小、省料)4、还记得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板书公式)5、出示5×3×1的学具,学生计算表面积。二、小小设计师(一)两块学具的包装方案1、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想一想,怎样包装呢?(学生两人小组合作用两块学具设计包装方案。)2、学生汇报方案,教师贴图。3、电脑显示介绍三个面:大面、中面、小面,再展出示三种包装方法图:上下(大面)重叠、前后(中面)重叠、左右(小面)重叠。4、观察拼成
13、的.大长方体与原来的两个小长方体,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没变?什么改变?(体积没变,表面积改变)5、猜一猜,那种包装方案最省料?大面重叠,因为这样重叠的部分最多6、学生分组计算三种方案的表面积进行验证。(板书结论:重叠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所用的包装纸越少。)(二)四块学具的包装方案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四块学具设计包装方案,并填写记录单。填实践统计表包装方案重叠面长(cm)宽(cm)高(cm)方案一2、生汇报方案。3、电脑展示介绍六种包装方法图:单面重叠:3种6个面,双面重叠:3种8个面4、不计算,比一比那种包装方案最省料?6个大面重叠和4个大面与4个中面重叠可能最省料。5、引导理解比
14、较的方法:除去4个大面,两个大面和4个小面比较,只需1个大面和2个小面比较,有可能相等,有可能大,也有可能小。6、学生分组计算可能的两种方案的表面积进行验证。7、观察讨论记录单上长宽高数据的规律,得出结论。(板书:长、宽、高越接近,表面积越小,所用的包装纸越少。)(三)八块学具的包装方案,怎样最省材料?1、学生八人小组合作用八块学具设计最优包装方案。2、学生汇报并说设计理由。(长宽高越接近,表面积就越小,所用的包装纸越少。)三、课堂小结启发:通过这次包装设计,从节省包装材料出发,设计出最好的方案。你有什么发现?四、省料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同学们真棒,说得真好!包装问题应用在生活中可以节约包装
15、纸,节省包装材料,省料问题在生活中的的运用就更多了,做服装的时候精心设计节省布料,可以多做衣服,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约用电省料问题在生活中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创造利润当今社会提倡节约,我们要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五、大胆尝试12个旺旺牛奶盒的包装方案,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接口处按300cm2计算)六、板书设计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重叠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纸越少长宽高越接近,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纸越少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
16、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三、精读课文,感悟“美”。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走搭石一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
17、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早早”、“一定会”、“总会”、“总要”、“协调有序”和“理所当然”)(摆搭石两段)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2)你感受
18、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课件划线(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站起来齐读)(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
19、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2)理解“理所当然”、“伏”。(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4)朗读感受美。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四、总结升华,赞颂“美”。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
20、,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2、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诵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4、课外拓展,感悟情怀。5、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6.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五、拓展延伸,发现“美”。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
21、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读读句子,请大家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六、布置作业同学们,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美的事物很多很多,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双手,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能够通过比较快的阅读,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描写的主 要景物,交流景物有何特点。2、摘抄、默诵文章的优美句段,积累课文语言。教学重难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
22、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教学过程:一、用情景法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旅游一下!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
23、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课件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
24、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三、根据“阅读提示”快速浏览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
25、、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4)朗读四自然段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26、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颜色;“赛八寸的玛瑙盘”面积大;“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花多;“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3、背诵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五、拓展训练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
27、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六、总结天山美丽如卷,大家从文字上就可以欣赏到天山的美,犹如漫步天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七、作业1.朗读课文2.积累优美词句教学反思1、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
28、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2、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略读课教学的把握还有些欠缺。略读课教学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和背诵积累上,和文章的写作方法上。而对于天山景物有什么特点,可以简单处理,而不必在景物特点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做学生和老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字上。比如雪峰的特点是高、大、白,溪流的特点是快、清、活,森林则是绿、密、幽,野花是高、多、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从语言文
29、字中感受天山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做过边疆的热爱和名族自豪感。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学重点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学难点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
30、地朗读课文。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二、自学课文:(6)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
31、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三、检查:(5)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四、学习第2-4段:(20)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2、交流学习: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2)、出示句式说话: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3)、朗读课文第2节。4)学习生字“掉”。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4、交流:1)、按要求说话:他想:他又
32、想: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教后感: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1-5节。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
33、、思、考、吸、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6)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1、再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2、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3、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出示句式说话:1)、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_。自由练说,后指名说。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3)、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_。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4、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他5、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牛顿遇到问题总要_丁丁见到老师总要_我做完作业,总要_6、完
34、成作业本题目6。7、齐读课文第一节。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0)1、导入:牛顿真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抛落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牛顿想了以后,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五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5。3、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4、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四、朗读课文1-5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4)五、复习生字:(10)1、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2、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教后感:教学时,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说说
35、自己知道了什么,学习第一节和第六节。第二课时学习2-5节。同时,在小组学习后交流时,我让学生回答时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学生兴趣较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2、学习课文第六段,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0)1、自由读一读1-5节课文,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2、学习用“为什么提问。1)、齐读第一段。师:牛顿从小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我们也来学习用“为什么“提问。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对这句话,我们可以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吸引力?并板书。你们会这样问吗?2)、出示练习提:苹果掉下来。苹
36、果不向天上飞。请小朋友任选一句话练习说话。自由说,指名说。3)、谁能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呢?二、学习第六段:(12)1、自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结合学习生字:世、界、著、名、科1)、齐读最后一句,谁能给“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句提问?2)、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这个问题?牛顿_,所以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3、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理解:“非常普通的现象”在文中指什么?4、按句式说话:_是普通现象。5、指导朗读这一段。三、齐读课文,小结:(8)1、自由读一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2、读一读课后第五题。师小结课文。3、提出不懂的
37、问题,并释疑。四、指导完成作业本:(10)1、抄写生字,并评议。2、读拼音,写词语。3、照样子把词语分成三类。4、书面完成课后题目2、3。板书:苹果落地普通现象看见 想、又想 (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专心研究著名科学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7高中历史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更丰富,充实,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该创新教法,精心设计最佳教学方案。一、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贯彻落实原则历史教学必须具有开放的思想,要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型”的教学观念。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观念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学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已具备的思想基础,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素质训练预案
- 油田污水回收利用方案
- 业务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 202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威海市分行招聘4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报关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浙江绍兴市疾控中心招聘编外人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书籍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
- 仪表工业智能化规划方案
- 网络推广新思路与方法
- 农业绿色发展总结
- 护林防火员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科技馆面试题及答案
- 2022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矿业工程管理与实物》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2025年数据质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中班语言活动《我的幼儿园》课件
- TJPMA 022-2024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管理规范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习题及答案 项目七
- 《神经外科颅内压增高》教学课件
- 校园十防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