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例文集锦7篇例文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例文集锦7篇例文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例文集锦7篇例文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例文集锦7篇例文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例文集锦7篇例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一、导入由20xx年高考作文题导入: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

2、“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2、刘义庆(403444

3、),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三、课文学习1、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2、你翻我译: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3、抢答题: 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相委而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文言句子: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听了很惭愧

4、,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3分钟背诵比赛。5、你扮我演: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6、你思我想: 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问题探究: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7、你收我获: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四、小结与延伸1、词语积累:仿照例子,了解

5、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3、中外名人讲诚信: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4、教师寄语: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

6、的进行计算。2、利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一填:7430 = 743 =2.口算:7660 = 8570= 9350 =398 = 676 = 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二.练习。1.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5学生先自己选择三题计算,再板演交流。2.教材想想做做6。先让孩子通过观察是否能比出大小,再计算验证。3.教材想想做做4。利用教学光盘组织学生口算。4.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3、7、8题)先让孩子交流图意,再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要让孩子说说,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

7、列算式解答。四、拓展让孩子自己编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问题。(注意引导和交流)五、课堂小结(略)教学设计方案 篇31.课题名称: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

8、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学法: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

9、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6.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

10、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詹天佑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怀念母亲教学的重难点是: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彩色的翅膀、教学重点是: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少年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7、教学过程:

11、 学习情景: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自由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课文指导 A 小组分工,分几个角色。 B 几人合作朗读课文。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

12、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2.生分组活动。(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课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3.生交流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8资源· 指导教师一名; · 网络教室;&

13、#183;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关于介绍第二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9. 评价?学生自评:?“第二单元的学习成果”讨论评价表请公平的为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打分可以是15种的任意一个。其中5为最好,1为最不好。拓展思考题/活动: 1、在读中探讨、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让学生探讨、理解课文。在课的结构上体现了“三大读”:感知性读、感悟性读、巩固性读,很有层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读、个别读、范读、引

14、读以及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分角色读。2、抓住重点进行学习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加深感悟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让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教学设计方案 篇4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将相和教学设计方案 ,欢迎阅读。设计理念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人物既有个性,

15、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我把丰满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悟、演,去丰满人物形象,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连系。教学重点:有感

16、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受到思想教育。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三个小故事。你们能从标题中看出是哪两个人物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将相各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读文去看看吧!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1)出示阅读提示: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试给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想想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3、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得问题准备组内讨论。(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作标注。三、交流自学情况(1)检查读文,纠词正音。(2)交流三个小故事所加小标题:完璧归赵

17、、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初步解决一部分问题,留出有价值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班内交流。(4)教师同学生共同分类归纳重点问题:1、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匆?怠罢饪楸壬嫌械愣?。俊?br>蔺相如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让蔺相如回国?2、渑池之会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3、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廉颇至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为什么要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四、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勾画重点问题答案,为下一节课的汇报做准备。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廉颇和蔺

18、相如,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机智和风度。二、再一次出示重点问题提示:引导: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故事?练习多读读,自由结组,解决故事中的问题。三、围绕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为什么?这一话题,交流讨论并指导朗读。(1)蔺相如:机智勇敢;热爱祖国;胸怀宽广;顾全大局;(2)廉颇:英勇善战;热爱祖国;知错就改;(3)要求学生想全理由,组织好语言。(4)指导学生朗读蔺相如和廉颇的相关语句。重点语句:1、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的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

19、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四、总结将相和中,蔺相如和廉颇使两个同样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让他们身上的这种优秀品质在我们的身上发扬光大吧!第三课时一、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想:廉颇到蔺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1、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2、把负荆请罪的结尾补充丰满,写一个片断。3、读习作,师生评议。二、编排课本剧:1、选择一个小故事,试演。2、师生品评三、布置作业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选做)有条件的学生看看表现将相和内容的戏曲的录像、录音。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

20、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二、整体感知课文。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美丽一词要读重音。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北京真美啊!)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四、学习第三段。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

21、盛开的意思。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五、学习第四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4指导朗读。六、朗读全文。七、全课小结。板书:教学设计方案 篇6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分数乘法的简算教学过程一、复习(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分数

22、混合运算二、探索、悟理(一)出示例题(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三)做一做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四)小结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

23、用在分数中(七)做一做三、归纳、质疑(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四、训练、深化(一)巩固混合运算1判断(×) (×)() ()2计算(二)巩固简算1填空2简算(三)提高练习五、课后作业(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六、板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点评学生已通过第七册的学习,对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比较熟悉了,所以,本教学设计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复习,让学生讨论、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技巧。巩固练习中,从基本练习一直到提高题,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教学设

24、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词语。能力目标、通过读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课前准备】、学生准备: 邮票(张以上)。 观察生活中有齿孔的物品。 别针一枚。 了解邮票的知识。、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邮票的一些知识。 邮票。【学习资源】、邮票。、教师推荐相关的'资料: 邮票的相关知识:邮票是

25、一个国家的名片,集邮是对邮票的收集和研究。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获得怡神的乐趣和美的感受,在研究邮票中丰富对邮票知识的了解。邮票在方寸之中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山川江河湖海、军事、体育、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在邮票中留下倩影。邮票是百科全书式的图片概况。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通过画面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世界上第枚邮票,年月日在英国问世,月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

26、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邮票齿孔的知识: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发明了打孔机。 年月日英国首先发明了有齿孔邮票。邮票齿孔发明因其形状、制作原理和所采用的制作设备不同,邮票齿孔也就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从形状上看,齿孔有孔形齿、线形齿和针形齿之分。其中针形齿采用缝纫针扎制而成,形状简单粗糙,不够精美,现在已很少使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

27、孔形齿。线形齿也随国际上不干胶邮票的推广,使用得重新多了起来。【学习实施方案】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四册邮票齿孔的故事。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解疑。学习流程:质疑探疑交流。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知道邮票齿孔的来历。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学习时间】二课时。【教学流程及设计】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目标: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形式:展示实物,教师质疑,学生解疑。过程:、教师出示下载的邮票图案若干张,设问:老师想将这么多邮票整齐快速地分开,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办法?、学生发言: 用小刀裁开。 用手撕开。 用剪刀剪开

28、。 用别针刺开。、教师评价:大家的办法都不错,但是有的办法用起来不很方便。多年前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用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开这些邮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形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过程:、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三、自主探究,理解课文目标:让学生在读文、质疑、读词、小实验、谈体会等过程中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过程:、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引导学生质疑

29、: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生问: 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题目: 解决的问题:_ 课文中的答案:_ 补充的资料:_、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这一问题时教师随机板书:阿 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切 想到:机器打孔尔 做到:研究造出、齐读动词,体会动作。、小实验: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

30、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沿着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快,并且邮票很整齐。 沿着没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慢,还不容易撕整齐。 刺洞很麻烦,我的手差一点就刺伤了。8、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理解“立即”。(生:马上、立刻、连忙。)9、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理解“仍然”。(生:还在、依然、依旧。)、拓展: 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生:我国第一枚邮票是年发行的,图案是大龙。生:我国第一枚邮票上面有齿孔。师:你怎

31、么知道的?生:我从课后的“我知道”中知道的。师:你真会学习。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生:年。生:年。师:板书:。生:啊!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年月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生:在画图纸。师:那叫设计,随机板书:设计生:找材料。生:拼装。师:对,拼装制造,板书:制造生:试验。师:板书:试验。生:修改。师:修改也叫改进,板书:改进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生:面的票。生:电话收费票。生:卫生纸。生:旺仔小馒头的袋子。生:方便面的袋子。生:酒盒子。(学生通过观察,在同学的启发下越说越爱说,完全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生:感谢阿切尔。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自由读课文。、谈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随机板书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会观察、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