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七篇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24
2、给予是快乐的读题目,读准字音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三、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读生字词,指名分节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4、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看车时、坐车出去时。)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段落。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
3、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1、师:这一课继续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课题课前板书)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7小节)1、读课文第1到7节,先分角色读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段对话,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当保罗听到小男孩说:“天哪!我希望”时是怎么想的?(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3、是听了小男孩接下去讲的一句话,却十分惊讶。读小男孩讲的那一句话:“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领会原句中隐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样为弟弟买一辆新车。相机指导朗读)4、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也十分吃惊。(读有关的句子)
4、为什么很惊讶?(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相机理解词语“不由自主”,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5、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12小节)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读(812)小节,边读边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呢?1、读后回答,并找出小男孩说的那一段话,指名读。思考: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要把快乐给予弟弟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3、听了这句
5、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会怎么做呢?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下了车抱进了5、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四、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
6、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五、小练笔想象保罗和兄弟俩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题目可取难忘的夜晚。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交流作者。二、读通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小组开火车读课文。三、认字、读准字音:竟匆为后
7、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咽为多音字。、开火车认读。、记忆字形。、组词竞赛。、开火车认字组词。四、写字、重点指导: 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学生书写。、听写。第二课时一、通读课文,提问、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全班交流。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 齐读第一自然段。 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主体部分教学: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
8、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
9、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三、升华内容理解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四、课后延伸课后选做题。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及重点1感
10、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2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教学过程一、做游戏,讲故事解题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课件出示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李
11、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
12、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3、板书课题赠汪伦,指名读,齐读。4、学习生字“赠”和“伦”(1)强调读音。(2)区分字形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1、生自由读古诗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2、指名读古诗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3、指导朗读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4、多
13、种形式展示读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三、品读诗文,激发想象。(一)前两句疑难解析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解读第一句。师:谁来读第一句?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师:齐读一遍。这句要怎样读?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3、解读第二句。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踏
14、歌”什么意思?试过踏歌吗?咱们来试一试。(试试用脚打节拍,再配上简单台词“李白李白,欢迎再来”。)读这句诗,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我们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请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送别方式。师:拥抱和招手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送别方式,可汪伦却与众不同,他对李白是踏歌相送。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
15、诗人,会喜欢这种悲悲切切的送别形式场面吗?是啊,只有真正了解李白的人才会用这种如此独特的方式送别,真是知李白者,汪伦也。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汪伦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吗?你是从个词看出来的?(忽)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从“踏歌”可以看出。)李白此时心情怎样?(A惊讶的,读B激动的,读C喜出望外的,读)4、总结一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叙事解读三四两句耳边回荡着汪伦发自肺腑的歌声,眼前流动着碧绿的桃
16、花潭水。李白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会成一句话。引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师:“不及”什么意思?师:“深千尺”什么意思?“千尺”相对于83层楼还高。桃花潭有这么深吗?作者为什么要写桃花潭的水深呢?(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伦的情谊做比,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十分深厚。)这是什么手法?(夸张)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飘逸洒脱,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来读读李白的这些诗句。课件出示李白诗句,齐读。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师:是啊,即使桃
17、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船渐渐地离岸了,此时,我们就是李白,此刻,我们就站在船头,(全体起立)让我们对着岸上的汪伦深情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船越行越远,看不清汪伦的脸了,听不清汪伦的歌声了,让我们大声地对汪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船儿啊,请你慢点开,再慢点,已经看不见汪伦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假如此时你就是汪伦,你的好友即将离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对为你送行的朋友,你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总结,这就是“抒情”。板书:抒情。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深厚的友情
18、)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站起来一起送。背诵全诗(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我们看到了什么?播放视频四、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想不想再读
19、一些送别友人的诗句?请听!(播放课件)师:是啊,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润物细如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五、作业设计,延伸课堂师:以前的作业都是谁给布置?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师:敢不敢?师:那么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想想怎么设计?师引导:可以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以续写一篇文章,老师帮你开个头:岁月轮回,时光穿梭,转眼间已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一天,李白乘坐着一辆轿车到桃花潭去游玩。正看得起劲时,忽然后面有人喊了声:“李白!”李白回过头来一看,原来-。你能接着写下去吗?发挥
20、你的想象试一试。六、结束语师:时间匆匆,转眼间一节课结束了,我们通过交流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啦!我会记住你们,你们会记住我吗?谢谢大家!我想会的,因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在我们心间流淌,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谊记在心中。板书设计:23古诗两首Zènglún赠汪伦唐李白-行-闻-(叙事)深情厚谊-深-送-(抒情)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 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写字课前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家乡,搜集资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
21、时一、揭题导入新课谈话: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吗?二、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1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2 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3 学生再读课文,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并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喜欢4 小组合作,组长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的情况。5 指导朗读重点词句。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了对大海的喜爱。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6 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7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读
22、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四、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宽大 鱼虾 小脚 捡贝壳2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认读词语:宽阔 鱼虾 大脚 贝壳 原来 奔跑 秘密 一匹 城市 高楼2 指名读课文。二、朗读感悟课文1 回忆前几段的学习方法。2 学生在四、五、六自然段中自由选择一段自学。3 汇报自学情况:(1)抢认生字:奔、原、密、匹、市、楼(2)解说图画。(3)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4 出示读读说说,学生读句子,说句子。三、看图,指导背诵。1 看图提示背诵。2 看文听老
23、师朗读。3 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4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四、实践活动画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五、指导书写板书: 画家乡涛涛:海边海、船、贝壳山山:山里山、水、树、蘑菇平平:平原稻子、棉花、菜地青青:草原草、羊群、马京京:城市街道、楼房、街心公园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2、感情朗读课文。3、培养想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教学准备: CAI课件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工:琥珀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
24、?(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2、好!说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合作要求:A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
25、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B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C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天气热时间漫长松脂球松树毛琥珀苍蝇、蜘蛛地壳变化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父亲识别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四、总结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五、质疑问答,扩展知识 一问一答大胆介绍评比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七、作业
26、(出示课件) 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附:板书计划20琥珀松脂球时间形成发现价值教学设计方案 篇6指导思想:积极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学习并感受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初步让学生学会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努力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难点:崔莺
27、莺的典型意义教学设想:1、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理论依据,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词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唤起旧知,唤起生活经验,努力创设情境,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2、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通过启发学生领会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领会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并且和口语巧妙结合以营造优美的意境,来努力培养学生初步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3、以碟片西厢记(越剧)的播放,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和视听享受,同时,引导学生“观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议学生课前
28、预习: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2、熟读曲词朝天子二煞,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3、了解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能否按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用四个小标题把长亭送别这折戏概括一下?2、崔莺莺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3、文中哪几支曲子体现着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4、本折曲词有几处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诗词并且与口语结合的?有何表达作用?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语: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三尺讲台前与大家见面,并且能够上一堂课,与大家一起共度一段美妙的时光,所以,我很珍惜这种机会。当我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因
29、为我也是安徽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的亲人一样。安徽是我的故乡,绩溪是我的最爱,你们是我的朋友。记得著名诗人艾青有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尽管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心却一直牵挂着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发展。看到安徽的巨大变化,想到它的灿烂前景,我很高兴;看到你们在这里安心地学习,想到现在的海湾战争局势,我很担心。真的。真诚地希望世界和平,真诚地希望爱满天下!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
30、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讲到“长亭送别”,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不知在座的同学中有否知道?我很喜欢这送别,所以,用小篆写了这幅字。我带来了,给大家看一下。当然,这次由于比较匆忙,所以这字写得不甚理想。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很愿
31、意把它作为一份小礼物送给你们。我很想在此唱一下,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能够唱的同学就一起来唱吧!谢谢!(教学设想:通过充满深情的导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树立“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做人联系”的意识,懂得珍惜时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通过熟悉的影片唤起学生的联想,通过书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教学磁场,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为下阶段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评价奠定基础。)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三、师生共
32、同研讨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板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2、重点赏析课文,把握两个目标(教学设想:着重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提供范例,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可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夕阳下,大海中,罗丝在杰克的引导和鼓励下,爬上船头的栏杆,张开双臂,闭目呼吸。也可举学生送别朋友,学生与父母分别的场景,因为有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3、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明确:景碧云天(烘托气氛)黄花地(诗情画意)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霜林染醉(促人想象)情痛(愁苦)(讲析时一可联系相关诗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诗词,以营造优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苏幕遮、晏殊的蝶恋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课后整理。也可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这雪下得紧”作为分析的范例,帮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二可插讲故事:传说作者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时,因为毕其一生,所以,“思尽,倒地而死。
34、”说明文辞极其优美,缠绵悱恻之至,艺术水平相当高,令人叹为观止。)赏析滚绣球引导、启发学生先朗诵再思考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柳丝玉骢疏林斜晖马儿车儿借景抒情离情难舍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身心憔悴怨恨过渡语:送别途中,莺莺不忍遽别的情感怎一个“痛”字了得?这种“痛”包含着愁苦与怨恨。过渡语:我们赏析了两段文字,领略了诗情画意,同学们能否从文中找几句口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语句来呢?例如:“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四围山色
35、中,一鞭残照里。”“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小结: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让学生回忆柳永的雨霖铃并且一起背诵。教师展示书法作品。(教学设想:通过小结,让学生加深对“情景交融”的理解。通过再次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增加兴趣,获得美感。)赏析朝天子和二煞。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
36、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在朝天子这一曲中哪个字概括了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依恋与无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明确:恨(依恋与无奈)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比。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看出她什么性格?明确: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简单赏析二煞过渡语: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这曲中找出一个字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明确:怕“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为何“怕”?(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小结: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设计实训体系构建
- 2025药店收费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珠海市个人房产交易合同
- 2025防火门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电商平台会员商务合作合同样本
- 2025年卡地亚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室内模型设计方案
- 高中历史教师课标考试模拟试卷附答案
- 2025中文贸易合同样本
- 手术室无菌技术护理查房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 数学(下)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 化工工艺原理考试题库梳理
- 定金款管理制度
- 光伏电站安全培训
- GB/T 37027-2025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攻击和网络攻击事件判定准则
- 2025年江苏南通苏北七市高三二模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药理学考试真题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司机类)核心知识点备考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深圳二模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模)临沂市2025届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标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